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樣測定裝置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在支架的每個試樣收容部安裝接合器。接合器具有一對臂,所述一對壁具有一對下端構造體。在一對下端構造體上載置有試樣容器的狀況下,當對一對下端構造體施加水平方向的打開力時,所述一對下端構造體向水平方向外側進行退避運動。之后在打開狀態下,試樣容器從支架向升降機構轉交。另一方面,在閉合狀態下,當對試樣容器施加垂直方向的按壓力時,各接合器所具有的限位片下降。在該下降狀態下限制一對臂的打開運動。
【專利說明】
試樣測定裝置
技術領域
[0001 ] 本發明涉及試樣測定裝置,特別是涉及利用液體閃爍器(liquid scintillator)對試樣中的放射性物質進行測定的試樣測定裝置。
【背景技術】
[0002]試樣測定裝置是對多個試樣單獨進行測定的裝置。作為代表性的試樣測定裝置,可以列舉出液體閃爍計數器。液體閃爍計數器具有:對保持有多個試樣容器的支架進行搬運的支架搬運機構;對由各試樣容器內所含有的放射性物質產生的光進行測定的測定單元;以及在支架與測定室單元之間對試樣容器進行搬運的容器搬運機構等。在試樣容器內,除液體試樣以外,還放入有液體閃爍器。當從試樣中的放射性物質放出放射線(例如β射線)時,通過該放射線使液體閃爍器發光。通過構成測定單元的一對光電增倍管(photomultiplier tube)來檢測該光。
[0003]—般,需要在收容成為測定對象的試樣容器的測定室的周圍設置用于屏蔽外來放射線的屏蔽構造。這種屏蔽構造由非常重的金屬構成。因此,與在支架載置面的上方設置屏蔽構造體相比,優選在支架載置面的下方設置屏蔽構造體。另外,在采用從支架向上方搬運試樣容器的方式的情況下,在測定中在升降路內存在支承試樣容器的軸,因此存在難以進行升降路的遮光的問題。因此,希望在比支架載置面靠下方的位置設置測定室,并且從支架向下方拉出試樣容器。
[0004]在專利文獻I中公開了以往的液體閃爍計數器。在該液體閃爍計數器中,在搬運支架的搬運臺的上方設置有測定室。需要說明的是,在專利文獻2中,公開了能夠用于液體閃爍計數器等的支架搬運裝置。
[0005]在先技術文獻
[0006]專利文獻
[0007]專利文獻I:日本特開2007-278969號公報
[0008]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7-176666號公報
[0009]若為了從支架向下方拉出試樣容器而設置復雜的機構,則存在成本提高的問題。在試樣測定裝置中設置有多個驅動源,希望減少驅動源的個數。
【發明內容】
[0010]發明要解決的課題
[0011]本發明的目的在于,防止試樣容器從支架脫落。特別是,實現即使在從上方對試樣容器施加按壓力的情況下試樣容器也不會容易地從支架脫落的機構。
[0012]用于解決課題的方法
[0013]本發明的試樣處理裝置的特征在于,包括:支架,其具有試樣收容部;搬運機構,其搬運所述支架;以及開閉機構,其設置于所述試樣收容部,在閉合狀態下保持試樣容器,在打開狀態下釋放所述試樣容器,所述開閉機構在承受水平方向的打開力的情況下從所述閉合狀態變化為所述打開狀態,在經由所述試樣容器承受垂直方向的按壓力的情況下維持所述閉合狀態。
[0014]根據上述結構,支架具有至少一個試樣收容部,在試樣收容部上設置用于進行試樣容器的保持以及釋放的開閉機構。當對開閉機構施加水平方向的打開力時,開閉機構從閉合狀態向打開狀態變化。由此,能夠從試樣收容部向下方拉出試樣容器。當對于開閉機構的水平方向的打開力消失時,例如通過開閉機構所具有的彈性復原力使開閉機構從打開狀態恢復至閉合狀態。由此,再次保持試樣容器。另一方面,在開閉機構處于閉合狀態(也就是說試樣容器的保持狀態)的情況下,當從上方向下方對試樣容器施加按壓力時,該按壓力傳遞至開閉機構。但是,若該垂直方向的按壓力是預料之內的力,則開閉機構不因該按壓力而進行打開動作。因此,防止因該按壓力導致試樣容器脫落。這樣,開閉機構根據對其施加的力的種類(特別是方向)的不同而進行不同的動作,特別是,具有對于從上向下施加的按壓力阻止打開動作的結構。另外,作為防止因按壓力產生的打開動作的構造或機構,可以采用各種構造或機構。
[0015]優選的是,所述開閉機構包括:可動體,其在所述閉合狀態下在所述試樣容器的正下方位置支承所述試樣容器的下表面,在從所述閉合狀態向所述打開狀態變化時從所述正下方位置朝著向水平方向外側偏移的退避位置運動;以及變形體,在施加了所述按壓力的情況下所述變形體承受所述按壓力而變形,由此限制所述可動體向退避位置的運動。可動體在閉合狀態下作為試樣容器的臺座而發揮功能,也就是說從下方支承試樣容器的下表面。可動體在閉合狀態下,從試樣容器的正下方位置朝著向水平方向外側偏移的退避位置運動。由此,能夠從試樣收容部向下方拉出試樣容器。在對試樣容器產生垂直方向的按壓力的情況下,通過該按壓力而使變形體變形,也就是說,開閉機構的全部或者一部分的位置或者形態變化。利用該變化來限制可動體的水平方向的打開運動。
[0016]優選的是,所述開閉機構具有一對臂,所述可動體由所述一對臂所具有的一對下端部構成,所述變形體由所述一對下端部所具有的一對變形部分構成。各變形部分也可以構成為具有C字形或U字形的部分。或者,也可以構成為通過按壓力而向水平方向內側傾倒運動的部分。作為一對臂的打開方向,可以列舉支架的長邊方向以及短邊方向。在沿長邊方向將一對臂打開的情況下,需要以一對臂不與相鄰的試樣容器膨脹的方式使一對臂運動。在沿短邊方向將一對臂打開的情況下能夠避免這種接觸。在該情況下,優選將支架主體以及周邊機構構成為允許一對臂的打開運動。
[0017]優選的是,各所述臂包括:上端部,其與所述支架的主體連結;屈曲部,其是與所述上端部的下側相連的部分,在所述打開狀態下,所述屈曲部向水平方向外側彈性地屈曲;以及下端部,其與所述屈曲部的下側相連,是所述一對下端部之一,所述屈曲部在所述打開狀態下產生彈性復原力。既可以是各臂整體彈性變形,也可以僅各臂的屈曲部彈性變形。各屈曲部可以構成為波形狀的部分或者蛇紋狀的部分。根據這種結構,在該部分,能夠期待順利的彈性變形,另外能夠獲得足夠的彈性復原力。
[0018]優選的是,各所述下端部具有:基端,其與所述屈曲部的下側連結;接觸端,其在所述閉合狀態下與所述試樣容器的下表面接觸;彎曲部,其設置在所述基端與所述接觸端之間,是所述一對變形部分之一;以及限位片,其與所述接觸端連結,與所述接觸端一起沿上下方向運動,所述彎曲部在產生了所述按壓力的情況下彈性變形,使所述接觸端與所述限位片向下方下降,所述支架具有開口構造,該開口構造在所述限位片處于通常水平面的情況下允許所述下端部的打開運動,在所述限位片處于下降水平面的情況下與所述限位片接觸,限制所述下端部的打開運動。根據該結構,在未產生按壓力的情況下,各臂的限位片處于通常水平面,在該情況下,下端部的打開運動不被開口構造限制。另一方面,在產生了按壓力的情況下,各臂的限位片向下降水平面位移,在該情況下,下端部的打開運動被開口構造限制。根據上述結構,能夠利用限位片與支架主體的抵接而獲得限位作用。
[0019]優選的是,各所述下端部包括在所述屈曲部的下側可裝卸地安裝的附件,所述附件具有所述基端、所述接觸端、所述彎曲部以及所述限位片。根據該結構,在產生磨損或劣化的情況下能夠更換附件。優選的是,在供所述支架載置的搬運面上設置有引導組件,各所述下端部具有與所述引導組件接觸而承受所述水平方向的打開力的接觸部。可以將接觸部構成為臂主體的一部分或者附件的一部分。
[0020]優選的是,所述支架的主體包括:一對上側開口,其收容所述一對臂所具有的一對屈曲部;以及一對下側開口,其是構成所述開口構造的一對開口,且在未產生所述按壓力的情況下允許所述一對下端部的通過,在產生了所述按壓力的情況下與所述一對限位片接觸,限制所述一對下端部的通過。若將屈曲部收容于上側開口,即便屈曲部具有一定的厚度,也能夠防止屈曲部在自然狀態下從支架橫寬伸出。下側開口是供下端部通過的開口,在產生了按壓力的情況下,下側開口的邊緣部分發揮限位作用。
