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測試鐵路碎石道砟抗壓強度的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測試抗壓強度的裝置,特別是涉及一種測試鐵路碎石道砟抗壓強度的裝置。
【背景技術】
[0002]有砟軌道是我國鐵路最主要的軌道結構形式之一,截止2004年底,我國既有鐵路里程為7.44萬公里,其中有砟軌道占99%以上。有砟軌道中的碎石道床由級配碎石組成,其服役狀態直接影響到了鐵路的安全運營以及日常的養護維修,其中有砟道床的養護維修工作中75%以上均是針對碎石道床展開的。因此掌握鐵路碎石道床的力學性能具有重要的工程實際意義。
[0003]鐵路碎石道砟的破碎和邊角磨耗是導致有砟道床老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只有明確碎石道砟的破碎機理才能從理論上對道床的養護維修工作進行優化,達到節約經濟成本,提高作業效率的目的。而測定新建及既有線道砟的抗壓強度是明確道砟破碎機理及數值模擬有砟道床的前提,因此開發一種面向鐵路行業,針對級配碎石道砟抗壓強度的測試的低成本、便攜的儀器顯得尤為重要。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種專門用于鐵路碎石道砟并且拆裝簡便、能準確測出鐵路碎石道砟抗壓強度的裝置。
[0005]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測試鐵路碎石道砟抗壓強度的裝置,所述裝置包括提供水平荷載的水平加載機構、提供水平反力和放置道砟的無頂盒、設置在所述無頂盒內的L型移動壓碎板以及用于測量所述L型移動壓碎板位移的位移測試機構,所述水平加載機構包括水平設置在所述L型移動壓碎板上的液壓頂以及與所述液壓頂相配合的油壓設備,所述L型移動壓碎板與所述液壓頂內部設有水平壓力傳感器,所述裝置還包括分別與所述位移測試機構和所述水平壓力傳感器相連的數據實時采集器。
[0006]優選地,所述L型移動壓碎板的短邊面與所述道砟相鄰,所述L型移動壓碎板的長邊面為支撐面。
[0007]優選地,所述L型移動壓碎板的直角處設有第一抗彎矩加強板。
[0008]優選地,所述無頂盒的內側面一端與所述水平加載機構相鄰,所述無頂盒的內側面另一端與所述道砟相鄰。
[0009]優選地,所述無頂盒兩端的外側面設有第二抗彎矩加強板。
[0010]優選地,所述位移測試機構包括與所述L型移動壓碎板相接觸的頂針式位移傳感器。
[0011]優選地,所述道砟上方設有防爆蓋板。
[0012]基于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
[0013]本實用新型的測試鐵路碎石道砟抗壓強度的裝置專用于鐵路碎石道砟抗壓性能檢測,具有便于運輸、能準確測出鐵路道砟壓碎性能的特點,本實用新型的裝置加載方式為橫向加載,可避免使用大型加力架加載,減小了占地面積,易于攜帶、轉移,操作簡單。
【附圖說明】
[0014]此處所說明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本實用新型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0015]圖1為測試鐵路碎石道砟抗壓強度的裝置的俯視示意圖;
[0016]圖2為測試鐵路碎石道砟抗壓強度的裝置的主視示意圖;
[0017]圖3為L型移動壓碎裝置底座示意圖;
[0018]其中,I?L型移動壓碎板;2?無頂盒;3?油壓設備;4?水平壓力傳感器;5?液壓頂;6?第二抗彎矩加強板;7?道砟;8?數據實時采集器;9?第一抗彎矩加強板;10?防爆蓋板;11?頂針式位移傳感器。
【具體實施方式】
[0019]下面通過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做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0020]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測試鐵路碎石道砟抗壓強度的裝置,參見圖1?圖3,其中示出了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實施例。本實用新型的測試鐵路碎石道砟抗壓強度的裝置包括提供水平荷載的水平加載機構、提供水平反力和放置道砟7的無頂盒2、設置在所述無頂盒2內的L型移動壓碎板I以及用于測量所述L型移動壓碎板I位移的位移測試機構。優選地,所述無頂盒2的內側面一端與所述水平加載機構相鄰,所述無頂盒2的內側面另一端與所述道砟7相鄰;所述無頂盒2兩端的外側面設有第二抗彎矩加強板6。
[0021]如圖1所示,所述水平加載機構包括水平設置在所述L型移動壓碎板I上的液壓頂5以及與所述液壓頂5相配合的油壓設備3。所述水平加載機構包括水平放置的液壓頂5以及與所述液壓頂相配合的油壓設備3,以提供壓碎力。優選地,所述L型移動壓碎板I的短邊面與所述道砟7相鄰,所述L型移動壓碎板I的長邊面為支撐面。進一步,如圖3所示,所述L型移動壓碎板I的直角處設有第一抗彎矩加強板9。
[0022]進一步,所述L型移動壓碎板I與所述液壓頂5內部設有水平壓力傳感器4,所述位移測試機構包括與所述L型移動壓碎板I相接觸的頂針式位移傳感器U。所述裝置還包括分別與所述位移測試機構和所述水平壓力傳感器4相連的數據實時采集器8。優選地,所述道昨7上方設有防爆蓋板10。
[0023]具體地,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原理如下:
[0024]如圖1?圖3所示,所述水平加載機構設置在所述L型移動壓碎板I上,并由所述無頂盒側面2提供支反力,以此形成壓碎道砟7的力。所述L型移動壓碎板I的短邊面與所述道砟7相鄰,所述L型移動壓碎板I的長邊面為所述液壓頂5與所述水平壓力傳感器4的支撐面,通過所述液壓頂5提供的動力所述L型移動壓碎板I的短邊面能夠對道砟7提供壓力,以測試其抗壓性能。并且所述L型移動壓碎板I的直角處設有第一抗彎矩加強板9,以避免所述L型移動壓碎板I在施力過程中產生形變。
[0025]如圖2所示,所述無頂盒2的短邊側面一面提供水平加載的支反力,另一面為道砟壓碎面,兩縱向側面外部直角處設有第二抗彎矩加強板6,其作用與所述第一抗彎矩加強板9相同。本實用新型的裝置在使用時主要通過對道砟7施加水平荷載,在此基礎上獲得道砟7的抗壓性能參數。
[0026]如圖1所示,所述頂針式位移傳感器11的頂針位于所述無頂盒的短邊內側,可測試所述L型移動壓碎板I的水平位移。本實用新型的裝置還包括分別與所述位移測試機構和所述水平壓力傳感器4相連的數據實時采集器8,其中,所述水平壓力傳感器4用以測量并記錄液壓頂5的水平推力。進一步,為防止測試中道砟7壓碎迸濺,設置了透明的防爆蓋板10,以保護實驗人員。
[0027]本實用新型的裝置可參照如下步驟進行使用:
[0028](I)首先將所述L型移動壓碎板I放置于所述無頂盒2內,所述L型移動壓碎板I的長邊緊貼無頂盒2的底面;
[0029](2)將準備好的待測道砟7放進所述所述L型移動壓碎板I的短邊和無頂盒2豎向側邊之間;
[0030](3)將所述水平壓力傳感器4與液壓頂5水平放置于所述L型移動壓碎板I的長邊上方并安裝妥當,蓋上防止迸濺的防爆蓋板10 ;
[0031](4)設備均調試完成后,向所述水平加載機構加載直至道砟7破碎,記錄道砟7的破壞與荷載間的關系曲線,實驗結束后,分析得出碎石道砟7的性能。
[0032]本實用新型的測試鐵路碎石道砟抗壓強度的裝置專用于鐵路碎石道砟抗壓性能檢測,具有便于運輸、能準確測出鐵路道砟壓碎性能的特點,本實用新型的裝置加載方式為橫向加載,可避免使用大型加力架加載,減小了占地面積,易于攜帶、轉移,操作簡單。
[0033]最后應當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依然可以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修改或者對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精神,其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請求保護的技術方案范圍當中。
【主權項】
1.一種測試鐵路碎石道砟抗壓強度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裝置包括提供水平荷載的水平加載機構、提供水平反力和放置道砟(7)的無頂盒(2)、設置在所述無頂盒(2)內的L型移動壓碎板(I)以及用于測量所述L型移動壓碎板(I)位移的位移測試機構,所述水平加載機構包括水平設置在所述L型移動壓碎板(I)上的液壓頂(5)以及與所述液壓頂(5)相配合的油壓設備(3),所述L型移動壓碎板(I)與所述液壓頂(5)內部設有水平壓力傳感器(4),所述裝置還包括分別與所述位移測試機構和所述水平壓力傳感器(4)相連的數據實時采集器(8)。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L型移動壓碎板(I)的短邊面與所述道砟(7)相鄰,所述L型移動壓碎板(I)的長邊面為支撐面。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L型移動壓碎板(I)的直角處設有第一抗彎矩加強板(9)。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無頂盒(2)的內側面一端與所述水平加載機構相鄰,所述無頂盒(2)的內側面另一端與所述道砟(7)相鄰。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無頂盒(2)兩端的外側面設有第二抗彎矩加強板(6)。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移測試機構包括與所述L型移動壓碎板(I)相接觸的頂針式位移傳感器(11)。7.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道砟(7)上方設有防爆蓋板(10)。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測試鐵路碎石道砟抗壓強度的裝置,所述裝置包括提供水平荷載的水平加載機構、提供水平反力和放置道砟的無頂盒、設置在所述無頂盒內的L型移動壓碎板以及用于測量所述L型移動壓碎板位移的位移測試機構。本實用新型的裝置專用于鐵路碎石道砟抗壓性能檢測,具有便于運輸、能準確測出鐵路道砟壓碎性能的特點,本實用新型的裝置加載方式為橫向加載,可避免使用大型加力架加載,減小了占地面積,易于攜帶、轉移,操作簡單。
【IPC分類】G01N3/12
【公開號】CN204718892
【申請號】CN201520291443
【發明人】高亮, 徐旸, 蔡小培, 肖宏, 尹輝, 辛濤, 張艷榮, 蔣函珂, 殷浩, 侯博文, 王璞, 劉暢, 趙云哲
【申請人】北京交通大學, 中國鐵路總公司
【公開日】2015年10月21日
【申請日】2015年5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