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地質災害的雨量檢測儀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地質災害監測領域,具體涉及用于地質災害的雨量檢測儀。
【背景技術】
[0002]我國是一個多山國家,山地、高原和丘陵占國土面積的69%,每年都產生大量的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質災害.而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災害的一個主要誘發因素便是降雨.因此,如何實時、準確的獲取降雨資料,對于地質災害的預警工作顯得尤為重要.雨量計是氣象及社會各相關部門普遍應用的測量降水的儀器,總的分為人工測量和傳感器測量兩種方式。而傳感器測量又可以細分為等多種類型的雨量計。但每種類型的雨量計在精度或是操作性都有一定的缺陷,不是十分完美.比如翻斗式雨量計測量的精度受降雨強度大小的限制,雨越大,測量越不準;而虹吸式雨量計需要經常性的現場記錄測量以及更換記錄紙,這給野外監測帶來了不便;超聲波雨量計則由于超聲波的傳播速度受介質的密度、濃度、溫度、壓力等因素影響,其測量精度較低。由于雨量計一般都是安裝在山區,特別是安裝在一些雜草叢生的地方,昆蟲鼠類較多,而昆蟲鼠類等爬入雨量計內部容易順壞內部電器元件,從而導致雨量計失效。另外,雨量計上停留的棲息的鳥類,產生的排泄物還有可能造成雨量計內部的堵塞,從而影響雨量計的正常工作。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克服了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用于地質災害的雨量檢測儀,該雨量計能夠驅趕昆蟲鼠類,避免它們對雨量計內部電器元件的損壞,同時該雨量計還能驅趕棲息的鳥類,避免其留下大量的排泄物,造成雨量計內部的堵塞,保證雨量計能夠長期正常的工作。
[0004]為解決上述的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用于地質災害的雨量檢測儀,包括殼體、盛水器、虹吸管、驅蟲盒和驅鳥器,所述殼體內部盛水器和殼體頂部之間通過漏斗進行連接,在盛水器的下方還連接壓力傳感器,壓力傳感器還連接在位于殼體內部的數據采集器上,在數據采集器的外部還設置防水層;所述殼體的底部兩側均設置一個驅蟲盒,在殼體的上方還安裝驅鳥器。
[0005]當開始降雨時,外部雨水打在殼體頂部,經過漏斗進入盛水器內,盛水器內的水位逐漸上升,當降雨量達到虹吸點高度時,盛水器內的水便會通過虹吸管將水排出,盛水器內的水位也就相應的下降了。當開始下雨且降雨量沒有達到虹吸點高度時,那么這段時間的降雨量可以通過壓力傳感器傳給數據采集器上的單片機的電壓數據換算出來.但是當降雨量達到虹吸點高度,開始出現虹吸現象時,雨量計便工作在一種一邊接水一邊放水的狀態.由于虹吸管排水的速度遠大于降雨的速度,最終盛水器內的水還是會被排出,只是排水的時間要比沒有降雨時的虹吸排水時間長一點,根據這一規律,利用現有的計算公式即可得出最終雨量的變化信息,通過數據采集器上的GSM模塊實現遠程傳遞,無需現場記錄數據,實現遠程監控。由于在殼體的底部兩側均安裝盒,內部盛放的物質能夠避免昆蟲鼠類的接近,避免昆蟲鼠類等破壞雨量計內部的電子元器件,保證雨量計能夠長期保持正常工作狀態。而在殼體上方設置的驅鳥器能夠驅趕想要棲息在雨量計的鳥類,避免棲息的鳥類產生大量的排泄物造成雨量計內部的堵塞。而在數據采集器上設置的防水層,能夠避免水分進入數據采集器內部,造成數據采集器無法正常工作。
