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低滲裂縫性油藏滲吸采油實驗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涉及油藏開發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用于低滲透裂縫性油藏動態滲吸采油 效果及其影響因素研宄的低滲裂縫性油藏滲吸采油實驗方法。
【背景技術】:
[0002] 低滲透裂縫性油藏開發中常出現油井水淹嚴重和含水率上升快引起的水驅采收 率較低的問題。目前的室內研宄和礦場試驗已表明可通過注水吞吐采油技術實現注入水與 油藏基質巖石之間的交滲流動,從而降低基質巖心含油飽和度,提高原油采出程度。隨著 油田科技工作者對低滲透裂縫性油藏的認識不斷加深,已有人提出精細優化注水吞吐采油 技術的各項參數,以增強裂縫與基質間動態滲吸采油效果。由于現場實踐需要相關實驗研 宄提供理論基礎,所以開展室內動態滲吸采油實驗研宄對各項參數進行優化是十分有必要 的。目前,動態滲吸采油實驗研宄主要步驟:首先對巖心飽和地層水及地層原油,然后對巖 心切割造縫或使用三軸向巖石力學儀施加外力造縫,最后開展動態滲吸實驗。然而,上述造 縫方法都存在操作麻煩、裂縫形態和幾何尺寸控制困難、巖心基質含油飽和度在造縫過程 中受影響等技術難題且不能保證每批次造縫巖心的裂縫形態、位置相同,從而造成實驗研 宄中無法準確反映各因素對動態滲吸采油過程的影響。
【發明內容】
:
[0003] 本發明在于克服【背景技術】中存在的現有動態滲吸實驗研宄方法難以準確反映實 驗中各因素對動態滲吸采油過程的影響的問題,而提供一種低滲透裂縫性油藏滲吸采油過 程實驗方法。該低滲透裂縫性油藏滲吸采油過程實驗方法,能夠保證基質巖心含油飽和度 不受裂縫影響,簡化了現有實驗方法的操作步驟,提高了動態滲吸實驗的精度。
[0004] 本發明解決其問題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來達到:該低滲透裂縫性油藏滲吸采油過 程實驗方法,包括下列步驟:
[0005] (1)模具:模具由側板、端板、底板和壓板組成方形模具;
[0006] (2)配料:巖心制作物料由石英砂和膠結物組成,石英砂和膠結物按重量百分比 配比:石英砂85%~95%,膠結物5%~15% ;
[0007] (3)拌砂:依據巖心滲透率,在石英砂攪拌均勻后,將配制膠結物所需藥品按要求 分別稱量,混合后倒入石英砂中,攪拌、過篩;
[0008] (4)初次裝模及加壓:用丙酮將模具內側擦凈,將拌好的砂子一半裝入模具中,隨 后用刮砂板在模具內沿水平方向來回移動,此間還需不斷調整刮砂板深度,直到砂子均勻 分布為止,最后用壓板將砂壓實,將填裝好的模具置于壓力試驗機上,調整模具位置,使其 保持在壓力機承壓板中心線上,然后緩慢升壓至設計值,穩壓15min,卸壓;
[0009] (5)鋪硫酸紙隔層:將設計厚度的硫酸紙平鋪在已壓好的巖心上;
[0010] (6)二次裝模和加壓:將拌好的砂子另一半裝入模具中,用刮砂板不斷調整刮砂 板深度直到砂子均勻分布為止,用壓板將砂壓實,最后將填裝好的模具置于壓力試驗機上, 調整模具位置,使其保持在壓力機承壓板中心線上,然后緩慢升壓至設計值,穩壓15min,卸 壓;
[0011] (7)加溫:將壓制后的巖心放入烘箱內,在85°C條件下恒溫6~8h固化;
[0012] (8)取芯:首先將塊狀巖心按照設計巖心長度進行切割,隨后從側面以硫酸紙為 中線取芯,得到直徑2. 5cm柱狀巖心,將柱狀巖心中間夾持硫酸紙取下,得到2個對稱半柱 狀巖心,合并后得到人造裂縫巖心;
