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于測量標準鋸齒狀結構面的粗糙度測量尺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用于測量標準鋸齒狀結構面的粗糙度測量尺,所述呈透明狀的粗糙度測量尺上標有刻度,所述刻度值都為相應的鋸齒狀結構面的粗糙度系數JRC值;所述刻度的“0”基線與鋸齒狀輪廓曲線底端對齊,與所述鋸齒狀輪廓曲線平行的刻度線所對應的JRC值即測得標準長度的鋸齒狀輪廓曲線(長度為10cm)的粗糙度系數JRC值;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結構簡單,操作方便,易于讀數且精度滿足要求,為測量鋸齒狀結構面粗糙度系數提供一種可行的手段,具有較大的實用價值。
【專利說明】一種用于測量標準鋸齒狀結構面的粗糙度測量尺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粗糙度測量尺,具體涉及一種用于測量標準鋸齒狀結構面的粗糙 度測量尺。
【背景技術】
[0002] 如何測量巖體結構面的表面形態,并將測量結果用一個特定的參數指標表示出 來,一直是巖土工程領域的熱點問題。結構面粗糙度系數JRC是用來描述結構面的表面幾 何形態對抗剪強度大小的影響。巖體結構面粗糙度系數JRC影響著巖體的變形、破壞以及 滲流特性。因此,如何得到粗糙度系數JRC值對研究巖體的力學特性至關重要。
[0003] 結構面的三維形態十分復雜,其剪切性質更是難以捉摸,因此在實際的操作中往 往將其簡化為二維的加以研究。選取對結構面剪切特性起關鍵作用的二維輪廓線,并將其 大致簡化為規則的鋸齒狀結構面進行研究。在研究規則鋸齒結構面剪切特性中,需要得到 其表面的粗糙度系數,但在目前為止,還沒有一種能快速得到規則鋸齒狀結構面粗糙度系 數的方法。
[0004] 在本實用新型之前,現有測量標準尺寸結構面表面或表面鋸齒狀輪廓曲線的粗糙 度系數JRC值的技術或計算方法有:直邊法公式計算法或直邊法圖解估測法。但這兩種方 法只是適用于鋸齒狀輪廓曲線較光滑,對于鋸齒狀輪廓曲線是規則鋸齒狀應用上述方法將 導致很大的誤差,且上述的兩種方法在實際的操作中程序復雜,計算或估算速度慢。
【發明內容】
[0005]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彌補上述現有技術之不足,旨在解決如何快速、簡便、精準 的得到規則鋸齒狀結構面粗糙度系數JRC值。
[0006] 為解決以上問題,本實用新型提出的技術方案如下:
[0007] 一種用于測量標準鋸齒狀結構面的粗糙度測量尺,包括底板(1)、指針(2)、調節 螺栓(3)和調節螺母(4);所述底板(1)其一端標有弧形刻度,另一端加工有通孔(5),調節 螺栓(3)穿過通孔(5)連接有調節螺母(4)位于所述扇形底板(1)所在的平面內,指針(2) 的一端固定連接在調節螺栓(3)上,另一端指向弧形刻度,所述弧形刻度的示數表明相應 的鋸齒狀結構面的粗糙度系數JRC值。
[0008] 以上所述測量尺上的指針(2)可以在其量程內任意轉動。
[0009] 以上所述弧形刻度的" 0 "基線與鋸齒狀輪廓曲線底端對齊,轉動指針與所述鋸齒 狀輪廓曲線平行,指針指向的刻度線所對應的JRC值即測得標準長度的鋸齒狀輪廓曲線的 粗糙度系數JRC值,本粗糙度測量尺測量的JRC值的范圍為0到30。
[0010] 以上所述指針為鋼制,厚度5 mm,指針長1 3 0 mm。
[0011] 以上所述的一種用于測量標準鋸齒狀結構面的粗糙度測量尺,根據標準鋸齒狀 結構面 JRC算法,JRC=85. 2671* (D-1)。_*79,D=log4/log[2 [l+costan_1 (2h/l)]],其中,h 為 小鋸齒高度,1為小鋸齒長度,得到對應的度數與JRC值一一對應的關系如表所示:
[0012]
【權利要求】
1. 一種用于測量標準鋸齒狀結構面的粗糙度測量尺,其特征在于,包括扇形底板(1 )、 指針(2)、調節螺栓(3)和調節螺母(4);所述底板(1)的一端標有弧形刻度,另一端加工有 通孔(5),調節螺栓(3)穿過通孔(5)連接有調節螺母(4)位于所述扇形底板(1)所在的平 面內,指針(2)的一端固定連接在調節螺栓(3)上,另一端指向弧形刻度,所述弧形刻度 的示數表明相應的鋸齒狀結構面的粗糙度系數JRC值。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測量標準鋸齒狀結構面的粗糙度測量尺,其特征在 于,所述測量尺上的指針(2)可以在其量程內任意轉動。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測量標準鋸齒狀結構面的粗糙度測量尺,其特征在 于,所述弧形刻度的" 〇 "基線與鋸齒狀輪廓曲線底端對齊,轉動指針與所述鋸齒狀輪廓曲 線平行,指針指向的刻度線所對應的JRC值即測得標準長度的鋸齒狀輪廓曲線的粗糙度系 數JRC值,本粗糙度測量尺測量的JRC值的范圍為0到30。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測量標準鋸齒狀結構面的粗糙度測量尺,其特征在 于,指針為鋼制,厚度5 mm,指針長1 3 0 mm。
【文檔編號】G01B5/28GK204085431SQ201420429927
【公開日】2015年1月7日 申請日期:2014年8月1日 優先權日:2014年8月1日
【發明者】方堃, 江強強, 姜耀飛, 李 浩, 溫韜, 劉超遠, 董曼曼, 崔貴彪, 孫榮 申請人:中國地質大學(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