[0006]所述驅蟲盒內裝有驅蟲劑。該驅蟲劑能夠驅除掉靠近的昆蟲以及鼠類,避免其咬壞雨量計內部的部件。
[0007]為了達到最佳的驅鳥效果,所述驅鳥器為超聲波驅鳥器。超聲波驅鳥器通過超聲波無數次的反射方式進行傳播,形成超聲波防護網覆蓋整個驅鳥空間,實現一片范圍的驅鳥。
[0008]進一步的,所述數據采集器上還連接太陽能電池板。該供電方式節能環保,非常適合給野外工作設備供電。
[0009]所述殼體包括頂部的蓋體、中部的盛放腔體和底座,其中的蓋體、盛放腔體和底座依次連接為一體結構,蓋體的寬度大于盛放腔體,把整個盛放腔體罩在下方。蓋體能夠保護整個盛放腔體,避免雨水中盛放腔體與蓋體形成的縫隙中進入,保證測量結果的準確。
[0010]由于虹吸管內殘留的水柱會影響測量結果的精度,為了保證降雨達到虹吸點能夠正常虹吸且無滴漏現象,同時當虹吸完后,管內還不會殘留水柱,所述虹吸管為彎管,彎管的弧度范圍在29° -31°之間。
[0011]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1、該雨量計不僅能夠采集雨量信息,還能夠采集水質信息,通過遠程進行傳遞,在殼體的底部兩側均安裝盒,內部盛放的物質能夠避免昆蟲鼠類的接近,避免昆蟲鼠類等破壞雨量計內部的電子元器件,保證雨量計能夠長期保持正常工作狀態。
[0012]2、在殼體上方設置的驅鳥器能夠驅趕想要棲息在雨量計的鳥類,避免棲息的鳥類產生大量的排泄物造成雨量計內部的堵塞。
【附圖說明】
[0013]圖1為本發明的局部剖視圖。
[0014]圖中附圖標記分別表示為:1、殼體;2、漏斗;3、盛水器;4、壓力傳感器;5、數據采集器;6、虹吸管;7、驅蟲盒;8、防鳥器;9、防水層;10、太陽能電池板。
【具體實施方式】
[0015]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闡述,本發明的實施例不限于此。
[0016]實施例1:
如圖1所示,本發明包括殼體1、盛水器3、虹吸管6、驅蟲盒7和驅鳥器8,所述殼體I內部盛水器3和殼體I頂部之間通過漏斗2進行連接,在盛水器3的下方還連接壓力傳感器4,壓力傳感器4還連接在位于殼體I內部的數據采集器5上,在數據采集器5的外部還設置防水層9 ;所述殼體I的底部兩側均設置一個驅蟲盒7,在殼體I的上方還安裝驅鳥器8。
[0017]當開始降雨時,外部雨水打在殼體頂部,經過漏斗進入盛水器內,盛水器內的水位逐漸上升,當降雨量達到虹吸點高度時,盛水器內的水便會通過虹吸管將水排出,盛水器內的水位也就相應的下降了。當開始下雨且降雨量沒有達到虹吸點高度時,那么這段時間的降雨量可以通過壓力傳感器傳給數據采集器上的單片機的電壓數據換算出來.但是當降雨量達到虹吸點高度,開始出現虹吸現象時,雨量計便工作在一種一邊接水一邊放水的狀態.由于虹吸管排水的速度遠大于降雨的速度,最終盛水器內的水還是會被排出,只是排水的時間要比沒有降雨時的虹吸排水時間長一點,根據這一規律,利用現有的計算公式即可得出最終雨量的變化信息,通過數據采集器上的GSM模塊實現遠程傳遞,無需現場記錄數據,實現遠程監控。由于在殼體的底部兩側均安裝盒,內部盛放的物質能夠避免昆蟲鼠類的接近,避免昆蟲鼠類等破壞雨量計內部的電子元器件,保證雨量計能夠長期保持正常工作狀態。而在殼體上方設置的驅鳥器能夠驅趕想要棲息在雨量計的鳥類,避免棲息的鳥類產生大量的排泄物造成雨量計內部的堵塞。而在數據采集器上設置的防水層,能夠避免水分進入數據采集器內部,造成數據采集器無法正常工作。
[0018]實施例2:
本實施例在實施例1的基礎上優選如下:所述驅蟲盒7內裝有驅蟲劑。該驅蟲劑能夠驅除掉靠近的昆蟲以及鼠類,避免其咬壞雨量計內部的部件。
[0019]為了達到最佳的驅鳥效果,所述驅鳥器為超聲波驅鳥器。超聲波驅鳥器通過超聲波無數次的反射方式進行傳播,形成超聲波防護網覆蓋整個驅鳥空間,實現一片范圍的驅鳥。
