織物隔熱性能測試裝置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溫度測試裝置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織物隔熱性能測試裝置。本發明提供的織物隔熱性能測試裝置,包括第一箱體、第二箱體、熱源發生裝置和防護結構;第一箱體的一端與第二箱體的一端連接,熱源發生裝置設置在第一箱體內,第一箱體與第二箱體相鄰的側壁上設置有第一開口,防護結構設置在第一開口處,用于封閉和開啟第一開口;待測織物固定在第二箱體內。其中,防護結構將熱源發生裝置與待測織物隔離開來,避免了熱源發生裝置在預熱過程中將熱量傳遞給待測織物,導致織物無法將測試時的熱量完全吸收而使織物的最終測量溫度不準確;也避免了預熱過程中溫度對織物材料結構的影響。
【專利說明】
織物隔熱性能測試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溫度測試裝置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織物隔熱性能測試裝置。
【背景技術】
[0002]在全球氣溫越來越高的情況下,特別是在高溫工作環境中(尤其是炎熱夏季的室外工作和鋼鐵、石油等高溫工作場所),持續高溫可使作業人員感到諸多身體的不適,并極大可能引發系列生理功能的改變,對人體危害非常嚴重。因此,織物的隔熱性能尤為重要,對織物的隔熱性能進行測試能夠指導人們開發出隔熱性較好的織物,為人體、動物或者其他物品提供保護。
[0003]現有技術中,有人采用一種織物隔熱性能測試裝置,該裝置包括保溫箱及測試時放在保溫箱中的織物張緊裝置;保溫箱包括箱體,箱體有保溫板隔成的左、右腔室,左、右腔室之間設置放置織物張緊裝置的空間,在左、右腔室中分別設置左、右鋼管,左、右鋼管的內腔與織物張緊裝置的中央孔相通配合,在左鋼管中設置紅外燈裝置,在左、右腔室端部分別設置左、右保溫門;工作時,將紅外燈開關打開,通過分別測量左右腔室內溫度,來測試織物的隔熱性能。
[0004]但是,該測試裝置存在的問題是,熱源缺乏密封裝置,導致熱源在預熱過程中,對織物造成影響,造成測試誤差;該裝置的熱源結構單一,測試結果單一,可靠性較低。
【發明內容】
[0005]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織物隔熱性能測試裝置,以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測試結構可靠性低,誤差大,測試過程繁瑣的技術問題。
[0006]本發明提供的織物隔熱性能測試裝置,包括第一箱體、第二箱體、熱源發生裝置和防護結構;第一箱體的一端與第二箱體的一端連接,熱源發生裝置設置在第一箱體內,第一箱體與第二箱體相鄰的側壁上設置有第一開口,防護結構設置在第一開口處,用于封閉和開啟第一開口 ;第二箱體固定有待測織物。
[0007]進一步地,還包括夾持結構;夾持結構設置在第二箱體內,夾持結構用于固定待測織物。
[0008]進一步地,夾持結構包括矩形框架,矩形框架的兩個豎邊框上均設置有夾子。
[0009]進一步地,矩形邊框的上下兩個邊框上均設置有彈力線。
[0010]進一步地,防護結構包括多個呈長條狀的葉片、多個連桿、傳動桿、動力源和控制器;多個連桿平行間隔地鉸接在第一開口處,每個連桿的一端固定連接有一個葉片,另一端與傳動桿鉸接,葉片的長度方向與傳動桿的長度方向垂直;動力源設置在第一箱體的側壁上,其動力輸出軸與傳動桿鉸接,以帶動傳動桿沿傳動桿的長度方向往復移動;控制器設置在第一箱體上,與動力源電連接。
[0011]進一步地,熱源發生裝置包括電加熱管和溫控元件;電加熱管和溫控元件均設置在第一箱體上,溫控元件與電加熱管電連接,用于控制電加熱管的溫度。
[0012]進一步地,電加熱管包括第一紅外石英加熱管、兩個第二紅外石英加熱管和兩個第三紅外石英加熱管;溫控元件包括第一溫控開關、第二溫控開關和第三溫控開關;第一紅外石英加熱管、兩個第二紅外石英加熱管和兩個第三紅外石英加熱管,由上而下平行間隔地設置在第一箱體內,且兩個第二紅外石英加熱管分別位于第一紅外石英加熱管的兩側,一個第三紅外石英加熱管位于一個第二紅外石英加熱管遠離第一紅外石英加熱管的一側;第一溫控開關、第二溫控開關和第三溫控開關均設置在第一箱體上;第一溫控開關與第一紅外石英加熱管電連接,第二溫控開關與兩個第二紅外石英加熱管均電連接,第三溫控開關與兩個所述第三紅外石英加熱管均電連接。
