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識別構造圈閉的方法及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申請公開了一種識別構造圈閉的方法及裝置。該方法包括:對所獲取的地震層面數據進行網格處理,形成等間距規則分布的網格數據點;對網格數據點進行濾波處理,剔除異常值的網格數據點;依次將每個網格數據點的數值與其周圍相鄰的八個網格數據點的數值相比較,判斷出構造圈閉的第一特征點和第二特征點;最后依次將每個第一特征點與距離最近的第二特征點進行匹配,識別出構造圈閉。該裝置包括網格劃分單元、濾波處理單元、特征點判斷單元以及識別單元。通過本申請所公開的識別構造圈閉的方法及裝置能實現準確識別出微型構造圈閉的目的。
【專利說明】一種識別構造圈閉的方法及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申請涉及油氣地震勘探開發解釋方法【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識別構造圈閉的方法及裝置。
【背景技術】
[0002]油田經過幾十年的開發,剩下的是呈分散狀態的剩余油。因此,挖掘剩余油就成了老油田開發的主要任務,也是提高油藏采收率的重點。在油田的開發后期,大構造背景下發育的面積小、幅度低的微型構造圈閉對剩余油分布具有十分重要的控制作用。構造圈閉為儲集巖層及其上覆蓋層,因某種局部構造形成而形成的,對油氣具有保存能力的圈閉,其主要包括背斜圈閉、斷鼻圈閉、巖體刺穿型圈閉、裂縫型圈閉等類型。一般來說,微型構造圈閉主要是指面積為0.01?0.5km2的構造圈閉。在油藏開發的后期,一般情況下,正向微構造適宜部署采油井,負向微構造適宜注水驅油。如果把油藏范圍內正負向微構造刻畫清楚,將對開發調整方案編制和開發井位部署具有十分重要指導意義。
[0003]目前,在油氣田開發區塊制作地震構造圖件依然沿用勘探階段的方法。該方法主要是在地震資料解釋層位的基礎上進行網格處理(一般網格間距為100-500米)、平滑,然后根據數據點的變化趨勢,以等間距變化的原則內插出數據點之間空白處的Z值變化,然后勾繪等值線。但該方法一般僅能識別面積大于Ikm2的較大面積構造圈閉,無法識別出微型構造圈閉。
【發明內容】
[0004]本申請實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識別構造圈閉的方法及裝置,以實現準確識別出微型構造圈閉的目的。
[0005]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申請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0006]本申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識別構造圈閉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0007]SI,對所獲取的地震層面數據進行網格處理,形成等間距規則分布的網格數據占.
[0008]S2,對所述網格數據點進行濾波處理;
[0009]S3,依次將每個網格數據點的數值與其周圍相鄰的八個網格數據點的數值相比較,判斷出構造圈閉的第一特征點以及第二特征點,所述每個網格數據點排除那些處于網格數據面邊緣上的網格數據點;
[0010]S4,在判斷出構造圈閉的所有第一特征點和第二特征點時,依次將每個第一特征點與距離最近的第二特征點進行匹配,識別出構造圈閉。
[0011]優選的,所述依次將每個網格數據點的數值與其周圍相鄰的八個網格數據點的數值相比較,判斷出構造圈閉的第一特征點以及第二特征點包括:
[0012]依次將每個網格數據點的數值與其周圍相鄰的八個網格數據點的數值相比較,判斷出構造圈閉的第一特征點;
[0013]在判斷出構造圈閉的所有第一特征點時,依次將每個網格數據點的數值與其周圍相鄰的八個網格數據點的數值相比較,判斷出構造圈閉的第二特征點。
[0014]優選的,所述依次將每個網格數據點的數值與相對應的周圍相鄰的八個網格數據點的數值相比較,判斷出構造圈閉的第一特征點包括:
[0015]依次將每個網格數據點的Z軸方向坐標值與相對應的周圍相鄰的八個網格數據點的Z軸方向坐標值相比較,判斷出構造圈閉的第一特征點。
