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車輛動態稱重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傳感器路面新型布設方法的車輛動態稱重系統。
背景技術:
目前公眾所知的車輛動態稱重系統,要么就是全部由壓電式傳感器組成,要么就是由鋼制應力應變式傳感器組成。如此情況的話,司機看到前面布設的是壓電式傳感器于是就控制車輛低速前行。如果布設的是鋼制應力應變傳感器的話就加速前行,因此系統無法正常稱重,而造成系統形同虛設。
造成系統無法正常稱重的最主要原因是由于上述傳感器的自身特點造成的,壓電式傳感器只適合動態力測量,對加載其上的力需要一定量以上的頻率才能正常測量。當車的速度過低通過時,壓電式傳感器無法測出車的重量。而鋼制應力應變傳感器對加在其上的力測量有一定的滯后性,所以只能測量相對低頻的動態力,當車的速度過快通過時,鋼制應力應變傳感器無法測車的重量。因此,這兩種傳感器的這些特性就很難實現對各種車速的高精度測量。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解決以上缺陷,提供一種傳感器路面新型布設方法的車輛動態稱重系統,通過兩種傳感器混合布設,有效的利用了壓電式傳感器對高速稱重精度高的特點以及鋼制應力應變傳感器對低速稱重精度高的特點,克服了現有技術的不足。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傳感器路面新型布設方法的車輛動態稱重系統,包括壓電式傳感器、鋼制應力應變傳感器和線圈,包括至少兩組相對設置的傳感器模組,每組所述傳感器模組均包括一壓電式傳感器和一鋼制應力應變傳感器,兩組所述傳感器模組的壓電式傳感器和鋼制應力應變傳感器分別呈對角線設置。
兩組所述傳感器模組呈平行設置。
所述線圈設置于兩組所述傳感器模組之間。
兩組所述傳感器模組的外側均設置有線圈。
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傳感器路面新型布設方法的車輛動態稱重系統,包括壓電式傳感器、鋼制應力應變傳感器和線圈,包括至少兩組相對設置的傳感器陣列,每組所述傳感器陣列均包括至少兩組混合式傳感器模組,每組所述混合式傳感器模組至少包括一壓電式傳感器或一鋼制應力應變傳感器。
每組所述傳感器陣列均包括兩組混合式傳感器模組,其中一組所述混合式傳感器模組包括至少兩個水平設置的壓電式傳感器,另一組所述混合式傳感器模組包括至少兩個水平設置的鋼制應力應變傳感器。
每組所述傳感器陣列均包括兩組混合式傳感器模組,每組所述混合式傳感器模組包括一壓電式傳感器和一鋼制應力應變傳感器,兩組所述混合式傳感器模組的壓電式傳感器和鋼制應力應變傳感器分別呈對角線設置。
所述線圈設置于兩組所述傳感器陣列之間。
兩組所述傳感器陣列的外側均設置有線圈。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通過壓電式傳感器和鋼制應力應變傳感器兩種傳感器混合布設,有效的利用了壓電式傳感器對高速稱重精度高的特點以及鋼制應力應變傳感器對低速稱重精度高的特點,有效規避了兩種傳感器各自缺點。當本實用新型布設在路面時,不管是低速行駛的車輛,還是高速行駛的車輛,都能準確的稱出其重量。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1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2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3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4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5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6的結構示意圖。
圖1至圖6中,包括:1——壓電式傳感器,2——鋼制應力應變傳感器,3——線圈,4——傳感器模組,5——傳感器陣列,6——混合式傳感器模組。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實施例1
見圖1,這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1,一種傳感器路面新型布設方法的車輛動態稱重系統,包括壓電式傳感器1、鋼制應力應變傳感器2和線圈3,包括兩組相對設置的傳感器模組4,每組傳感器模組4均包括一壓電式傳感器1和一鋼制應力應變傳感器2,兩組傳感器模組4的壓電式傳感器1和鋼制應力應變傳感器2分別呈對角線設置。兩組傳感器模組4呈平行設置,線圈3設置于兩組傳感器模組4之間。