[0013]進一步地,還包括第一溫度傳感器、第二溫度傳感器、第三溫度傳感器、第一溫度顯示儀、第二溫度顯示儀和第三溫度顯示儀;第一溫度傳感器設置在第一箱體內,第二溫度傳感器設置在第二箱體靠近第一箱體的一端,第三溫度傳感器設置在第二箱體遠離第一箱體的一端;第一溫度顯示儀和第二溫度顯示儀均設置在第一箱體上,第三溫度顯示儀設置在第二箱體上;第一溫度傳感器與第一溫度顯示儀通訊連接,第二溫度傳感器與第二溫度顯示儀通訊連接,第三溫度傳感器與第三溫度顯示儀通訊連接。
[0014]進一步地,還包括溫度顯示控制開關;溫度顯示控制開關設置在第一箱體上,與第一溫度顯示儀、第二溫度顯示儀和第三溫度顯示儀均電連接。
[0015]進一步地,第二箱體呈矩形,第二箱體的上表面設置有第二開口,第二開口處設置有第二箱蓋,用以覆蓋第二開口 ;第二箱蓋上設置有把手。
[0016]本發明提供的織物隔熱性能測試裝置中,防護結構將熱源發生裝置與待測織物隔離開來,避免了熱源發生裝置在預熱過程中將熱量傳遞給待測織物,而影響織物對測試時熱量的吸收,從而導致織物最終的測量溫度不準確,造成測試誤差;也避免了預熱過程中溫度對織物材料結構的影響,該裝置的測試結果準確性和可靠性較高。另外,可同時測量織物兩個表面的溫度,實現一步法測試,簡化測試過程。
【附圖說明】
[0017]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方式,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18]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織物隔熱性能測試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19]圖2為圖1所示的織物隔熱性能測試裝置中的夾持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0020]圖3為圖1所示的織物隔熱性能測試裝置中的熱源發生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21]附圖標記:
[0022]1-第一箱體;2-第二箱體;3-熱源發生裝置;
[0023]4-防護結構;5-夾持結構;6-第三溫度傳感器;
[0024]7-第一溫度顯示儀;8-第二溫度顯示儀;9-第三溫度顯示儀;
[0025]21-第二箱蓋;22-把手;31-電加熱管;
[0026]32-溫控元件;41-葉片;42-控制器;
[0027]51-矩形邊框;52-夾子;53-彈力線。
【具體實施方式】
[0028]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0029]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術語“中心”、“上”、“下”、“左”、“右”、“豎直”、“水平”、“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發明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發明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第三”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
[0030]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發明中的具體含義。
[0031]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織物隔熱性能測試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如圖1所示,本發明提供的織物隔熱性能測試裝置,包括第一箱體1、第二箱體2、熱源發生裝置3和防護結構4;第一箱體I的一端與第二箱體2的一端連接,熱源發生裝置3設置在第一箱體I內,第一箱體I與第二箱體2相鄰的側壁上設置有第一開口,防護結構4設置在第一開口處,用于封閉和開啟第一開口 ;第二箱體2固定有待測織物。