[0020]所述數據采集器5上還連接太陽能電池板10。該供電方式節能環保,非常適合給野外工作設備供電。
[0021]實施例3:
本實施例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優選如下:所述殼體I包括頂部的蓋體、中部的盛放腔體和底座,其中的蓋體、盛放腔體和底座依次連接為一體結構,蓋體的寬度大于盛放腔體,把整個盛放腔體罩在下方。蓋體能夠保護整個盛放腔體,避免雨水中盛放腔體與蓋體形成的縫隙中進入,保證測量結果的準確。
[0022]由于虹吸管內殘留的水柱會影響測量結果的精度,為了保證降雨達到虹吸點能夠正常虹吸且無滴漏現象,同時當虹吸完后,管內還不會殘留水柱,所述虹吸管6為彎管,彎管的弧度范圍在29° -31°之間。
[0023]如上所述便可實現該發明。
【主權項】
1.用于地質災害的雨量檢測儀,其特征在于:包括殼體(I)、盛水器(3)、虹吸管(6)、驅蟲盒(7)和驅鳥器(8),所述殼體(I)內部盛水器(3)和殼體(I)頂部之間通過漏斗(2)進行連接,在盛水器(3)的下方還連接壓力傳感器(4),壓力傳感器(4)還連接在位于殼體(I)內部的數據采集器(5)上,在數據采集器(5)的外部還設置防水層(9);所述殼體(I)的底部兩側均設置一個驅蟲盒(7 ),在殼體(I)的上方還安裝驅鳥器(8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地質災害的雨量檢測儀,其特征在于:所述驅蟲盒(7)內裝有驅蟲劑。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地質災害的雨量檢測儀,其特征在于:所述驅鳥器(8)為超聲波驅鳥器。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地質災害的雨量檢測儀,其特征在于:所述數據采集器(5)上還連接太陽能電池板(10)。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地質災害的雨量檢測儀,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I)包括頂部的蓋體、中部的盛放腔體和底座,其中的蓋體、盛放腔體和底座依次連接為一體結構,蓋體的寬度大于盛放腔體,把整個盛放腔體罩在下方。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地質災害的雨量檢測儀,其特征在于:所述虹吸管(6)為彎管,彎管的弧度范圍在29° -31°之間。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用于地質災害的雨量檢測儀,包括殼體、盛水器、虹吸管、驅蟲盒和驅鳥器,所述殼體內部盛水器和殼體頂部之間通過漏斗進行連接,在盛水器的下方還連接壓力傳感器,壓力傳感器還連接在位于殼體內部的數據采集器上,在數據采集器的外部還設置防水層;所述殼體的底部兩側均設置一個驅蟲盒,在殼體的上方還安裝驅鳥器。本發明通過上述結構,能夠驅趕昆蟲鼠類,避免它們對雨量計內部電器元件的損壞,同時該雨量計還能驅趕棲息的鳥類,避免其留下大量的排泄物,造成雨量計內部的堵塞,保證雨量計能夠長期正常的工作。
【IPC分類】G08C17/02, G01W1/14
【公開號】CN105068156
【申請號】CN201510583311
【發明人】陳靜
【申請人】成都漢康信息產業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11月18日
【申請日】2015年9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