矩陣式壓痕法應力分布測試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測試設備,具體是一種矩陣式壓痕法應力分布測試裝置。
【背景技術】
[0002]金屬材料的殘余應力問題存在于社會生活和工業生產中的方方面面,大到關乎國家安全的軍事領域,小至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用品,因此越來越受到廣大科技工作者的關注。在工業生產中,殘余應力問題是非常突出的。在工作溫度、工作介質及殘余應力的共同作用下,一方面產品或工件會降低強度,使工件在制造時產生變形和開裂等工藝缺陷;另一方面又會在制造后的自然釋放過程中使工件的尺寸發生變化,或者使其疲勞強度、應力腐蝕等力學性能降低。因此,殘余應力測量技術的研究,對于確保產品質量或工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0003]壓痕法是一種常用的殘余應力測試方法,相關國家試驗標準為GB24179-2009。在工件待測點中心放置直徑較小的硬質鋼球,通過沖擊或靜壓的方法施加沖擊功W或靜壓力P,使其在工件面產生一球冠形的壓痕,在壓痕周圍產生一定的應力場。在該應力場中某點的應力僅與鋼球的直徑D、靜壓力P或沖擊吸收功W及該點距力作用中心的距離R有關。應力場Fl將影響鋼板中原有應力場F0,引起應力場的重新分布,并在彈性區內產生應力的疊加,形成應力場F2。應力場F2形成過程將在壓痕周圍引起一定的應變增量,該應變增量與初始應力狀態密切相關。因此可以建立初始應力場FO與應變增量的相互關系,通過壓痕形成過程應變增量的測量來確定鋼板中的殘余應力,這是壓痕法的基本理念。
[0004]根據國家試驗標準,GB24179-2009中推薦的壓痕法應力測量裝置,在實際測量過程中,對中過程首先需要反復移動測量裝置進行初調,以保證應變片處于裝置的正中位置。而后,需要反復微調使壓頭準確對正應變片的定位圈。而常規應變片上的定位圈在測量裝置的遮蔽下光線不足,使得定位非常困難。即便用手電筒從側面照射應變片,也只能使應變片上一片亮光,定位圈與應變片上的分辨率較低,在用顯微鏡進行定位時仍較困難。
[0005]另外,在進行產品應力分布測試時,一般要求測試的點位較多,如果采用傳統的傳統壓痕設備進行測量,則需要對每個點位逐一進行定位,打磨,黏貼應變片,焊接,測試等諸多工序。測試過程繁瑣,效率低下,并且,各測試點間的定位精確性以及實驗前處理的一致性都難以保證,使得最終的應力分布結果的精確度大打折扣。
【發明內容】
[0006]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設計一種能在保證測試精度的前提下,大幅提高工作效率和準確性、解決現場應力測試定位難、壓頭應力影響等問題的矩陣式壓痕法應力分布測試
目.ο
[0007]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設計的矩陣式壓痕法應力分布測試裝置,包括機架,其特殊之處在于:所述機架上設有按aXb陣列布置的多個子壓痕制造裝置,其中a、b為大于I的正整數;所述子壓痕制造裝置包括豎直安裝在機架上的外殼,所述外殼內設有與其內壁滑動連接的上打擊體和下打擊體,所述上打擊體頂面設有穿出外殼頂部的手柄,所述下打擊體的一端穿出所述外殼底部并設有鋼球。
[0008]進一步地,任意相鄰兩行子壓痕制造裝置的間距Dx相等,任意相鄰兩列子壓痕制造裝置的間距Dy相等。
[0009]再進一步地,所述Dx = f*Dy,其中f取0.25或0.5或I。X方向為重點應力測試方向(例如鋼材的乳向)。X方向應力關心程度遠高于Y方向時,f取0.25,X方向應力與Y方向應力同樣關心時取f = 1
[0010]進一步地,所述機架上表面設有定位塊,所述定位塊套設在所述外殼是外壁上。這樣,通過對定位塊內孔的精加工來保證各個子壓痕制造裝置的垂直度。
[0011]進一步地,所述子壓痕制造裝置還包括保險銷;所述手柄頸部設有多個徑向的銷孔,多個所述銷孔沿手柄軸向布置;所述保險銷可插入所述銷孔中,這樣,通過保險銷插入不同高度的銷孔來控制上打擊體的打擊力。
[0012]進一步地,所述外殼內設有多個對稱布置的彈簧,所述彈簧一端與外殼頂部抵接,所述彈簧另一端與所述上打擊體頂面抵接。這樣,可以通過壓縮彈簧來增大上打擊體的打擊力O
[0013]進一步地,所述外殼下部外壁設有磁性基座,所述鋼球穿出所述磁性基座底面。這樣,通過磁性基座吸附在試樣上,不僅起到支撐作用,并且增強了打擊的穩定性。
[0014]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多個間距均勻一致的子壓痕制造裝置,其各打擊點與列陣式應變片的各定位孔保持一致,從根本上保證了定位的精準性;應變片也可采用本實用新型子壓痕制造在的陣列方式,因此各個被測點的測試前處理完全一致,測試精度提高,并且免除了反復移動測量裝置,反復對焦的繁瑣步驟;上下分離式打擊體的設計能夠使壓痕制造過程更加穩定;在進行多點應力分布測試時,本實用新型只需進行一次打磨、黏貼、定位工序,實驗效率大幅提尚。
【附圖說明】
[0015]圖1為一種矩陣式壓痕法應力分布測試裝置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0016]圖2為圖1所示測試裝置的部分俯視結構示意圖;
[0017]圖3為圖1所示測試裝置中子壓痕制造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18]圖4為圖3的左視結構示意圖;
[0019]圖中:機架1、子壓痕制造裝置2、外殼3、上打擊體4、下打擊體5、手柄6、鋼球7、彈簧8、保險銷9、銷孔10、磁性基座11、定位塊12。
【具體實施方式】
