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熱釋電技術的人體狀態檢測裝置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基于熱釋電技術的人體狀態檢測裝置,它的第一信號調制罩罩在第一菲涅爾透鏡上,第一菲涅爾透鏡安裝在橫向移動熱釋電傳感器的感應端,橫向移動熱釋電傳感器的信號輸出端連接第一放大濾波電路的信號輸入端;所述每個前端縱向移動采集模塊包括第二信號調制罩、第二菲涅爾透鏡、縱向移動熱釋電傳感器和第二放大濾波電路,第二菲涅爾透鏡安裝在縱向移動熱釋電傳感器的感應端,縱向移動熱釋電傳感器的信號輸出端連接第二放大濾波電路的信號輸入端;第一放大濾波電路和第二放大濾波電路的輸出端分別通過數據處理傳輸模塊連接數據接收終端。本發明能對人體的狀態進行精確檢測。
【專利說明】
基于熱釋電技術的人體狀態檢測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人體狀態檢測技術領域,具體地指一種基于熱釋電技術的人體狀態檢測裝置。
【背景技術】
[0002]熱釋電效應是在自身溫度發生變化時會在自身表面產生過剩的熱電荷,且只對自身溫度的變化率有反應。通俗的講熱釋電效應就是自然界中的某些晶體受熱變化而產生的固有自身電極化現象。從本質上講,所有的傳感器都是換能裝置,從這個意義上說熱釋電紅外傳感器是紅外輻射的光熱電轉換器,將看不見的紅外輻射能先轉換成熱能,再轉換為電能進行量測。
[0003]人體輻射的紅外能量相當微弱,且熱釋電傳感器的探測距離較近,一般為I?2米,因此為提高其探測靈敏度,需要在傳感器的前面加上一套光學裝置。最常見的光學裝置為菲涅爾透鏡。菲涅爾透鏡主要由兩方面作用,一方面人體輻射出的紅外線聚集到PIR的敏感元上,從而加大探測的距離,另一方面也能將入射的紅外線做周期的遮蔽,使PIR傳感器輸出連續信號[I]。
[0004]對于老年人,跌倒是致死性傷害的主要原因之一,并對他們獨立生活造成了嚴重的障礙,統計顯示79歲左右的老人[2],其跌倒是致死的最主要原因,同時意外跌倒的老人也會引起巨大的社會和經濟影響效應。因此急需一套監測系統,對人體的跌倒狀態進行高精度實時監測,以便滿足快速增長的老年人口對醫療保健的需求。因此高精度自動監測系統能成為老年人醫療保健生活環境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0005]國內外的研究人員已經開始在這一領域展開了多個方面的研究,其中系統設備和算法的研究成果比較豐富,發展成熟的視頻監控技術,傳感技術以及計算機技術使跌倒監測系統成為了可能,這樣的系統不僅可以提高老年人的獨立生活能力,而且還可以節省護士,義工等勞動人員。在過去的20年里,多種檢測技術被研究用于對人體跌倒狀態的探測[3—4]。其中Noury[5],Yu[6]以及Mubashirm等人回顧了現存的檢測技術和方法,并將各種技術和方法分成了四類,即:便攜式傳感類,視頻類,環境設備類以及智能手機類。便攜式傳感類,如加速度傳感器和羅經傳感器,可嵌入衣服或皮帶中對人體實時的狀態數據進行采集,Mathie等人利用集成腰式加速度傳感器的方法實現了對跌倒的人體的檢測[8],當人體從豎直狀態變化到平躺狀態時加速度傳感器的負方向將會突然產生一個增量,該方法可有效檢測出人體的跌倒狀態。Nyan[9]等人能利用陀螺儀區分后方向和側方向的跌倒狀態,這些陀螺儀被安全的放置在人體不同的部位如:腋下、腰腹部,以便測量人體正常行為和跌倒狀態在水平和徑向方向的角速度變化量,通過比較可區分人體的跌倒狀態,然而便攜式傳感器對于用戶使用并不方便并且易于摔壞,導致測量數據不準確。
[0006]隨著計算機圖形學的發展,廣泛應用于視頻系統,基于視頻圖像處理技術的跌倒探測系統結合行為檢測算法能有效的檢測人體跌倒狀態。Tabar提出利用圖像感知和視覺推理技術驗證并深入的分析傳感器傳輸的事件。同時在用戶和網絡之間建立一個無線橋節點,該節點通過事件感知功能檢測跌倒事件,然而,視頻系統會侵犯個人的隱私,并且在光線較暗的區域該系統不能有效的對跌倒事件進行檢測[1()]。
