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驅動力測試裝置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驅動力測試裝置,包括:并行排列的高附總成及低附總成。高附總成包括:第一滑道、第一斜坡、第一升降裝置和第一上轉軸。第一斜坡的第一端與第一滑道滑動配合;第一升降裝置的頂部設置有第一上套管,第一升降裝置驅動第一上套管升降;第一上轉軸鉸接設置在第一斜坡的第二端,第一上轉軸滑動穿過第一上套管。低附總成包括:第二滑道、第二斜坡、第二升降裝置、第二上轉軸和滾輪組。滾輪組可旋轉設置于第二斜坡上的一段。本發明的驅動力測試裝置調試使用簡單,適用性強,滿足不同型號的汽車的試驗需求。該裝置可以靈活布置,避免測試時受氣象條件影響,另外該裝置可以對車輛的牽引能力進行量化。
【專利說明】
一種驅動力測試裝置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涉及汽車制造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驅動力測試裝置。
【背景技術】
[0002]伴隨著日新月異的科技進步,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追求也越來越高,汽車已經成為人們日常出行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人們對汽車的舒適性、安全性要求也越來越挑剔。
[0003]當車輛驅動軸一側車輪打滑時,車身電子穩定系統能有效對其進行制動,讓有附著力一側車輪獲得動力,從而使車輛保持前進的牽引力。
[0004]整車研發企業一般按照車輛能夠攀爬冰坡的坡度值評價。但該方法受氣象條件影響較大,且不能對車輛的牽引能力進行量化。
【發明內容】
[0005]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通過攀爬冰坡的坡度來評價汽車的牽引力時,受氣象條件影響大且不能對車輛的牽引能力進行量化的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驅動力測試裝置。
[0006]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0007]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驅動力測試裝置,包括:
[0008]并行排列的高附總成及低附總成;
[0009]所述高附總成包括:
[0010]第一滑道;
[0011]第一斜坡,所述第一斜坡的第一端與所述第一滑道滑動配合;
[0012]第一升降裝置,其頂部設置有第一上套管,所述第一升降裝置驅動所述第一上套管升降;
[0013]第一上轉軸,鉸接設置在所述第一斜坡的第二端,所述第一上轉軸滑動穿過所述第一上套管;
[0014]所述低附總成包括:
[0015]第二滑道;
[0016]第二斜坡,所述第二斜坡的第一端與所述第二滑道滑動配合;
[0017]第二升降裝置,其頂部設置有第二上套管,所述第二升降裝置驅動所述第二上套管升降;
[0018]第二上轉軸,鉸接設置在所述第二斜坡的第二端,所述第二上轉軸滑動穿過所述第二上套管;
[0019]滾輪組,可旋轉設置于所述第二斜坡上的一段。
[0020]進一步來說,所述的驅動力測試裝置中,所述第一滑道包括:
[0021 ]互相平行設置的兩條軌道;
[0022]每條軌道包括上下設置的第一上型材和第一下型材;所述第一上型材和所述第一下型材之間留有間隙。
[0023]進一步來說,所述的驅動力測試裝置中,所述第一斜坡的第一端固定有第一下套管,所述第一下套管內滑動穿設有第一下轉軸,所述第一下轉軸的兩端分別位于一條軌道的所述第一上型材和所述第一下型材之間。
[0024]進一步來說,所述的驅動力測試裝置中,所述第二滑道包括:
[0025]互相平行設置的兩條軌道;
[0026]每條軌道包括上下設置的第二上型材和第二下型材;所述第二上型材和所述第二下型材之間留有間隙。
[0027]進一步來說,所述的驅動力測試裝置中,所述第二斜坡的第一端固定有第二下套管,所述第二下套管內滑動穿設有第二下轉軸,所述第二下轉軸的兩端分別位于一條軌道的所述第二上型材和所述第二下型材之間。
[0028]進一步來說,所述的驅動力測試裝置中,所述第一升降裝置包括:
[0029]第一液壓頂缸,所述第一液壓頂缸的頂端設置有第一上套管;
[0030]第一液壓動力單元,與所述第一液壓頂缸連接,控制第一液壓頂缸升降。
[0031]進一步來說,所述的驅動力測試裝置中,所述第二升降裝置包括:
[0032]第二液壓頂缸,所述第二液壓頂缸的頂端設置有第二上套管;
[0033]第二液壓動力單元,與所述第二液壓頂缸連接,控制第二液壓頂缸升降。
[0034]進一步來說,所述的驅動力測試裝置中,所述滾輪組包括:
[0035]多條輥子,每條所述輥子與所述第二斜坡鉸接。
[0036]進一步來說,所述的驅動力測試裝置中,所述高附總成及所述低附總成上分別開設有定位孔;
[0037]所述高附總成和所述低附總成之間設置有固定橫梁,固定橫梁上開設有多個定位孔;
[0038]所述固定橫梁通過定位銷與所述高附總成和所述低附總成分別固定。
