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鋼軌爬行觀測儀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鐵路鋼軌爬行量的觀測技術領域,為一種鋼軌爬行觀測儀。
現有鐵路軌道在列車運行時,經列車輾軋和溫度應變作用,鋼軌產生縱向位移,即鋼軌爬行,縱向位移過大,會導致鋼軌折斷或脹軌跑道事故的發生,嚴重影響行車安全。基于此,<鐵路工務維修規則>規定要常對各種線路鋼軌爬行量進行觀測,以確保行車安全。現有對鋼軌爬行觀測方式,常采用在線路兩側埋設觀測樁,在鋼軌上作出標記由人工用弦線測量鋼軌爬行量,由于在測量時,弦線有自身的張力及受外界因素的影響(如風向等),至使其測量結果與實際爬行量有較大的偏差,不利于線路的維修。因而這種原始的測量方式存在效率低、精度差等的缺陷。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上述情況而提供一種采用光學技術來測量鋼軌爬行的觀測儀。
本實用新型的鋼軌爬行觀測儀是通過以下方式來實現的本實用新型的鋼軌爬行觀測儀包括有可吸附于鋼軌頂面的底座、底座頂部燕尾槽內安裝的滑塊、在滑塊的中部聯結的立架、在立架上部安裝的雙物鏡組件和目鏡組件;立架通過其水平旋轉機構可旋轉360度,雙物鏡組件可通過其垂直微調機構可在垂直面上俯仰。
本實用新型的鋼軌爬行觀測儀適應于各種類型鋼軌的無逢線路和普通線路。本實用新型的鋼軌爬行觀測儀具有結構新穎、操作簡便、觀測精度較高等特點,并且在操作時可節省人員;該觀測儀的應用取代了由人工用弦線觀測鋼軌爬行量的傳統作法,為改進鐵路線路的檢測方法提供了可靠的檢測儀器。
下列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內容及其結構作進一步的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垂直微調機構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中目鏡組件及雙物鏡組件的結構示意圖即圖1中A-A剖視結構圖。
參見圖1,本實用新型的鋼軌爬行觀測儀,包括有可吸附于鋼軌頂面的底座1、底座1頂部滑床(燕尾槽)內安裝的滑塊2、在滑塊2的中部聯結的立架3、在立架3上部安裝的雙物鏡組件4和目鏡組件5;立架通過其水平旋轉機構可旋轉360度,雙物鏡組件可通過其垂直微調機構可在垂直面上俯仰;雙物鏡組件可俯仰角度為10度。滑塊2通過底座上的絲杠旋鈕105可沿燕尾槽滑動。在底座1的一側面可安有一組擋塊101,用以把底座準確地安置在鋼軌上且保證底座側面與鋼軌方向平行;底座1底面鑲有一組或一塊磁鐵,在工作時底座通過磁鐵吸附于鋼軌上,底座上部具有燕尾槽103,其中部為空腔104用以安裝絲杠旋鈕105,底座1的側面與頂面均刻有標尺102,用以對底座定位通過觀測儀來確定鋼軌爬行量。滑塊2的截面為與燕尾槽103相配的梯形面,裝在底座1上的燕尾槽103內并可在燕尾槽103內緊密滑動,滑塊頂面上刻有標尺用來確定鋼軌爬行量;滑塊2的下面裝有與絲杠旋鈕105相嚙合的絲杠螺母,通過旋轉絲杠旋鈕105可使滑塊移動,這結構為一般的技術結構,在此不作詳細說明。立架3可通過水平旋鈕機構旋轉360度,水平旋鈕機構主要包括有通過滑塊2和上板303及下底板301安裝的立軸305、固結于立軸305上處于上板303和下底板301之間的齒輪、與齒輪相配的旋轉旋鈕302、固定連接于立軸305上的刻度指示標記306及固定安裝在底板303上的刻度盤304;立軸305可旋轉地安裝在滑塊2和/或上板303及下底板301上;上述的立軸上處于上板及下底板之間的齒輪和旋轉旋鈕上的齒輪相嚙合且由旋轉旋鈕帶動,這兩齒輪處于上板和下底板之間,圖中沒有反映出來,其結構原理為一般的技術,上述立軸的安裝結構可采用軸承形式等安裝,這一結構也為一般的技術結構,在此不作說明。
參見圖2,立軸305的頂端固定連接有支架307,支架307通過垂直微調機構與雙物鏡組件4相連接的托架6相連;垂直微調機構7主要包括有鎖緊手輪701、軸702、微調手輪703、鎖緊支架706、卡簧707;托架6通過軸702及其襯套704安裝在支架307上且通過其軸可轉動,軸702一端裝在支架307上,另一端與鎖緊支架706固定連接,鎖緊支架706可活動地裝在支架307上,卡簧707的一端通過螺釘螺母等安在支架307上,另一端卡在鎖緊支架706上,卡簧707的彈力可使鎖緊支架706轉動,微調手輪703及鎖緊手輪701安在支架307上,微調手輪703的端面與鎖緊支架706相觸,通過旋轉微調手輪如松開或鎖緊可迫使鎖緊支架旋轉從而使軸702轉動并帶動托架6在垂直面上轉動,通過調整鎖緊手輪可鎖使鎖緊支架706;這部分的結構及原理與現有一些光學儀器上的類似結構或原理相同,在此不再作說明。
參見圖3,上述的目鏡組件5包括有目鏡座501、安裝在目鏡座501內的分劃板502及分劃板502的壓圈503、套在目鏡座501上部的調節環504及調節環上部的卡圈507、裝在目鏡座501上的目鏡套筒505及其調節螺釘506、裝在目鏡套筒505內的目鏡筒508及其壓圈509、裝在目鏡筒508內的目鏡組510及目鏡第三透鏡511、目鏡第三透鏡511的壓圈512、目鏡組510與目鏡第三透鏡511之間的隔圈513、目鏡座501與雙物鏡組件4中鏡座401之間的連接螺釘515和調節環外的眼罩514;有關目鏡組件之間的連接結構可從圖3中清楚地看出,這部分的結構可參閱有關的光學儀器書籍,在此不再作說明。通過旋轉眼罩514帶動調節環504旋轉從而達到調整目鏡目的,以清楚地觀察分劃板上的圖像。上述的雙物鏡組件4包括有與托架6相連接的鏡座401、套在鏡座401兩端內的兩個物鏡筒402、套在鏡座401兩端外的兩個調節環403及其調節螺釘404、調節環403端部處的卡圈405、通過螺釘406與調節環403相連的調焦手輪407、裝在物鏡筒402內的物鏡組408及其壓圈409和裝在鏡座401中部內的直角棱鏡410及直角棱鏡410上的光攔411,這部分的結構采用現有一般的技術結構,在此不作詳細說明;通過調整調焦手輪407可把物像通過直角棱鏡反射到分劃板上進行觀察。