[0007]基于環境設備的跌倒系統采用人體跌倒時產生的聲音和振動參數,可對跌倒事件進行檢測,其檢測傳感器常采用音頻傳感器和振動傳感器[11—13] ^huang等人利用單一的遠場麥克風音頻信號作為區分跌倒信號和噪音的系統模型,并結合高斯混合模型超向量的歐幾里得距離算法計算出成對音頻片段中的差分部分,然后在GMM超級向量中建立一個SVM核函數,利用該函數可區分由跌倒和噪音引起的音頻信號[14>15]。
[0008]Rimminen等人利用基于近場成像技術的地板傳感器,獲取可進行分類的形狀,尺寸和圖案等參數,配合相關的分類算法可實現多種不同信號的分類。然而部分特殊的傳感設備即:壓力傳感器和聲音傳感器需要嵌入到相應的環境中,將會引起較大比例的誤報率[16]o
[0009]隨著高端智能手機的快速發展,其內部由于內嵌了多種智能傳感器系統如[17,18]:加速度傳感器,速度傳感器以及羅經等高精度設備,配合相關的分類算法可實現對人體不同的靜態和動態的狀態進行較為準確的分類。然而將smartphone放在老人和病人的身邊將會對他們的行動造成極大的不便。
[0010]現在,越來越多的研究人員將熱釋電傳感器技術應用于對人體的檢測以及行為的理解。多個研究組織對PIR傳感器多方面的研究開拓了它在自動監控系統中的發展,PIR傳感器的輸出信號為一維的電勢差信號[19],當多個PlR傳感器組成一個有機探測節點時可對人體目標進行精確跟蹤。Kim[2()]等人提出了一個基于PIR技術的位置感知系統,該系統主要由多個安裝在天花板的PIR傳感器所形成的陣列組成。利用相鄰傳感器重疊的感應區域可實現對人體的探測與跟蹤,然而當重疊區域有多個人或人體在非重疊區域時將不能實現對人體的探測與跟蹤。Hao等人深入研究了 PIR傳感技術,并提出了多人跟蹤模型。該模型實現了對多人體的跟蹤,但跟蹤的精度和抗干擾性要近一步提高,才適合應用在實際的環境中。
[0011]現有的人體狀態檢測裝置包括有視頻計速器,冷紅外對射式計數器,熱紅外計數器,其不足在于:
[0012]三軸加速度傳感器人體狀態檢測裝置:人體狀態檢測成熟,處理速度普通,但是價格昂貴,得穿戴在人體身上,實時性較差。計算復雜度較高。
[0013]壓力傳感器人體狀態檢測裝置:操作簡單,可以檢測人體運動狀態,實時性好,不易攜帶,計算較復雜,誤差率較高,安裝環境要求過高。
[0014I 參考文獻
[0015][ I ]于海洋.基于動態下紅外熱釋電傳感器陣列定位算法研究[M],2012.
[0016][2]riffiths C,Rooney C,Brock A.Leading causes of death in Englandandffales—how should we group causes?Health Statistics Quarterly 28(2008)[M].0ffice for Nat1nal Statistics,2008.
[0017][3]Foroughi HjAski B SjPourreza H.1ntelligent video surveillanceformonitoring fall detect1n of elderly in home environments[C].Proceedings ofIIth Internat1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and Informat1n Technology(ICCIT),2008:219-224.
[0018][4]Burke A KjBrien J V OjLyons G M et al.Evaluat1n of a threshold-based tr1-axial accelerometer fall detect1n algorithm[J].Gait&Posture,2007:194-199.
[0019][5]Noury NjFleury AjRumeau P,et al.Fall detect1n-principles andmethods[C].Proceedings of 29th IEEE Internat1nal Conference on Engineeringin Medicine and B1logy Society(EMBS),2007:1663-1666.