[0032]其中,第一箱體I和第二箱體2的結構形式均可以為多種,例如:截面呈方形、腰形或者多邊形等。
[0033]第一箱體I和第二箱體2的材質均采用保溫材料,例如:軟瓷保溫材料、硅酸鋁保溫材料、酚醛泡沫材料或者擠塑板等。
[0034]熱源發生裝置3的結構形式有多種,較佳地是采用電加熱結構,該結構易控制,使用范圍廣。電加熱元件的種類很多,例如:電熱板,電熱帶,電熱纜,電熱盤,電熱偶,電加熱圈,電熱棒或者電加熱管等。在第一箱體I內設置一個、兩個或者多個電加熱元件,給其通電以達到預設溫度。
[0035]防護結構4的形式有多種,例如:防護結構4為擋板,擋板轉動連接在第一箱體I的側壁的開口處,可在第一箱體I內設置氣缸或者液壓缸,氣缸或者液壓缸與擋板傳動連接,通過氣缸或者液壓缸的伸縮來帶動擋板轉動,以打開或者封閉第一開口。
[0036]又例如:防護結構4為卷簾,在第一箱體I內設置電機,電機與卷簾傳動連接,在電機的帶動下,卷簾收縮或者伸展以打開或者封閉第一開口。
[0037]需要說明的是,防護結構4較佳地采用隔熱保溫材料,減少熱源發生裝置3在預熱過程中的熱量損失,提高了加熱效率,避免了預熱對待測織物表面溫度的影響。
[0038]同一塊織物對熱量的吸收是一定的,當織物吸收的熱量達到極限值時,不再起到隔熱作用;另外織物由纖維組成,纖維在長時間的熱環境下會產生熱降解,從而引起分子量的下降和結構的變化,會對織物的隔熱性能造成影響。
[0039]防護結構4可在熱源發生裝置3的預熱過程中,將熱源發生裝置3和待測織物隔離開來;當熱源發生裝置3達到預設溫度時,防護結構2將第一箱體I和第二箱體2連通,使熱量傳遞至第二箱體2內;這就避免了織物在熱源發生裝置2預熱過程過中吸收一部分熱量而影響織物對測試時熱量的吸收,從而導致織物最終的測量溫度不準確,造成測試誤差;還避免了織物中的纖維因溫度發生的結構變化而影響織物的隔熱性能。該結構使得測試結果更加準確、可靠。
[0040]在使用本發明提供的織物隔熱性能測試裝置時,將待測織物固定在第二箱體2內,熱源發生裝置3加熱升溫,此時防護結構4為關閉狀態,即將熱源發生裝置3和待測織物隔離;當熱源發生裝置3的溫度達到預設溫度時,打開防護結構4使第一箱體I和第二箱體2連通,以使熱量傳遞至待測織物,測量織物兩個表面的溫度,從而得到織物在該溫度下的隔熱性能測試結果。
[0041]本發明提供的織物隔熱性測試裝置,結構簡單,易操作,可將熱源發生裝置3和待測織物隔離開來,避免熱源發生裝置3在預熱過程中影響待測織物的表面溫度從而影響測量結果,該裝置減少了測試誤差,提高了可靠性;另外,可同時對織物的兩側的溫度進行測量,從而實現一步法測試,簡化了測試過程,提高了工作效率。
[0042]圖2為圖1所示的織物隔熱性能測試裝置中的夾持結構的結構示意圖。如圖1和圖2所示,在上述實施例基礎之上,進一步地,還包括夾持結構5;夾持結構5設置在第二箱體2內,夾持結構5用于固定待測織物。
[0043]其中,夾持結構5的形式有多種,例如:夾持結構5包括兩個成對的夾板,成對的夾板上設置有卡扣,將待測織物的一個側邊夾設在一對夾板之間,通過卡扣將該對夾板扣緊,從而將織物固定;或者夾持結構5包括兩個成對的夾子,一個成對的夾子相對地設置在第二箱體2的兩個豎直側壁上,另外一個成對夾子相對地設置在第二箱體2上下兩個底面上,四個夾子將織物夾住。
[0044]夾持結構5與第二箱體2的連接方式有多種,例如:卡接、螺紋連接或者焊接等。
[0045]夾持結構5大大簡化了待測織物的固定過程,易拆卸,提高了工作效率。
[0046]如圖1和圖2所示,在上述實施例基礎之上,進一步地,夾持結構5包括矩形框架51,矩形框架51的兩個豎邊框上均設置有夾子52。
[0047]其中,矩形框架51的材質較佳地采用隔熱保溫材料,以減少熱量損失。
[0048]使用本發明提供的織物隔熱性能測試裝置時,通過夾子將待測織物的兩端夾持固定,進一步簡化了操作過程;該結構簡單,易加工。
[0049]如圖1和圖2所示,在上述實施例基礎之上,進一步地,矩形邊框51的上下兩個邊框上均設置有彈力線53。
[0050]其中,在矩形框架51的上下兩個邊框均設置彈力線53,固定織物時,使織物的上下兩端與彈力線53貼合,進一步保障了織物的平整,保障了測試的準確性和可靠性。