[0021]優選的是,各所述臂包括臂主體,該臂主體具有所述上端部以及所述屈曲部,各所述下端部是從所述臂主體的下端向上方立起且與所述試樣容器的下表面接觸的構件,各所述下端部具有通過所述按壓力而向水平方向內側傾倒變形的支承板。作為各臂的形態,可以采用其下端部向水平方向內側伸入的形態。優選使構成變形體的各變形部分所具有的彈性力比臂主體所具有的彈性變形部分的彈性力弱。也就是說,優選構成為通過按壓力產生與朝向水平方向外側的位移相反的位移。
【附圖說明】
[0022]圖1是示出本發明的試樣測定裝置的概要的圖。
[0023]圖2是試樣測定裝置的俯視圖。
[0024]圖3是試樣測定裝置的立體圖。
[0025]圖4是支架的第一立體圖。
[0026]圖5是支架的第二立體圖。
[0027]圖6是支架主體的第一立體圖。
[0028]圖7是支架主體的第二立體圖。
[0029]圖8是接合器的第一立體圖。
[0030]圖9是接合器的第二立體圖。
[0031]圖10是附件的第一立體圖。
[0032]圖11是附件的第二立體圖。
[0033]圖12是附件的動作說明圖。
[0034]圖13是支架的剖視圖。
[0035]圖14是示出限位器的非工作狀態的圖。
[0036]圖15是示出限位器的工作狀態的圖。
[0037]圖16是下端單元的動作說明圖。
[0038]圖17是示出臂的打開狀態的圖。
[0039]圖18是引導組件的放大俯視圖。
[0040]圖19是引導組件的剖視圖。
[0041 ]圖20是示出朝向X搬運路線的支架投入狀態的立體圖。
[0042]圖21是示出試樣容器的交接狀態的立體圖。
[0043]圖22是示出試樣容器的交接狀態的放大立體圖。
[0044]圖23是示出試樣容器的交接狀態的剖視圖。
[0045]圖24是示出按壓單元的動作狀態的圖。
[0046]圖25是按壓單元的第一放大立體圖。
[0047]圖26是按壓單元的第二放大立體圖。
[0048]圖27是用于對按壓單元的作用進行說明的圖。
[0049]圖28是示出頭上升狀態的XZ剖視圖。
[0050]圖29是示出試樣容器的交接狀態的XZ剖視圖。
[0051 ]圖30是示出試樣測定狀態的XZ剖視圖。
[0052]圖31是示出頭上升狀態的YZ剖視圖。
[0053]圖32是示出閘門動作狀態的YZ剖視圖。
[0054]圖33是示出試樣測定室下部的遮光構造的放大剖視圖。
[0055]圖34是閘門機構的第一立體圖。
[0056]圖35是閘門機構的第二立體圖。
[0057]圖36是閘門機構的剖視圖。
[0058]圖37是示出另一接合器的第一立體圖。
[0059]圖38是示出另一接合器的第二立體圖。
[0060]圖39是對另一接合器的動作進行說明的示意圖。
[0061 ]圖40是對另一接合器的動作進行說明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62]以下,根據附圖對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進行說明。
[0063](A)試樣測定裝置的概要(圖1-3)
[0064]在圖1中示出本發明的試樣測定裝置的優選實施方式,在本實施方式中,圖1所示的試樣測定裝置是閃爍計數器。閃爍計數器使用液體閃爍器來測定試樣所含有的放射性物質。當然,也可以將本發明應用于其他試樣測定裝置。
[0065]圖1是示出試樣測定裝置10的整體結構的簡圖。X方向是第一水平方向,Y方向是第二水平方向,Z方向是垂直方向。試樣測定裝置10具有搬運臺12,該搬運臺12具有在X方向以及Y方向上擴展的搬運面。在搬運臺12上搬運多個支架14。在本實施方式中,在搬運臺12上設置有Y搬運路16、X搬運路20、Y搬運路18以及其他X搬運路。搬運機構16A是用于在Y搬運路16上沿Y方向朝正方向搬運支架14的機構。搬運機構18A是用于在Y搬運路18上沿Y方向朝反方向搬運支架14的機構。圖1中未示出對于用于在X搬運路20上沿X方向朝正方向搬運支架14的機構。同樣,在圖1中也未示出用于在其他X搬運路上沿X方向朝反方向搬運支架14的機構。
[0066]支架14具有長邊方向以及短邊方向。長邊方向是多個收容部24排列的方向。短邊方向是與長邊方向正交的方向。在各收容部24中保持有試樣容器22。試樣容器22例如是小藥瓶、試管等。試樣容器22包括主體22A和蓋22B。在主體22A中收容有液體試樣22C。在主體22A中還收容有用于測定液體試樣中的放射性物質的液體閃爍器。一般,液體閃爍器是接收放射線(在本實施方式中是β射線)并產生發光的物質。
[0067]在本實施方式中,如之后詳述那樣,相對于支架主體,在每個收容部24上裝配有接合器。開閉機構26實現作為接合器的功能。即,支架14具有與多個收容部24對應的多個開閉機構26。各個開閉機構26具有閉合狀態和打開狀態,在閉合狀態下保持試樣容器22,在打開狀態下解除試樣容器22的保持而釋放試樣容器22。在本實施方式中,從支架14向下方拉出成為測定對象的試樣容器22。
[0068]在搬運臺12的X搬運路20上,在進行對象容器的存取的位置固定地設置有引導組件30。引導組件30是從支架14的下部進入的構件,具體地說,引導組件30是進入支架14所具有的一對腿部之間且用于對各開閉機構26施加打開力的構件。另外,引導組件30是與后述的按壓單元32配合而用于使支架的位置以及姿態適當化的構件。引導組件30在其中央具有沿垂直方向貫通的開口,該開口相當于升降路28的上端部。升降路28是支架14與試樣測定室34之間的用于供成為測定對象的試樣容器升降運動的通路。在本實施方式中,引導組件30高精度地定位于這種升降路28。換言之,如之后說明那樣,引導組件30與構成升降路28的構造體物理性地一體化。
[0069]在本實施方式中,為了在各個試樣容器的存取時使支架14的位置以及姿態適當化而設置有按壓單元32。按壓單元32對支架14所具有的一對腿部內的一方的腿部的外表面施加按壓力,由此,使一方的腿部的內表面與引導組件30所具有的基準面緊貼。通過形成這種緊貼狀態,從而使支架14的位置以及姿態適當化。
[0070]在進行試樣測定時,在試樣測定室34內收容有成為測定對象的試樣容器36。為了進行試樣容器36的升降而設置有升降機構40。能夠通過升降機構40使試樣容器36在升降路28內沿上下方向運動。
[0071]在本實施方式中,升降機構40具備軸43、設置于該軸43的上端部的頭44、以及驅動軸43的滑動機構46等。如之后說明那樣,在進行支架14與頭44之間的試樣容器的交接時,頭44插入形成于引導組件30的開口內。在這種狀態下,定位于開口的正上方的收容部24上設置的開閉機構26成為打開狀態。詳細而言,在支架14的搬運過程中,開閉機構26與引導組件30接觸,開閉機構26從引導組件30承受水平方向的打開力而形成打開狀態。
[0072]試樣測定室34搭載于基體48上。當在收容于試樣測定室34內的試樣容器36內產生發光時,通過一對光電增倍管38來檢測該光。一對光電增倍管38設置為用于執行所謂的符合計數處理。在本實施方式中,在試樣測定室34的下部設置有特別的遮光構造50。通過該遮光構造50阻止外來光通過軸43的表面進入試樣測定室34內。遮光構造50以跨越頭44的下表面與其下表面所接觸的基體48的上表面的方式設置。在頭44內也設置有規定的遮光構造。對于它們之后詳述。
[0073]在本實施方式中,試樣測定室34設置于搬運臺12的下方。因此,獲得能夠將設置于試樣測定室34的周圍的非常重的屏蔽構件配置在搬運臺12的下側的優點。另外,如以下說明那樣,在進行試樣測定時,對于在升降路28上的規定位置處進行外來放射線的屏蔽以及外來光的屏蔽的情況,由于在該位置處不存在軸43,因此能夠容易并且可靠地進行它們的屏蔽。
[0074]具體地進行說明,在升降路28中以將升降路28橫切的方式設置有閘門機構42。本實施方式中的閘門機構42包括上側閘門機構以及下側閘門機構,即實現了兩重閘門機構。上側閘門機構是將放射線屏蔽構件插入試樣測定室34的上側以便進行外來放射線的屏蔽的機構,下側閘門機構是以將升降路28橫切的方式插入遮光板以便阻止來自上方的外來光的進入的機構。
[0075]在本實施方式的試樣測定裝置10中,在X搬運路20上以使長邊方向與X方向一致的姿態間歇地沿X方向輸送支架14。在該情況下,引導組件30進入支架14的下部,設置于各收容部24的開閉機構26依次工作。在各個收容部24的中心線與升降路28的中心線一致的狀態下使支架14停止。在該狀態下,測定前的試樣容器從支架14被送入試樣測定室34內。在測定結束后,測定后的試樣容器36返回原來的試樣容器收容部。之后,隨著支架14的搬運,在接收試樣容器的收容部24中,開閉機構26從打開狀態向閉合狀態恢復。這樣一系列的過程在每個收容部24中反復執行。