[0020][6]X Yu.Approaches and principles of fall detect1n for elderly andpatient[C].Proceedings of 10th IEEE Internat1nal Conference on e-HealthNetworkingjApplicat1ns and Services(HealthCom),2008:42-47.
[0021][7]Mubashir MjShao LjSeed L.A survey on fall detect1n!principles andapproaches[J].Neurocomputing,2012:77-79.
[0022][8]Mathie M JjCoster A C FjLovell N H,et al.Accelerometry:providinganintegrated,practical method for long-term,ambulatory monitoring of humanmovement[J].J.Phys1l.Meas(1PScience),2004,25:451-459.
[0023][9]Nyan M NjTay F E HjTan A ff Y.Distinguishing fall activitiesfromnormal activities by angular rate characteristics and high-speed cameracharacterizat1n!! J].Med.Eng.Phys,2006,28:842-849.
[0024][10]Foroughi HjAski B SjPourreza H.1ntelligent video surveillanceformonitoring fall detect1n of elderly in home environments[C].Proceedings ofIIth Internat1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and Informat1n Technology 2008(ICCIT),2008:219-224.
[0025][ll]Fu ZjCulurciello E,Lichtsteiner P,et al.Fall detect1n using anaddress-event temporal contrast vis1n sensor[C].Proceedings of Internat1nalConference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2008(ISCAS),2008:424-427.
[0026][12]Foroughi HjAski B SjPourreza H.1ntelligent video surveillanceformonitoring fall detect1n of elderly in home environments[C].Proceedings ofIIth Internat1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and Informat1n Technology(ICCIT),2008:219-224.
[0027][13]Bourke A K, Lyons G Mj et al.A threshold-based fal1-detect1nalgorithm using a b1-axial gyroscope sensor[J].Medical Engineering Physics,2008:84-90.
[0028][14]Zhuang XjHuang JjPotamianos G,et al.Acoustic fall detect1n usinggaussian mixture models and gmm super-vectors[C].Proceedings of IEEEInternat1nal Conference on Acoustics,Speech and Signal Processing(ICASSP),2009:69-72.
[0029][15]Toreyin B Uj Soyer E BjOnaran I,et al.Falling person detect1nusing mult1-sensor signal processing[C].Proceedings of 15th IEEE SignalProcessing and Communicat1ns Applicat1ns Conference SIU&EURASIP Journal onAdvances in Signal Processing,2007&2008,8.
[0030][16]Rimminen HjLindstroNm JjLinnavuo M,et al.Detect1n of fallsamongthe elderly by a floor sensor using the electric near field[J].1EEETrans.1nf.Technol.B1med,2010,14:1475-1476.
[0031][17]Dai JjBai XjYang Z,et al.PerfalId:A pervasive fall detect1nsystem using mobile phones[C].Proceedings of 8th IEEEInternat1nal Conferenceon Pervasive Computingand Communicat1ns Workshops(PERCOM Workshops),2010:292-297.
[0032][18]Cao YjYang YjLiu ff.E-falld:A fall detect1n system usingandroid-based smartphone[C].Proceedings of 9th Internat1nal Conference on FuzzySystems and Knowledge Discovery(FSKD)IEEE,2012:1509-1513.
[0033][19]Hosokawa T ,Kudo M.Person tracking with infrared sensors.1nKnowledge-based intelligent informat1n and engineering systems[J].Lecture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2005,3684:682-688.
[0034][20]Kim H HjHa K N ,Lee S,et al.Resident locat1n recognit1nalgorithm using a Bayesian classifier in the PIR sensor-based indoorlocat1n-aware system[J].1EEE Trans.Syst.,Man,Cybern.C,App1.Rev.Archive,2000,39:2410-2459.
