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工業脫硝催化劑的缺陷檢測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工業脫硝催化劑的缺陷檢測裝置。PC上位機分別與工業相機組、二維碼掃描裝置、紅外檢測器、光源和機器手相連接,工業相機組安裝在傳送帶的入口處,工業相機組拍攝脫硝催化劑產品待檢測面的四個角的圖像;傳送帶上方安裝有橫跨支架,光源安裝在靠近脫硝催化劑產品待檢測面一側的橫跨支架上;紅外檢測器和二維碼掃描裝置安裝在橫跨支架上,機器手通過機器手支架安裝在傳送帶傳送終點處。本實用新型可對脫硝催化劑的合格性進行檢測,提高了檢測的正確性以及節約生產成本,其高穩定性和安全性保證其能夠完成檢測任務。
【專利說明】一種工業脫硝催化劑的缺陷檢測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缺陷檢測裝置,特別是涉及到一種工業脫硝催化劑的缺陷檢測裝置。
【背景技術】
[0002]脫硝催化劑的使用是一種用來控制氮氧化物排放到大氣中的有效手段。經科學研宄表明,氮氧化物是一種危害巨大的大氣污染物,危害范圍已經擴散到全球范圍。氮氧化物不僅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元兇”之一,對人體亦有很強的刺激性,容易引起各種疾病,此外,氮氧化物還會造成臭氧層加厚從而產生光化學煙霧,影響能見度。脫硝催化劑的作用就是盡可能的減少工業生產以及生活中的氮氧化物向大氣中的排放,對環境保護以及人類的健康都有不小的益處。但是脫硝催化劑在生產過程中往往會由于生產工藝等原因,出現產品中出現帶有殘缺、破損等缺陷的不合格品,這些缺陷可能會對脫硝的效果產生很大的影響。目前,脫硝催化的質量檢測一般采用人工觀察的方法,由工人通過觀察和長期積累的經驗進行判斷,這種檢測方法一方面檢測效率低下,人工成本高;另一方面,人為因素的影響非常大,脫硝催化劑的產量巨大,這很容易造成檢測員工的身心疲勞,人為因素直接影響了產品檢驗的可靠性,因此在檢測過程中經常會出現瑕疵產品以及合格產品的誤判、錯判,大大降低了產品質量檢測的穩定性和效率,對脫硝催化劑生產行業發展有著巨大影響。在脫硝催化劑生產技術逐步完善的情況下,脫硝催化劑的缺陷檢測技術的進步成了這個行業迫切的需要。
【發明內容】
[0003]為了解決【背景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工業脫硝催化劑的缺陷檢測裝置,利用圖像檢測工業生產脫硝催化劑的缺陷。
[0004]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方案實現的:
[0005]包括上位機、相機支架、工業相機組、光源、橫跨支架和機器手;?0上位機分別與工業相機組、二維碼掃描裝置、紅外檢測器、光源和機器手相連接,工業相機組通過相機支架安裝在傳送帶的入口處,脫硝催化劑產品在傳送帶上傳送,脫硝催化劑產品上表面貼有二維碼;工業相機組的鏡頭均正對脫硝催化劑產品的待檢測面,用于拍攝脫硝催化劑產品待檢測面的四個角的圖像;傳送帶上方安裝有橫跨支架,光源安裝在靠近脫硝催化劑產品待檢測面一側的橫跨支架上,光源的照射方向正對脫硝催化劑產品的待檢測面;用于檢測脫硝催化劑產品位置的紅外檢測器和用于掃描脫硝催化劑產品上二維碼的二維碼掃描裝置安裝在橫跨支架上,紅外信號發射方向朝向脫硝催化劑產品,機器手通過機器手支架安裝在傳送帶傳送終點處。
[0006]所述的工業相機組由四臺呈“田”字形布置的工業相機組成。
[0007]所述的光源與橫跨支架通過鉸鏈連接,根據脫硝催化劑產品的型號、大小不同通過鉸鏈調整光源的照射角度。
[0008]所述的工業相機組安裝在相機支架的面板上,相機支架的面板與下方的支撐桿采用鉸鏈連接,根據脫硝催化劑產品的型號、大小不同通過鉸鏈調整工業相機組的拍攝角度。
[0009]所述裝置用于蜂窩式脫硝催化劑產品的缺陷檢測。
[0010]與現有脫硝催化劑的檢測方式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1]本實用新型裝置能夠用于對脫硝催化劑的合格性進行檢測,在解放勞動力的同時還大大提高了檢測的正確性以及節約生產成本,其高穩定性和安全性保證其能夠完成檢測任務。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2]圖1為本實用新型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13]圖中:1、上位機,2、相機支架,3、工業相機組,4、橫跨支架,5、紅外檢測器,6、光源,7、傳送帶,8、機器手支架,9、機器手,10、脫硝催化劑產品,11、二維碼掃描裝置。
【具體實施方式】
[0014]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0015]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檢測裝置包括上位機1、相機支架2、工業相機組3、光源6、橫跨支架4和機器手9 ;?0上位機1分別與工業相機組3、二維碼掃描裝置11、紅外檢測器5、光源6和機器手9相連接,工業相機組3通過相機支架2安裝在傳送帶7的入口處,脫硝催化劑產品10在傳送帶7上傳送,脫硝催化劑產品10上表面貼有二維碼;工業相機組3的鏡頭均正對脫硝催化劑產品10的待檢測面,用于拍攝脫硝催化劑產品10待檢測面的四個角的圖像;傳送帶7上方安裝有橫跨于兩側的橫跨支架4,光源6安裝在靠近脫硝催化劑產品10待檢測面一側的橫跨支架4上,光源6的照射方向正對脫硝催化劑產品10的待檢測面;用于檢測脫硝催化劑產品10位置的紅外檢測器5和用于掃描脫硝催化劑產品10上二維碼的二維碼掃描裝置11安裝在橫跨支架4上,紅外信號發射方向朝向脫硝催化劑產品10,機器手9通過機器手支架8安裝在傳送帶7傳送終點處。
