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樣品分樣過濾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實驗樣品分樣過濾器,屬于實驗室用具。
當對某一物質進行分析測試時,首先取一部份該物質作為樣品,并將該樣品進行分樣,從而制得可供分析測試用的樣品。在現有技術中對微粒樣品進行分樣的一個手段是布氏漏斗分樣,但采用該漏斗進行分樣時存在著不少缺點,第一,樣品微粒在布氏漏斗內的 分布狀態呈二維向量之正態分布,其概率密度公式為
式中σ為方差,μ為未知企望(即該分布的平均值),其分布函數的圖形見
圖1所示,由此可知微粒的分布密度由中心部位向邊緣部位呈指數規律遞減;第二,因金屬托片放置在光滑的漏斗微孔板上面,因此當樣品加入時極易被沖跑,致使托片互相重疊,樣品分布不均;第三,大部分樣品流到漏斗微孔板上時,往往會從微孔中落入漏斗的錐形部位造成樣品損失嚴重,而金屬托片上的樣品極少,且分布不勻,難于得到合格樣品,其合格率不到20%,由于上述原因,多數實驗室均不采用此法進行分樣,而采用丙酮法,但該方法不僅操作過程復雜,成本高效率低,制樣周期長,而且制樣過程中使用的丙酮對人體還會帶來危害。
本實用新型之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存在之不足,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操作方便,且樣品分布均勻,易于推廣使用的微粒樣品分樣過濾器。
本實用新型通過下列方案實現它 包括漏斗(1)、托片盤(2)、多孔板(3)以及其上開有下料孔(8)的漏斗蓋(4),其中托片盤(2)放置在漏斗(1)的底部,多孔板(3)位于托片盤(2)的上部,并與中心軸(5)的一端相連,中心軸(5)的另一端與漏斗蓋(4)相連,在漏斗蓋下料孔(8)上塞有孔塞(7)。
圖1為現有技術之樣品分布函數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之樣品分布函數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之結構總體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之多孔板園孔分布圖;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述,但本實用新型之內容不僅限于此。
在漏斗(1)中設有托片盤(2)和多孔板(3),漏斗(1)上設有上蓋(4),并通過中心軸(5)與多孔板(3)連為一體,中心軸(5)為一空心軸,上蓋(4)與多孔板(3)之間的距離可通過置于軸端上的螺母(6)進行調節,上蓋(4)設置的下料孔(8)和孔塞(7)用于將微粒樣品混合液送入漏斗中;多孔板(3)設有多個直徑小于金屬托片(11)的圓孔(13),其圓孔的排列方式按密排六方進行;托片盤(2)設有多個底部開有1個或多個小孔(10)、并可放置金屬托片(11)的凹槽(9),且在托片盤的中心部位設有一外徑小于中心軸(5)的內徑的圓柱形手柄(12),當蓋上蓋子(4)時,此手柄穿入中心軸(5)中,在壓緊上蓋的同時,多孔板3與托片盤2緊密相連。
實施例先將托片盤(2)置入漏斗(1)內,用鑷子將金屬托片分別放入凹槽(9)中,再將連著多孔板(3)的上蓋(4)蓋于漏斗(1)上并壓緊,此時多孔板(3)緊緊壓住托片盤(2),當振蕩漏斗時,金屬托片始終在凹槽之中,取下孔塞(7),并將微粒樣品混合液從下料孔(8)注入之后塞上孔塞,反復振蕩該裝置數十次后,將此置于支架上并移走上蓋,沉淀20-25分鐘后,以每秒1滴的速度將過濾出來的水放出,即可制得供分析測試用的樣品。
用本實用新型制得的樣品其均勻分布的概率密度公式為
分布函數圖形如圖2所示,由此可知,微粒在區域內任一點的分布概率相等。
下表給出了用本實用新型對樣品進行分樣過濾的實驗結果^2&10
平均質量X=1.5(×10-3g)由些,采用本實用新型進行樣品分樣過濾時,不僅結構簡單,操作方便,省時省力,而且微粒樣品在每一片金屬托片上的分布相當均勻,既提高了工作效力,又增加了分樣精確度,從而提高分析測試準確度,是當今理化試驗室所必備之用品。
權利要求1.一種帶漏斗(1)的微粒樣品分樣過濾器,其特征在于它還包括其上開有下料孔(8)的漏斗蓋(4)、和放置在漏斗(1)底部的托片盤(2)、以及位于該托片盤(2)上部的多孔板(3)。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過濾器,其特征在于多孔板(3)的圓心處通過緊配合與中心軸(5)的一端相連,中心軸(5)的另一端用螺栓螺母與漏斗蓋(4)相連。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過濾器,其特征在于中心軸(5)為一空心軸,下料孔(8)塞有孔塞(7)。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過濾器,其特征在于托片盤(2)上設有多個可放置樣品托片(11)的凹槽(9),且在凹槽底部開有小孔(10)。
5.根據權利要求1或4所述的過濾器,其特征在于在托片盤(2)的圓心處設有一手柄(12),在凹槽(9)底部的小孔(10)為1-4個。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微粒樣品分樣過濾器,它由漏斗、托片盤、多孔板、上蓋等構成,金屬托片置于托片盤上的凹槽之中,當搖動并振蕩該過濾器時,金屬托片不會向外移動,且微粒樣品能夠均勻地分布在各金屬托片上,此外,它還具有結構簡單、操作方便、成本低、效率高等特點,是理化試驗室不可缺少的用具。
文檔編號G01N1/28GK2076236SQ9021815
公開日1991年5月1日 申請日期1990年8月14日 優先權日1990年8月14日
發明者李德森 申請人:云南省地震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