【發明內容】
[0035]本發明就是針對上述技術問題,提供一種基于熱釋電技術的人體狀態檢測裝置,該裝置能對人體的狀態進行精確檢測。
[0036]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所設計的一種基于熱釋電技術的人體狀態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前端人體移動感應組件、數據處理傳輸模塊和數據接收終端,所述前端人體移動感應組件包括前端橫向移動采集模塊和前端縱向移動采集模塊,所述每個前端橫向移動采集模塊包括第一信號調制罩、第一菲涅爾透鏡、橫向移動熱釋電傳感器和第一放大濾波電路,所述第一信號調制罩罩在第一菲涅爾透鏡上,第一菲涅爾透鏡安裝在橫向移動熱釋電傳感器的感應端,橫向移動熱釋電傳感器的信號輸出端連接第一放大濾波電路的信號輸入端;所述每個前端縱向移動采集模塊包括第二信號調制罩、第二菲涅爾透鏡、縱向移動熱釋電傳感器和第二放大濾波電路,所述第二信號調制罩罩在第二菲涅爾透鏡上,第二菲涅爾透鏡安裝在縱向移動熱釋電傳感器的感應端,縱向移動熱釋電傳感器的信號輸出端連接第二放大濾波電路的信號輸入端;
[0037]所述第一放大濾波電路的信號輸出端和第二放大濾波電路的信號輸出端分別通過數據處理傳輸模塊連接數據接收終端的信號輸入端。
[0038]本發明提出了基于熱釋電技術的人體狀態檢測裝置,由于熱釋電傳感器屬于熱成像技術,只有當人體運動時才會引起熱釋電傳感器感應元表面溫度的變化,并產生熱釋電效應,它克服了部分檢測跌倒技術的局限性,并具有一定的優勢。當人體跌倒時人體頭部,上肢和下肢相對于正常人體行為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將會有明顯的不同,為了完全捕捉到跌倒時這些部位的運動特征,我們采用了多個不同感應模式的熱釋電傳感器,可分別采集人體頭部,上肢和下肢這三個部分的熱釋電特征。首先將前端人體移動感應組件分別安裝在與人體頭部,上肢和下肢相近的高度,以便可以捕捉人體不同部分的熱紅外運動特征。然后利用多傳感器融合法區分跌倒與正常的水平運動(行走和小跑)和垂直運動(蹲下和坐下)。實現了對人體的運動狀態的實時監控,并且本發明還具有不受照明條件影響、不侵略隱私以及成本低等優勢。
【附圖說明】
[0039]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框圖;
[0040]圖2為本發明中第一信號調制罩的主視圖;
[0041 ]圖3為本發明中第二信號調制罩的主視圖;
[0042]圖4為本發明中第一信號調制罩的俯視圖;
[0043]圖5為本發明中第二信號調制罩的俯視圖。
[0044]圖中:I一前端橫向移動采集模塊、11一第一信號調制罩、12—第一菲涅爾透鏡、13—橫向移動熱釋電傳感器、14 一第一放大濾波電路、2—數據處理傳輸模塊、21 —數據處理單元、22—數據存儲單元、23—數據顯示單元、24—無線傳輸單元、25—有線傳輸模塊、26—微處理器、3—前端縱向移動米集模塊、31 —第二彳目號調制罩、32—第二菲捏爾透鏡、33—縱向移動熱釋電傳感器、34—第二放大濾波電路、4 一數據接收終端、5—人體熱紅外能量輸入孔。
【具體實施方式】
[0045]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0046]如圖1?5所示的基于熱釋電技術的人體狀態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前端人體移動感應組件、數據處理傳輸模塊2和數據接收終端4(如報警終端、手持移動終端、月艮務器終端等),所述前端人體移動感應組件包括前端橫向移動采集模塊I和前端縱向移動采集模塊3,所述每個前端橫向移動采集模塊I包括第一信號調制罩11、第一菲涅爾透鏡12、橫向移動熱釋電傳感器13和第一放大濾波電路14,所述第一信號調制罩11罩在第一菲涅爾透鏡12上,第一菲涅爾透鏡12安裝在橫向移動熱釋電傳感器13的感應端,橫向移動熱釋電傳感器13的信號輸出端連接第一放大濾波電路14的信號輸入端;所述每個前端縱向移動采集模塊3包括第二信號調制罩31、第二菲涅爾透鏡32、縱向移動熱釋電傳感器33和第二放大濾波電路34,所述第二信號調制罩31罩在第二菲涅爾透鏡32上,第二菲涅爾透鏡32安裝在縱向移動熱釋電傳感器33的感應端,縱向移動熱釋電傳感器33的信號輸出端連接第二放大濾波電路3 4的信號輸入端;