[0016]工業相機組3由四臺呈“田”字形布置的工業相機組成。
[0017]光源6與橫跨支架4通過鉸鏈連接,根據脫硝催化劑產品10的型號、大小不同通過鉸鏈調整光源6的照射角度。
[0018]工業相機組3安裝在相機支架2的面板上,相機支架2的面板與下方的支撐桿采用鉸鏈連接,根據脫硝催化劑產品10的型號、大小不同通過鉸鏈調整工業相機組3的拍攝角度。
[0019]橫跨支架4可安裝在距離傳送帶左端1111處。
[0020]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裝置檢測過程如下:
[0021]把生產線上下來的待檢測脫硝催化劑產品10經傳送帶7傳送至紅外檢測器5正下方待檢測區域,此時,當生產線上下來的脫硝催化劑由傳送帶傳送至指定位置時,紅外檢測器檢測到產品后發送指令使傳送帶停止運行以及使背景光源自動亮起,背景光源能夠確保工業相機組獲取到清晰的圖像,二維碼掃描器對脫硝催化劑的二維碼標簽進行掃描,并將該脫硝催化劑產品的相應二維碼信息傳送到上位機,?0上位機將產品二維碼信息添加到數據庫中,同時,工業相機組開始工作,對脫硝催化劑的正面以及側面進行拍攝以獲取輪廓清晰的圖像組,然后將獲取到的圖像組傳送至上位機。
[0022]機器手9通過提取上位機1中脫硝催化劑產品10的二維碼信息來判別該產品是否合格,并將合格產品與不合格產品分揀至不同區域。
[0023]本實用新型裝置和方法主要用于蜂窩式脫硝催化劑產品的缺陷檢測。
[0024]本實用新型裝置首先利用工業相機組對脫硝催化劑進行圖像采集,由于單個工業相機獲取的催化劑整體圖像無法達到精確檢測的要求,因此在拍攝圖像時采用由四個工業相機組成的工業相機組對脫硝催化劑進行圖像采集。
[0025]為了獲取脫硝催化劑的缺陷的深度信息,需要將工業相機傾斜一定的角度使工業相機的拍照路線與脫硝催化劑的正面成一定角度,此角度需要根據催化劑的大小進行調整,這種方式獲取的圖像會存在畸變,因此在獲取圖像前對工業相機進行標定來克服圖像的畸變以獲取效果更好的圖像。
[0026]獲取圖像后傳送帶繼續帶動脫硝催化劑前往機器手處,機器手通過提取上位機中脫硝催化劑產品的二維碼信息來判別該產品是否合格,并將合格產品與不合格產品分揀至不同區域。
[0027]通過此種方法對脫硝催化劑產品的缺陷進行檢測能夠充分解放勞動力,將檢測的過程智能化,不僅減少了生產成本,還提高了檢測的效率和成功率。
【權利要求】
1.一種工業脫硝催化劑的缺陷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PC上位機(1)、相機支架(2 )、工業相機組(3 )、光源(6 )、橫跨支架(4)和機器手(9 ) ;PC上位機(I)分別與工業相機組(3)、二維碼掃描裝置(11)、紅外檢測器(5)、光源(6)和機器手(9)相連接,工業相機組(3)通過相機支架(2)安裝在傳送帶(7)的入口處,脫硝催化劑產品(10)在傳送帶(7)上傳送,脫硝催化劑產品(10)上表面貼有二維碼;工業相機組(3)的鏡頭均正對脫硝催化劑產品(10)的待檢測面,用于拍攝脫硝催化劑產品(10)待檢測面的四個角的圖像;傳送帶(7)上方安裝有橫跨支架(4),光源(6)安裝在靠近脫硝催化劑產品(10)待檢測面一側的橫跨支架(4)上,光源(6)的照射方向正對脫硝催化劑產品(10)的待檢測面;用于檢測脫硝催化劑產品(10)位置的紅外檢測器(5)和用于掃描脫硝催化劑產品(10)上二維碼的二維碼掃描裝置(11)安裝在橫跨支架(4)上,紅外信號發射方向朝向脫硝催化劑產品(10),機器手(9)通過機器手支架(8)安裝在傳送帶(7)傳送終點處。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工業脫硝催化劑的缺陷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工業相機組(3 )由四臺呈“田”字形布置的工業相機組成。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工業脫硝催化劑的缺陷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源(6)與橫跨支架(4)通過鉸鏈連接,根據脫硝催化劑產品(10)的型號、大小不同通過鉸鏈調整光源(6)的照射角度。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工業脫硝催化劑的缺陷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工業相機組(3 )安裝在相機支架(2 )的面板上,相機支架(2 )的面板與下方的支撐桿采用鉸鏈連接,根據脫硝催化劑產品(10)的型號、大小不同通過鉸鏈調整工業相機組(3)的拍攝角度。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工業脫硝催化劑的缺陷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裝置用于蜂窩式脫硝催化劑產品的缺陷檢測。
【文檔編號】G01N21/88GK204203114SQ201420622471
【公開日】2015年3月11日 申請日期:2014年10月27日 優先權日:2014年10月27日
【發明者】鄭恩輝, 馮逸驊, 陳良仁, 徐靈鑫, 孫堅 申請人:中國計量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