[0016]優選的,所述依次將每個網格數據點的Z軸方向坐標值與相對應的周圍相鄰的八個網格數據點的Z軸方向坐標值相比較,判斷出構造圈閉的第一特征點包括:
[0017]將第η個網格數據點的Z軸方向坐標值與其周圍相鄰的八個網格數據點的Z軸方向坐標值相比較,判斷第η個網格數據點的Z軸方向坐標值是否最大;
[0018]在判斷出第η個網格數據點的Z軸方向坐標值最大時,將第η個網格數據點作為構造圈閉的第一特征點,并進行標記;η為正整數。
[0019]優選的,所述依次將每個網格數據點的數值與相其周圍相鄰的八個網格數據點的數值相比較,判斷出構造圈閉的第二特征點包括:
[0020]依次將每個網格數據點的Z軸方向坐標值與其周圍相鄰的八個網格數據點的Z軸方向坐標值相比較,判斷出構造圈閉的第二特征點。
[0021]優選的,所述依次將每個網格數據點的Z軸方向坐標值與其周圍相鄰的八個網格數據點的Z軸方向坐標值相比較,判斷出構造圈閉的第二特征點包括:
[0022]將第m個網格數據點的Z軸方向坐標值與其周圍相鄰的八個網格數據點的Z軸方向坐標值相比較,判斷第m個網格數據點周圍相鄰的八個網格數據點中是否存在有至少兩個被低點分隔的高點以及至少兩個被高點分隔的低點;所述高點為Z軸方向坐標值高于所述第m個網格數據點的Z軸方向坐標值的網格數據點,所述低點為Z軸方向坐標值低于所述第m個網格數據點的Z軸方向坐標值的網格數據點,m為正整數。
[0023]優選的,在判斷出第m個網格數據點周圍相鄰的八個網格數據點中存在有至少兩個被低點分隔的高點以及至少兩個被高點分隔的低點時,將第m個網格數據點作為構造圈閉的第二特征點,并進行標記。
[0024]優選的,在判斷第m個網格數據點周圍相鄰的八個網格數據點中不存在有至少兩個被低點分隔的高點以及至少兩個被高點分隔的低點,但其周圍相鄰的八個網格數據點中存在有等值數據點時,將所述等值數據點作為中心,補齊與所述等值數據點相鄰的八個網格數據點,將所述第m個網格數據點與所述等值數據點共同構成第m’個網格數據點,將第m’個網格數據點的Z軸方向坐標值與其周圍相鄰的八個網格數據點的Z軸方向坐標值相比較,判斷所述第m’個網格數據點是否為構造圈閉的第二特征點,m’為正整數;所述等值數據點為Z軸方向坐標值等于所述第m個網格數據點的Z軸方向坐標值的網格數據點。
[0025]優選的,所述將第m’個網格數據點的Z軸方向坐標值與其周圍相鄰的八個網格數據點的Z軸方向坐標值相比較,判斷所述第m’個網格數據點是否為構造圈閉的第二特征點包括:
[0026]將所述第m’個網格數據點的Z軸方向坐標值與其周圍相鄰的八個網格數據點的Z軸方向坐標值相比較,判斷所述第m’個網格數據點周圍相鄰的八個網格數據點中是否存在有至少兩個被低點分隔的高點以及至少兩個被高點分隔的低點;
[0027]在判斷出所述第m’個網格數據點周圍相鄰的八個網格數據點中存在有至少兩個被低點分隔的高點以及至少兩個被高點分隔的低點時,將所述第m’個網格數據點作為構造圈閉的第二特征點,并進行標記;所述高點為Z軸方向坐標值高于所述第m’個網格數據點的Z軸方向坐標值的網格數據點,所述低點為Z軸方向坐標值低于所述第m’個網格數據點的Z軸方向坐標值的網格數據點。
[0028]優選的,所述對所獲取的地震層面數據進行網格處理包括:采用搜索半徑100-500米、網格間距1-25米,對所獲取的地震層面數據進行網格處理。
[0029]優選的,所述對所述網格數據點進行濾波處理包括:
[0030]連續采樣N個網格數據點,判斷所述N個網格數據點中的中心點的數值是否為最大或最小,其中N為大于3的正整數;
[0031]在判斷所述中心點的數值為最大或最小時,去掉所述中心點的數值以及另外一個最大值或最小值的網格數據點,用剩余的N-2個網格數據點的距離加權平均值對所述中心點進行重新賦值。
[0032]本申請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識別構造圈閉的裝置,該裝置包括:
[0033]網格劃分單元,所述網格劃分單元用于對所獲取的地震層面數據進行網格處理,形成等間距規則分布的網格數據點;
[0034]濾波處理單元,所述濾波處理單元用于對所述網格數據點進行濾波處理;
[0035]特征點判斷單元,所述特征點判斷單元用于依次將每個網格數據點的數值與其周圍相鄰的八個網格數據點的數值相比較,判斷出構造圈閉的第一特征點和第二特征點,所述每個網格數據點排除那些處于網格數據面邊緣上的網格數據點;