[0039]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的驅動力測試裝置調試使用簡單,適用性強,滿足不同型號的汽車的試驗需求。該裝置可以靈活布置,避免測試時受氣象條件影響,另外該裝置可以對車輛的牽引能力進行量化。
【附圖說明】
[0040]圖1表示本發明實施例中驅動力測試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41]圖2表示本發明實施例中驅動力測試裝置的第一滑道的放大示意圖;
[0042]圖3表示本發明實施例中驅動力測試裝置的固定橫梁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43]為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詳細描述。
[0044]參照圖1所示,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驅動力測試裝置,包括:并行排列的高附總成I及低附總成2。高附總成I包括:第一滑道101、第一斜坡102、第一升降裝置和第一上轉軸104。第一斜坡102的第一端與第一滑道101滑動配合;第一升降裝置,的頂部設置有第一上套管103,第一升降裝置驅動第一上套管103升降;第一上轉軸104鉸接設置在第一斜坡102的第二端,第一上轉軸104滑動穿過第一上套管103。低附總成2包括:第二滑道201、第二斜坡202、第二升降裝置、第二上轉軸204和滾輪組205。第二斜坡202的第一端與第二滑道201滑動配合;第二升降裝置的頂部設置有第二上套管203,第二升降裝置驅動第二上套管203升降;第二上轉軸204鉸接設置在第二斜坡202的第二端,第二上轉軸204滑動穿過第二上套管203;滾輪組205可旋轉設置于第二斜坡202上的一段。
[0045]具體來說,本發明的驅動力測試裝置包括兩個獨立的高附總成I及低附總成2。高附總成I包括第一斜坡102,第一升降裝置驅動第一上套管103升降,從而帶動第一上轉軸104升降,由于第一上轉軸104與第一斜坡102的第二端鉸接,從而第一升降裝置能帶動第一斜坡102的第二端升降,而第一斜坡102的第一端在第一滑道101中聯動。也就是說,第一斜坡102的傾斜角度可以調節。同理低附總成2的第二斜坡202的傾斜角度也可以調節。待測試前車輛右前車輪與低附總成2的第二斜坡202對齊,左輪與高附總成I包括第一斜坡102對齊;測試時車輛向前行駛,駛上斜坡,車輛右前輪通過低附總成2的滾輪組205區域即為通過;調整第一斜坡102和第二斜坡202的角度,直到車輛不能通過滾輪組205區域為止,測定汽車能通過的最大坡度。本發明的驅動力測試裝置調試使用簡單,適用性強,滿足不同型號的汽車的試驗需求。該裝置可以靈活布置,避免測試時受氣象條件影響,另外該裝置可以對車輛的牽引能力進行量化。
[0046]參照圖1和圖2所示,進一步來說,該驅動力測試裝置中,第一滑道101包括:互相平行設置的兩條軌道;每條軌道包括上下設置的第一上型材108和第一下型材109;第一上型材108和第一下型材109之間留有間隙。第一斜坡102的第一端固定有第一下套管106,第一下套管106內滑動穿設有第一下轉軸107。第一下轉軸107和第一下套管106之間間隙配合,保證了第一下轉軸107滑動時第一下套管106與其不發生干涉。第一下轉軸107的兩端分別位于一條軌道的第一上型材108和第一下型材109之間,第一上型材108和第一下型材109之間的間隙形成供第一下轉軸107滑動的空間,保證了第一下轉軸107滑動的穩定性。
[0047]另外,需要說明的是,第二滑道201包括:互相平行設置的兩條軌道;每條軌道包括上下設置的第二上型材208和第二下型材209;第二上型材208和第二下型材209之間留有間隙。第二斜坡202的第一端固定有第二下套管206,第二下套管206內滑動穿設有第二下轉軸207,第二下轉軸207的兩端分別位于一條軌道的第二上型材208和第二下型材209之間。
[0048]進一步來說,為了實現對第一斜坡102的角度的調整,第一升降裝置包括:第一液壓頂缸110,第一液壓頂缸110的頂端設置有第一上套管103;第一液壓動力單元,與第一液壓頂缸110連接,控制第一液壓頂缸110升降。
[0049]進一步來說,為了實現對第二斜坡202的角度的調整,第二升降裝置包括:第二液壓頂缸210,第二液壓頂缸210的頂端設置有第二上套管203;第二液壓動力單元,與第二液壓頂缸210連接,控制第二液壓頂缸210升降。
[0050]具體來說,滾輪組205包括:多條輥子,每條輥子與第二斜坡202鉸接。滾輪組205實現對斜坡冰面的模擬,輥子相對于第二斜坡202可以滾動。
[0051]參照圖3所示,高附總成I及低附總成2上分別開設有定位孔;高附總成I和低附總成2之間設置有固定橫梁3,固定橫梁3上開設有多個定位孔;所述固定橫梁3通過定位銷4與所述高附總成I和所述低附總成2分別固定,保證了試驗時整個裝置的穩定性。同時,由于固定橫梁3上有一排定位孔,通過調整定位銷4與定位孔的配合位置,以適應不同軸距車輛的試驗需求。
[0052]以上所述的是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所述的原理前提下還可以作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內。
