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核磁共振成像儀永磁體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一種核磁共振成像儀全開放型永磁體,主要配套于核磁共振成像儀。
目前使用核磁共振成像儀永磁體有如下幾種一種是矩型磁體,屬于傳統的經典結構,矩型永磁體在磁鋼上用強力膠粘固在軛鐵上,兩塊軛鐵用八個螺釘固定在兩塊檔板上形成矩型。磁鋼上有極板,軛鐵上的磁鋼通過檔板形成磁回路,在極板的作用下,檢測區可獲得一均勻的磁場。該矩型磁體的檢測區是一個通道,而不是一個開放的空間。當人體置身其間接受檢查時,尤如躺在一節陰森的管道中,加上核磁共振成像儀的大電流梯度場在檢測道中產生的回音,使人感到壓抑和恐懼。而且也不方便醫護人員對接受檢查的人進行特殊操作或提供幫助;另一種C型磁體,C型磁體上的磁鋼用強力膠粘固在上軛鐵和下軛鐵上,兩塊軛鐵與側板焊接在一起形成了C型結構。磁鋼上有極板、上軛鐵和下軛鐵上的磁鋼一邊通過側板形成磁回路,另一邊則通過空間磁回路,這就存在漏磁現象。極板的作用是在檢測區產生一均勻磁場,該磁體雖然有一個寬松和舒適的檢測區,但由于漏磁現象,增加了磁鋼材料近30%,增加了磁體成本,另外磁體的上軛鐵給人一種不安全感。經檢索二份中國專利,A、專利號為922010390.0,“釹鐵硼核磁共振油料分析儀配套磁體”。B、專利號為96239872.1,“核磁共振分析儀永磁體”,二件專利由軛鐵、磁鋼、極板構成,其特征是極板與磁鋼相連,在極板上設有勻場環。但都是傳統的矩型結構。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種核磁共振成像儀永磁體,在兩塊軛鐵間設有四根立柱,構成一個磁體檢測區全開放型的結構,結構簡單、合理,操作方便,檢測安全。
為達到上述的目的,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核磁共振成像儀全開放型永磁體由立柱、軛鐵、磁鋼、極板、勻場環、站腳構成,其特征是兩塊磁體軛鐵間用四根立柱連接,磁體檢測區的前、后、左、右四面均對外開放,磁場通過立柱形成磁回路,改變了常規核磁共振成像儀永磁體由擋板導磁形成磁回路的傳統結構,形成了磁體檢測區四面全方位開放的新結構。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和效果結構簡單、合理,操作方便,檢測安全,突破了傳統核磁共振成像永磁體磁場強度在3500高斯以下的極限,可達到3800-4000高斯,各項技術指標(磁場強度、磁場均勻度以及磁體尺寸)均滿足核磁共振成像儀的要求。
圖1為核磁共振成像儀永磁體結構示意圖。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描述根據圖1可知,磁體上軛鐵2A、磁體下軛鐵2B由八個安裝螺釘7與四根立柱1相連接,在四根立柱1下方裝有4個站腳,形成了一個四面開放的磁體檢測區8,磁體上軛鐵2A下方連接磁鋼3A,磁體下軛鐵2B上方連接磁鋼3B,磁鋼3A、3B采用釹鐵硼材料,用強力膠粘固在磁體上軛鐵2A、磁體下軛鐵2B上,通過四根立柱1構成回路,極板4A、4B緊貼在磁鋼3A、3B上,極板4A、4B與勻場環5A、5B相連,勻場環5A、5B的作用是使磁體檢測區8的磁場更均勻,有利于準確檢測。
權利要求
1.一種核磁共振成像儀永磁體,它由磁鋼(3A)、(3B)、極板(4A)、(4B),勻場環(5A)、(5B)構成,其特征是磁體上軛鐵(2A)、磁體下軛鐵(2B)與四根立柱(1)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核磁共振成像儀永磁體,其特征是磁體上軛鐵(2A)下方連接磁鋼(3A),磁體下軛鐵(2B)上方連接磁鋼(3B),極板(4A)、(4B)緊貼在磁鋼(3A)、(3B)上,極板(4A)、(4B)與勻場環(5A)、(5B)相連。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核磁共振成像儀永磁體,它由磁鋼、極板、勻場環構成,其特征是磁體上軛鐵,磁體下軛鐵與四根立柱連接,磁體上軛鐵下方,磁體下軛鐵上方連接磁鋼,極板緊貼在磁鋼上,極板與勻場環相連。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合理,操作方便,檢測安全。
文檔編號G01R33/383GK1235278SQ9811354
公開日1999年11月17日 申請日期1998年5月8日 優先權日1998年5月8日
發明者邱衍軍, 肖圣前, 曾凡明, 葉朝輝 申請人: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