[0036]識別單元,在判斷出構造圈閉的所有第一特征點和第二特征點時,依次將每個第一特征點與距離最近的第二特征點進行匹配,識別出構造圈閉。
[0037]優選的,所述特征點判斷單元包括:
[0038]第一特征點判斷單元,所述第一特征點判斷單元用于依次將每個網格數據點的數值與其周圍相鄰的八個網格數據點的數值相比較,判斷出構造圈閉的第一特征點;
[0039]第二特征點判斷單元,所述第二特征點判斷單元用于在判斷出構造圈閉的所有第一特征點時,依次將每個網格數據點的數值與其周圍相鄰的八個網格數據點的數值相比較,判斷出構造圈閉的第二特征點。
[0040]優選的,所述第一特征點判斷單元包括第一特征點Z值判斷單元,所述第一特征點Z值判斷單元用于依次將每個網格數據點的Z軸方向坐標值與相對應的周圍相鄰的八個網格數據點的Z軸方向坐標值相比較,判斷出構造圈閉的第一特征點。
[0041]優選的,所述第一特征點Z值判斷單元包括:
[0042]最大值判斷單元,所述最大值判斷單元用于將第η個網格數據點的Z軸方向坐標值與其周圍相鄰的八個網格數據點的Z軸方向坐標值相比較,判斷第η個網格數據點的Z軸方向坐標值是否最大;
[0043]第一特征點標記單元,所述第一特征點標記單元用于在判斷出第η個網格數據點的Z軸方向坐標值最大時,將第η個網格數據點作為構造圈閉的第一特征點,并進行標記。
[0044]優選的,所述第二特征點判斷單元包括第二特征點Z值判斷單元,所述第二特征點Z值判斷單元用于依次將每個網格數據點的Z軸方向坐標值與其周圍相鄰的八個網格數據點的Z軸方向坐標值相比較,判斷出構造圈閉的第二特征點。
[0045]優選的,所述第二特征點Z值判斷單元包括第一判斷子單元,所述第一判斷子單元用于將第m個網格數據點的Z軸方向坐標值與其周圍相鄰的八個網格數據點的Z軸方向坐標值相比較,判斷第m個網格數據點周圍相鄰的八個網格數據點中是否存在有至少兩個被低點分隔的高點以及至少兩個被高點分隔的低點;所述高點為Z軸方向坐標值高于所述第η個網格數據點的Z軸方向坐標值的網格數據點,所述低點為Z軸方向坐標值低于所述第η個網格數據點的Z軸方向坐標值的網格數據點,m為正整數。
[0046]優選的,所述第一判斷子單元包括第二特征點標記單元A,所述第二特征點標記單元A用于在判斷出第m個網格數據點周圍相鄰的八個網格數據點中存在有至少兩個被低點分隔的高點以及至少兩個被高點分隔的低點時,將第m個網格數據點作為構造圈閉的第二特征點,并進行標記。
[0047]優選的,所述第一判斷子單元還包括第二判斷子單元,所述第二判斷子單元用于在判斷第m個網格數據點周圍相鄰的八個網格數據點中不存在有至少兩個被低點分隔的高點以及至少兩個被高點分隔的低點,但其周圍相鄰的八個網格數據點中存在有等值數據點時,將所述等值數據點作為中心,補齊與所述等值數據點相鄰的八個網格數據點,將所述第m個網格數據點與所述等值數據點共同構成第m’個網格數據點,將第m’個網格數據點的Z軸方向坐標值與其周圍相鄰的八個網格數據點的Z軸方向坐標值相比較,判斷所述第m’個網格數據點是否為構造圈閉的第二特征點,m’為正整數;所述等值數據點為Z軸方向坐標值等于所述第m個網格數據點的Z軸方向坐標值的網格數據點。
[0048]優選的,所述第二判斷子單元包括:
[0049]高低點判斷單元,所述高低點判斷單元用于將所述第m’個網格數據點的Z軸方向坐標值與其周圍相鄰的八個網格數據點的Z軸方向坐標值相比較,判斷所述第m’個網格數據點周圍相鄰的八個網格數據點中是否存在有至少兩個被低點分隔的高點以及至少兩個被聞點分隔的低點;
[0050]第二特征點標記單元B,所述第二特征點標記單元B用于在判斷出所述第m’個網格數據點周圍相鄰的八個網格數據點中存在有至少兩個被低點分隔的高點以及至少兩個被高點分隔的低點時,將所述第m’個網格數據點作為構造圈閉的第二特征點,并進行標記;所述高點為Z軸方向坐標值高于所述第m’個網格數據點的Z軸方向坐標值的網格數據點,所述低點為Z軸方向坐標值低于所述第m’個網格數據點的Z軸方向坐標值的網格數據點。
