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條法測彎曲條殘余應力的夾直測量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屬于力學測量領域(G01L測量力、應力、轉矩、功、機械功率、機械效率或流 體壓力)。
【背景技術】
[0002] 測試鋼構件殘余應力的方法有很多種,也各有優缺點,其中切條法由于其原理簡 單、操作簡便、精確度高、經濟可行,從二十世紀四十年代至今被大量地運用于鋼構件縱向 殘余應力的測量中,而且常被用于衡量其它測量方法的準確性。現有的"切條法"中,通常 是在鋼構件沿厚度方向進行鉆孔定位,然后將構件截面沿構件縱向分割成細長小條,使得 截面內部縱向殘余應力得以充分釋放,用手持式應變儀可以測量切割前后鋼條長度的變化 得到殘余應變,再運用胡克定律計算出截面的殘余應力。
[0003] 現有的"切條法"中,細條標距L的測量值(或者是細條上兩個鉆孔之間標距L)是 "切條法"最為關鍵的一個測量值。但是,焰切邊或焊縫部位切割后的小條可能產生明顯單 向平面彎曲,甚至是空間扭曲。這些都會使得最終計算出的結果與實際的鋼構件殘余應力 之間具有誤差。
[0004] 國內外學者均發現了上述問題,大多數解決方法是提出一些修正公式,參見圖 5。例如,美國學者提出了修正應變公式:
,其中,L是鉆孔標距,δ是曲線 中部的矢高。國內的學者提出了按照假設變形曲線是拋物線求得修正應變公式:Α ε = [40( δ /L)2-96( δ /L)4]/15。也有國外的學者將變形假設為圓弧曲線,在切條小變形的情況 下,有對弦長到弧長的修正項es,測量錐與孔徑中心不重合引起的弧長修正項eh,從切條 表面弧長到中間層弧長的修正項et,同時加入側向彎曲引起的修正項εη,得到如下4項長 度修正項
[0005] 其中,Si是板平面內彎曲曲線中部的矢高(側彎矢高),d是鉆孔直徑,t是切條 厚度,α是儀器錐角角度。
[0006] 上述三種修正公式,前兩種僅限于弦長到弧長的修正,而第三種圓弧公式考慮因 素更多。拋物線公式和圓弧公式的、修正項十分接近,但二者的修正數值是第一種修正 公式計算結果的2. 67倍,在變形比較明顯的時候會產生很大的差別。
[0007] 同時,這些修正方法都依賴于測量出彎曲切條的彎曲矢高,然后根據矢高和假設 的變形曲線對測得的數據進行修正。但這些假定的變形曲線本身缺少合理的依據,特別是 前面提到的"空間扭曲"情況,各種變形假設都不是很合適。
[0008] 進一步地講,不同學者提出的各項公式之間差別較大,給殘余應力測試結果帶來 了不確定性和很大的困擾。本領域技術人員往往難以選擇合適的方式,實際測量中難以真 實地得到鋼構件殘余應力。
【發明內容】
[0009] 本發明的目的是解決現有切條法的過程中,產生不可預計的變形,導致鋼構件殘 余應力難以準確獲得的問題。
[0010] 為實現本發明目的而采用的技術方案是這樣的,準備一個大理石制成的測量臺和 若干個C形夾,所述測量臺包括基座部分和凸緣部分。所述基座部分的上表面為水平面A。 所述凸緣部分是水平面A上延伸出的一個長方體狀的條形塊。所述凸緣部分的一個側面垂 直于水平面A,這個側面記為垂直面B。采用切條法測量鋼構件縱向殘余應力的過程中,將 切下的鋼條擱置于水平面A,并使得鋼條的一側靠著垂直面B。采用若干個C形夾,將鋼條 與基座部分和凸緣部分夾緊后,測量鋼條的標距L。將測得的這個標距L作為計算鋼構件縱 向殘余應力的依據。
[0011] 本發明達到的技術效果將通過一個實施例進行說明。
【附圖說明】
[0012] 圖1為本發明測量臺示意圖;
[0013] 圖2為鋼構件切割示意圖;
[0014] 圖3 C形夾示意圖;
[0015] 圖4切條示意圖;
[0016] 圖5切條變形示意圖;
[0017] 圖6切條中間層纖維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8]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但不應該理解為本發明上述主題范圍僅 限于下述實施例。在不脫離本發明上述技術思想的情況下,根據本領域普通技術知識和慣 用手段,做出各種替換和變更,均應包括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內。