[0051]如圖1所示,在上述實施例基礎之上,進一步地,防護結構4包括多個呈長條狀的葉片41、多個連桿、傳動桿、動力源和控制器42;多個連桿平行間隔地鉸接在第一開口處,每個連桿的一端固定連接有一個葉片41,另一端與傳動桿鉸接,葉片41的長度方向與傳動桿的長度方向垂直;動力源設置在第一箱體I的側壁上,其動力輸出軸與傳動桿鉸接,以帶動傳動桿沿傳動桿的長度方向往復移動;控制器42設置在第一箱體上,與動力源電連接。
[0052]其中,動力源的種類有很多,例如:氣缸、液壓缸或者電機等。
[0053]其中,多個連桿的設置方式有多種,例如:多個連桿由上而下的設置在第一箱體I的第一開口處,或者由左至右設置在該開口處。
[0054]通過控制器42來控制葉片41的開合狀態,使該裝置實現自動化。
[0055]當熱源發生裝置3達到預設溫度時,動力源帶動傳動桿沿著其長度方向運動,從而帶動連桿轉動,進而帶動葉片41轉動,使相鄰的兩個葉片41之間形成空隙,從而將第一開口打開,使熱量通過。
[0056]多個葉片式的防護結構,在熱源發生裝置3傳熱時能夠產生相對穩定的熱對流,以減少由于空氣的流通不勻所引起測試結果的誤差,提高了測試精度。
[0057]圖3為圖1所示的織物隔熱性能測試裝置中的熱源發生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如圖1和圖3所示,在上述實施例基礎之上,進一步地,熱源發生裝置3包括電加熱管31和溫控元件32;電加熱管31和溫控元件32均設置在第一箱體I上,溫控元件32與電加熱管31電連接,用于控制電加熱管31的溫度。
[0058]其中,電加熱管31的種類有很多,例如:不銹鋼電熱管、石英電熱管、鐵氟龍電熱管或者鈦電熱管等。電加熱管31具有熱效率高、使用壽命長、機械強度高、安裝方便、安全可靠等優點。
[0059]溫控元件32的結構形式有多種,例如:溫控元件32為調溫旋鈕,調溫旋鈕與電加熱管電連接,可將電加熱管的加熱溫度分為多個檔位,根據具體測試需要,選定某一檔位的溫度后,將旋鈕旋轉至該檔位;或者溫控元件32為可觸式控制面板,可觸式控制面板上設置有調溫按鍵,工作者根據具體測試情況來設定相應的加熱溫度。
[0060]在電加熱管31預熱時,工作者根據具體測試情況,通過溫控元件32來設定相應地加熱溫度,可實現待測織物在不同的溫度下的隔熱性能,可得出多組實驗結果,從而使測試結果更加準確、可靠,提高了該織物隔熱性能的靈活性
[0061]如圖1和圖3所示,在上述實施例基礎之上,進一步地,電加熱管31包括第一紅外石英加熱管311、兩個第二紅外石英加熱管312和兩個第三紅外石英加熱管313;溫控元件32包括第一溫控開關321、第二溫控開關322和第三溫控開關323;第一紅外石英加熱管311、兩個第二紅外石英加熱管312和兩個第三紅外石英加熱管313,由上而下平行間隔地設置在第一箱體I內,且兩個第二紅外石英加熱管312分別位于第一紅外石英加熱管311的兩側,一個第三紅外石英加熱管313位于一個第二紅外石英加熱管312遠離第一紅外石英加熱管311的一側;第一溫控開關321、第二溫控開關322和第三溫控開關323均設置在第一箱體I上;第一溫控開關321與第一紅外石英加熱管311電連接,第二溫控開關322與兩個第二紅外石英加熱管312均電連接,第三溫控開關323與兩個所述第三紅外石英加熱管313均電連接。
[0062]其中,采用紅外石英加熱管具有高密度、高熱效、低能耗的顯著特點,從而大大地提高工作效率,節約設備所占空間,節約能源。
[0063]將五個紅外石英加熱管對稱設置,第一溫控開關321控制第一紅外石英加熱管311,第二溫控開關322控制兩個第二紅外石英加熱管312同時開關,第三溫控開關323控制兩個第三紅外石英加熱管323同時開關,可使熱源對稱,熱對流相對穩定,減少測試誤差。
[0064]采用該種結構加熱時,可將測試溫度分為四個檔位,第一檔位為第一紅外石英加熱管311加熱,第二檔位為兩個第二紅外石英加熱管312或者兩個第三紅外石英加熱管313加熱,第三檔位為三個紅外石英加熱管加熱,第四檔位為五個紅外石英加熱管同時加熱,即所述熱源主要由紅外石英加熱管同時工作的數量控制。較佳地是,每根紅外石英加熱管的功率為220V/1500W。這種溫控方式減少了儀器的復雜程度,簡化了實驗操作。