[0051]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申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52]通過利用九點比值法,即依次將每個網格數據點的數值與其周圍相鄰的南北向、東西向、北東-南西向、北西-南東向四個方向的八個網格數據點的數值進行對比,判斷出構造圈閉的第一特征點和第二特征點,再將第一特征點和距離最近的第二特征點相匹配,識別出構造圈閉。這實現了準確識別出微型構造圈閉的目的。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53]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申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申請中記載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54]圖1為本申請實施例一中識別構造圈閉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圖。
[0055]圖2A-2D為九點比值法的原理示意圖。
[0056]圖3A-3B為利用九點比值法判斷構造圈閉的第一特征點的示意圖。
[0057]圖4A-4D為利用九點比值法中的方法A來判斷構造圈閉的第二特征點的原理示意圖。
[0058]圖5為不能利用方法A來判斷第二特征點的一種情形示意圖。
[0059]圖6A-6B為一個獨立微型構造的追蹤示意圖。
[0060]圖7為使用現有技術的具體應用效果示意圖。
[0061]圖8為本申請實施例一的具體應用效果示意圖。
[0062]圖9為本申請實施例二中一種識別構造圈閉的裝置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63]為了使本【技術領域】的人員更好地理解本申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結合本申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申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申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申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應當屬于本申請保護的范圍。
[0064]下面結合附圖來詳述上述實施例的具體實現方式。
[0065]實施例
[0066]圖1為本申請實施例一中識別構造圈閉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圖。該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0067]S101,對獲取的地震層面數據進行網格處理,形成等間距規則分布的網格數據點。
[0068]地震層面數據一般是以20米、25米、50米、100米等各種間距平均分布的數據點,整體具有空間立體形態,數據點呈方陣形,每個數據點具有x、y、z三列數據。目前,國內地震層面原始數據中水平采樣點的間距一般為20米或25米(個別12.5米),通常搜索半徑為1000-5000米,網格間距要求一般為100-500米。在本申請實施例中,采用搜索半徑100-500米、網格間距1-25米,對獲取的地震層面數據進行網格處理,形成等間距規則分布的網格數據點。進行網格處理后,所形成的網格數據點以I至25米的間距均勻分布于X和Y方向,這為后續運算提供了高精度的基礎數據。
[0069]S102,對網格數據點進行濾波處理,剔除異常網格數據點。
[0070]由于儀器設備以及外在環境等所造成的影響,導致所獲取的地震層面數據中一般都存在有異常數據點。為了使后續處理結果更加準確,需要通過濾波處理來剔除這些異常數據點。目前,常用的濾波算法有:限幅濾波法;中位值濾波法;算術平均濾波法;遞推平均濾波法;中位值平均濾波法;遞推中位值濾波法;限幅平均濾波法;一階滯后濾波法;加權遞推平均濾波法;消抖濾波法等。為了消除網格數據的孤立異常值以及偶然出現的脈沖性干擾,在本申請實施例中,采用改進的防脈沖干擾平均濾波法對網格處理后所得到的網格數據點進行濾波處理。該方法具體為:從所得到的網格數據點中,連續采樣N個網格數據點,去掉這N個網格數據點中數值最大和最小的網格數據點,然后計算剩余的N-2個網格數據點數值的加權平均值,N為大于3的正整數。如果這N個網格數據點的中心點的數值不是最大或最小,則不對該中心點進行任何處理;如果該中心點的數值最大值或最小,那么就去掉該中心點的數值以及另外一個最小值或最大值的網格數據點,然后用剩余的N-2個網格數據點的距離加權平均值對中心點進行重新賦值。該方法的優點是對于偶然出現的脈沖性干擾,可消除有其引起的采樣值偏差;對周期干擾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平滑度高,適于聞頻振湯的系統。
