地下水流測量儀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種測量地下水流流向向和流速的儀器,是利用壓力感應器來進行測量的一種測量儀器。
【背景技術】
[0002]在水文地質測量中,地下水流方向的測量是水文地質測量中一項十分重要的任務,目前測量水文地質方法有傳統方法和同位素稀釋測井法兩種。
[0003]傳統方法獲得這一參數是比較麻煩,首先需要在地面上同時鉆3個水文孔,待地下水文穩定后,測量各孔的地下水位高程,根據孔中水位的高低來判斷地下水流方向。這種測量方法不僅費時,費錢,而且測量的精度不高,如果遇到多含水層地質情況,就無法知道各個含水層的地下水的流動方向,這樣,就給地下水測量的研究工作帶來了很大的障礙。
[0004]同位素稀釋測井法是根據布置在探頭周圍的放射性探測器測到同位素在井局分布的大小,計算出地下水流的方向,然后通過電機的轉動,尋找井孔中含水層最大的同位素處的計數率,此處即為地下水流速的真正方向。此測量方法不僅知道地下水流的方向還知道探頭在井下與北極的方位,但是由于同位素會對水質帶來一定的影響,被國家停止使用此方法。
[0005]我們主要針對以上測量方法的不足,發明了一種新型的地下水流測量儀。通過可伸長探測棒、微壓力感應器及一套完備的控制計算系統的組合,不僅可以測量地下水流的流向和流速,并且可以不對環境帶來任何影響,花費時間和費用也相對少。
【實用新型內容】
[0006]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是一種地下水流測量儀,為了提高測量的方便程度,并且不對環境帶來影響,此實用新型以計算機為基礎,通過微壓力感應器及可伸縮探測棒的組合,運用一套完善的計算程序來完成地下水流流向及流速的計算。
[0007]本實用新型由顯示計算儀器、顯示屏、控制按鈕、可伸長探測棒、伸長接口、微壓力感應器組成,主要用于水文地質測量地下水流流向及流速,在測量中運用微壓力感應器感應四周水流的不同壓力,通過探測棒中的數據線將壓力信號傳導到顯示計算儀器中,通過獲取的壓力數據來進行分析和運算,進而獲得地下水流流向及流速。本實用新型所使用的微壓力感應器均勻而密集的分布在可伸長探測棒探測邊的四周,可伸長探測棒可以進行長度調節便于不同深度地下水流的測量,計算控制系統中的分析計算程序是根據實驗所得的一套計算完備的計算方法。
[0008]本使用實用新型不僅可以測試地下水流的流向和流速,并且花費的時間和精力也相對較少,更重要的是,在帶來方便的同時也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
【附圖說明】
[0009]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0010]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示意圖。
[0011]圖1布局說明:(I)是顯示計算儀器,(2)是顯示屏,(3)是控制按鈕,⑷是可伸長探測棒,(5)是伸長接口,(6)是微壓力感應器。
【具體實施方式】
[0012]參見圖1可知本實用新型的地下水流測量儀由顯示計算儀器(I)、顯示屏(2)、控制按鈕(3)、可伸長探測棒(4)、伸長接口(5)、微壓力感應器(6)組成。
[0013]地下水流測量儀測量工作流程如下:
[0014]1.首先需要在地面上鉆一個水文孔,利用伸長接口(5)將可伸長探測棒(4)的長度調至和孔洞深度一樣,將可伸長探測棒(4)平穩的放入孔洞之中,待地下水文穩定后,通過控制按鈕(3)開啟地下水流測量儀。
[0015]2.進一步,由于地下水流對地下水流測量儀四周所產生的壓力不同,微壓力感應器(6)通過導線傳輸給顯示計算儀器(I)壓力信號數據也不同,顯示計算儀器(I)將所有數據進行儲存。
[0016]3.進一步,經過24小時的測量,大量的壓力數據隨著時間不斷的傳輸給顯示計算儀器(I),顯示計算儀器(I)將所有儲存的數據經過最先設定的計算方法進行整理、分析和計算,最終得出地下水流的流向和流速,并顯示在顯示計算儀器(I)的顯示屏(2)上。
[0017]4.進一步,計算完以后,記錄數據,通過控制按鈕(3)關閉儀器。
【主權項】
1.地下水流測量儀,其特征是:由顯示計算儀器(I)、顯示屏(2)、控制按鈕(3)、可伸長探測棒(4)、伸長接口(5)、微壓力感應器(6)組成,運用微壓力感應器感應四周水流的不同壓力,通過獲取的壓力數據來進行分析和運算獲得地下水流流向及流速。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水流測量儀,其特征是:可伸長探測棒(4)可以進行長度調節便于不同深度地下水流的測量。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水流測量儀,其特征是:微壓力感應器(6)均勻而密集的分布在可伸長探測棒(4)探測邊的四周。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款地下水流測量儀,這種地下水流測量儀由顯示計算儀器(1)、顯示屏(2)、控制按鈕(3)、可伸長探測棒(4)、伸長接口(5)、微壓力感應器(6)組成。本實用新型主要針對現有測量方法的不足,發明了一種新型的地下水流測量儀,通過可伸長探測棒、微壓力感應器及一套完備的控制計算系統的組合,不僅可以測量地下水流的流向和流速,并且可以不對環境帶來任何影響,花費時間和費用也相對少。
【IPC分類】G01P5/02, G01P13/02
【公開號】CN204925152
【申請號】CN201520489269
【發明人】周海霞, 張甫仁, 王夕佳, 曹前飛
【申請人】重慶交通大學
【公開日】2015年12月30日
【申請日】2015年7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