[0019] 本實施例公開,一種切條法測彎曲條殘余應力的夾直測量方法。值得說明的是,本 實施例所涉及的被測試樣、計算模型與現有切條法測試殘余應力的方法一樣。圖2對此進 行了舉例說明:圖中為一厚度為h的平板狀鋼構件,在平板的上表面打孔K1和孔K2,打孔 后用手持式應變儀測量孔K1和孔K2之間的距離L。(手持式應變儀的尖頭插足插入孔中), 然后沿著切割線切下一塊鋼條(如圖4)。鋼條的厚度即為平板狀鋼構件的厚度h,鋼條的 長度為y、寬度為X。準備一個如圖1那樣的大理石制成的測量臺1和若干個如圖3所示的 C形夾。
[0020] 參見圖1,所述測量臺1包括基座部分101和凸緣部分102。所述基座部分101的 上表面為水平面A。所述凸緣部分102是水平面A上(向上)延伸出的一個長方體狀的條 形塊。所述凸緣部分102的一個側面垂直于水平面A,這個側面記為垂直面B。水平面A和 垂直面B構成一個L形面。
[0021] 將前面提到的鋼條擱置于水平面A,并使得鋼條的一側(切割面)靠著垂直面B。 優選地,垂直面B的高度大于或等于h,水平面A的寬度遠遠大于X。水平面A、垂直面B均 打磨光滑。
[0022] 采用若干個C形夾,將鋼條與基座部分101和凸緣部分102夾緊。例如,可以采用 三個C形夾,讓其鉗口夾緊鋼條與凸緣部分102 (鉗口分別接觸圖中的F面和N面),緊固 這些C形夾的螺栓,即使得鋼條的Η面緊貼平整度較高的垂直面B。再采用三個C形夾,使 其鉗口夾緊鋼條與基座部分101 (鉗口分別接觸圖中的Μ面和Ε面),緊固這些C形夾的螺 栓,即使得鋼條的G面緊貼平整度較高的水平面Α。
[0023] 測量鋼條的標距L。實施例中,標距L即是用手持式應變儀測得的切割后孔Κ1和 孔Κ2之間的距離L (即鉆孔標距,手持式應變儀的尖頭插足插入孔中),將測得的這個標距 L作為計算鋼構件縱向殘余應力的依據,其余參數均采用與現有技術類似的方式獲得。
[0024] 本實施例說明了本發明的優點和積極效果:避免了對切條后彎曲形狀的探討和 對變形形狀的測量。通過對彎曲條的夾直處理,可以直接測得切條中間層纖維的直線長度 (如圖6),從而可直接采用胡克定律得到最終的殘余應力。殘余應力是構件截面內自平衡 的內應力,其合力應為零。因此,測得殘余應力分布和數值是否準確可用整個截面的不平衡 應力來初步衡量。采用切條法測試8個460MPa焊接Η形截面殘余應力,其中涉及到的參數 L的測量同上述方法,每個截面的不平衡應力如下表:
[0026] 由上表可知,最大的不平衡應力為8MPa,僅為名義屈服應力(460MPa)的1. 7%,遠 小于殘余應力測量可以接受的誤差范圍。可以驗證本專利公開的方法精度高、準確可靠。
【主權項】
1. 一種切條法測彎曲條殘余應力的夾直測量方法,其特征在于: 準備一個大理石制成的測量臺(1)和若干個C形夾,所述測量臺(1)包括基座部分 (101)和凸緣部分(102);所述基座部分(101)的上表面為水平面A;所述凸緣部分(102)是 水平面A上延伸出的一個長方體狀的條形塊;所述凸緣部分(102)的一個側面垂直于水平 面A,這個側面記為垂直面B; 采用切條法測量鋼構件縱向殘余應力的過程中,將切下的鋼條擱置于水平面A,并使得 鋼條的一側靠著垂直面B; 采用若干個C形夾,將鋼條與基座部分(101)和凸緣部分(102)夾緊后,采用手持式應 變儀測量鋼條上的標距L;將測得的這個標距L作為計算鋼構件縱向殘余應力的依據。
【專利摘要】本發明解決現有切條法測試鋼構件殘余應力難以準確獲得的問題,公開一種切條法測彎曲條殘余應力的夾直測量方法。先準備一個大理石制成的測量臺和若干個C形夾,所述測量臺包括基座部分和凸緣部分。所述基座部分的上表面為水平面A。所述凸緣部分是水平面A上延伸出的一個長方體狀的條形塊。所述凸緣部分的一個側面垂直于水平面A,這個側面記為垂直面B。采用切條法測量鋼構件縱向殘余應力的過程中,將切下的鋼條擱置于水平面A,并使得鋼條的一側靠著垂直面B。采用若干個C形夾,將鋼條與基座部分和凸緣部分夾緊后,測量鋼條的標距L。將測得的這個標距L作為計算鋼構件縱向殘余應力的依據。
【IPC分類】G01L5/00
【公開號】CN105352640
【申請號】CN201510682903
【發明人】聶詩東, 楊波, 熊剛, 胡鷹, 張偉富, 金聲, 戴國欣, 白巨波
【申請人】重慶大學
【公開日】2016年2月24日
【申請日】2015年10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