[0071]步驟S103,利用九點比值法計算構造圈閉的第一特征點。
[0072]九點比值法是將中心點的數值與南北向、東西向、北東-南西向、北西-南東向這四個方向的八個相鄰數據點的數值相比較,其原理示意圖如圖2A-2D所示,這四幅圖中黑色填充的圓形表示中心點。從這四幅圖中可以看出,這八個相鄰數據點可以為高點(如圖中內設三角符號的圓形所示),也可以為低點(如圖中內設加號的圓形所示),還可以為不確定點(如圖中灰色填充的圓形所示)。此處高點和低點分別是指數值高于和低于中心點的數據點,不確定點是指無法判斷其數值跟中心點之間大小關系的數據點,不確定點包括了等值數據點。在一實施例中,在剔除異常網格數據點后,依次將網格數據面上每個網格數據點的Z值與其周圍相鄰的八個數據點的Z值相比較,來判斷哪些網格數據點是構造圈閉的第一特征點。例如,將第η個網格數據點的Z值與其周圍相鄰的八個網格數據點的Z值相比較,如果第η個網格數據點的Z值大于其周圍相鄰的八個網格數據點的Z值,那么可以判斷出該第η個網格數據點為構造圈閉的第一特征點,如圖3Α-3Β所示。在這兩幅圖中,僅深灰色填充的圓形表不第一特征點,內設加號的圓形表不Z值低于第一特征點的Z值的網格數據點。如果該第η個網格數據點的Z值并不大于其周圍相鄰的八個網格數據點的Z值,那么該第η個網格數據點就不是構造圈閉的第一特征點。此時,就以上述相同的方法來判斷第η+1個網格數據點是不是構造圈閉的第一特征點。以此類推,直到判斷出所有構造圈閉的第一特征點為止。最后將計算得到的所有構造圈閉的第一特征點標記在網格數據面上。其中,η為正整數,第η個網格數據點可以是所有的網格數據面上任意一個網格數據點。在本實施例中,Z值為Z軸方向的坐標值,表示縱向的時間域或深度域的大小。
[0073]步驟S104,利用九點比值法計算構造圈閉的第二特征點。
[0074]在計算出所有構造圈閉的第一特征點后,再依次將網格數據面上每個網格數據點的數值與其周圍相鄰八個網格數據點的數值相比較,判斷出構造圈閉的第二特征點。在一實施例中,是依次將網格數據面上每個網格數據點的Z值與其周圍相鄰的八個數據點的Z值相比較,來判斷哪些網格數據點是構造圈閉的第二特征點,主要由以下兩種判斷方法:
[0075]方法A:針對于第m個網格數據點,在其周圍相鄰的八個網格數據點中,至少有兩個被低點分隔的高點存在,而且至少有兩個被高點分隔的低點存在,則該第m個網格數據點為構造圈閉的第二特征點,并將該網格數據點在網格數據面上進行標記。在一實施例中,高點是指Z軸方向坐標值高于第m個網格數據點Z軸方向坐標值的數據點,低點是指Z軸方向坐標值低于第m個網格數據點Z軸方向坐標值的數據點。
[0076]以圖4A-4D所示的四個9_網格為例,這四幅圖中,黑色填充的圓形表示中心點,內設三角符號的圓形表示高點,內設加號的圓形表示低點,沒有任何填充的圓形表示等值數據點。在圖4A中,高點和低點各為4個,并且高點和低點都是兩兩相隔;在圖4B中,高點有6個,低點2個,并且高點被這兩個低點分隔;在圖4C中,高點有3個,低點有4個,還有一個與中心網格數據點數值相等的等值數據點,這些高點和低點也相互隔開;在圖4D中,高點有2個,低點有5個,還有一個與中心網格數據點數值相等的等值數據點,高點和低點也各自隔開。所以這四個9-網格的中心網格數據點均可作為構造圈閉的第二特征點。圖4A-4D中僅只示意性的顯示出幾種滿足方法A的情形,但不限于圖4A-4D中所示的情形。