[0047]所述第一放大濾波電路14的信號輸出端和第二放大濾波電路34的信號輸出端分別通過數據處理傳輸模塊2連接數據接收終端4的信號輸入端。數據處理傳輸模塊2將前端橫向移動采集模塊I和前端縱向移動采集模塊3采集的人體熱紅外信息進行數據處理(包括低通濾波,采集數據歸一化,特征提取);
[0048]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前端人體移動感應組件有三個,分別位于人體頭部、上肢和下肢所對應的高度,且每個傳感器矩陣內的橫向移動熱釋電傳感器13和縱向移動熱釋電傳感器33的感應端均面向人體。
[0049]上述技術方案中,橫向移動熱釋電傳感器13和縱向移動熱釋電傳感器33均為D205B型熱釋電傳感器,該傳感器能獲得人體輻射處的熱紅外信息。
[0050]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第一信號調制罩11和第二信號調制罩31用于調整人體的熱紅外入射量。
[0051 ]上述技術方案中,放大濾波電路主要由TL082D型芯片組成,該芯片對熱釋電傳感器的感應電壓差進行兩級放大,同時該芯片對放大的信息進行濾波,放大濾波電路對輸入給數據處理傳輸模塊2的電壓進行降噪,同時濾除噪音,將有效提高數據處理傳輸模塊2的計算精度。
[0052]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第一菲涅爾透鏡12和第二菲涅爾透鏡32用于增大熱釋電感應的距離,同時產生明暗交替的感應區域。
[0053]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第一信號調制罩11和第二信號調制罩31均設有一個人體熱紅外能量輸入孔5。該孔可以控制人體熱紅外能量攝取量,且能調整輸入到熱釋電傳感器感應的波形與波數,從而降低數據處理的復雜度。信號調制罩由鋁制材料或塑料材料制成,信號調制罩的前端為一個16mm半圓弧度加8_的過度單元,這個結構是為了符合菲涅爾透鏡的結構要求。
[0054]上述人體熱紅外能量輸入孔5的寬為1.5mm,長為27mm的孔,該孔的作用是為了限制人體熱紅外能量的攝取量,通過該孔可以得到一個完整的類正弦波。同時把信號調制罩折成半徑為16mm的圓弧,通過這個圓弧可以將8202-6型菲涅爾透鏡固定,該菲涅爾透鏡分為兩個部分,上半部分的鏡片面積大,數量較少主要收集人體上半身的熱紅外信息,下半部分的鏡片面積較小,數量較多主要收集人體下半身的熱紅外信息,使得探測距離增大,由于人體的上半身的熱紅外信息要小于下半身的熱紅外信息所以選擇這型菲涅爾透鏡。
[0055]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第一信號調制罩11、第一菲涅爾透鏡12和橫向移動熱釋電傳感器13的感應端的中心都在同一條準軸線上;
[0056]所述第二信號調制罩31、第二菲涅爾透鏡32和縱向移動熱釋電傳感器33的感應端的中心都在同一條準軸線上。以保證收集信號的規整。
[0057]所述第一信號調制罩11的人體熱紅外能量輸入孔5與第一菲涅爾透鏡12同軸設置,所述第二信號調制罩31的人體熱紅外能量輸入孔5與第二菲涅爾透鏡32同軸設置。
[0058]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橫向移動熱釋電傳感器13感應端的能量輸入孔為水平橫向能量輸入孔,用于感應人體橫向變化的熱紅外信息;
[0059]所述縱向移動熱釋電傳感器33感應端的能量輸入孔為垂直縱向能量輸入孔,用于感應人體縱向變化的熱紅外信息。
[0060]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第一菲涅爾透鏡12和第二菲涅爾透鏡32均為馬蹄形菲涅爾透鏡。將信號調制罩和菲涅爾透鏡進行配合能決定熱釋電傳感器所采集的人體熱紅外波形與波數。
[0061]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數據處理傳輸模塊2包括數據處理單元21、數據顯示單元23、無線傳輸單元24和微處理器26,所述第一放大濾波電路14的信號輸出端和第二放大濾波電路34的信號輸出端連接數據處理單元21的信號輸入端,數據處理單元21的信號輸出端連接微處理器26的輸入端,微處理器26的信號輸出端連接無線傳輸單元24的信號輸入端,無線傳輸單元24的信號輸出端與接收終端4的信號輸入端之間無線通信連接,微處理器26的數據顯示信號輸出端連接數據顯示單元23的顯示信號輸入端。
[0062]上述無線傳輸單元24能和其它擁有無線通信電路的人體狀態檢測裝置進行組網。組成星型網絡,網絡中心將對星型網絡中的數據進行實時監測。