【主權項】
1.一種驅動力測試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并行排列的高附總成(I)及低附總成(2); 所述高附總成(I)包括: 第一滑道(101); 第一斜坡(102),所述第一斜坡(102)的第一端與所述第一滑道(101)滑動配合; 第一升降裝置,其頂部設置有第一上套管(103),所述第一升降裝置驅動所述第一上套管(103)升降; 第一上轉軸(104),鉸接設置在所述第一斜坡(102)的第二端,所述第一上轉軸(104)滑動穿過所述第一上套管(103); 所述低附總成(2)包括: 第二滑道(201); 第二斜坡(202),所述第二斜坡(202)的第一端與所述第二滑道(201)滑動配合; 第二升降裝置,其頂部設置有第二上套管(203),所述第二升降裝置驅動所述第二上套管(203)升降; 第二上轉軸(204),鉸接設置在所述第二斜坡(202)的第二端,所述第二上轉軸(204)滑動穿過所述第二上套管(203); 滾輪組(205 ),可旋轉設置于所述第二斜坡(202)上的一段。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驅動力測試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道(101)包括: 互相平行設置的兩條軌道; 每條軌道包括上下設置的第一上型材(108)和第一下型材(109);所述第一上型材(108)和所述第一下型材(109)之間留有間隙。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驅動力測試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坡(102)的第一端固定有第一下套管(106),所述第一下套管(106)內滑動穿設有第一下轉軸(107),所述第一下轉軸(107)的兩端分別位于一條軌道的所述第一上型材(108)和所述第一下型材(109)之間。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驅動力測試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滑道(201)包括: 互相平行設置的兩條軌道; 每條軌道包括上下設置的第二上型材(208)和第二下型材(209);所述第二上型材(208)和所述第二下型材(209)之間留有間隙。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驅動力測試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斜坡(202)的第一端固定有第二下套管(206),所述第二下套管(206)內滑動穿設有第二下轉軸(207),所述第二下轉軸(207)的兩端分別位于一條軌道的所述第二上型材(208)和所述第二下型材(209)之間。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驅動力測試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升降裝置包括: 第一液壓頂缸(110),所述第一液壓頂缸(110)的頂端設置有第一上套管(103); 第一液壓動力單元,與所述第一液壓頂缸(110)連接,控制第一液壓頂缸(110)升降。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驅動力測試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升降裝置包括: 第二液壓頂缸(210),所述第二液壓頂缸(210)的頂端設置有第二上套管(203); 第二液壓動力單元,與所述第二液壓頂缸(210)連接,控制第二液壓頂缸(210)升降。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驅動力測試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滾輪組(205)包括: 多條輥子,每條所述輥子與所述第二斜坡(202)鉸接。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驅動力測試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附總成(I)及所述低附總成(2)上分別開設有定位孔; 所述高附總成(I)和所述低附總成(2)之間設置有固定橫梁(3),固定橫梁(3)上開設有多個定位孔; 所述固定橫梁(3)通過定位銷(4)與所述高附總成(I)和所述低附總成(2)分別固定。
【文檔編號】G01M17/007GK105865810SQ201610464628
【公開日】2016年8月17日
【申請日】2016年6月23日
【發明人】滕廣宇, 季小偉, 李相榮, 明紹民, 王保國, 戈鉛
【申請人】北京汽車研究總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