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新型紡織纖維密度測試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新型紡織纖維密度測試方法,本發明基于織物厚度儀法,將直接測試纖維厚度轉化為測試測試纖維與冰的混合厚度,由于冰的密度為公知的,通過換算可計算出該紡織纖維的密度,該方法操作簡單,設備簡便,無需調配復雜的化學試劑,采用蒸餾水增大測試體積,減小誤差產生,提高檢測精度,為精確測量纖維密度提供了一種新的、方便快捷的檢測手段。
【專利說明】
一種新型紡織纖維密度測試方法
[0001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纖維物理性能測試方法,具體而言是一種基于織物厚度儀法測試紡織 纖維密度方法。
[0002]
【背景技術】: 目前,纖維密度常用的測定方法有密度梯度法、液體置換法、浮沉法、比重瓶法及氣體 容積法等。前三者已被標準化組織認可,并已形成相關方法標準。
[0003] (1)密度梯度法 密度梯度法測定纖維密度的原理是將兩種密度不同但能相互混溶的液體以一定比例 和方法進行混合,利用分子擴散作用,使混合液的密度自上至下逐漸增大,且具有線性。而 后根據懸浮原理將纖維投入密度梯度管內,達到平衡后,平衡位置的液體密度即為該纖維 的密度。FZ/T01057.7-2007《紡織纖維鑒別試驗方法第7部度法》就是根據此方法原理制定 的一部方法標準。密度梯度法在規范操作的情況下測定的纖維密度值較為準確,但是操作 步驟繁瑣,對試驗人員要求較高,操作不當將對數據產生很大影響。
[0004] (2)液體浮力法 液體浮力法又稱液體置換法,是現階段測定纖維密度較為常用的方法.其原理是將結 狀纖維在常態下稱重,然后完全浸沒在已知密度小于纖維密度的液體中,再次稱重,求出纖 維在該液體中的浮力,從而推導出纖維的體積,得出纖維的密度。
[0005] (3)浮沉法 浮沉法測定纖維密度是根據物理學中浮力的基本原理,在某一密度的液體中,當纖維 密度小于液體密度時上浮,纖維密度大于液體密度時下沉,當纖維密度近似等于液體密度 時應懸浮于溶液中任意位置。纖維在混合溶液中達到平衡狀態時的密度應與溶液密度是近 似一致的。
[0006] (4)比重瓶法 比重瓶法測定纖維密度的原理是基于"阿基米德原理",將纖維浸泡在某種液體里,測 量所浸纖維排出的液體的體積,以此來代替纖維的體積,從而計算出纖維的密度。
[0007] (5)氣體容積法 采用惰性氣體填充法測試纖維密度是目前一種較為先進的測試技術,與傳統的密度梯 度法相比,氣體容積法是直接利用密度儀測試纖維密度體積,并通過稱量法測定纖維的質 量,可直接求得纖維密度。氣體填充法的測試原理基于阿基米德流體置換原理,先確定樣品 體積.進而通過稱重實現密度計算。用于置換的氣體是一種可滲入所有細小孔洞的惰氣體. 通常使用氦氣作為滲透氣體,因為它具有較小的子尺寸,足以滲入直徑小至〇.25nm的縫隙 或孔洞中。其他氣體如氮氣或者六氟化硫氣體(SF6)也可使用。
[0008] 目前纖維密度測試方法依賴于高精度測試儀器,如高精度天平、精密量筒等,或者 操作比較繁瑣,需調配多種化學試劑,基于上述原因,
【申請人】提出一種方便、快捷的紡織纖 維密度測試方法,作出本發明。
[0009]
【發明內容】
: 本發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操作簡單、快捷、檢測精度高測試紡織纖維密度的測試新方 法,該方法基于織物厚度儀。
[0010]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為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新型紡織纖維密度測試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 將纖維面狀物用圓盤取樣器裁剪成IOOcm2的圓形面狀物樣品,用烘箱烘干樣品中 水分,用高精度天平秤得IOOcm 2樣品干燥質量G〇(g); (2) 取一蒸餾水容器,倒入適量蒸餾水,將圓形面狀物樣品完全浸入蒸餾水中,浸漬 15min后取出; (3) 用乳輥擠壓浸漬后的圓形面狀物樣品,將液體擠入纖維內部,浸漬擠壓工藝重復三 次,將蒸餾水充分擠入圓形面狀物樣品的孔隙中,以排出面狀物中纖維之間的氣體; (4) 將經過步驟(3)處理后的圓形面狀物樣品平放入一個內截面積為IOOcm2的圓柱形 容器中,容器質量為GKg),往容器中倒入一定量蒸餾水,使圓形面狀物樣品完全浸沒于蒸 餾水中,且圓形面狀物樣品的上表面距離蒸餾水液面Icm; (5) 將容器置于零度以下低溫環境中或液氮環境中,直至蒸餾水完全結冰后將容器取 出,用高精度天平秤得其質量為G2(g),用織物厚度儀測試冰層上表面到容器最底部厚度為 h(mm); 已知冰的密度為〇.9(g/cm3),則紡織纖維的密度;>0:(g/cm3)可計算得到:
本發明上述方法中所述的纖維面狀物為由纖維構成的非織造布、機織物、無紡布面狀 物體或者將纖維通過紡織工藝加工成的面狀物體。
[0011] 本發明的進一步設置在于: 步驟(1)中所述的圓盤取樣器采用F0011型圓盤取樣器。
[0012] 步驟(4)中所述的容器底部及壁厚度均為1mm,容器的高度為2-5cm。
[0013] 步驟(4)中所述的容器為器壁帶有刻度線的透明容器。
[0014] 步驟(4)中所述的容器材質為低冷收縮pvc樹脂。
[0015]步驟(5)中所述的織物厚度儀采用YG(B)HlD型數字式織物厚度儀。
[0016]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發明基于織物厚度儀法,將直接測試纖維厚度轉化為 測試測試纖維與冰的混合厚度,由于冰的密度為公知的,通過換算可計算出該紡織纖維的 密度,該方法操作簡單,設備簡便,無需調配復雜的化學試劑,采用蒸餾水增大測試體積,減 小誤差產生,提高檢測精度,為精確測量纖維密度提供了一種新的、方便快捷的檢測手段。