[0063]微處理器26采用Cortx-M7ARM內核,工作頻率高達72MHz,數據處理能力強,性能突出。
[0064]無線傳輸單元24采用SI4432芯片,SI4432芯片的引腳SD0、SDI與微處理器26中的PB 14,PB 15引腳相連作為數字數據的傳入傳出。
[0065]數據顯示單元23采用12864-086芯片,12864-086芯片的SDA引腳與微控器26的PC5相連可以將微控器26中的計算結果在該顯示器上顯示,其中CS引腳與微控器26的PA3連接,控制LCD液晶片選擇,CD引腳與微控器26的PBl相連接控制著LCD數據命令。
[0066]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數據處理傳輸模塊2還包括數據存儲單元22,所述微處理器26的數據存儲端連接數據存儲單元22的數據存儲端;
[0067]所述數據處理傳輸模塊2還包括有線傳輸模塊25,所述微處理器26的信號輸出端連接有線傳輸模塊25的信號輸入端,有線傳輸模塊25的信號輸出端接入接收終端4的信號輸入端。
[0068]有線傳輸模塊25中采用MAX232芯片,MAX232芯片TlIN引腳和RlOUT引腳與微處理器26中的PA9,PA10引腳相連作為熱釋電數據的串行傳輸通道,這些數據將傳輸到其它終端,提供數據采樣。
[0069]同時微處理器26中采用以太網DM9000A芯片,以太網DM9000A芯片它具有低功耗和高性能,其引腳SD0-SD15與微處理器26所對應的引腳相連,并利用UIP與微處理器26,可以以高達1Mbps的速度進行數據交換。
[0070]本發明中采用電源電路對所有的用電模塊進行供電,保證在斷電的情況下本發明能持續工作數天。
[0071]本發明工作時,前端橫向移動采集模塊I和前端縱向移動采集模塊3采集的人體熱紅外信息,經過數據處理單元21中的數模轉換電路,將單個類正弦波的人體熱紅外信息傳輸到微處理器26,通過微處理器26的內嵌差分運算機制,即如果差分運算結果超過先設置好的閾值,可以判斷為有人體目標在檢測區域移動,然后判斷該差分運算結果的符號,如果運算結果為正,則判斷進入檢測區域,如果運算結果為負,則判斷為出檢測區域。從檢測技術來看,本發明采用特殊的硬件結構來獲得人體狀態的準確性、高效性和實時性。
[0072]本發明中前端采集模塊的數據處理流程是:
[0073]第一步:微控器26實時讀取,經數模轉換,轉換后的熱釋電數字電壓數據讀取頻率為10Hz;
[0074]第二步:當探測到人體數據時,取電壓值前后50單位進行差分運算,同時設置一個閾值,使差分結果實時與設置的閾值進行比較。
[0075]第三步:當實時差分結果值超過閾值時,將判斷為有人經過,如果沒有超過這個閾值將被判斷為沒人經過,并繼續查詢。
[0076]第四步:當計算出有人存在時,通過差分計算過程中符號的處理判斷人體目標的移動方向。
[0077]第五步:通過相關的檢測和檢測方法對人體的狀態進行檢測或檢測。
[0078]本說明書未作詳細描述的內容屬于本領域專業技術人員公知的現有技術。
【主權項】
1.一種基于熱釋電技術的人體狀態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前端人體移動感應組件、數據處理傳輸模塊(2)和數據接收終端(4),所述前端人體移動感應組件包括前端橫向移動采集模塊(I)和前端縱向移動采集模塊(3),所述每個前端橫向移動采集模塊(I)包括第一信號調制罩(U)、第一菲涅爾透鏡(12)、橫向移動熱釋電傳感器(13)和第一放大濾波電路(14),所述第一信號調制罩(11)罩在第一菲涅爾透鏡(12)上,第一菲涅爾透鏡(12)安裝在橫向移動熱釋電傳感器(13)的感應端,橫向移動熱釋電傳感器(13)的信號輸出端連接第一放大濾波電路(14)的信號輸入端;所述每個前端縱向移動采集模塊(3)包括第二信號調制罩(31)、第二菲涅爾透鏡(32)、縱向移動熱釋電傳感器(33)和第二放大濾波電路(34),所述第二信號調制罩(31)罩在第二菲涅爾透鏡(32)上,第二菲涅爾透鏡(32)安裝在縱向移動熱釋電傳感器(33)的感應端,縱向移動熱釋電傳感器(33)的信號輸出端連接第二放大濾波電路(34)的信號輸入端; 所述第一放大濾波電路(14)的信號輸出端和第二放大濾波電路(34)的信號輸出端分別通過數據處理傳輸模塊(2)連接數據接收終端(4)的信號輸入端。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熱釋電技術的人體狀態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人體移動感應組件有三個,分別位于人體頭部、上肢和下肢所對應的高度,且每個傳感器矩陣內的橫向移動熱釋電傳感器(13)和縱向移動熱釋電傳感器(33)的感應端均面向人體。