[0076]圖2是圖1所示的試樣測定裝置的俯視圖。如以上說明那樣,支架14在搬運臺12上沿水平方向被搬運。作為支架14的搬運路,在本實施方式中設置有Y搬運路16、X搬運路20、Y搬運路18以及X搬運路50。通常在搬運臺12上配置有多個支架14,各支架14在各搬運路上依次被搬運。
[0077]X搬運路20的中央位置成為進行試樣容器的存取的基準位置。引導組件30設置為引導組件30的中心與基準位置一致。在引導組件30的附近,設置有發揮朝向支架14的按壓作用的按壓單元32。在X搬運路20上,以支架14的長邊方向與X方向并行的方式,通過搬運機構52沿X方向搬運支架14。搬運機構52具有爪構件54。如之后說明那樣,將爪構件54的前端鉤掛在支架14所具有的突出部分,并且沿X方向移送該爪構件54。由此,支架14沿X方向被搬運。爪構件54構成為,即使在其前端部分與支架14卡合的狀態下,也不會妨礙各開閉機構的動作。
[0078]在相反側的X搬運路50中,也為了沿X方向搬運支架14而設置有搬運機構56。搬運機構56具有與搬運機構52基本相同的結構。在X搬運路50上,設置有相當于引導組件30的構件,配置有具有與按壓單元32相同結構的按壓單元。
[0079]在圖3中將搬運臺的一部分以立體圖示出。如上述那樣,在Y搬運路16上,沿Y方向搬運支架14。在該情況下,支架14以支架14的短邊方向朝向Y方向的方式并行運動。在X搬運路20中,以支架14的長邊方向朝向X方向的方式搬運支架14。為了在試樣容器的存取時使支架14的長邊方向與X方向嚴格一致,上述的按壓單元32向引導組件30側按壓支架14所具有的一方的腿部。
[0080]在X搬運路20上的基準位置設置有引導組件30。圖在3中,形成升降機構的一部分的頭進入引導組件30所具有的開口內。換句話說,在圖3中,頭處于浮起的狀態。搬運機構52如上述那樣具有爪構件54。
[0081 ] (B)支架以及接合器(圖4-17)
[0082]接下來對支架以及接合器進行詳細說明。
[0083]圖4是示出從斜上方觀察支架14時的狀況的立體圖。支架14保持沿長邊方向(圖4中的X方向)整齊排列的多個試樣容器。支架14包括支架主體58、以及拆裝自如地安裝于支架主體58的多個接合器60。在支架14上設置有多個收容部24,且針對每個收容部24設置有接合器60。接合器60如之后詳述那樣具有環狀框66和從該環狀框66向下方伸長的一對臂70、72。臂70以及臂72作為整體而構成上述的開閉機構。
[0084]支架14具有在短邊方向上分離的一對腿部64A、64B。各個腿部64A、84B分別沿長邊方向伸長。在一對腿部64A、64B之間構成用于使引導組件通過的空洞部。空洞部的前側以及后側均開口。在支架14的前端設置有突出部分58A。爪構件所具有的前端插入突出部分58A所具有的支架開口。需要說明的是,還可以使用除長邊方向以外在短邊方向上也排列有多個收容部的支架。
[0085]圖5是示出從斜下方觀察支架14時的狀況的立體圖。如上述那樣,支架主體具有一對腿部64A、64B。接合器60具有環狀框66和在短邊方向上分離配置的一對臂70、72。一對臂70、72具有一對下端構造體74、76,它們構成開閉機構26的主要部分。
[0086]在圖6中示出從斜上方觀察時的支架主體58。支架主體58具有沿長邊方向整齊排列的多個收容孔24A。在各收容孔24A的短邊方向兩側設置有一側面構造和另一側面構造。一側面構造和另一側面構造具有對稱的形態,因此以一側面構造為代表對其形態進行說明。在收容孔24A的一側設置有沿垂直方向伸長的側板78。在相鄰的兩個側板78之間,或者跨越兩個側板78而存在有構成為厚壁的肋。側板78的實質部分構成為薄壁部分。在側板78的上部設置有上側開口 82,在側板78的下部形成有下部開口 84。上部開口 82以及下部開口84分別是在短邊方向上貫通的開口。在圖7中示出從斜下方觀察時的支架主體58。
[0087]接下來,使用圖8至圖17對接合器的結構以及作用進行說明。
[0088]在圖8中示出從斜上方觀察接合器60時的狀況。接合器60如上述那樣包括環狀框66和從該環狀框66向下方伸長的一對臂70、72。環狀框66與收容孔相對應地具有環狀的形態,具備肋等。一對臂70、72在短邊方向(圖8中的Y方向)上分離,在一對臂70、72之間收容有試樣容器。臂70與臂72具有相互對稱的形態。在此,著眼于臂72。該臂72具有與環狀框66連結的上端部分86、設置在上端部分86的下側的作為屈曲部的波狀部分88、以及設置在波狀部分88的下側的下端部分90。下端部分90具有向內側彎折的鉤部分92。將之后說明的附件裝配于兩個臂70、72各自的鉤部分92,由此構成之后詳述的兩個下端構造體74、76。波狀部分88具有蛇紋形態。當向鉤部分92施加朝向水平方向外側的打開力時,通過該力使臂70以波狀部分88中心而屈曲。與此同時,臂72也相同地變形。由此兩個臂70、72形成為向短邊方向打開的狀態。波狀部分88構成為彈性部,由于它們發揮彈性復原力,因此當對兩個臂70、72施加水平方向的打開力時,通過上述的彈性復原力而使兩個臂70、72恢復至原形。換句話說,兩個臂70、72成為閉合狀態。
[0089]在圖9中示出從斜下方觀察接合器時的狀況。如上述那樣,接合器60具有兩個臂70、72,兩個臂70、72具有鉤部分92。在本實施方式中,鉤部分92具有鉤基體92A,該鉤基體92A是彎折的部分且構成臺座面。鉤基體92A從上方觀察時具有U字形狀。在鉤基體92A上設置有沿垂直方向伸長的接觸部92D。該接觸部92D從上方觀察時具有半圓筒形狀或者D字形狀。在支架的運動過程中,當接觸部92D與形成于引導組件的斜面接觸時,由此產生朝向水平方向外側的打開力。在鉤基體92A的下方設置有連接器92E,其固定于接觸部92D。連接器92D具有矩形的形態,利用連接器92D裝卸自如地安裝附件。在臂70、72的下端部分形成有從X方向觀察時具有L字形狀的L狀槽92F。
[0090]圖10是安裝于接合器的主體的附件的第一立體圖。在圖10中示出從斜上方觀察附件96時的狀況。
[0091]在圖10中,附件96具有與圖8以及圖9所示的鉤部分連結的連結構造98。連結構造98構成連結端,具體地說,連結構造98具有下板106和上板108。下板106和上板108之間是狹縫110,圖9所示的連接器插入至該狹縫110內。在圖10中,在狹縫110內設置有未圖示的突起,該突起嵌入連接器所具有的開口內。由此,附件96被裝配于接合器的主體。
[0092]在連結構造98的上方設置有作為可動片的座板102。座板102構成接觸端部,其上表面作為座面而發揮功能。即,試樣容器的下表面載置于座板102上。
[0093]在連結構造98與座板102之間設置有具有C字形狀的C字狀臂100X字狀臂100作為彈性變形部而發揮功能。在自然狀態下,座板102形成為傾斜姿態。當經由試樣容器從上方對座板102施加按壓力時,C字狀臂彈性變形以吸收該按壓力。在該狀態下,座板102形成為水平姿態。
[0094]在座板102的右端以及左端設置有向下方伸長的一對限位片104A、104B。隨著座板102的上下運動,一對限位片104A、104B進行上下運動。因此,當座板102向下方下降時,限位片104A、104B也向下方運動,它們的下端位置進一步降低。其結果是,如之后說明那樣,即使下端構造體欲向水平方向外側運動,但限位片104A、104B與接合器主體碰撞而阻止下端構造體的打開運動。
[0095]在圖11中示出附件96的第二立體圖。即,在圖11中示出從斜下方觀察時的附件96。如上述那樣,附件96具有連結構造98、C字狀臂100以及座板102。在座板102的右端以及左端設置有一對限位片104A、104B。也可以將接合器的主體與附件一體地構成。
[0096]使用圖12至圖17對接合器的作用進行說明。圖12是用于對接合器的動作進行說明的說明圖。接合器安裝于支架主體。臂70、72具有下端構造體74、76。各個下端構造體74、76分別具有附件96。在圖12中,用附圖標記96A表示處于變形前的傾斜姿態的附件,用附圖標記96B表示處于變形后的水平姿態的附件。