本實用新型在使用時,將觀測儀置于鋼軌頂面,使底座1上的刻劃標尺對準鋼軌標記線,通過旋轉水平旋鈕302和絲杠旋鈕105使線路兩側的固定觀測標記在分劃板502上重合形成“三點成一線”,此時從滑塊2的標尺上即可讀出鋼軌的爬行量,根據其爬行量即可對鋼軌進行檢修。
權利要求1.一種鋼軌爬行觀測儀,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有可吸附于鋼軌頂面的底座1、底座1頂部燕尾槽內安裝的滑塊2、在滑塊2的中部聯結的立架3、在立架3上部安裝的雙物鏡組件4和目鏡組件5;立架通過其水平旋轉機構可旋轉360度,雙物鏡組件可通過其垂直微調機構可在垂直面上俯仰。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觀測儀,其特征在于雙物鏡組件可俯仰角度為10度。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觀測儀,其特征在于在底座1的一側面可安有一組擋塊101,底座1底面鑲有一組或一塊磁鐵,底座通過磁鐵吸附于鋼軌上。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觀測儀,其特征在于底座中部為空腔104用以安裝絲杠旋鈕105,底座1的側面與頂面均刻有標尺102,滑塊2的截面為與燕尾槽103相配的梯形面,裝在底座1的燕尾槽103內并可在燕尾槽103內緊密滑動,滑塊頂面上刻有標尺;滑塊2的下面裝有與絲杠旋鈕105相嚙合的絲杠螺母。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觀測儀,其特征在于立架3可通過水平旋鈕機構旋轉360度,水平旋鈕機構主要包括有通過滑塊2和上板303及下底板301安裝的立軸305、固結于立軸305上處于上板303和下底板301之間的齒輪、與齒輪相配的旋轉旋鈕302、固定連接于立軸305上的刻度指示標記306及固定安裝在底板303上的刻度盤304立軸305可旋轉地安裝在滑塊2和/或上板303及下底板301上。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觀測儀,其特征在于上述的目鏡組件5包括有目鏡座501、安裝在目鏡座501內的分劃板502及分劃板502的壓圈503、套在目鏡座501上部的調節環504及調節環上部的卡圈507、裝在目鏡座501上的目鏡套筒505及其調節螺釘506、裝在目鏡套筒505內的目鏡筒508及其壓圈509、裝在目鏡筒508內的目鏡組510及目鏡第三透鏡511、目鏡第三透鏡511的壓圈512、目鏡組510與目鏡第三透鏡511之間的隔圈513、目鏡座501與雙物鏡組件4中鏡座401之間的連接螺釘515和調節環外的眼罩514。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觀測儀,其特征在于上述的雙物鏡組件4包括有支在支架3上鏡座401、套在鏡座401兩端內的兩個物鏡筒402、套在鏡座401兩端外的兩個調節環403及其調節螺釘404、調節環403端部處的卡圈405、通過螺釘406與調節環403相連的調焦手輪407、裝在物鏡筒402內的物鏡組408及其壓圈409和裝在鏡座401中部內的直角棱鏡410及直角棱鏡410上的光攔411。
8.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觀測儀,其特征在于立軸305的頂端固定連接有支架307,支架307通過垂直微調機構與雙物鏡組件4相連接的托架6相連;垂直微調機構7主要包括有鎖緊手輪701、軸702、微調手輪703、鎖緊支架706、卡簧707;托架6通過軸702及其襯套704安裝在支架307上且通過其軸可轉動,軸702一端裝在支架307上,另一端與鎖緊支架706固定連接,鎖緊支架706可活動地裝在支架307上,卡簧707的一端通過螺釘螺母等安在支架307上,另一端卡在鎖緊支架706上。
專利摘要一種鋼軌爬行觀測儀,它包括有可吸附于鋼軌頂面的底座、底座頂部燕尾槽內安裝的滑塊、在滑塊的中部聯結的立架、在立架上部安裝的雙物鏡組件和目鏡組件;立架通過其水平旋轉機構可旋轉360度,雙物鏡組件可通過其垂直微調機構可在垂直面上俯仰。本實用新型的觀測儀適應于各種類型鋼軌的無縫線路和普通線路,它具有結構新穎、操作簡便、觀測精度較高等特點,并且在操作時可節省人員;該觀測儀為改進鐵路線路的檢測方法提供了可靠的檢測儀器。
文檔編號G01B11/02GK2226275SQ9522173
公開日1996年5月1日 申請日期1995年9月21日 優先權日1995年9月21日
發明者王善元, 魏江南, 宋增祿, 遠增一 申請人:鄭州鐵路分局許昌工務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