[0020]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0021]如圖1和圖2所示的矩陣式壓痕法應力分布測試裝置,包括機架1,所述機架I上設有按aXb陣列布置的多個子壓痕制造裝置2,其中a、b為大于I的正整數;任意相鄰兩行子壓痕制造裝置2的間距Dx相等,任意相鄰兩列子壓痕制造裝置2的間距Dy相等,優選的,所述Dx = f.Dy,其中f取0.25或0.5或I。其中,X方向為重點應力測試方向(例如鋼材的乳向),X方向應力關心程度遠高于Y方向時,f取0.25,X方向應力與Y方向應力同樣關心時取f = I。
[0022]如圖1、圖3和圖4所示,所述子壓痕制造裝置2包括豎直安裝在機架I上外殼3,所述外殼3內設有與其內壁滑動連接的上打擊體4和下打擊體5,所述上打擊體4頂面設有穿出外殼3頂部的手柄6,所述下打擊體5的一端穿出所述外殼3底部并設有鋼球7 ;優選的,所述外殼3內設有多個對稱布置的彈簧8,本例中為兩個,所述彈簧8 一端與外殼3頂部抵接,所述彈簧8另一端與所述上打擊體4頂面抵接,這樣,可以通過壓縮彈簧來增大上打擊體的打擊力;所述子壓痕制造裝置2還包括保險銷9 ;所述手柄6頸部設有多個徑向的銷孔10,多個所述銷孔10沿手柄6軸向布置,本例中,設有三個銷孔10,從上至下對應的將打擊力度分為一級、二級和三級,一級打擊力度最小,三級打擊力度最大,可根據試樣的實際需要,將所述保險銷9插入代表不同級別的銷孔10中,這樣,通過保險銷9插入不同高度的銷孔10來控制上打擊體的打擊力。
[0023]進一步地,所述外殼3下部外壁設有磁性基座11,所述鋼球7穿出所述磁性基座11底面,磁性基座11的磁力可通過旋鈕進行開關,定位完成后再打開磁性基座11的磁力,使各子壓痕制造裝置2吸附于試樣對應的位置上,不僅起到支撐作用,并且增強了打擊的穩定性。
[0024]再如圖1所示,作為優選方案,所述機架I上表面設有定位塊12,所述定位塊12套設在所述外殼3的外壁上,這樣,通過對定位塊12內孔的精加工來保證各個子壓痕制造裝置2的垂直度。
【主權項】
1.一種矩陣式壓痕法應力分布測試裝置,包括機架(I),其特征在于:所述機架(I)上設有按aXb陣列布置的多個子壓痕制造裝置(2),其中a、b為大于I的正整數;所述子壓痕制造裝置(2)包括豎直安裝在機架(I)上的外殼(3),所述外殼(3)內設有與所述外殼(3)內壁滑動連接的上打擊體(4)和下打擊體(5),所述上打擊體(4)頂面設有穿出外殼(3)頂部的手柄¢),所述下打擊體(5)的一端穿出所述外殼(3)底部并設有鋼球(7)。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矩陣式壓痕法應力分布測試裝置,其特征在于:任意相鄰兩行子壓痕制造裝置(2)的間距Dx相等,任意相鄰兩列子壓痕制造裝置(2)的間距Dy相等。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矩陣式壓痕法應力分布測試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Dx=f.Dy,其中f取0.25或0.5或I。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矩陣式壓痕法應力分布測試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機架(I)上表面設有定位塊(12),所述定位塊(12)套設在所述外殼(3)的外壁上。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矩陣式壓痕法應力分布測試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子壓痕制造裝置(2)還包括保險銷(9);所述手柄(6)頸部設有多個徑向的銷孔(10),多個所述銷孔(10)沿手柄(6)軸向布置;所述保險銷(9)可插入所述銷孔(10)中。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矩陣式壓痕法應力分布測試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殼(3)內設有多個對稱布置的彈簧(8),所述彈簧(8) —端與外殼(3)頂部抵接,所述彈簧(8)另一端與所述上打擊體(4)頂面抵接。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矩陣式壓痕法應力分布測試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殼(3)下部外壁設有磁性基座(11),所述鋼球(7)穿出所述磁性基座(11)底面。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矩陣式壓痕法應力分布測試裝置,包括機架,機架上設有按a×b陣列布置的多個子壓痕制造裝置,其中a、b為大于1的正整數;子壓痕制造裝置包括豎直安裝在機架上的外殼,外殼內設有與其滑動連接的上打擊體和下打擊體,上打擊體頂面設有穿出外殼頂部的手柄,下打擊體的一端設有鋼球并穿出外殼底部。多個間距均勻一致的子壓痕制造裝置,其各打擊點與列陣式應變片的各定位孔保持一致,從根本上保證了定位的精準性;上下分離式打擊體的設計能夠使壓痕制造過程更加穩定;在進行多點應力分布測試時,本實用新型只需進行一次打磨、黏貼、定位工序,實驗效率大幅提高。
【IPC分類】G01N3/00, G01L1/00
【公開號】CN204855050
【申請號】CN201520651029
【發明人】薛歡, 彭文杰, 葛銳, 杜麗影, 劉冬, 余立, 嚴龍, 朱琳娜
【申請人】武漢鋼鐵(集團)公司
【公開日】2015年12月9日
【申請日】2015年8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