[0065]如圖1所示,在上述實施例基礎之上,進一步地,還包括第一溫度傳感器、第二溫度傳感器、第三溫度傳感器6、第一溫度顯示儀7、第二溫度顯示儀8和第三溫度顯示儀9;第一溫度傳感器設置在第一箱體I內,第二溫度傳感器設置在第二箱體2靠近第一箱體I的一端,第三溫度傳感器6設置在第二箱體2遠離第一箱體I的一端;第一溫度顯示儀7和第二溫度顯示儀8均設置在第一箱體I上,第三溫度顯示儀9設置在第二箱體2上;第一溫度傳感器與第一溫度顯示儀7通訊連接,第二溫度傳感器與第二溫度顯示儀8通訊連接,第三溫度傳感器6與第三溫度顯示儀9通訊連接。
[0066]其中,第一、第二和第三溫度傳感器的種類均有多種,例如:電阻傳感器或者熱電偶傳感器等。
[0067]第一溫度傳感器用于測試熱源發生裝置3的加熱溫度,使工作人員能夠準確掌握熱源發生裝置3的工作情況,直到達到預設溫度時,才開啟防護結構4,對待測織物進行測試。
[0068]第二溫度傳感器用于測量待測織物靠近第一箱體I的一側的溫度,即衰減前的溫度,第三溫度傳感器6用于測量待測織物遠離第一箱體I的一側的溫度,即衰減后的溫度,可實現一步法測試,即同時得到衰減前和衰減后的溫度,從而得出織物的隔熱性能。
[0069]其中,通訊連接的方式有多種,例如:通過數據線等的有線連接方式;或者通過藍牙、wifi等無線連接方式。
[0070]工作人員可通過溫度顯示儀直接觀看到溫度的測量結果,工作人員無需動手盤操作,進一步簡化了操作過程,提高了工作效率。
[0071]較佳地是選取織物的中心點為測試位置,該位置,一方面方便夾持待測織物的對稱放置;另一方面是整個測試區域的外殼,對氣流也會具有一定的反射從而形成回流,選取中心處更容易接受到對稱的穩定的回流作用,使得測試結果更準確。
[0072]如圖1所示,在上述實施例基礎之上,進一步地,還包括溫度顯示控制開關;溫度顯示控制開關設置在第一箱體I上,與第一溫度顯示儀7、第二溫度顯示儀8和第三溫度顯示儀9均電連接。
[0073]其中,采用溫度控制開關來控制第一、第二和第三溫度的顯示儀的開關,方便快捷,使該織物測試裝置的結構更加完善合理。
[0074]如圖1所示,在上述實施例基礎之上,進一步地,第二箱體2呈矩形,第二箱體2的上表面設置有第二開口,第二開口處設置有第二箱蓋21,用以覆蓋第二開口 ;第二箱蓋21上設置有把手22。
[0075]其中,在第二箱體2上設置開口和第二箱蓋21,方便工作人員放置和拿取待測織物。
[0076]把手22的結構式是有多種,例如:矩形,方形或者橢圓形;或者為拉環等。把手22方便工作人員打開第二箱蓋。
[0077]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各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各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發明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范圍。
【主權項】
1.一種織物隔熱性能測試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箱體、第二箱體、熱源發生裝置和防護結構;所述第一箱體的一端與所述第二箱體的一端連接,所述熱源發生裝置設置在所述第一箱體內,所述第一箱體與所述第二箱體相鄰的側壁上設置有第一開口,所述防護結構設置在所述第一開口處,用于封閉和開啟所述第一開口;所述第二箱體固定有待測織物。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織物隔熱性能測試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夾持結構;所述夾持結構設置在所述第二箱體內,所述夾持結構用于固定待測織物。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織物隔熱性能測試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夾持結構包括矩形框架,所述矩形框架的兩個豎邊框上均設置有夾子。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織物隔熱性能測試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邊框的上下兩個邊框上均設置有彈力線。