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微波調試輔助工具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微波調試輔助工具。包括探頭、射頻電纜、連接器和負載;射頻電纜的一端連接著探頭,另一端連接著連接器的焊接端,所述連接器螺紋端連接著負載。射頻電纜為具有金屬屏蔽層的柔性電纜,探頭為射頻電纜的銅質內導體,連接器為微波射頻信號連接器,負載為微波射頻功率吸收負載。本實用新型采用微波電路的信號吸收原理,即不使用拆裝、焊接的步驟,來實現多路微波分配合成電路的故障定位工作。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常規故障檢測定位反復拆裝、焊接造成的器件返修及微帶電路報廢的損失,提高了微波調試和故障返修的效率。該微波調試輔助工具具有結構簡單、成本低廉、操作簡便、定位故障效率高、便于攜帶的優點。
【專利說明】—種微波調試輔助工具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微波電路調試領域,具體涉及具有多路分配與合成結構的微波電路調試與故障定位的工具。
【背景技術】
[0002]在現代化電訊產品,尤其是使用微波射頻放大技術的電子電信產品中,多路分配與合成結構的微波電路較為常用。在故障檢測中往往需要首先對電路自身結構拆裝、焊接,改變原電路的結構狀態,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產品的質量,產品的功能可靠性存在里一定的隱患。本發明可以在不焊接、拆裝多路分配與合成結構的微帶電路的前提下,對短路進行故障判斷和定位。有效避免了重復拆裝、焊接對產品質量的影響。
【發明內容】
[0003]為了解決多路分配合成結構的微波電路的調試和維修故障定位時,對電路反復拆裝、焊接較易造成器件損壞和產生質量隱患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微波調試輔助工具。
[0004]具體的結構設計方案如下:
[0005]微波調試輔助工具的探頭I使用為射頻電纜2的內部銅導線,射頻電纜2的另外一端采用焊接的方法焊接在母接頭SMA連接器3的焊接端上,連接器3的另外一端螺紋端,通過螺旋嵌入微波射頻功率吸收負載4。
[0006]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技術效果是:
[0007]1、本發明主體為柔性射頻電纜2,其銅制內導體為良好的電路探頭1,利用柔性射頻電纜2的柔韌性特點,適應微帶電路復雜的設計結構,其主體除探頭I外,射頻電纜2、連接器3、負載4都可以作為有效接地端;
[0008]2、柔性電纜2與采用母接頭SMA連接器3焊接后,螺紋端連接微波射頻功率吸收負載4,可以在負載損壞后便于拆解更換,以確保微波調試輔助工具的可維護性;
[0009]3、采用微波電路的信號吸收原理,運用排除法在不對產品自身電路改變的前提下,即不使用拆裝、焊接的步驟前提下,來實現多路微波分配合成電路的故障定位工作。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常規故障檢測定位反復拆裝、焊接造成的器件返修及微帶電路報廢的損失,提高了微波調試和故障返修的效率。該微波調試輔助工具具有結構簡單、成本低廉、操作簡便、定位故障效率高、便于攜帶的優點。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0]圖1為微波調試輔助工具示意圖。
[0011]圖2為微波調試輔助工具使用示意圖。
[0012]上圖中序號:探頭1、射頻電纜2、連接器3、負載4、微帶電路5、微帶電路接地端6。
【具體實施方式】
[0013]下面結合附圖,通過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地說明。
[0014]參見圖1,一種微波調試輔助工具包括探頭1、射頻電纜2、連接器3和負載4。射頻電纜2的一端連接著探頭1,另一端連接著連接器3的焊接端,所述連接器3螺紋端連接著負載4。負載4為微波射頻功率吸收負載。連接器3為微波射頻信號連接器。探頭I為射頻電纜的銅質內導體。射頻電纜2為具有金屬屏蔽層的柔性電纜,這樣可以使本工具除探頭以外的任何金屬部分與電路地相連,都能產生一個良好的閉合微帶回路,有效的吸收微帶電路中的微波信號功率。通過觀察整個微波射頻電路的工作情況,達到判斷該支路是否故障的的目的。
[0015]參見圖2,在實際測量使用中,探頭I連接微帶電路5,射頻電纜2可以在0°到180°范圍之內任意彎曲,且射頻電纜2、連接器3、負載4的外部金屬外殼皆可連接微帶電路接地端6,可以有效適用各種復雜微帶電路的要求。
【權利要求】
1.一種微波調試輔助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探頭(I)、射頻電纜(2)、連接器(3)和負載(4);所述射頻電纜(2)的一端連接著探頭(1),另一端連接著連接器(3)的焊接端,所述連接器(3 )螺紋端連接著負載(4 )。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波組件輔助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頻電纜(2)為具有金屬屏蔽層的柔性電纜。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波組件輔助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探頭(I)為射頻電纜的銅質內導體。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波組件輔助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器(3)為母接頭型號的微波射頻信號連接器。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波組件輔助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負載(4)為微波射頻功率吸收負載。
【文檔編號】G01R31/28GK204044311SQ201420472541
【公開日】2014年12月24日 申請日期:2014年8月21日 優先權日:2014年8月21日
【發明者】劉子龍, 童紅蘭, 葉寶江, 孫永明, 周自泉 申請人: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