[0097]在將試樣容器放入收容部內的狀態下,一對附件的座板與試樣容器的下表面抵接。由此,試樣容器從下方被支承。在這種情況下,如用附圖標記96A表示那樣,各附件的座板處于浮起狀態,兩個臂處于閉合狀態。
[0098]在這種閉合狀態下,當從上方向下方對試樣容器施加過大的按壓力111時,通過該按壓力111,附件如用附圖標記96B表示那樣變形。具體地說,各個附件的座板向下方下降而形成為水平姿態。與此同時,安裝于座板的限位片104A、104B向下方運動。另一方面,通過來自上方的按壓力,兩個臂70、72欲向兩者分離的方向即打開方向運動(參照附圖標記112)。然而,由于限位片104A、104B與座板一起向下方下降,因此即便下端構造體74、76欲通過形成于支架主體的下側開口而向外側伸出,但限位器104A、104B與腿部64A、64B的內表面碰撞而阻止這種打開運動112。即,在通過按壓力進行打開運動時,下端構造體74、76不會通過下側開口向支架主體的外側伸出,而維持試樣容器的保持。在試樣容器中收容有包含放射性物質的液體試樣的情況下,能夠可靠地阻止這種試樣容器從支架脫落的情況。
[0099]另一方面,在未產生按壓力111的情況下,換句話說,僅對附件施加因試樣容器的重量產生的力。在該情況下,如附圖標記96A所示那樣,各個附件的座板維持浮起姿態。在這種情況下,由于限位片104A、104B的下端位置處于上升端,因此在對下端構造體74、76施加朝向水平方向外側的打開力的情況下,允許各個下端構造體74、76通過形成于支架主體的下側開口向支架主體的外側伸出。即,允許一對臂的從閉合狀態向打開狀態變形。
[0100]如上述那樣,根據本實施方式,僅在從引導組件施加朝向水平方向外側的適當的力的情況下,允許下端構造體74、76向支架主體的外側伸出,另一方面,在垂直方向上產生異常的力的情況下,通過限位片104A、104B的作用,能夠防止一對臂從閉合狀態向打開狀態變化。
[0101]在圖13中示出支架的剖視圖。具體地說,示出將接合器安裝于支架主體的狀態。臂70、72中的波狀部分88的一部分收容于用Rl表示的上側開口內。臂70、72的整體除下端構造體74、76以外實際上收容在支架主體的厚壁Dl內。即,在臂70、72的變形前的狀態下,在臂70、72中不產生從支架主體向其外側突出的部分。由此,在多個支架的排列狀態下,即使特定的支架向長邊方向移動,也不會產生阻礙該移動的鉤掛。
[0102]在不產生來自上方的按壓力的通常的閉合狀態下,當通過與引導組件的抵接而向下端構造體74、76施加用附圖標記114表示的打開力時,下端構造體74、76向相互分離的方向運動,下端構造體74、76通過一對下側開口而向支架的外側突出。
[0103]在圖13中,R3表示下側開口 84的垂直方向尺寸。R2表示下側開口 84的主區域的垂直方向尺寸,R4表示下側開口的副區域的垂直方向尺寸。當在閉合狀態下施加打開力114時,下端構造體74、76通過一對下側開口。另一方面,在從上方產生按壓力的情況下,多個限位片向下方下降,即便下端構造體74、76欲向相互分離的方向運動,但多個限位片與一對腿部的內表面碰撞而阻止了這種打開運動。使用圖14以及圖15對該動作進一步進行說明。
[0104]在圖14中示出限位片未動作的狀態。即,在這種情況下,下端構造體76的限位片104A、104B處于浮起的位置,在下側開口 84的主區域的下邊水平面與限位片104A、104B的下端水平面之間產生間隙hi。由此,下端構造體76能夠通過下側開口 84而向外側伸出。
[0105]另一方面,在圖15中示出限位片的動作狀態。即,當對下端構造體76施加按壓力114時,限位片104A、104B向下方下降,其下端水平面與下側開口84的主區域的下邊水平面相比更低。此時的重疊部分用圖15中的Ah表示。在該狀態下,即使下端構造體76欲通過下側開口 84向外側伸出,但限位片104A、104B與腿部64B的內側碰撞,該運動被可靠地阻止。
[0106]在圖16中示出將試樣容器22收容于支架的狀態。在(A)中示出通常狀態,在(B)中示出產生了按壓力的狀態。附圖標記74A、76A表示處于變形前的浮起狀態的下端構造體,附圖標記74B、76B表示處于變形后的下降狀態的下端構造體。
[0107]在圖17中示出臂72的打開狀態。隨著支架的X方向的行進,通過與引導組件的抵接而對下端構造體施加水平方向的打開力116。由此,如上述那樣包括下端構造體在內,臂72的整體進行打開運動。用附圖標記76C表示處于打開狀態的下端構造體。在這種情況下,臂72以其波狀部分為中心而屈曲變形。用附圖標記118表示臂72的整體從支架側面伸出的伸出量。在這樣的打開狀態下,若為了消除對于試樣容器22的下表面的支承作用而在試樣容器22的下方不存在任何構件,則如附圖標記120所示那樣,試樣容器22向下方自然落下。在本實施方式中,在這種打開狀態下,試樣容器22被載置于頭上。
[0108]在從支架向頭移載試樣容器時,一對下端構造體從試樣容器的正下方位置向水平方向外側的退避位置移動。接著,在試樣測定后的試樣容器返回試樣收容部內之后,一對臂恢復至原形。即,一對下端構造體進入試樣容器的下側。由此,通過一對下端構造體支承試樣容器22,從而保持試樣容器22。
[0109]如上述那樣,根據本實施方式,在各收容部中,能夠在適當的時機使開閉機構從閉合狀態轉變為打開狀態。另外,在未產生適當的打開力而是產生垂直方向的異常的按壓力的情況下,通過上述的多個限位片的作用可靠地阻止不必要的打開運動。由此,能夠避免試樣容器的脫落。此外,在各臂上設置有彈性變形部,因此,能夠通過彈性變形部所發揮的彈性復原力使各臂恢復原形。因此,能夠通過各臂自身的作用進行從打開狀態向閉合狀態的轉變。根據本實施方式,不需要為了進行一對臂的打開動作而設置專用的驅動源以及專用的控制部。另外,不需要為了進行一對臂的閉合動作而設置專用的驅動源以及專用的控制部。能夠利用支架搬運力的一部分與支架搬運同步地使一對臂進行開閉動作。
[0110](C)引導組件(圖 18-23)
[0111]在圖18中將搬運臺的一部分以放大俯視圖示出。即,在圖18中示出引導組件30以及按壓單元32。
[0112]引導組件30固定地配置于頂架122上。頂架122相當于包括升降路的構造體的頂板。引導組件30具有下層124、上層126、前側支承板130以及后側支承板132。其中,上述構件被一體化。下層124以及上層126分別具有沿水平方向延展的平板狀的形態。前側支承板130以及后側支承板132具有向上方立起的形態。在引導組件30的中央形成有開口 128。開口 128具有圓形或者橢圓形的形狀。開口 128構成升降路的上端部,在圖18中,頭44插入開口 128內。下層124的Y方向的寬度Wl與支架所具有的一對腿部之間的間隙大致相同。嚴格來說,寬度Wl比該間隙稍小。在下層124的前端部分(圖18中的左端部分)以及后端部分(圖18中的右端部分)分別形成有一對斜面134。即,下層124在兩個方向上具有前端變尖的形態。下層124所具有的前表面以及后表面的Y方向的寬度為W2,W1>W2。這樣,由于在前端部分構成有一對斜面134,因此在引導組件30進入一對腿部之間的過程中,即便在支架側產生Y方向的位置偏移,也能夠消除該位置偏移。此外,在下層124的后端部分也形成有一對斜面。由此,SP便在需要將支架運回的情況下,也能夠將引導組件30從支架的后側向其下部順利地插入。
[0113]上層126是層疊在下層124的上方的部分,在上層126的前側部分,以具有較長距離的方式形成有一對斜面136。上層126的前端面的Y方向的寬度為W3。這里,W1>W2>W3。一對斜面136構成為上層126的Y方向的寬度沿著X方向從W3向Wl連續地變化。
[0114]—對開閉機構所具有的一對接觸部與一對斜面136抵接,當一邊維持該抵接狀態一邊使支架進行前進運動時,通過一對斜面136的作用對一對接觸部施加朝向水平方向外側的打開力。由此,接合器從閉合狀態向打開狀態變化。在本實施方式中,在上層126的后側部分也形成有一對斜面。通過該后側的一對斜面,能夠緩慢地進行從打開狀態向閉合狀態的恢復,能夠防止開閉機構的急劇的變化。
[0115]需要說明的是,在本實施方式中,形成于上層126的前側的一對斜面136與后側的一對斜面具有對稱的形態,但也可以將它們構成為非對稱。