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織物隔熱性能測試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護結構包括多個呈長條狀的葉片、多個連桿、傳動桿、動力源和控制器; 多個所述連桿平行間隔地鉸接在所述第一開口處,每個所述連桿的一端固定連接有一個葉片,另一端與所述傳動桿鉸接,所述葉片的長度方向與所述傳動桿的長度方向垂直; 所述動力源設置在所述第一箱體的側壁上,其動力輸出軸與所述傳動桿鉸接,以帶動所述傳動桿沿所述傳動桿的長度方向往復移動;所述控制器設置在所述第一箱體上,與所述動力源電連接。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織物隔熱性能測試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熱源發生裝置包括電加熱管和溫控元件;所述電加熱管和所述溫控元件均設置在所述第一箱體上,所述溫控元件與所述電加熱管電連接,用于控制所述電加熱管的溫度。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織物隔熱性能測試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電加熱管包括第一紅外石英加熱管、兩個第二紅外石英加熱管和兩個第三紅外石英加熱管;所述溫控元件包括第一溫控開關、第二溫控開關和第三溫控開關; 所述第一紅外石英加熱管、兩個所述第二紅外石英加熱管和兩個所述第三紅外石英加熱管,由上而下平行間隔地設置在所述第一箱體內,且兩個所述第二紅外石英加熱管分別位于所述第一紅外石英加熱管的兩側,一個所述第三紅外石英加熱管位于一個所述第二紅外石英加熱管遠離所述第一紅外石英加熱管的一側; 所述第一溫控開關、所述第二溫控開關和所述第三溫控開關均設置在所述第一箱體上;所述第一溫控開關與所述第一紅外石英加熱管電連接,第二所述溫控開關與兩個所述第二紅外石英加熱管均電連接,所述第三溫控開關與兩個所述第三紅外石英加熱管均電連接。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織物隔熱性能測試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第一溫度傳感器、第二溫度傳感器、第三溫度傳感器、第一溫度顯示儀、第二溫度顯示儀和第三溫度顯示儀;所述第一溫度傳感器設置在所述第一箱體內,所述第二溫度傳感器設置在所述第二箱體靠近所述第一箱體的一端,所述第三溫度傳感器設置在所述第二箱體遠離所述第一箱體的一端; 所述第一溫度顯示儀和所述第二溫度顯示儀均設置在所述第一箱體上,所述第三溫度顯示儀設置在所述第二箱體上;所述第一溫度傳感器與所述第一溫度顯示儀通訊連接,所述第二溫度傳感器與所述第二溫度顯示儀通訊連接,所述第三溫度傳感器與所述第三溫度顯示儀通訊連接。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織物隔熱性能測試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溫度顯示控制開關;所述溫度顯示控制開關設置在所述第一箱體上,與所述第一溫度顯示儀、所述第二溫度顯示儀和所述第三溫度顯示儀均電連接。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織物隔熱性能測試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箱體呈矩形,所述第二箱體的上表面設置有第二開口,所述第二開口處設置有第二箱蓋,用以覆蓋所述第二開口 ;所述第二箱蓋上設置有把手。
【文檔編號】G01N25/20GK105928970SQ201610241087
【公開日】2016年9月7日
【申請日】2016年4月18日
【發明人】宋曉蕾, 戴艷陽, 陳嘉毅, 查麗敏
【申請人】鹽城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