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華藍藻受風力擾動晝夜垂向遷移模擬裝置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屬于人工模擬裝置,具體涉及一種水華藍藻受風力擾動晝夜垂向遷移模擬裝置,包括支撐裝置、培養裝置、光照模擬系統、風力模擬系統和控制單元,支撐裝置包覆培養裝置,水華藍藻培養于培養裝置內,光照模擬系統和風力模擬系統均安裝于支撐裝置上,控制單元與光照模擬系統、風力模擬系統電連接以控制光照模擬系統的啟閉、光照模擬系統的光照強度、風力模擬系統的啟閉及風力模擬系統的風力強度。本實用新型的水華藍藻受風力擾動晝夜垂向遷移模擬裝置,作為模擬藍藻受風力擾動及光照影響的設備,適用于科學研究。
【專利說明】
水華藍藻受風力擾動晝夜垂向遷移模擬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人工模擬裝置,具體涉及一種水華藍藻受風力擾動晝夜垂向迀移模擬裝置。
【背景技術】
[0002]藍藻水華暴發是世界淡水富營養化湖泊主要環境問題之一。藍藻水華頻現不僅造成巨大的生態破壞和經濟損失,藻毒素的產生還可帶來極大的環境衛生風險。因此,研究水華藍藻與環境影響因子的關系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我國乃至世界各國科研人員都對其生理特性進行了大量研究。不過,目前對于水華藍藻晝夜垂向迀移規律研究較少,尤其是對于不同風力擾動條件下藍藻群體晝夜迀移規律研究不足,因此,實用新型一種可以模擬不同風力擾動條件下藍藻晝夜垂向迀移的設備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水華藍藻受風力擾動晝夜垂向迀移模擬裝置,作為模擬藍藻受風力擾動及光照影響的設備,適用于科學研究。
[0004]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包括支撐裝置、培養裝置、光照模擬系統、風力模擬系統和控制單元,支撐裝置包覆培養裝置,水華藍藻培養于培養裝置內,光照模擬系統和風力模擬系統均安裝于支撐裝置上,控制單元與光照模擬系統、風力模擬系統電連接以控制光照模擬系統的啟閉、光照模擬系統的光照強度、風力模擬系統的啟閉及風力模擬系統的風力強度。
[0005]優選的,所述培養裝置的外壁上設有多個取樣孔,不同取樣孔的高度不同。
[0006]優選的,所述培養裝置為頂部開口的培養柱,從所述培養柱頂部往底部方向1cm的高度范圍內每隔2cm高度設置一個取樣孔,從所述培養柱頂部往底部方向1cm以外的高度范圍內每隔1cm高度設置一個取樣孔。
[0007]優選的,所述培養裝置的材質為有機玻璃,培養裝置的底部設有聚乙烯塑料板制成的加固體,所述加固體的底部設有萬向輪。
[0008]優選的,所述光照模擬系統設于培養裝置的上方,光照模擬系統由多個日光燈組成。
[0009]優選的,所述風力模擬系統包括擾動電機和擾動槳,擾動電機安裝于支撐裝置上并位于培養裝置的上方,擾動槳與擾動電機電動連接,擾動槳從培養裝置的頂部伸入培養裝置內。
[0010]優選的,所述擾動槳端部的擾動葉位于培養裝置中水面以下30cm位置處。
[0011]優選的,所述控制單元設于支撐裝置的外部頂面上,控制單元包括光照控制單元和風力控制單元,光照控制單元與光照模擬系統電連接,風力控制單元與風力模擬系統電連接。
[0012]優選的,所述模擬裝置還包括雙層遮光布料制成的遮光罩。
[0013]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后,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積極效果:
[0014](I)本實用新型的模擬裝置可以對水華藍藻受風力及光照影響情況模擬,通過風力模擬系統模擬不同的風力大小,光照模擬系統模擬不同的光照強度,模擬情形逼真;
[0015](2)本實用新型中的培養裝置上設置不同高度的取樣孔,通過取樣孔密集度的不同設置,切合實際取樣需求;
[0016](3)通過設置遮光罩,用于實驗期間遮光,給藍藻提供黑暗的生長環境。
【附圖說明】
[0017]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水華藍藻受風力擾動晝夜垂向迀移模擬裝置的結構圖。
[0018]其中:1、支撐裝置,2、培養裝置,21、取樣孔,3、光照模擬系統,4、風力模擬系統,41、擾動電機,42、擾動槳,5、控制單元,51、光照控制單元,52、風力控制單元,6、萬向輪。
【具體實施方式】
[0019]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0020]在本實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固定”等術語應作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成一體;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或兩個元件的相互作用關系。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0021]如圖1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的水華藍藻受風力擾動晝夜垂向迀移模擬裝置,包括支撐裝置1、培養裝置2、光照模擬系統3、風力模擬系統4、控制單元5和遮光罩,支撐裝置I整體呈方凳狀,支撐裝置I由支架焊接組成,支撐裝置I包覆培養裝置2。光照模擬系統3和風力模擬系統4均安裝于支撐裝置I上,控制單元5與光照模擬系統3、風力模擬系統4電連接以控制光照模擬系統3的啟閉、光照模擬系統3的光照強度、風力模擬系統4的啟閉及風力模擬系統4的風力強度。遮光罩由雙層遮光布料制成,在需要使用時套在支撐裝置I的外部,以模擬黑暗的環境。
