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力矩檢測用螺栓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螺栓,尤其涉及一種力矩檢測用螺栓。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能檢測力矩、不會發生滑絲、不易損壞的力矩檢測用螺栓。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這樣一種力矩檢測用螺栓,包括有螺栓、觸點Ⅰ、燈泡、導線Ⅰ、電阻Ⅰ、電阻Ⅱ、電阻Ⅲ、推桿、彈簧、頂塊Ⅰ、觸點Ⅱ、電池、頂塊Ⅱ、導線Ⅱ、觸點Ⅲ、導線Ⅲ、導電片、觸點Ⅳ、觸點Ⅴ、觸點Ⅵ、安裝塊和固定板,固定板上設有螺紋孔,螺紋孔內底部設有頂塊Ⅱ,頂塊Ⅱ頂部左右對稱設有觸點Ⅱ,頂塊Ⅱ內設有電池,電池兩極與觸點Ⅱ之間分別連接有導線Ⅱ,螺紋孔上設有螺栓。本實用新型達到了能檢測力矩、不會發生滑絲、不易損壞的效果。
【專利說明】
一種力矩檢測用螺栓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螺栓,尤其涉及一種力矩檢測用螺栓。
【背景技術】
[0002]力矩在物理學里是指作用力使物體繞著轉動軸或支點轉動的趨向。力矩的單位是牛頓-米。力矩的概念,起源于阿基米德對杠桿的研究。轉動力矩又稱為轉矩或扭矩。力矩能夠使物體改變其旋轉運動。推擠或拖拉涉及到作用力,而扭轉則涉及到力矩。力矩等于徑向矢量與作用力的叉積。
[0003]螺栓:機械零件,配用螺母的圓柱形帶螺紋的緊固件。由頭部和螺桿(帶有外螺紋的圓柱體)兩部分組成的一類緊固件,需與螺母配合,用于緊固連接兩個帶有通孔的零件。這種連接形式稱螺栓連接。如把螺母從螺栓上旋下,又可以使這兩個零件分開,故螺栓連接是屬于可拆卸連接。
[0004]目前的螺栓無法檢測力矩、容易發生滑絲、容易損壞的缺點,因此亟需研發一種能檢測力矩、不會發生滑絲、不易損壞的力矩檢測用螺栓。
【實用新型內容】
[0005](I)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0006]本實用新型為了克服目前的螺栓無法檢測力矩、容易發生滑絲、容易損壞的缺點,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能檢測力矩、不會發生滑絲、不易損壞的力矩檢測用螺栓。
[0007](2)技術方案
[0008]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這樣一種力矩檢測用螺栓,包括有螺栓、觸點1、燈泡、導線1、電阻1、電阻π、電阻m、推桿、彈簧、頂塊1、觸點π、電池、頂塊π、導線π、觸點m、導線m、導電片、觸點IV、觸點V、觸點V1、安裝塊和固定板,固定板上設有螺紋孔,螺紋孔內底部設有頂塊π,頂塊π頂部左右對稱設有觸點π,頂塊π內設有電池,電池兩極與觸點π之間分別連接有導線π,螺紋孔上設有螺栓,螺紋孔與螺栓配合,螺栓底部左右對稱設有彈簧,彈簧下端設有頂塊I,頂塊I位于頂塊π正上方,頂塊I底部左右對稱設有觸點m,頂塊I頂部設有推桿,推桿位于彈簧之間,推桿伸入螺栓內部,螺栓上端左右對稱設有導電片,螺栓頂部設有燈泡,燈泡下端左右對稱設有觸點I,觸點I與導電片之間連接有導線I,螺栓內部設有安裝塊,安裝塊位于推桿正上方,安裝塊上從上至下依次設有電阻1、電阻π和電阻m,電阻I兩側左右對稱連接有觸點VI,電阻π兩側左右對稱連接有觸點V,電阻m兩側左右對稱連接有觸點IV,導電片與觸點IV接觸。
[0009]優選地,還包括有橡膠墊,推桿上端設有橡膠墊。
[0010]工作原理:檢測力矩時,檢測人員旋轉螺栓,螺栓在螺紋孔內慢慢向下運動,當觸點m與觸點π接觸后,電路接通,燈泡發光。繼續旋轉螺栓,頂塊π頂住頂塊I,彈簧收縮,頂塊I推動推桿向上運動,推桿推動導電片向上運動。當導電片與觸點V接觸后,電阻π與電阻m并聯,電路內電阻減小,燈泡光線變強。繼續旋轉螺栓,當導電片與觸點Vi接觸后,電阻
1、電阻π和電阻m并聯,電路內電阻變為最小,燈泡光線變為最亮,此時,停止旋轉螺栓。如果再旋轉螺栓,會出現滑絲現象,會損壞螺栓上的螺牙,此時螺栓旋入螺紋孔的長度為螺栓的最大力矩。
[0011]因為還包括有橡膠墊,推桿上端設有橡膠墊,橡膠墊能起到緩沖的作用,防止推桿與安裝塊發生劇烈碰撞。
[0012](3)有益效果
[0013]本實用新型達到了能檢測力矩、不會發生滑絲、不易損壞的效果。
【附圖說明】
[0014]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一種主視結構示意圖。
[0015]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二種主視結構示意圖。
[0016]附圖中的標記為:1-螺栓,2-觸點I,3-燈泡,4-導線I,5-電阻I,6-電阻Π,7-電阻ΙΠ,8-推桿,9-彈簧,10-頂塊I,11-觸點Π,12-螺紋孔,13-電池,14-頂塊Π,15-導線Π,16-觸點m,17-導線m,18-導電片,19-觸點IV,20-觸點V,21-觸點VI,22-安裝塊,23-固定板,
24-橡膠墊。
【具體實施方式】
[0017]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0018]實施例1
