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于安裝智能電表嵌入式鉛封的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用于安裝智能電表嵌入式鉛封的裝置,包括支撐機構、手柄機構和下壓機構,支撐機構包括底座、立板和支撐臺,立板連接底座和支撐臺;手柄機構包括手柄,手柄下端與第一支撐座上端活動連接,手柄中部與第一連桿右端活動連接,第一連桿左端與第二連桿右端活動連接,第二連桿左端與第二支撐座上端活動連接,第二連桿中部與第三連桿上端活動連接;下壓機構包括壓桿,壓桿上端活動連接第三連桿下端并設有擋齒,擋齒和支撐臺之間的壓桿上套置有復位彈簧,壓桿下端貫穿支撐臺與螺桿上端固接,螺桿下端貫穿壓板并通過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固定壓板,壓塊上端固接壓板下表面。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使用方便,省時省力,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專利說明】—種用于安裝智能電表嵌入式鉛封的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智能電表裝配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用于安裝智能電表嵌入式鉛封的裝置。
【背景技術】
[0002]根據國家電網發布的2013版電子式智能電表技術標準和型式規范,電子式智能電表鉛封要求安裝嵌入式鉛封。傳統安裝方法用人工把單個嵌入式鉛封裝入安裝孔后,再用手錘等工具敲入到安裝位置,手法不一致,裝配效果也不一樣,安裝高度參差不齊,操作過程中容易對產品造成劃傷、碰傷等缺陷,產品質量難以保證,對工人的操作要求高,勞動強度大,生產效率低。
實用新型內容
[0003]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用于安裝智能電表嵌入式鉛封的裝置,解決了人工安裝費時費力、容易損傷電表等問題。
[0004]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用于安裝智能電表嵌入式鉛封的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撐機構、手柄機構和下壓機構,所述的支撐機構包括底座、立板和支撐臺,所述立板的下端固接底座上表面,所述立板的上端固接支撐臺的下表面;所述的手柄機構包括手柄、第一連桿、第二連桿、第三連桿、第一支撐座和第二支撐座,所述第一支撐座下端和第二支撐座下端分別固定在支撐臺的上表面,所述手柄的下端通過轉軸與第一支撐座上端活動連接,所述第一連桿的右端通過轉軸與手柄中部活動連接,所述第一連桿的左端與第二連桿的右端通過轉軸活動連接,所述第二連桿的左端通過轉軸與第二支撐座上端活動連接,所述第三連桿的上端通過轉軸與第二連桿的中部活動連接;所述的下壓機構包括壓桿、螺桿、第一螺栓、第二螺栓、壓板、壓塊,所述壓桿的上端與第三連桿下端通過轉軸活動連接,且所述壓桿的下端貫穿支撐臺,所述壓桿上端的桿體上設有擋齒,所述擋齒和支撐臺之間的壓桿桿體上套置有復位彈簧,所述螺桿的上端與壓桿下端固接,所述螺桿的下端貫穿壓板,且壓板上方和下方的螺桿上分別設有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所述的壓塊為圓柱形,且壓塊上端固接壓板下表面。
[0005]進一步的,所述壓塊為一組,包括兩個壓塊,兩個壓塊之間的距離與智能電表兩個凹槽之間距離相同。
[0006]進一步的,所述底座的上表面設有凹槽,且凹槽的右側與外部連通。
[0007]進一步的,所述的壓塊和凹槽均為多個,且每一凹槽對應一組壓塊。
[0008]進一步的,所述凹槽內部的兩側對應設置有若干組滾輪。
[0009]進一步的,所述凹槽底部設有彈性墊。
[0010]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1]1、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在不損傷智能電表表殼的情況下,可以實現嵌入式鉛封的快速壓入,省時省力,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0012]2、通過螺桿和兩個螺栓,可以根據智能電表的厚度,調整壓板和壓塊的位置,既能保證鉛封被壓入,還能防止對智能電表表殼的壓力過大,同時,利用復位彈簧本身的厚度和彈性,進一步加強了上述效果,并且實現了鉛封壓入后的自動回復,節省了時間和體力。
[0013]3、通過在底座上設置凹槽,并預先調整好壓塊和凹槽的位置,只要把智能電表放置在凹槽內,即可實現壓塊和電表凹槽的對齊,節省了時間,提高了效率,而且,由于凹槽和壓塊的數量可以進一步增加,因此可以同時對多個電表實現鉛封安裝,大大提高了效率。
[0014]4、凹槽內設置了若干組滾輪,在將智能電表放置在凹槽內時,起到保護智能電表的作用,有效防止智能電表外殼被損傷,保證了智能電表外觀品相的完好。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5]圖1是本實用新型第一種實施方式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0016]圖2是本實用新型第二種實施方式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0017]圖3是本實用新型第三種實施方式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0018]圖中:1底座,2立板,3支撐臺,4手柄,5第一連桿,6第二連桿,7第三連桿,8第一支撐座,9第二支撐座,10壓桿,11擋齒,12復位彈簧,13螺桿,14壓板,15第一螺栓,16第二螺栓,17壓塊,18凹槽,19滾輪。
【具體實施方式】