見圖2,這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2,一種傳感器路面新型布設方法的車輛動態稱重系統,包括壓電式傳感器1、鋼制應力應變傳感器2和線圈3,包括兩組相對設置的傳感器模組4,每組傳感器模組4均包括一壓電式傳感器1和一鋼制應力應變傳感器2,兩組傳感器模組4的壓電式傳感器1和鋼制應力應變傳感器2分別呈對角線設置。兩組傳感器模組4呈平行設置,兩組傳感器模組4的外側均設置有線圈3。
在上述兩個實施例中,根據需要,傳感器模組4的組數可以設置更多,只要壓電式傳感器1和鋼制應力應變傳感器2交叉設置即可。
見圖3,這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3,一種傳感器路面新型布設方法的車輛動態稱重系統,包括壓電式傳感器1、鋼制應力應變傳感器2和線圈3,包括兩組相對設置的傳感器陣列5,每組傳感器陣列5均包括兩組混合式傳感器模組6,每組混合式傳感器模組6至少包括一壓電式傳感器1或一鋼制應力應變傳感器2。
在本實施例中,其中一組混合式傳感器模組6包括兩個水平設置的壓電式傳感器1,另一組混合式傳感器模組6包括兩個水平設置的鋼制應力應變傳感器2。其排布方式如圖3所示,由上及下,包含壓電式傳感器1的混合式傳感器模組6和包含鋼制應力應變傳感器2的混合式傳感器模組6間隔設置。
在本實施例中,線圈3設置于兩組傳感器陣列5之間。
見圖4,這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4,一種傳感器路面新型布設方法的車輛動態稱重系統,包括壓電式傳感器1、鋼制應力應變傳感器2和線圈3,包括兩組相對設置的傳感器陣列5,每組傳感器陣列5均包括兩組混合式傳感器模組6,每組混合式傳感器模組6至少包括一壓電式傳感器1或一鋼制應力應變傳感器2。
在本實施例中,其中一組混合式傳感器模組6包括兩個水平設置的壓電式傳感器1,另一組混合式傳感器模組6包括兩個水平設置的鋼制應力應變傳感器2。其排布方式如圖4所示,由上及下,包含壓電式傳感器1的混合式傳感器模組6和包含鋼制應力應變傳感器2的混合式傳感器模組6間隔設置。
在本實施例中,兩組傳感器陣列5的外側均設置有線圈3。
見圖5,這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5,一種傳感器路面新型布設方法的車輛動態稱重系統,包括壓電式傳感器1、鋼制應力應變傳感器2和線圈3,包括兩組相對設置的傳感器陣列5,每組傳感器陣列5均包括兩組混合式傳感器模組6,每組混合式傳感器模組6至少包括一壓電式傳感器1或一鋼制應力應變傳感器2。
在本實施例中,每組傳感器陣列5均包括兩組混合式傳感器模組6,每組混合式傳感器模6組包括一壓電式傳感器1和一鋼制應力應變傳感器2,兩組混合式傳感器模組6的壓電式傳感器1和鋼制應力應變傳感器2分別呈對角線設置。
在本實施例中,線圈3設置于兩組傳感器陣列5之間。
見圖6,這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6,一種傳感器路面新型布設方法的車輛動態稱重系統,包括壓電式傳感器1、鋼制應力應變傳感器2和線圈3,包括兩組相對設置的傳感器陣列5,每組傳感器陣列5均包括兩組混合式傳感器模組6,每組混合式傳感器模組6至少包括一壓電式傳感器1或一鋼制應力應變傳感器2。
在本實施例中,每組傳感器陣列5均包括兩組混合式傳感器模組6,每組混合式傳感器模6組包括一壓電式傳感器1和一鋼制應力應變傳感器2,兩組混合式傳感器模組6的壓電式傳感器1和鋼制應力應變傳感器2分別呈對角線設置。
在本實施例中,兩組傳感器陣列5的外側均設置有線圈3。
在實施例3至6中,傳感器陣列5的組數以及每組傳感器陣列5包含的混合式傳感器模組6的組數都可以根據實際需要設置更多。
以上內容是結合具體的優選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所作的進一步詳細說明,不能認定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只局限于這些說明。對于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簡單推演或替換,都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