[0116]引導組件30從X方向的上游側至下游側大致分為前側形態、中間形態以及后側形態。在此,著眼于上層126,上層126的前側形態發揮使開閉機構從閉合狀態變為打開狀態的功能。上層126的中間形態發揮維持打開狀態的功能。上層126的后側形態發揮使開閉機構從打開狀態恢復至閉合狀態的功能。引導組件30整體通過Y方向的中心位置且以與X方向平行的中心線為基準而具有對稱的形態。在引導組件30進入支架所具有的一對腿部之間的狀態下,進行支架的定心(Y方向的定位)。由此,能夠容易地使開口 128的中心位置與成為測定對象的試樣容器或者收容該試樣容器的試樣收容部的中心位置在Y方向上一致。
[0117]在本實施方式中,引導組件30如上述那樣固定在包括試樣測定室以及升降機構的構造體的頂架122上。引導組件30以在水平方向上具有一定自由度的方式配置于搬運臺。反過來說,若引導組件30被準確地定位,則不需要對于搬運臺本身的精確定位。例如,即便在搬運臺產生加工誤差、組裝誤差等,若該誤差在允許范圍內,則在進行支架與升降機構之間的試樣容器的交接時,這種誤差不會成為問題。
[0118]通過形成于引導組件的前側的一對斜面136的作用,在開閉機構從閉合狀態向打開狀態變化的過程中,開閉機構對試樣容器的下方支承作用消失。若在形成試樣容器的底面充分地載置于頭44的狀態之前,上述下方支承作用消失,則存在產生試樣容器的脫落、姿態變化的擔心。因此,在本實施方式的引導組件30上設置有前側支承板130。前側支承板130具有從上層126的上表面向上方突出的形態。在開閉機構對試樣容器的下方支承作用消失的狀態下,前側支承板130暫時輔助性地發揮對試樣容器進行下方支承的功能。前側支承板的前端部以及后端部構成斜向下的錐面,防止試樣容器的角部分與前側支承板鉤掛。這樣,通過在開口 128的前側準備輔助的支承件,能夠防止試樣容器的脫落、姿態變化,能夠將試樣容器從支架向頭上表面順利地移動。
[0119]在本實施方式中,在開口128的后側設置有后側支承板132。后側支承板132具有與前側支承板130相同的形態。通過該后側支承板132,在測定后的試樣容器返回收容部內之后的開閉機構從打開狀態回到閉合狀態的期間,在由頭44的上表面產生的下方支承作用部分消失的情況下,通過后側支承板132的上表面暫時輔助性地支承試樣容器,從而能夠防止試樣容器的脫落、姿態變化。
[0120]如上述那樣,根據本實施方式的引導組件30,能夠利用支架搬運力的一部分對各開閉機構施加朝向水平方向外側的打開力。由此,無需設置產生這種打開力的專用的驅動源、驅動機構,因此獲得能夠簡化裝置結構的優點。另外,能夠使各開閉機構的動作時機與基準位置自然地匹配,還獲得無需進行控制部的開閉控制的優點。此外,由于引導組件30以其本身作為基準而設置基準位置,因此只要將引導組件30插入支架的一對腿部,就能夠進行支架的定心。即,只要將引導組件30插入支架的下部,就能夠相對于基準位置對試樣容器或者具有試樣容器的收容部準確地進行定位。
[0121 ] 在圖18中,除引導組件30以外,還示出了按壓單元32,因此,在此對按壓單元32的結構進行說明。需要說明的是,之后使用圖24至圖26重新對按壓單元32的結構以及動作進行說明。
[0122]在圖18中,按壓單元32是用于從支架的外側對支架施加按壓力而使支架的位置以及姿態適當化的單元。在本實施方式中,按壓單元32具有與支架接觸而施加按壓力的一對輥138、140。輥138的旋轉中心設定于在X方向上從基準位置143向上游側即前側離開恒定距離144的地點。輥140的旋轉中心設定于在X方向上從基準位置143離開恒定距離144的地點。
[0123]如之后說明那樣,輥138旋轉自如地安裝于一方的可動板的端部,輥140安裝于另一方的可動板的端部。用附圖標記142表示上述可動板的共用旋轉軸。在Y方向上,相對于共用旋轉軸142的旋轉中心,將各輥138、140的旋轉中心設定為距引導組件30較遠。即,對各輥138、140的旋轉中心施加負偏移。
[0124]為了與按壓單元32配合地使支架的位置以及姿態適當化,在引導組件30上形成有基準面。具體地說,形成有基準面1244、126々。基準面124A是下層124的一側面,基準面126A是上層126的一側面。在本實施方式中,上述基準面124A、126A是與X方向平行的面,且分別是垂直面。兩個基準面124A、126A中的基準面124A在X方向上大幅擴展。當引導組件進入支架所具有的一對腿部之間時,一對輥138、140按壓一對腿部中的一方的腿部(按壓單元32側的腿部)的外表面。由此,一方的腿部的內表面與基準面124A、126A緊貼。基準面是與X方向平行的垂直面,一對腿部的內表面是與長邊方向平行的垂直面,因此在內表面與基準面緊貼的狀態下,X方向與支架的長邊方向平行。同時,支架在Y方向上被定位在規定位置。其結果是,使支架的位置以及姿態適當化。
[0125]在輥138、140的初始狀態下,在本實施方式中,在基準面124A之間產生恒定的間隙A W。這種間隙AW根據需要而設置。在本實施方式中,通過這種間隙AW與輥138的負偏移而增大收容一方的腿部的前端部分的角度Θ1。或者,減少收容一方的腿部的前端部分時的阻力。通過斜面134的作用與這種開放角度Θ1,即便支架在Y方向上產生位置偏移,也能夠使一方的腿部順利地插入基準面124A與輥138之間。
[0126]如上述那樣,在將引導組件30插入一對腿部之間的狀態下,從輥138、140對一方的腿部的外表面施加按壓力。由此,一方的腿部的內表面與基準面124A、126A緊貼。因此,能夠通過簡單的機構使支架的位置(特別是Y方向上的位置)以及姿態適當化。在本實施方式中,作為按壓構件而設置有輥138、140,因此即便在支架向前方被送出的情況下,也能夠減小滑動阻力。
[0127]在本實施方式中,按壓單元32向以適當的位置以及朝向配置的引導組件30按壓支架,因此即便搬運臺存在加工誤差、組裝誤差,也能夠相對于基準位置準確地對支架進行定位。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在X方向上,輥138、140從基準位置前后以相等間隔設置,因此能夠在基準位置的兩側均衡地對支架施加力。即便假設支架存在翹曲,由于在本實施方式中在存在有引導組件30的X方向的范圍內進行按壓,因此能夠與該屈曲無關地相對于基準位置對成為測定對象的試樣容器準確地進行定位。
[0128]接著,使用圖19至圖23對引導組件的作用進行說明。
[0129]在圖19中示出引導組件30的剖視圖。如上述那樣,引導組件30具有下層124、上層126、前側支承板130以及后側支承板132。在圖19中,將各構件作為獨立構件而示出,但在本實施方式中,它們被一體化。前側支承板130具有上表面130B和設置在該上表面130B的前后的斜面130A、130C。后側支承板132也具有與前側支承板130相同的形態。
[0130]在引導組件30的中央部形成有上下貫通的開口 128。在圖19中,頭44插入開口 128內。頭44具有作為其上表面的載置面44A,試樣容器22載置于載置面44A上。如圖19所示,在開閉機構從閉合狀態向打開狀態轉變的中途,通過前側支承板130的上表面130B輔助性地支承試樣容器22。其結果是,能夠將試樣容器22順利地移載至載置面44A上。在移載時,優選頭44的載置面44A的水平面與上表面130A的水平面實質相同。但是,也可以是一方比另一方稍靠上方,另外也可以是一方比另一方稍靠下方。
[0131]在圖20中示出將支架14投入X搬運路的狀態。支架14如上述那樣具有突出部58A,搬運機構52所具有的爪構件54的一部分插入該突出部58A。在X搬運路的中央設置有引導組件30,在引導組件30的附近設置有按壓單元32。
[0132]在圖21中示出支架14在X搬運路上行進的狀態。更詳細而言,在圖21中示出前端的試樣容器相對于引導組件30的開口定位后的狀態。在該狀態下,按壓單元32發揮功能,從而使支架14的位置以及姿態適當化。
[0133]圖22將圖21示出的內容的一部分以放大圖示出。支架14具有多個收容部,在各收容部分別裝配有接合器60。接合器60具有開閉機構26。在圖22中,僅一個開閉機構26成為打開狀態。引導組件30發揮功能,以便形成這種打開狀態。如上述那樣,引導組件30具有下層124、上層126等。引導組件30插入支架14的一對腿部之間。在圖22中,僅示出另一側的腿部64B。在下層124的后側形成有一對斜面134,在上層126的后側形成有一對斜面136。在下層124以及上層126的前側部分也分別形成有一對斜面。在圖22所示的狀態下,通過按壓單元34而對支架施加Y方向的按壓力,由此使支架14的位置以及姿態適當化并且穩定化。