[0013] (9)抽真空飽和水:巖心稱干重,抽空飽和實驗水,待飽和水完成后,用試紙擦拭 掉巖心表面水滴,稱量巖心濕重并計算孔隙度;
[0014] (10)飽和地層原油:用聚四氟乙烯生膠帶將2個半柱狀巖心側面密封,留出2個 半柱狀巖心側面端面,然后將其合并后置于巖心夾持器中,加圍壓,飽和地層原油并計算含 油飽和度,老化24h ;2個半柱狀巖心側面中間用塑料薄膜隔離;
[0015] (11)動態滲吸實驗:從巖心夾持器中取出巖心,去掉巖心中間塑料薄膜和纏繞的 聚四氟乙烯生膠帶,隨后將巖心圓弧形外表和兩個端面用再聚四氟乙烯生膠帶重新密封, 只露出柱狀巖心裂縫兩個側面,注入水和驅油劑沿裂縫通過巖心,采用該方法模擬裂縫性 油藏滲吸采油過程,并進行滲吸采油效果及其影響因素研宄。
[0016] 本發明與上述【背景技術】相比較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該低滲透裂縫性油藏滲吸采 油過程實驗方法,與現有方法比較,本發明具有以下優點:(1)操作簡單、裂縫形態和幾何 尺寸易于控制;(2)不同巖心間裂縫形態、位置重復性好;(3)巖心基質飽和度不受造縫過 程影響;(4)能準確反映實驗中各因素對動態滲吸采油過程的影響;(5)巖心重復性優良。
【附圖說明】:
[0017] 附圖1是本發明的裂縫巖心實物圖;
[0018] 附圖2低滲油藏裂縫與基質交滲流動的物理模型示意圖;
[0019] 附圖3是本發明的滲吸采收率與注入驅油劑關系曲線。
【具體實施方式】:
[0020] 下面結合附圖將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0021] 該低滲透裂縫性油藏滲吸采油過程實驗方法,包括下列步驟:
[0022] (1)模具:模具由側板、端板、底板和壓板組成方形模具,所述方形模具為底板上 部四周置有兩個相對的側板及端板,兩個相對的側板及端板上部置有壓板;其中側板和端 板為鋼制,底板為電木板,壓板為高密度板,2個側板由螺栓連接;方形鋼制模具幾何尺寸: 長 X 寬 X 高=32cmX 32cmX IOcm ;
[0023] (2)配料:在明確巖心基質滲透率為2mD后,依據巖心滲透率確定石英砂用量與 膠結物用量比例分別為87%和13% ;
[0024] (3)拌砂:將3480g石英砂按攪拌均勻后,再將385. 19g環氧樹脂、96. 30g鄰苯 二甲酸二丁酯、19. 26g乙二胺和192. 59g丙酮混合后制得的膠結物倒入石英砂中,攪拌、過 篩;所述的石英砂粒度組成百分數見表1 :
[0025] 表1石英砂粒度組成百分數
[0026]
【主權項】
1. 一種低滲裂縫性油藏滲吸采油實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驟: (I) 模具:模具由側板、端板、底板和壓板組成方形模具; ⑵配料:巖心制作物料由石英砂和膠結物組成,石英砂和膠結物按重量百分比配比: 石英砂85%~95%,膠結物5%~15% ; (3)拌砂:依據巖心滲透率,在石英砂攪拌均勻后,將配制膠結物所需藥品按要求分 別稱量,混合后倒入石英砂中,攪拌、過篩; (4) 初次裝模及加壓:用丙酮將模具內側擦凈,將拌好的砂子一半裝入模具中,隨后用 刮砂板在模具內沿水平方向來回移動,此間還需不斷調整刮砂板深度,直到砂子均勻分布 為止,最后用壓板將砂壓實,將填裝好的模具置于壓力試驗機上,調整模具位置,使其保持 在壓力機承壓板中心線上,然后緩慢升壓至設計值,穩壓15min,卸壓; (5) 鋪硫酸紙隔層:將設計厚度的硫酸紙平鋪在已壓好的巖心上; (6) 二次裝模和加壓:將拌好的砂子另一半裝入模具中,用刮砂板不斷調整刮砂板深 度直到砂子均勻分布為止,用壓板將砂壓實,最后將填裝好的模具置于壓力試驗機上,調整 模具位置,使其保持在壓力機承壓板中心線上,然后緩慢升壓至設計值,穩壓15min,卸壓; (7) 加溫:將壓制后的巖心放入烘箱內,在85°C條件下恒溫6~8h固化; (8) 取芯:首先將塊狀巖心按照設計巖心長度進行切割,隨后從側面以硫酸紙為中線 取芯,得到直徑2. 