[0077]對于不能用方法A來判斷,但是存在數值等于第m個網格數據點數值的相鄰等值數據點時,則利用下述方法B來進行判斷:以該等值數據點為中心,補齊周圍八個相鄰的網格數據點,然后把該等值數據點與第m個網格數據點共同構成第m’個網格數據點,再利用方法A進行判斷,即判斷在第m’個網格數據點的周圍相鄰八個網格數據點中是否存在至少有兩個被低點分隔的高點存在,而且至少有兩個被高點分隔的低點。如果滿足該條件,則該第m’個網格數據點為構造圈閉的第二特征點,并將第m’個網格數據點標記在網格數據面上。很顯然,第m’個網格數據點的數值與第m個網格數據點的數值相等。在一實施例中,高點為Z軸方向坐標值高于所述第m’個網格數據點的Z軸方向坐標值的網格數據點,低點為Z軸方向坐標值低于所述第m’個網格數據點的Z軸方向坐標值的網格數據點。在一實施例中,等值數據點是指Z軸方向坐標值等于第二中心數據點的Z軸方向坐標值相等的數據點。
[0078]以圖5所示的網格數據點為例,中間的黑色網格數據點和其周圍左右兩側的白色等值數據點共同構成了構造圈閉的第二特征點。
[0079]—直進行方法A和方法B的循環判斷,直到判斷出網格數據面上所有的網格數據點是或不是構造圈閉的第二特征點,并將所有的第二特征點標記在網格數據面上。
[0080]如果既不滿足方法A,也不滿足方法B的網格數據點,那么該網格數據點可以判斷為不是構造圈閉的第二特征點。對于處于網格數據面邊緣上的網格數據點,由于數據不完整,不能進行判斷,所以將這類網格數據點也判斷為不是構造圈閉的第二特征點。
[0081]步驟S105,將構造圈閉的第一特征點和距離最近的第二特征點進行匹配,識別出構造圈閉。
[0082]在計算出所有構造圈閉的第二特征點后,將構造圈閉的第一特征點和距離最近的第二特征點進行匹配。即在網格數據面上,從某一第一特征點出發,按Z值降低的順序,查找該第一特征點四周的第二特征點。當發現距離其最近的第一個第二特征點時,停止查找。該第一特征點和此第二特征點之間的所有網格數據點構成了該構造圈閉的完整形態,此時第一特征點便為該構造圈閉的背斜高點,第二特征點為溢出點。然后,查找與該溢出點Z值相等的相鄰網格數據點,這些網格數據點構成的封閉等值線即為該構造圈閉的最外圈,其面積即為該構造圈閉的面積,如圖6A-6B所不。圖6A中A表不Iv完整的構造圈閉,圖6B為A的局部放大圖。本實施例中所識別出的構造圈閉為背斜圈閉。
[0083]在上述實施例中,構造圈閉的第一特征點和第二特征點也可稱為構造圈閉的頂點和鞍部轉折點。
[0084]上述僅描述了一個構造圈閉的情形,對于該網格數據面上有其他構造圈閉都可以用上述方法來進行識別,在此不再贅敘。
[0085]在本實施例中,是先利用九點比值法查找出所有構造圈閉的第一特征點,再查找構造圈閉的第二特征點。如有需要,也可以先進行計算出所有第二特征點的步驟,再進行查找第一特征點的計算,計算過程與上述步驟S103和步驟S104相同,只需將這兩個步驟調換一下先后順序即可,在此不再贅敘。
[0086]本申請實施例中的九點比值法在高精度網格的基礎上,精細的比較每個點和周圍八個點的關系,能準確的找出微型構造圈閉的背斜高點和溢出點,從而準確的識別出微型構造圈閉的形態。由此可見,通過本申請的技術方案能準確的識別出微型構造圈閉,提高了識別精度。
[0087]下面以一具體實施來驗證進行上述步驟的實際應用效果。
[0088]圖7和圖8分別為在塔里木探區使用現有技術和本申請技術方案得到的實驗結果。從圖7中可以看出,使用現有技術并沒有在該探區發現任何構造圈閉。而從圖8中可以看出,使用本申請的技術方案,在該探區發現了一面積為0.01平方千米的微型構造圈閉,該微型構造圈閉如圖8中的灰色區域所示。由此可見,通過本申請中的技術方案能準確的識別出微型構造圈閉所在位置及其面積大小,這為后續油氣田開發注采方案和儲量計算提供了可靠的數據。
[0089]本申請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識別構造圈閉的裝置,如圖9所示。該裝置包括網格劃分單元901、濾波處理單元902、特征點判斷單元903以及識別單元904。其中,網格劃分單元901用于對所獲取的地震層面數據進行網格處理,形成等間距規則分布的網格數據點。濾波處理單元902用于對所有的網格數據點進行濾波處理。
[0090]特征點判斷單元903用于依次將每個網格數據點的數值與其周圍相鄰的八個網格數據點的數值相比較,判斷出構造圈閉的第一特征點和第二特征點,這里每個網格數據點不包括那些處于網格數據面邊緣上的網格數據點。特征點判斷單元903包括第一特征點判斷單元9031和第二特征點判斷單元9032。