[0134]圖23是圖22所示的部分的YZ剖視圖。在圖23中包含引導組件30的剖面。如上述那樣,在支架14的各收容部設置有接合器60,試樣容器22收容于該接合器60的內部。在圖23所示的狀態下,開閉機構26成為打開狀態,即下端構造體74、76從支架主體向水平方向兩側突出。通過下端構造體74、76所具有的一對接觸部與引導組件30的一對斜面抵接而產生這種作用。
[0135]在圖23中,從按壓單元32對支架14施加按壓力,從而使支架14的位置以及姿態穩定化。在引導組件30的下側形成有升降路28。如以上說明那樣,升降機構具有軸43以及頭44。軸43以及頭44在升降路28的內部沿上下方向運動。
[0136]如圖23所示,在引導組件30的下方,以將升降路28橫切的方式設置有閘門機構42。對于閘門機構42,在此進行簡單說明。需要說明的是,對于閘門機構,之后使用圖34-36重新進行說明。
[0137]閘門機構42包括上側閘門機構42A和下側閘門機構42B。上側閘門機構42A是用于屏蔽來自上方的外來放射線的機構,下側閘門機構是用于屏蔽經由升降路28進入的外來光的機構。
[0138]具體地說,上側閘門機構42A具有鉛塊148,該鉛塊148以將升降路28橫切的方式覆蓋試樣測定室的上側,從而屏蔽通過升降路28朝向試樣測定室的外來放射線(特別是宇宙射線等)。試樣測定室中的除升降路28以外的部分基本上被屏蔽構件覆蓋。但是,在以宇宙射線的屏蔽為目的的情況下,也可以考慮省略向試樣測定室的下側配置屏蔽構件。
[0139]上側閘門機構42A具有筒引導件146,該筒引導件146在鉛塊148位于退避位置的情況下定位于升降路28中,在該狀態下發揮對于頭44以及試樣容器22的引導作用。在鉛塊148前進的狀態下,筒引導件146向從升降路28退避的位置移動。筒引導件146是如套筒(sleeve)那樣的中空構件,如之后說明那樣,具有調心功能。
[0140]下側閘門機構42B具有遮光板150和狹縫構造體230。當遮光板150前進時,遮光板150的一部分插入狹縫構造體230所具有的狹縫內,由此遮光板150配設為將升降路28橫切。在該狀態下,通過遮光板150來屏蔽來自上方的外來光。
[0141]如上述那樣,根據引導組件,能夠利用用于向X方向搬運支架的驅動力的一部分而使開閉機構進打開動作。由此,獲得無需為了進行這種打開動作而設置專用的驅動源的優點。另外,當引導組件插入一對腿部之間時,能夠在Y方向上使支架的位置適當化,即能夠自然地進行定心。另外,本實施方式的引導組件具有在打開狀態與閉合狀態之間的中間狀態下對試樣容器的下側輔助性地進行下方支承的構件,因此能夠防止在開閉機構的動作中途,試樣容器的姿態等變亂。此外,本實施方式的引導組件30具有與按壓單元一起發揮功能的基準面,通過引導組件30與按壓單元的配合,能夠容易地使支架的位置以及姿態適當化。
[0142](D)按壓單元(圖 24-27)
[0143]圖24將按壓單元32的動作狀態以立體圖示出。在沿X方向搬運支架14的情況下,在支架14的行進方向左手側,按壓單元32發揮其功能。按壓單元32如以上說明那樣具有一對輥138、140。為了對一對輥138、140施加彈性作用力而設置有第一可動板154與第二可動板156。
[0144]圖25是按壓單元的第一立體圖。第一可動板154是上側板,第二可動板156是下側板。上述板154、156以共用旋轉軸142為中心而進行旋轉運動。第一可動板154具有曲柄狀的形態,第二可動板156也具有曲柄狀的形態。
[0145]第一可動板154具有前側屈曲部分154a、中間部分154b以及后側屈曲部分154c。輥138旋轉自如地設置在前側屈曲部分154a的端部。第二可動板156具有前側屈曲部分156a、中間部分156b以及后側屈曲部分156c。輥140旋轉自如地設置在前側屈曲部分156a的端部。銷160是用于不使第一可動板154在從上方觀察時向逆時針方向過度旋轉的限制構件。同樣,銷158是用于不使第二可動板156在從上方觀察時向順時針方向過度旋轉的限制構件。
[0146]在圖26中示出按壓單元的第二立體圖。如上述那樣,第一可動板154具有后側屈曲部分154c,在后側屈曲部分154c的端部設置有運動軸164。第二可動板156具有后側屈曲部分156c,在后側屈曲部分156c的端部設置有運動軸166。在運動軸164與運動軸166之間,以比自然狀態伸長的狀態設置有彈簧162。即,彈簧162始終產生彈性復原力,該彈性復原力經由第一可動板154以及第二可動板156傳遞至一對輥138、140。由此,產生朝向支架的按壓力。但是,如上述那樣,通過一對限制銷限制各個板154、156的初始狀態下的旋轉角度。由此,設定圖18所示的間隙Δ W。
[0147]圖27是示出按壓單元的作用的圖。相對于共用旋轉軸142的中心,對各輥138、140的旋轉中心設定負偏移168,即,相對于旋轉軸142的中心,各輥138、140的旋轉中心在Y方向上向遠離引導組件的方向偏移。在第一可動板154與第二可動板156之間配置有彈簧162,當各個輥138、140向遠離引導組件的方向運動時,彈簧162被進一步拉伸,作為其反作用力而產生更強的彈性作用力。由此,產生將輥138、140向支架側按壓的按壓力172。
[0148]在本實施方式中,由于將彈簧162配置在兩個可動板之間,因此在腿部僅進入輥138與基準面之間的狀態下,能夠產生較弱的按壓力Fl,在腿部進入兩個輥138、140與基準面之間的情況下,兩個輥138、140兩者相疊加而能夠產生較強的按壓力F2。即,能夠根據進入的狀況而發揮階段性的力。在腿部未進入輥138與基準面之間的初始狀態下,在基準面之間形成有間隙AW,因此與形成間隙AW的情況相比,能夠減小在腿部進入時對腿部施加的力(反作用力、沖擊力)。
[0149]根據以上這種按壓單元,如使用圖18說明那樣,能夠對一方的腿部的外表面施加按壓力,以便使一方的腿部的內表面與引導組件所具有的基準面緊貼。另外,在該情況下,由于以產生負偏移168的方式設置各輥138、140,因此如圖18所示,獲得能夠使收容一方的腿部的開放角度較大的優點。換言之,能夠順利地進行第一可動板的轉動運動。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由于將彈簧配置在兩個可動板之間,因此能夠根據夾持的狀態而階段性地增大按壓力。
[0150](E)搬運面下側的構造(圖28-33)
[0151]接下來,對搬運面下側的構造進行說明。在圖28中示出將支架14投入X搬運路的狀態。在該狀態下,頭44插入引導組件30的開口內,S卩,頭44位于最上方位置。在開口的正下方設置有試樣測定室34,在試樣測定室34的兩側設置有構成測定單元的一對光電增倍管174、176。以包圍試樣測定室34以及一對光電增倍管174、176整體的方式設置有屏蔽體178。該屏蔽體178由鉛等構成,屏蔽從外部射來的放射線。但是,升降路的屏蔽通過之后說明的閘門機構來執行。
[0152]在圖29中示出將前端的試樣容器36移載至頭44上后的狀態。在該狀態下,上述的開閉機構通過引導組件的作用而形成為打開狀態。
[0153]在圖30中示出試樣測定狀態。成為測定對象的試樣容器36通過升降機構40的作用而配置在試樣測定室34內,S卩,在一對光電增倍管174、176之間以與它們非接觸的狀態配置有試樣容器36。在試樣測定狀態下,閘門機構以升降路28橫切的方式動作。在圖30中,以將升降路28橫切的方式插入鉛塊148。與此同時,以將升降路28橫切的插入之后說明的遮光板。
[0154]在圖31中示出試樣測定裝置的YZ剖面。圖31示出非測定狀態。在該圖中,頭44位于上升端的位置。升降機構40具有垂直板182,在該垂直板182上安裝有導軌184。以能夠相對于導軌184沿上下方向運動的方式設置有滑動塊186。軸43的下端安裝于滑動塊186。頭44安裝于軸43上端。馬達188的驅動力向滑動塊186傳遞,從而滑動塊186沿上下方向被驅動。伴隨與此,軸43以及頭44沿上下方向運動。垂直板182與基體框181以及基體板連結。
[0155]在基體框181上固定有之后說明的殼體。在基體板180上,以包圍試樣測定室34以及殼體的方式設置有屏蔽體178。該屏蔽體178如上述那樣由鉛等構成。