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熱釋電技術的人體狀態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號調制罩(11)和第二信號調制罩(31)用于調整人體的熱紅外入射量,所述第一信號調制罩(11)和第二信號調制罩(31)均設有一個人體熱紅外能量輸入孔(5)。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熱釋電技術的人體狀態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菲涅爾透鏡(12)和第二菲涅爾透鏡(32)用于增大熱釋電感應的距離,同時產生明暗交替的感應區域。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熱釋電技術的人體狀態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號調制罩(11)、第一菲涅爾透鏡(12)和橫向移動熱釋電傳感器(13)的感應端的中心都在同一條準軸線上; 所述第二信號調制罩(31)、第二菲涅爾透鏡(32)和縱向移動熱釋電傳感器(33)的感應端的中心都在同一條準軸線上。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熱釋電技術的人體狀態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號調制罩(11)的人體熱紅外能量輸入孔(5)與第一菲涅爾透鏡(12)同軸設置,所述第二信號調制罩(31)的人體熱紅外能量輸入孔(5)與第二菲涅爾透鏡(32)同軸設置。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熱釋電技術的人體狀態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橫向移動熱釋電傳感器(13)感應端的能量輸入孔為水平橫向能量輸入孔,用于感應人體橫向變化的熱紅外信息; 所述縱向移動熱釋電傳感器(33)感應端的能量輸入孔為垂直縱向能量輸入孔,用于感應人體縱向變化的熱紅外信息。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熱釋電技術的人體狀態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菲涅爾透鏡(12)和第二菲涅爾透鏡(32)均為馬蹄形菲涅爾透鏡。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熱釋電技術的人體狀態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數據處理傳輸模塊(2)包括數據處理單元(21)、數據顯示單元(23)、無線傳輸單元(24)和微處理器(26),所述第一放大濾波電路(14)的信號輸出端和第二放大濾波電路(34)的信號輸出端連接數據處理單元(21)的信號輸入端,數據處理單元(21)的信號輸出端連接微處理器(26)的輸入端,微處理器(26)的信號輸出端連接無線傳輸單元(24)的信號輸入端,無線傳輸單元(24)的信號輸出端與接收終端(4)的信號輸入端之間無線通信連接,微處理器(26)的數據顯示信號輸出端連接數據顯示單元(23)的顯示信號輸入端。10.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熱釋電技術的人體狀態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數據處理傳輸模塊(2)還包括數據存儲單元(22),所述微處理器(26)的數據存儲端連接數據存儲單元(22)的數據存儲端; 所述數據處理傳輸模塊(2)還包括有線傳輸模塊(25),所述微處理器(26)的信號輸出端連接有線傳輸模塊(25)的信號輸入端,有線傳輸模塊(25)的信號輸出端接入接收終端(4)的信號輸入端。
【文檔編號】G01J5/00GK105890770SQ201610217220
【公開日】2016年8月24日
【申請日】2016年4月11日
【發明人】李方敏, 謝鵬, 李揚帆, 熊跡, 馬小林
【申請人】武漢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