[0017]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但本發明的保護范 圍不限于此。
[0018]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中圓形面狀樣品浸入蒸餾水中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中圓形面狀樣品乳輥乳液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中圓形面狀樣品在容器中冷凍示意圖。
[0019]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圖3所示,本發明的一種新型紡織纖維密度測試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 將由纖維構成的非織造布、機織物、無紡布等面狀物體或者將纖維通過紡織工藝加 工成面狀物體后,用FOOll型圓盤取樣器裁剪成IOOcm 2的圓形面狀物樣品,用烘箱烘干樣品 中水分,用高精度天平秤得IOOcm2樣品干燥質量G〇(g); (2) 如圖1所示,取一蒸餾水容器3,倒入適量蒸餾水2,將圓形面狀物樣品1完全浸入蒸 饋水2中,浸潰15min后取出; (3) 如圖2所示,用乳輥4擠壓浸漬后的圓形面狀物樣品1,將液體擠入纖維內部,浸漬擠 壓工藝重復三次,將蒸餾水2充分擠入圓形面狀物樣品1的孔隙中,以排出面狀物中纖維之 間的氣體; (4) 如圖3所述,將經過步驟(3)處理后的圓形面狀物樣品1平放入一個內截面積為 100cm2,高2-5cm的圓柱形容器5中,所述的容器5為器壁帶有刻度線的透明容器,在本實施 例中所述的容器5材質可選擇低冷收縮pvc樹脂,容器5質量為GKg),容器5底部及壁厚度均 為1mm,往容器5中倒入一定量蒸餾水2,使圓形面狀物樣品1完全浸沒于蒸餾水2中,且圓形 面狀物樣品1的上表面距離蒸餾水液面Icm左右; (5) 將容器5置于零度以下低溫環境中或液氮環境中,直至蒸餾水2完全結冰后將容器5 取出,用高精度天平秤得其質量為G2(g),用YG(B) 141D型數字式織物厚度儀測試冰層上表 面6到容器5最底部厚度為h(mm)。
[0020]已知冰的密度為0.9(g/cm3),則紡織纖維的平均密度為(g/cm3)可計算得到:
【主權項】
1. 一種新型紡織纖維密度測試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W下步驟: (1) 將纖維面狀物用圓盤取樣器裁剪成100cm2的圓形面狀物樣品,用烘箱烘干樣品中水 分,用高精度天平砰得100cm2樣品干燥質量G〇(g); (2) 取一蒸饋水容器,倒入適量蒸饋水,將圓形面狀物樣品完全浸入蒸饋水中,浸潰 15min后取出; (3) 用社漉擠壓浸潰后的圓形面狀物樣品,將液體擠入纖維內部,浸潰擠壓工藝重復Ξ 次,將蒸饋水充分擠入圓形面狀物樣品的孔隙中,W排出面狀物中纖維之間的氣體; (4) 將經過步驟(3)處理后的圓形面狀物樣品平放入一個內截面積為100cm2的圓柱形容 器中,容器質量為Gi(g),往容器中倒入一定量蒸饋水,使圓形面狀物樣品完全浸沒于蒸饋 水中,且圓形面狀物樣品的上表面距離蒸饋水液面1 cm; (5) 將容器置于零度W下低溫環境中或液氮環境中,直至蒸饋水完全結冰后將容器取 出,用高精度天平砰得其質量為G2(g),用織物厚度儀測試冰層上表面到容器最底部厚度為 h(mm); 已知冰的密度為〇.9(g/cm3),則紡織纖維的平均密度葛(g/cm3)可計算得到: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紡織纖維密度測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纖維面 狀物為由纖維構成的非織造布、機織物、無紡布面狀物體或者將纖維通過紡織工藝加工成 的面狀物體。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紡織纖維密度測試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1)中所 述的圓盤取樣器采用F0011型圓盤取樣器。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紡織纖維密度測試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驟(4)中所述的容器底部及壁厚度均為1mm,容器的高度為2-5cm。5.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紡織纖維密度測試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驟(4)中所述的容器為器壁帶有刻度線的透明容器。6. 根據權利要求4或5所述的一種新型紡織纖維密度測試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4)中 所述的容器材質為低冷收縮PVC樹脂。7. 根據權利要求1 一種新型紡織纖維密度測試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5)中所述的織 物厚度儀采用YG(B) 141D型數字式織物厚度儀。
【文檔編號】G01N9/00GK105842115SQ201610186804
【公開日】2016年8月10日
【申請日】2016年3月29日
【發明人】張才前
【申請人】紹興文理學院元培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