[0019]—種力矩檢測用螺栓,如圖1-2所示,包括有螺栓1、觸點12、燈泡3、導線14、電阻I5、電阻Π 6、電阻ΙΠ7、推桿8、彈簧9、頂塊110、觸點Π 11、電池13、頂塊Π 14、導線Π 15、觸點ΙΠ16、導線ΙΠ17、導電片18、觸點IV19、觸點V20、觸點VI21、安裝塊22和固定板23,固定板23上設有螺紋孔12,螺紋孔12內底部設有頂塊Π 14,頂塊Π 14頂部左右對稱設有觸點Π 11,頂塊Π 14內設有電池13,電池13兩極與觸點Π 11之間分別連接有導線Π 15,螺紋孔12上設有螺栓I,螺紋孔12與螺栓I配合,螺栓I底部左右對稱設有彈簧9,彈簧9下端設有頂塊110,頂塊110位于頂塊Π 14正上方,頂塊110底部左右對稱設有觸點ΙΠ16,頂塊110頂部設有推桿8,推桿8位于彈簧9之間,推桿8伸入螺栓I內部,螺栓I上端左右對稱設有導電片18,螺栓I頂部設有燈泡3,燈泡3下端左右對稱設有觸點12,觸點12與導電片18之間連接有導線14,螺栓I內部設有安裝塊22,安裝塊22位于推桿8正上方,安裝塊22上從上至下依次設有電阻15、電阻Π 6和電阻ΙΠ7,電阻15兩側左右對稱連接有觸點VI21,電阻Π 6兩側左右對稱連接有觸點V 20,電阻ΙΠ 7兩側左右對稱連接有觸點IV19,導電片18與觸點IV19接觸。
[0020]還包括有橡膠墊24,推桿8上端設有橡膠墊24。
[0021]工作原理:檢測力矩時,檢測人員旋轉螺栓I,螺栓I在螺紋孔12內慢慢向下運動,當觸點m 16與觸點Π 11接觸后,電路接通,燈泡3發光。繼續旋轉螺栓I,頂塊π 14頂住頂塊I10,彈簧9收縮,頂塊110推動推桿8向上運動,推桿8推動導電片18向上運動。當導電片18與觸點V20接觸后,電阻Π 6與電阻ΙΠ7并聯,電路內電阻減小,燈泡3光線變強。繼續旋轉螺栓I,當導電片18與觸點VI21接觸后,電阻15、電阻Π 6和電阻ΙΠ7并聯,電路內電阻變為最小,燈泡3光線變為最亮,此時,停止旋轉螺栓I。如果再旋轉螺栓I,會出現滑絲現象,會損壞螺栓I上的螺牙,此時螺栓I旋入螺紋孔12的長度為螺栓I的最大力矩。
[0022]因為還包括有橡膠墊24,推桿8上端設有橡膠墊24,橡膠墊24能起到緩沖的作用,防止推桿8與安裝塊22發生劇烈碰撞。
[0023]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改進及替代,這些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因此,本實用新型專利的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
【主權項】
1.一種力矩檢測用螺栓,其特征在于,包括有螺栓(I)、觸點1(2)、燈泡(3)、導線1(4)、電阻1(5)、電阻Π (6)、電阻ΠΚ7)、推桿(8)、彈簧(9)、頂塊1(10)、觸點Π (11)、電池(13)、頂塊11(14)、導線11(15)、觸點111(16)、導線111(17)、導電片(18)、觸點1¥(19)、觸點¥(20)、觸點VI(21)、安裝塊(22)和固定板(23 ),固定板(23 )上設有螺紋孔(12),螺紋孔(12)內底部設有頂塊Π (14),頂塊Π (14)頂部左右對稱設有觸點Π (11),頂塊Π (14)內設有電池(13),電池(13)兩極與觸點Π (11)之間分別連接有導線Π (15),螺紋孔(12)上設有螺栓(I),螺紋孔(12)與螺栓(I)配合,螺栓(I)底部左右對稱設有彈簧(9),彈簧(9)下端設有頂塊1(10),頂塊1(10)位于頂塊Π (14)正上方,頂塊1(10)底部左右對稱設有觸點ΠΚ16),頂塊1(10)頂部設有推桿(8),推桿(8)位于彈簧(9)之間,推桿(8)伸入螺栓(I)內部,螺栓(I)上端左右對稱設有導電片(18 ),螺栓(I)頂部設有燈泡(3),燈泡(3)下端左右對稱設有觸點I (2 ),觸點I(2)與導電片(18)之間連接有導線1(4),螺栓(I)內部設有安裝塊(22),安裝塊(22)位于推桿(8)正上方,安裝塊(22)上從上至下依次設有電阻1(5)、電阻Π (6)和電阻ΠΚ7),電阻I(5 )兩側左右對稱連接有觸點VI (21),電阻Π (6 )兩側左右對稱連接有觸點V (20 ),電阻ΙΠ(7)兩側左右對稱連接有觸點IV( 19),導電片(18)與觸點IV( 19)接觸。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力矩檢測用螺栓,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有橡膠墊(24),推桿(8)上端設有橡膠墊(24)。
【文檔編號】G01L5/24GK205691277SQ201620551568
【公開日】2016年11月16日
【申請日】2016年6月9日 公開號201620551568.7, CN 201620551568, CN 205691277 U, CN 205691277U, CN-U-205691277, CN201620551568, CN201620551568.7, CN205691277 U, CN205691277U
【發明人】黃健
【申請人】黃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