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流式細胞儀流動室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精密儀器領域,尤其是一種流式細胞儀流動室。
【背景技術】
[0002]流動室是流式細胞儀的核心部件:鞘液流經由鞘液管注入整流室,并在整流室形成穩定層流,樣品流則由另一裝置的進樣針沿整流室中心軸線注入,流經聚焦室后,由于聚焦室的直徑逐漸減小,鞘液包裹并壓縮樣品流在此聚焦,使得樣品流直徑逐漸變細、速度逐漸加快,最后通過毛細管的檢測區域。
[0003]傳統的流式細胞儀流動室鞘液管沿整流室截面的徑向對稱布置,多股鞘液流經鞘液管進入整流室后直接匯交于一點,互相擾亂、干涉,影響其迅速形成穩定的層流。此外,樣品流的進樣針懸設于流動室的軸線位置,其微細且懸臂的結構對力的作用十分敏感,采用傳統結構鞘液注入的沖擊亦會對其產生不利影響。
【發明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針對現有流式細胞儀流動室鞘液管的結構不合理,提出了一種改良的新型流式細胞儀流動室。
[0005]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為:一種流式細胞儀流動室,包括一石英玻璃材質的立方體本體,以及其內含的一腔體包括:第一鞘液管、第二鞘液管、整流室、聚焦室、毛細管。所述整流室、聚焦室、毛細管依次順序連接,并整流室上端和毛細管下端穿過本體與外界連通;所述第一鞘液管軸線與整流室母線呈45°角,其一端與整流室圓柱面相切連接,另一端穿過本體與外界連通;所述第二鞘液管沿整流室的截面圓與所述第一鞘液管呈中心對稱布置。
[0006]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鞘液管沿整流室截面圓呈中心對稱布置,使得兩股鞘液進入整流室后并不立即直接接觸,而是分別沿整流室內壁面做較長螺距的螺旋流動,同時避開了對軸線位置處進樣針的沖擊;另外,螺旋形的流動跡線對鞘液有加速作用,適當提高鞘液與樣品液的流速比有利于樣品液的壓縮及加速效果;再者,實驗及仿真結果都表明,整流室的行程愈長,則越有利于鞘液流形成穩定層流、越有利于聚焦的效果,螺旋形的流動跡線可在不增加整流室軸向尺寸的情況下,間接性的增大鞘液在聚焦前流動的行程,可使流動室的性能得到提升。
【附圖說明】
[0007]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等軸測圖。
[0008]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圖。
[0009]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左視圖。
[0010]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俯視圖。
[0011]圖中:(I)為本體,(2)為第一鞘液管,(3)為整流室,(4)為聚焦室,(5)為毛細管,(6)為第二鞘液管。
【具體實施方式】
[0012]參照圖1-圖4,介紹了本實用新型的結構,須注意的是,為了使結構表達的更加清晰,圖2及圖3的線型僅反映了內部各腔體間的遮擋關系而不表示其與本體(I)間的位置關系:一種流式細胞儀流動室,包括一石英玻璃材質的立方體本體(1),以及其內含的:第一鞘液管(2)、第二鞘液管¢)、整流室(3)、聚焦室(4)、毛細管(5)。所述整流室(3)、聚焦室(4)、毛細管(5)依次順序連接,整流室(3)上端和毛細管(5)下端穿過本體⑴與外界連通;所述第一鞘液管(2)軸線與整流室(3)母線呈45°角,其一端與整流室(3)圓柱面相切連接,另一端穿過本體(I)與外界連通;所述第二鞘液管(6)沿整流室(3)的截面圓與所述第一鞘液管(2)呈中心對稱布置。
[0013]鞘液流經由兩側鞘液管注入整流室,分別沿整流室內壁螺旋前進并至聚焦室,樣品流則由另一裝置的進樣針沿整流室中心軸線注入,經聚焦室聚焦后,鞘液包裹并壓縮樣品流,使得樣品流直徑逐漸變細、速度逐漸加快,最后通過毛細管的檢測區域。
[0014]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凡是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內。
【主權項】
1.一種流式細胞儀流動室,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石英玻璃材質的立方體本體(I),以及其內含的: 第一鞘液管(2)、第二鞘液管¢)、整流室(3)、聚焦室(4)、毛細管(5); 所述整流室(3)、聚焦室(4)、毛細管(5)依次順序連接,整流室(3)上端和毛細管(5)下端穿過本體(I)與外界連通;所述第一鞘液管(2)軸線與整流室(3)母線呈45°角,其一端與整流室(3)圓柱面相切連接,另一端穿過本體(I)與外界連通;所述第二鞘液管(6)沿整流室(3)的截面圓與所述第一鞘液管(2)呈中心對稱布置。
【專利摘要】一種流式細胞儀流動室,包括一石英玻璃材質的立方體本體,以及其內含的由整流室、聚焦室、毛細管順序連接而成的腔體。整流室上端和毛細管下端穿過本體與外界連通;整流室上端還連接有一第一鞘液管與一第二鞘液管,第一鞘液管軸線與整流室母線呈45°角,其一端與整流室圓柱面相切連接,另一端穿過本體與外界連通;第二鞘液管沿整流室的截面圓與所述第一鞘液管呈中心對稱布置。
【IPC分類】G01N15/14
【公開號】CN204882322
【申請號】CN201520668570
【發明人】胡萌, 謝劍剛, 姜敏, 周婷婷
【申請人】武漢科技大學
【公開日】2015年12月16日
【申請日】2015年8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