[0091]第一特征點判斷單元9031用于依次將每個網格數據點的數值與其周圍相鄰的八個網格數據點的數值相比較,判斷出構造圈閉的第一特征點,這里的每個網格數據點不包括那些處于網格數據面邊緣上的網格數據點。其包括第一特征點Z值判斷單元(圖9中未示出),該第一特征點Z值判斷單元用于依次將每個網格數據點的Z軸方向坐標值與相對應的周圍相鄰的八個網格數據點的Z軸方向坐標值相比較,判斷出構造圈閉的第一特征點。第一特征點Z值判斷單元包括:最大值判斷單元和第一特征點標記單元。該最大值判斷單元用于將第η個網格數據點的Z軸方向坐標值與其周圍相鄰的八個網格數據點的Z軸方向坐標值相比較,判斷第η個網格數據點的Z軸方向坐標值是否最大。第一特征點標記單元用于在判斷出第η個網格數據點的Z軸方向坐標值最大時,將第η個網格數據點作為構造圈閉的第一特征點,并進行標記。
[0092]第二特征點判斷單元9032用于在判斷出構造圈閉中所有的第一特征點時,依次將每個網格數據點的數值與其周圍相鄰的八個網格數據點的數值相比較,判斷出構造圈閉的第二特征點,這里每個網格數據點也不包括那些處于網格數據面邊緣上的網格數據點。第二特征點判斷單元9032包括第二特征點Z值判斷單元(圖9中未示出),該第二特征點Z值判斷單元用于依次將每個網格數據點的Z軸方向坐標值與其周圍相鄰的八個網格數據點的Z軸方向坐標值相比較,判斷出構造圈閉的第二特征點。
[0093]第二特征點Z值判斷單元包括第一判斷子單元,該第一判斷子單元用于將第m個網格數據點的Z軸方向坐標值與其周圍相鄰的八個網格數據點的Z軸方向坐標值相比較,判斷第m個網格數據點周圍相鄰的八個網格數據點中是否存在有至少兩個被低點分隔的高點以及至少兩個被高點分隔的低點。該第一判斷子單元包括第二特征點標記單元A,該第二特征點標記單元用于在判斷出第m個網格數據點周圍相鄰的八個網格數據點中存在有至少兩個被低點分隔的高點以及至少兩個被高點分隔的低點時,將第m個網格數據點作為構造圈閉的第二特征點,并進行標記。該第一判斷子單元還包括第二判斷子單元,該第二判斷子單元用于在判斷第m個網格數據點周圍相鄰的八個網格數據點中不存在有至少兩個被低點分隔的高點以及至少兩個被高點分隔的低點,但其周圍相鄰的八個網格數據點中存在有等值數據點時,將所述等值數據點作為中心,補齊與所述等值數據點相鄰的八個網格數據點,將所述第m個網格數據點與所述等值數據點共同構成第m’個網格數據點,將第m’個網格數據點的Z軸方向坐標值與其周圍相鄰的八個網格數據點的Z軸方向坐標值相比較,判斷第m’個網格數據點是否為構造圈閉的第二特征點。
[0094]第二判斷子單元包括高低點判斷單元和第二特征點標記單元B。高低點判斷單元用于將第m’個網格數據點的Z軸方向坐標值與其周圍相鄰的八個網格數據點的Z軸方向坐標值相比較,判斷第m’個網格數據點周圍相鄰的八個網格數據點中是否存在有至少兩個被低點分隔的高點以及至少兩個被高點分隔的低點。第二特征點標記單元B用于在判斷出第m’個網格數據點周圍相鄰的八個網格數據點中存在有至少兩個被低點分隔的高點以及至少兩個被高點分隔的低點時,將第m’個網格數據點作為構造圈閉的第二特征點,并進行
T 己 O
[0095]識別單元904,在判斷出構造圈閉所有的第一特征點和第二特征點時,依次將每個第一特征點與距離最近的第二特征點進行匹配,識別出構造圈閉。
[0096]雖然通過實施例描繪了本申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知道,本申請有許多變形和變化而不脫離本申請的精神,希望所附的權利要求包括這些變形和變化而不脫離本申請的精神。
【權利要求】
1.一種識別構造圈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i,對所獲取的地震層面數據進行網格處理,形成等間距規則分布的網格數據點; S2,對所述網格數據點進行濾波處理; S3,依次將每個網格數據點的數值與其周圍相鄰的八個網格數據點的數值相比較,判斷出構造圈閉的第一特征點以及第二特征點,所述每個網格數據點排除那些處于網格數據面邊緣上的網格數據點; S4,在判斷出構造圈閉的所有第一特征點和第二特征點時,依次將每個第一特征點與距離最近的第二特征點進行匹配,識別出構造圈閉。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依次將每個網格數據點的數值與其周圍相鄰的八個網格數據點的數值相比較,判斷出構造圈閉的第一特征點以及第二特征點包括: 依次將每個網格數據點的數值與其周圍相鄰的八個網格數據點的數值相比較,判斷出構造圈閉的第一特征點; 在判斷出構造圈閉的所有第一特征點時,依次將每個網格數據點的數值與其周圍相鄰的八個網格數據點的數值相比較,判斷出構造圈閉的第二特征點。