[0156]閘門機構42包括上側閘門機構42A和下側閘門機構42B。上側閘門機構42A具有屏蔽外來放射線的鉛塊148和筒引導件146。下側閘門機構42B具有之后詳述的遮光板。
[0157]在圖32中將試樣測定裝置的YZ剖面以放大圖示出。在圖32中示出試樣測定狀態。在試樣測定室34內配置有試樣容器36。如上述那樣,閘門機構42包括上側閘門機構42A和下側閘門機構42B ο上側閘門機構42A具有鉛塊148和筒引導件146。在圖32中,鉛塊148配置為將升降路橫切。與此同時,以將升降路橫切的方式插入遮光板150。在這種狀態下,屏蔽來自上方的外來放射線,同時,屏蔽來自上方的外來光。由此,能夠實現高精度的試樣測定。
[0158]在圖33中將試樣測定室的下部以放大圖示出。圖33示出試樣測定狀態。基體框181的上表面構成基準水平面206。即,在進行試樣容器36的上下方向的運動控制時,基準水平面206為Z方向的原點位置。
[0159]在基體框181上,配置有具有包圍試樣容器36的形態的殼體190。在殼體190的外側設置有屏蔽體178。在基體框181的中央部形成有開口,軸43插入至該開口中。頭44的主體安裝于軸43的上端。具體地說,在頭44的主體內形成有井部192,軸43的上端部43A插入到該井部192內。在上端部43A設置有環狀的限位器194,在限位器194與井部192的底面192A之間配置有彈簧196。
[0160]以覆蓋井部192的方式設置有頂板194。在本實施方式中,頂板194構成為層疊體,頂板194至少包括下側的彈性片以及上側的金屬反射層。當然,也可以通過涂裝產生光學性的反射。下側的彈性體片作為遮光片而發揮功能。例如,如上述說明的圖18所示那樣,利用兩個螺紋構件將頂板194安裝于頭44的主體。由此形成良好的遮光狀態。
[0161]在軸43的上端部43A設置有彈簧196,因此即便稍微過多地將軸43向下方拉下,也能夠通過彈簧196來吸收軸43的超過量。因此,能夠容易地將頭44拉下直至頭44的下表面與基體框181的上表面即基準面緊密地緊貼。另外,在這種緊貼狀態下,能夠如以下說明那樣形成良好的遮光狀態。此外,在軸43的頭44的下方固定配置有限位器206,在彈簧196從壓縮狀態變化為伸長狀態的情況下,通過限位器206來限制其變化量。即,在限位器206與頭44的下表面抵接之前允許彈簧196的伸長。
[0162]接下來,對遮光構造(內側遮光構造)進行說明。遮光構造是跨越基體框181的上表面與頭44的下表面而配置的構造。
[0163]在基體框181的上表面,以包圍供軸43通過的開口的方式形成有第一環形槽198。與之相應,在頭44的下表面形成有第一環形突起202。在頭44定位于最下方位置即規定位置的狀態下,第一環形突起202進入第一環形槽198內,形成兩者嵌合的狀態。在該情況下,通過未圖示的控制部,以超過頭的最下方位置的方式將軸43稍微向下方拉下。由此,發揮由彈簧196產生的彈性作用。即,通過彈簧196產生將頭44向下方按壓的力。其結果是,在第一環形槽198與第一環形突起202之間形成良好的緊貼狀態。即,形成良好的遮光狀態。即,能夠可靠地防止欲沿著軸43的外表面以及基體框181的上表面向試樣測定室的內部進入的外來光。另外,通過第一環形槽198與第一環形突起202的嵌合,能夠獲得對于頭44的水平方向的定位作用,由此,能夠在試樣測定室內對試樣容器36準確地進行定位。
[0164]在本實施方式中,在上述的內側遮光構造的外側配置有外側遮光構造。具體地說,在基體框181的上表面以包圍第一環形槽198的方式形成有第二環形槽200。另一方面,在殼體190所具有的腿部的下表面以包圍第一環形突起202的方式形成有第二環形突起204。第二環形突起204在組裝狀態下進入第二環形槽200內,兩者形成為嵌合狀態。由此,能夠可靠地防止欲從基體框181的周圍沿著基體框181的上表面向試樣測定室的內部進入的外來光。
[0165]沿著軸43的外表面進入頭44內的外來光在頭44的內部被阻止。即,由于頂板194具有遮光片,其緊貼固定于頭44的主體,由此頭44內的外來光被封住。即,阻止通過頂板194與頭44的主體之間的間隙的外來光的進入。為了在頭44內充分地進行遮光,優選為利用由黑色的彈性體構成的片作為遮光片。此外,頭44的主體例如由硬質的樹脂等形成。基體框181由金屬等構成。殼體190由金屬構成。
[0166](F)遮光單元(圖 34-36)
[0167]在圖34中示出閘門機構42的第一立體圖。即,在圖34中示出從斜上方觀察時的閘門機構42。
[0168]閘門機構42如以上說明那樣具有上側閘門機構42A和下側閘門機構42B。上側閘門機構42A和下側閘門機構42B安裝于固定構造體。具體地說,相互平行地設置固定塊208、210,在固定塊208、210之間配置有軸212以及引導構件214。在軸212上可滑動地安裝有塊,該塊構成可動體220的一部分。引導構件214構成引導導軌,可動體220所具有的輥224在該引導構件上旋轉運動。
[0169]以跨越固定塊208與固定塊210的方式設置有在水平方向上延展的塊基體218。塊基體218是相當于圖13所示的頂架122的構件。即,在塊基體218上固定有引導組件30。馬達226構成滑動機構182的單一的驅動源,通過馬達226驅動進給絲杠216。在本實施方式中,進給絲杠216由梯形絲杠構成。未圖示的塊與梯形絲杠216連結,通過進給絲杠216的旋轉,具有該塊的可動體220沿水平方向運動。上側閘門機構42A安裝于可動體220所具有的可動框,與之同樣地,下側閘門機構42B也安裝于可動框222。
[0170]在圖35中示出閘門機構42的第二立體圖。即,在圖35中示出從斜下方觀察時的閘門機構42。可動體220包括上側閘門機構42A與下側閘門機構42B。下側閘門機構42B具有遮光板150。遮光板150例如由較薄的金屬板構成,作為構成這種金屬板的材料,可以列舉鋅、銅等。優選通過除遮光功能以外還具有屏蔽軔致輻射線的功能的金屬,構成遮光板150。這種軔致輻射線是在外來放射線被鉛塊阻止的情況下二次產生的放射線。
[0171]遮光板150具有形成水平部分的主體150A、以及與主體150A相連的屈曲部分150B,該屈曲部分150B構成垂直部分。此外,屈曲部分150B與安裝部分150C連接,安裝部分150C固定于上述的可動框。在遮光板150的主體150A的基端側設置有彈性體塊228。具體地說,彈性體塊228具有沿水平方向貫通形成的狹縫228A,主體150A的一部分,特別是基端的一部分插入到該狹縫228A內。狹縫228A與主體150A未被相互固定,允許相對的水平移動。可以將彈性體塊228固定于可動框,也可以僅將彈性體塊228安裝于主體150A。彈性體塊228例如由橡膠構件等構成。需要說明的是,在圖35中,對于收容遮光板150的主體150A的狹縫構造體(固定構造物)省略圖示。
[0172]在圖36中示出閘門機構42的剖視圖。如上述那樣,上側閘門機構42A具有在水平方向上排列的鉛塊與筒引導件146。在鉛塊位于退避位置的情況下,筒引導件146定位于升降路上,由此發揮對于試樣容器的定心作用(調心作用)等。
[0173]具體地說,在筒引導件146的內表面,上端部分形成為錐面146A,下端部分也形成為錐面146B。在通過這些斜面使試樣容器從上方向下方移動的情況下,或者使試樣容器從下方向上方移動的情況下,即使試樣容器產生水平方向的位置偏移,也能夠通過斜面的作用將試樣容器定位于水平方向的適當的位置。當然,也可以發揮對于頭的調心功能。
[0174]接下來,對下側閘門機構42B進行說明。在圖36中示出狹縫構造體230。狹縫構造體230構成下側閘門機構42B的一部分,其為固定構造體。狹縫構造體230大致具有上側板232以及下側板234,在兩者之間形成有狹縫。狹縫的周圍除收容遮光板150的入口以外均被密封,即阻止光從外部向狹縫內的進入。
[0175]遮光板150在圖36中位于退避位置,在該情況下僅遮光板150的前端部進入狹縫構造體230內。但是,遮光板150位于完全從升降路偏離的位置。
[0176]在遮光板150的基端側安裝有彈性體塊228。彈性體塊228具有水平的狹縫228a,遮光板150貫通狹縫228a。當閘門機構42進行閘門動作時,上側閘門機構42A中的可動部以及下側閘門機構42B中的可動部從退避位置向前方位置移動。由此在升降路的上側插入有鉛塊,在下側插入有遮光板150。通過這種兩重的閘門狀態,屏蔽外來放射線,同時屏蔽外來光。此外,狹縫構造體230固定于上述的殼體190的上端。
