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式升降支架結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綜合式升降支架結構,包括模擬塊安裝板,所述模擬塊安裝板兩側連接有導軌安裝板Ⅰ,所述導軌安裝板Ⅰ通過交叉滾子導軌連接有導軌安裝板Ⅱ,所述模擬塊安裝板下方設有定位機構,所述模擬塊安裝板下底面連接有彈簧座,所述彈簧座位于所述模擬塊安裝板兩端。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1)兩套工裝合并,減少成本;2)檢測零件的同時可以檢驗零件面的匹配情況,增加了使用的便捷性。
【專利說明】綜合式升降支架結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支架結構,特別是指一種綜合式升降支架結構。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已有的結構是制作兩套工裝,一套測量支架用來定位零件,如圖1所示,為傳統的測量支架,只有定位,在CMM上測量使用;一套檢測樣架,如圖2所示,為傳統的樣架結構,加工出理論形面,將零件貼合在理論形面上加緊來檢驗零件與理論形面的貼合情況。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綜合式升降支架結構。
[0004]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提供一種綜合式升降支架結構,包括模擬塊安裝板,所述模擬塊安裝板兩側連接有導軌安裝板I,所述導軌安裝板I通過交叉滾子導軌連接有導軌安裝板II,所述模擬塊安裝板下方設有定位機構,所述模擬塊安裝板下底面連接有彈簧座,所述彈簧座位于所述模擬塊安裝板兩端。
[0005]作為優選,所述定位機構上設有若干定位孔,所述定位孔間距差為5mm。
[0006]作為優選,所述定位機構的數量為2個。
[0007]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1)兩套工裝合并,減少成本;2)檢測零件的同時可以檢驗零件面的匹配情況,增加了使用的便捷性。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8]圖1為傳統的測量支架結構示意圖。
[0009]圖2為傳統的樣架結構示意圖。
[0010]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0011]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綜合式升降支架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0012]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綜合式升降支架結構的次切換結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3]為使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進行詳細描述。
[0014]如圖3-5所述,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的不足提供一種綜合式升降支架結構,包括模擬塊安裝板I,所述模擬塊安裝板I兩側連接有導軌安裝板I 2,所述導軌安裝板I 2通過交叉滾子導軌4連接有導軌安裝板II 3,所述模擬塊安裝板I下方設有定位機構5,所述模擬塊安裝板I下底面連接有彈簧座6,所述彈簧座6位于所述模擬塊安裝板I兩端。
[0015]所述定位機構5上設有若干定位孔,所述定位孔間距差為5mm。
[0016]所述定位機構5的數量為2個。
[0017]本具體實施模擬塊安裝板I可以升降,升起狀態時為理論形面,可以檢驗零件的貼合情況,形面塊下降后與零件有間隙,不會零件干涉,可以定位零件在CMM上進行檢測。
[0018]本具體實施的關鍵在于模擬塊在兩種狀態之間的切換,次切換結構見圖5,本結構升降的導引是通過兩組交叉滾子導軌來實現,通過實際應用交叉滾子導軌可以精確的實現導引作用,且耐磨性好;定位孔間距差為5mm,通過此設計來保證模擬塊可以精確的升降5mm,通過兩個定位銷來精確定位。
[0019]本具體實施有兩種工作狀態可以互相切換:1將所有的模擬塊升起時,模擬塊處于理論的和零件完全貼合的狀態,放置零件并加緊可以檢驗零件與形面塊的貼合情況。2降下所有的模擬塊,模擬塊會與零件有5_間隙,此時放置零件零件只會與定位基準接觸,且模擬塊與零件有足夠的空間可以實現CMM的在線檢測。此機構有彈簧緩沖,可以使該機構可以輕松自如的完成升降過程
[0020]本具體實施將兩套工裝合并,減少成本;檢測零件的同時可以檢驗零件面的匹配情況,增加了使用的便捷性。
[0021]以上所述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綜合式升降支架結構,包括模擬塊安裝板(I),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擬塊安裝板(I)兩側連接有導軌安裝板I (2),所述導軌安裝板I (2)通過交叉滾子導軌(4)連接有導軌安裝板II (3),所述模擬塊安裝板(I)下方設有定位機構(5),所述模擬塊安裝板(I)下底面連接有彈簧座¢),所述彈簧座(6)位于所述模擬塊安裝板(I)兩端。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綜合式升降支架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機構(5)上設有若干定位孔,所述定位孔間距差為5mm。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綜合式升降支架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機構(5)的數量為2個。
【文檔編號】G01B21/00GK204007560SQ201420426448
【公開日】2014年12月10日 申請日期:2014年7月30日 優先權日:2014年7月30日
【發明者】鮑懷偉, 王小龍 申請人:上海屹豐汽車模具制造有限公司, 廣州屹豐模具制造有限公司, 煙臺只楚屹豐模具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