[0019]如圖1所示,第一種實施方式的裝置包括支撐機構、手柄機構和下壓機構,所述的支撐機構包括底座1、立板2和支撐臺3,所述底座I的上表面設有凹槽18,且凹槽18的右側與外部連通,所述立板2的下端固接底座I上表面,所述立板2的上端固接支撐臺3的下表面;所述的手柄機構包括手柄4、第一連桿5、第二連桿6、第三連桿7、第一支撐座8和第二支撐座9,所述第一支撐座8下端和第二支撐座9下端分別固定在支撐臺3的上表面,所述手柄4的下端通過轉軸與第一支撐座8上端活動連接,所述第一連桿5的右端通過轉軸與手柄4中部活動連接,所述第一連桿5的左端與第二連桿6的右端通過轉軸活動連接,所述第二連桿6的左端通過轉軸與第二支撐座9上端活動連接,所述第三連桿7的上端通過轉軸與第二連桿6的中部活動連接;所述的下壓機構包括壓桿10、螺桿13、第一螺栓15、第二螺栓16、壓板14和一組壓塊,所述壓桿10的上端與第三連桿7下端通過轉軸活動連接,且所述壓桿10的下端貫穿支撐臺3,所述壓桿10上端的桿體上設有擋齒11,所述擋齒11和支撐臺3之間的壓桿桿體上套置有復位彈簧12,所述螺桿13的上端與壓桿10下端固接,所述螺桿13的下端貫穿壓板14,且壓板14上方和下方的螺桿上分別設有第一螺栓15和第二螺栓16,一組壓塊包括兩個壓塊17,兩個壓塊之間的距離與智能電表兩個凹槽之間距離相同,所述的壓塊17為圓柱形,且壓塊17上端固接壓板14下表面。
[0020]使用前,根據智能電表的厚度,通過螺桿、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調整并固定壓板的高度位置,并使得兩個壓塊在壓下時,與智能電表的凹槽重合。
[0021]使用時,將智能電表放置在凹槽內,將鉛封放在智能電表凹槽內,壓下手柄,壓桿下移,帶動壓板和壓塊下移,將鉛封壓入凹槽內,然后松開手柄,手柄在復位彈簧作用下,回到初始位置。
[0022]進一步的,為了提高效率,如圖2所示,提供了第二種實施方式的鉛封安裝裝置,相比第一種實施方式的鉛封安裝裝置,在部件位置關系不變的情況下,支撐機構和壓板進行了加長,設置了多組壓塊和多個凹槽,且每一凹槽對應一組壓塊,從而實現了多個智能電表同時安裝鉛封。
[0023]使用時,將多個智能電表依次小心放置在每一個凹槽內,將鉛封放在智能電表凹槽內,壓下手柄即可。
[0024]進一步的,如圖3所示,第三種實施方式的鉛封安裝裝置,在第二種實施方式的基礎上,在每一個凹槽內部的兩側對應設置了若干組滾輪19,滾輪19通過轉軸嵌入凹槽內側壁,并且保證滾輪的中心線與凹槽底面垂直,滾輪可以自由轉動,當智能電表在放入凹槽時,不會被碰到或磕到,保證了智能電表品相的完好無損。
[0025]使用時,將智能電表從凹槽右側推入凹槽,將鉛封放在智能電表凹槽內,壓下手柄即可。
[0026]在上述三種實施方式的基礎上,可以在凹槽底部設置彈性墊,進一步保護智能電表。
[0027]除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結構外,其余均為現有技術。
[0028]以上所述只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被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安裝智能電表嵌入式鉛封的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撐機構、手柄機構和下壓機構,所述的支撐機構包括底座、立板和支撐臺,所述立板的下端固接底座上表面,所述立板的上端固接支撐臺的下表面;所述的手柄機構包括手柄、第一連桿、第二連桿、第三連桿、第一支撐座和第二支撐座,所述第一支撐座下端和第二支撐座下端分別固定在支撐臺的上表面,所述手柄的下端通過轉軸與第一支撐座上端活動連接,所述第一連桿的右端通過轉軸與手柄中部活動連接,所述第一連桿的左端與第二連桿的右端通過轉軸活動連接,所述第二連桿的左端通過轉軸與第二支撐座上端活動連接,所述第三連桿的上端通過轉軸與第二連桿的中部活動連接;所述的下壓機構包括壓桿、螺桿、第一螺栓、第二螺栓、壓板、壓塊,所述壓桿的上端與第三連桿下端通過轉軸活動連接,且所述壓桿的下端貫穿支撐臺,所述壓桿上端的桿體上設有擋齒,所述擋齒和支撐臺之間的壓桿桿體上套置有復位彈簧,所述螺桿的上端與壓桿下端固接,所述螺桿的下端貫穿壓板,且壓板上方和下方的螺桿上分別設有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所述的壓塊為圓柱形,且壓塊上端固接壓板下表面。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安裝智能電表嵌入式鉛封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壓塊為一組,包括兩個壓塊,兩個壓塊之間的距離與智能電表兩個凹槽之間距離相同。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用于安裝智能電表嵌入式鉛封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上表面設有凹槽,且凹槽的右側與外部連通。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用于安裝智能電表嵌入式鉛封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壓塊和凹槽均為多個,且每一凹槽對應一組壓塊。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用于安裝智能電表嵌入式鉛封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內部的兩側對應設置有若干組滾輪。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用于安裝智能電表嵌入式鉛封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底部設有彈性墊。
【文檔編號】G01R11/24GK204044213SQ201420421107
【公開日】2014年12月24日 申請日期:2014年7月29日 優先權日:2014年7月29日
【發明者】謝晨暉, 晁新征, 張在國, 馬建彩, 竇誠, 王先強, 趙凱龍, 譚海順, 鄭丹鳳, 李云龍 申請人:中電裝備山東電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