[0177]當下側閘門機構42B中的可動部到達前進位置時,狹縫構造體230的端部插入形成于彈性體塊228的作為凹處的凹部228B內,彈性體塊228的端部的端面與凹部228B的里面強力抵靠。即,兩者強力緊貼。由此,可靠地阻止外來光經由狹縫構造體230所具有的狹縫入口侵入狹縫內部。在遮光板150的安裝端側存在有垂直部分等一定的松弛部分,在遮光板150向前進端突出的情況下,能夠通過遮光板150的基端側來吸收其反作用。
[0178]根據本實施方式的閘門機構,能夠通過單一的驅動源以及單一的滑動機構同時進行放射線的屏蔽和光的屏蔽,因此能夠簡化機構并且簡化控制。另外,遮光板由具有屏蔽或者減弱軔致輻射線的作用的構件構成,因此獲得即使在鉛塊處產生軔致輻射線,也能夠有效地減少軔致輻射線到達試樣測定室的情況的優點。
[0179]此外,在遮光板的根部側設置有彈性塊,供遮光板進入的狹縫構造體與彈性體塊緊貼,從而阻止外來光向狹縫構造體內部的侵入,因此獲得除通過升降路從上方射來的外來光以外,對于從周圍進入的外來光也能夠進行有效的遮光的優點。在本實施方式中,在搬運臺的下側設置有試樣測定室,即,在閘門機構動作時在升降路內不存在有軸,因此還獲得能夠簡化閘門機構的結構的優點。
[0180](G)接合器的變形例(圖37-40)
[0181]接下來,使用圖37至圖40對接合器的變形例進行說明。
[0182]在圖37中示出表示第二實施方式的接合器236的第一立體圖。接合器236具有環狀框238、以及與環狀框238連結的一對臂240、242。臂240與臂242具有相互對稱的形態。因此,以臂242為代表對其進行說明。臂242具有上側部分242A、波狀部分242B、以及下側部分242C。在下側部分242C構成有下端構造體246。同樣地臂240具有下端構造體244。
[0183]下端構造體244與下端構造體246具有對稱的構造。下端構造體244具有向水平方向突出的肋248、以及固定于該肋248的支承板250。支承板250的上端部250a構成向內側傾斜的傾斜部。從臂主體延伸出的加強板252與支承板250的中間位置連結。
[0184]在圖38中示出接合器236的第二立體圖。如上述那樣,在各個臂上形成有下端構造體244、246。
[0185]使用圖39對下端構造體244、246的作用進行說明。當下端構造體244、246通過與引導組件的抵接而向水平方向外側被施加打開力258時,各個下端構造體244、246向水平方向外側運動。用附圖標記260表示該運動。另一方面,當在兩個臂240、242處于閉合狀態的情況下,從上方經由試樣容器施加過大的按壓力254時,支承板的上端部分如附圖標記256所示那樣以向內側傾倒的方式變形。通過這種變形來吸收來自上側的按壓力254的全部或者主要部分。即,由于按壓力集中于下端構造244、246所具有的變形部分,因此不產生上述的兩個臂240、242的打開運動。
[0186]在使用圖12等說明的第一實施方式中,利用了與變形部分連結的限位器,但在本實施方式中,利用向內側進行傾倒運動的變形部分來防止因來自上方的按壓力而導致的誤動作。在任一實施方式中均有效地利用了變形。
[0187]在圖40中示出了支架的剖視圖。在支架主體262上裝配有上述的接合器236。附圖標記240A、242A表示各臂打開的狀態,附圖標記240B、242B表示各臂閉合的狀態。如上述那樣,在這種閉合狀態下,即使從上方施加按壓力,也能通過局部的彈性變形來吸收該按壓力,從而有效地防止一對臂的打開運動。在利用這樣的第二實施方式的接合器的情況下,也使用了圖18等所示的引導組件。
【主權項】
1.一種試樣測定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架,其具有試樣收容部; 搬運機構,其搬運所述支架;以及 開閉機構,其設置于所述試樣收容部,在閉合狀態下保持試樣容器,在打開狀態下釋放所述試樣容器, 所述開閉機構在承受水平方向的打開力的情況下從所述閉合狀態變化為所述打開狀態,在經由所述試樣容器承受垂直方向的按壓力的情況下維持所述閉合狀態。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試樣測定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開閉機構包括: 可動體,其在所述閉合狀態下在所述試樣容器的正下方位置支承所述試樣容器的下表面,在從所述閉合狀態向所述打開狀態變化時從所述正下方位置朝著向水平方向外側偏移的退避位置運動;以及 變形體,在施加了所述按壓力的情況下所述變形體承受所述按壓力而變形,由此限制所述可動體向退避位置的運動。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試樣測定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開閉機構具有一對臂, 所述可動體由所述一對臂所具有的一對下端部構成, 所述變形體由所述一對下端部所具有的一對變形部分構成。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試樣測定裝置,其特征在于, 各所述臂包括: 上端部,其與所述支架的主體連結; 屈曲部,其是與所述上端部的下側相連的部分,在所述打開狀態下,所述屈曲部向水平方向外側彈性地屈曲;以及 下端部,其與所述屈曲部的下側相連,是所述一對下端部之一, 所述屈曲部在所述打開狀態下產生彈性復原力。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試樣測定裝置,其特征在于, 各所述下端部具有: 基端,其與所述屈曲部的下側連結; 接觸端,其在所述閉合狀態下與所述試樣容器的下表面接觸; 彎曲部,其設置在所述基端與所述接觸端之間,是所述一對變形部分之一;以及限位片,其與所述接觸端連結,與所述接觸端一起沿上下方向運動,所述彎曲部在產生了所述按壓力的情況下彈性變形,使所述接觸端與所述限位片向下方下降, 所述支架具有開口構造,該開口構造在所述限位片處于通常水平面的情況下允許所述下端部的打開運動,在所述限位片處于下降水平面的情況下與所述限位片碰撞,限制所述下端部的打開運動。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試樣測定裝置,其特征在于, 各所述下端部包括在所述屈曲部的下側可裝卸地安裝的附件, 所述附件具有所述基端、所述接觸端、所述彎曲部以及所述限位片。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試樣測定裝置,其特征在于, 在供所述支架載置的搬運面上設置有引導組件, 各所述下端部具有與所述引導組件接觸而承受所述水平方向的打開力的接觸部。8.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試樣測定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架的主體包括: 一對上側開口,其收容所述一對臂所具有的一對屈曲部;以及 一對下側開口,其是構成所述開口構造的一對開口,且在未產生所述按壓力的情況下允許所述一對下端部的通過,在產生了所述按壓力的情況下與所述一對限位片碰撞,限制所述一對下端部的通過。9.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試樣測定裝置,其特征在于, 各所述臂包括臂主體,該臂主體具有所述上端部以及所述屈曲部, 各所述下端部是從所述臂主體的下端向上方立起且與所述試樣容器的下表面接觸的構件,各所述下端部具有通過所述按壓力而向水平方向內側傾倒變形的支承板。
【文檔編號】B65G1/133GK105829894SQ201480055746
【公開日】2016年8月3日
【申請日】2014年9月30日
【發明人】花谷智則, 芥雄二郎
【申請人】株式會社日立制作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