[0022]培養裝置2為頂部開口的培養柱,水華藍藻設于培養柱內。培養裝置2的材質為有機玻璃,培養裝置2的底部設有聚乙烯塑料板制成的加固體,所述加固體的底部設有萬向輪
6。培養柱的外壁上設有多個取樣孔21,不同取樣孔21的高度不同。從所述培養柱頂部往底部方向1cm的高度范圍內每隔2cm高度設置一個取樣孔21,從所述培養柱頂部往底部方向1cm以外的高度范圍內每隔1cm高度設置一個取樣孔21,即取樣孔21的設置為下疏上密的,符合實際取樣需求。
[0023]光照模擬系統3設于培養裝置2的上方,光照模擬系統3由多個日光燈組成。在本實施例中,日光燈的數量為6個,6個日光燈均分于風力模擬系統4的兩側。
[0024]風力模擬系統4包括擾動電機41和擾動槳42,擾動電機41安裝于支撐裝置I上并位于培養裝置2的上方,擾動槳42與擾動電機41電動連接,擾動槳42從培養裝置2的頂部伸入培養裝置2內。擾動槳42端部的擾動葉位于培養裝置2中水面以下30cm位置處。
[0025]控制單元5設于支撐裝置I的外部頂面上。控制單元5包括光照控制單元51和風力控制單元52,光照控制單元51與光照模擬系統3電連接,風力控制單元52與風力模擬系統4電連接。光照控制單元51能夠控制光照模擬系統3何時啟閉,并控制光照模擬系統3的光照強度大小,以模擬不同光照情況。風力控制單元52能夠控制風力模擬系統4何時啟閉,并控制風力模擬系統4的風力強度,以模擬不同風力情況。
[0026]本實用新型的水華藍藻受風力擾動晝夜垂向迀移模擬裝置使用時,將水華藍藻置于培養裝置2內,通過光照控制單元51和風力控制單元52控制不同的光照強度和風力大小,期間需要黑暗環境時,使用遮光罩。時間到即完成模擬實驗,從取樣孔21取出不同位置處的樣品即可。
[0027]對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可根據以上描述的技術方案以及構思,做出其它各種相應的改變以及形變,而所有的這些改變以及形變都應該屬于本實用新型要求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水華藍藻受風力擾動晝夜垂向迀移模擬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撐裝置(I)、培養裝置(2)、光照模擬系統(3)、風力模擬系統(4)和控制單元(5),支撐裝置(I)包覆培養裝置(2),水華藍藻培養于培養裝置(2)內,光照模擬系統(3)和風力模擬系統(4)均安裝于支撐裝置(I)上,控制單元(5)與光照模擬系統(3)、風力模擬系統(4)電連接以控制光照模擬系統(3)的啟閉、光照模擬系統(3)的光照強度、風力模擬系統(4)的啟閉及風力模擬系統(4)的風力強度。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華藍藻受風力擾動晝夜垂向迀移模擬裝置,其特征在于:培養裝置(2)的外壁上設有多個取樣孔(21),不同取樣孔(21)的高度不同。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水華藍藻受風力擾動晝夜垂向迀移模擬裝置,其特征在于:培養裝置(2)為頂部開口的培養柱,從所述培養柱頂部往底部方向1cm的高度范圍內每隔2cm高度設置一個取樣孔(21),從所述培養柱頂部往底部方向1cm以外的高度范圍內每隔1cm高度設置一個取樣孔(21)。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華藍藻受風力擾動晝夜垂向迀移模擬裝置,其特征在于:培養裝置(2)的材質為有機玻璃,培養裝置(2)的底部設有聚乙烯塑料板制成的加固體,所述加固體的底部設有萬向輪(6)。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華藍藻受風力擾動晝夜垂向迀移模擬裝置,其特征在于:光照模擬系統(3)設于培養裝置(2)的上方,光照模擬系統(3)由多個日光燈組成。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華藍藻受風力擾動晝夜垂向迀移模擬裝置,其特征在于:風力模擬系統(4)包括擾動電機(41)和擾動槳(42),擾動電機(41)安裝于支撐裝置(I)上并位于培養裝置(2)的上方,擾動槳(42)與擾動電機(41)電動連接,擾動槳(42)從培養裝置(2)的頂部伸入培養裝置(2)內。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水華藍藻受風力擾動晝夜垂向迀移模擬裝置,其特征在于:擾動槳(42)端部的擾動葉位于培養裝置(2)中水面以下30cm位置處。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華藍藻受風力擾動晝夜垂向迀移模擬裝置,其特征在于:控制單元(5)設于支撐裝置(I)的外部頂面上,控制單元(5)包括光照控制單元(51)和風力控制單元(52),光照控制單元(51)與光照模擬系統(3)電連接,風力控制單元(52)與風力模擬系統(4)電連接。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華藍藻受風力擾動晝夜垂向迀移模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擬裝置還包括雙層遮光布料制成的遮光罩。
【文檔編號】G01N33/00GK205691575SQ201620613789
【公開日】2016年11月16日
【申請日】2016年6月21日 公開號201620613789.2, CN 201620613789, CN 205691575 U, CN 205691575U, CN-U-205691575, CN201620613789, CN201620613789.2, CN205691575 U, CN205691575U
【發明人】徐憲根, 周美春, 曹慧敏, 毛鹍, 范秀娟, 毛麗娜
【申請人】常州市環境科學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