5cm柱狀巖心,將柱狀巖心中間夾持硫酸紙取下,得到2個對稱半柱狀巖 心,合并后得到人造裂縫巖心; (9) 抽真空飽和水:巖心稱干重,抽空飽和實驗水,待飽和水完成后,用試紙擦拭掉巖 心表面水滴,稱量巖心濕重并計算孔隙度; (10) 飽和地層原油:用聚四氟乙烯生膠帶將2個半柱狀巖心側面密封,留出2個半柱 狀巖心側面端面,然后將其合并后置于巖心夾持器中,加圍壓,飽和地層原油并計算含油飽 和度,老化24h ;2個半柱狀巖心側面中間用塑料薄膜隔離; (II) 動態滲吸實驗:從巖心夾持器中取出巖心,去掉巖心中間塑料薄膜和纏繞的聚四 氟乙烯生膠帶,隨后將巖心圓弧形外表和兩個端面用再聚四氟乙烯生膠帶重新密封,只露 出柱狀巖心裂縫兩個側面,注入水和驅油劑沿裂縫通過巖心,采用該方法模擬裂縫性油藏 滲吸采用過程,并進行滲吸采油效果及其影響因素研宄。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低滲裂縫性油藏滲吸采油實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膠 結物由環氧樹脂和三種添加劑鄰苯二甲酸二丁酯、乙二胺、丙酮組成,環氧樹脂和三種添加 劑按重量份配比:環氧樹脂〇5~1. 5份、鄰苯二甲酸二丁酯0. 1~0. 5份、乙二胺0. 01~0. 1份 和丙酮0. 1~1份。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低滲裂縫性油藏滲吸采油實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 上部四周置有兩個相對的側板及端板,兩個相對的側板及端板上部置有壓板;其中側板和 端板為鋼制,底板為電木板,壓板為高密度板。
4. 根據權利要求1或3所述的低滲裂縫性油藏滲吸采油實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方形鋼制模具幾何尺寸:長X寬X高=32cmX32cmX10cm。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低滲裂縫性油藏滲吸采油實驗方法。主要解決了現有動態滲吸實驗研究方法難以準確反映實驗中各因素對動態滲吸采油過程的影響的問題。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驟:(1)模具;(2)配料;(3)拌砂;(4)初次裝模及加壓;(5)鋪硫酸紙隔層;(6)二次裝模和加壓;(7)加溫;(8)取芯;(9)抽真空飽和水;(10)飽和地層原油;(11)動態滲吸實驗:取出巖心,去掉巖心中間塑料薄膜和纏繞的膠帶,隨后將巖心圓弧形外表和兩個端面用重新密封,注入水和驅油劑沿裂縫通過巖心,采用該方法模擬裂縫性油藏滲吸采油過程。該低滲透裂縫性油藏滲吸采油過程實驗方法,能夠保證基質巖心含油飽和度不受裂縫影響,簡化了現有實驗方法的操作步驟,提高了動態滲吸實驗的精度。
【IPC分類】G01N33-00
【公開號】CN104655808
【申請號】CN201510114940
【發明人】謝坤, 盧祥國, 周彥霞, 曹豹
【申請人】東北石油大學
【公開日】2015年5月27日
【申請日】2015年3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