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依次將每個網格數據點的數值與相對應的周圍相鄰的八個網格數據點的數值相比較,判斷出構造圈閉的第一特征點包括: 依次將每個網格數據點的Z軸方向坐標值與相對應的周圍相鄰的八個網格數據點的Z軸方向坐標值相比較,判斷出構造圈閉的第一特征點。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依次將每個網格數據點的Z軸方向坐標值與相對應的周圍相鄰的八個網格數據點的Z軸方向坐標值相比較,判斷出構造圈閉的第一特征點包括: 將第η個網格數據點的Z軸方向坐標值與其周圍相鄰的八個網格數據點的Z軸方向坐標值相比較,判斷第η個網格數據點的Z軸方向坐標值是否最大; 在判斷出第η個網格數據點的Z軸方向坐標值最大時,將第η個網格數據點作為構造圈閉的第一特征點,并進行標記為正整數。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依次將每個網格數據點的數值與相其周圍相鄰的八個網格數據點的數值相比較,判斷出構造圈閉的第二特征點包括: 依次將每個網格數據點的Z軸方向坐標值與其周圍相鄰的八個網格數據點的Z軸方向坐標值相比較,判斷出構造圈閉的第二特征點。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依次將每個網格數據點的Z軸方向坐標值與其周圍相鄰的八個網格數據點的Z軸方向坐標值相比較,判斷出構造圈閉的第二特征點包括: 將第m個網格數據點的Z軸方向坐標值與其周圍相鄰的八個網格數據點的Z軸方向坐標值相比較,判斷第m個網格數據點周圍相鄰的八個網格數據點中是否存在有至少兩個被低點分隔的高點以及至少兩個被高點分隔的低點;所述高點為Z軸方向坐標值高于所述第m個網格數據點的Z軸方向坐標值的網格數據點,所述低點為Z軸方向坐標值低于所述第m個網格數據點的Z軸方向坐標值的網格數據點,m為正整數。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判斷出第m個網格數據點周圍相鄰的八個網格數據點中存在有至少兩個被低點分隔的高點以及至少兩個被高點分隔的低點時,將第m個網格數據點作為構造圈閉的第二特征點,并進行標記。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判斷第m個網格數據點周圍相鄰的八個網格數據點中不存在有至少兩個被低點分隔的高點以及至少兩個被高點分隔的低點,但其周圍相鄰的八個網格數據點中存在有等值數據點時,將所述等值數據點作為中心,補齊與所述等值數據點相鄰的八個網格數據點,將所述第m個網格數據點與所述等值數據點共同構成第m’個網格數據點,將第m’個網格數據點的Z軸方向坐標值與其周圍相鄰的八個網格數據點的Z軸方向坐標值相比較,判斷所述第m’個網格數據點是否為構造圈閉的第二特征點,m’為正整數;所述等值數據點為Z軸方向坐標值等于所述第m個網格數據點的Z軸方向坐標值的網格數據點。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將第m’個網格數據點的Z軸方向坐標值與其周圍相鄰的八個網格數據點的Z軸方向坐標值相比較,判斷所述第m’個網格數據點是否為構造圈閉的第二特征點包括: 將所述第m’個網格數據點的Z軸方向坐標值與其周圍相鄰的八個網格數據點的Z軸方向坐標值相比較,判斷所述第m’個網格數據點周圍相鄰的八個網格數據點中是否存在有至少兩個被低點分隔的高點以及至少兩個被高點分隔的低點; 在判斷出所述第m’個網格數據點周圍相鄰的八個網格數據點中存在有至少兩個被低點分隔的高點以及至少兩個被高點分隔的低點時,將所述第m’個網格數據點作為構造圈閉的第二特征點,并進行標記;所述高點為Z軸方向坐標值高于所述第m’個網格數據點的Z軸方向坐標值的網格數據點,所述低點為Z軸方向坐標值低于所述第m’個網格數據點的Z軸方向坐標值的網格數據點。
10.根據權利要求1-9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對所獲取的地震層面數據進行網格處理包括:采用搜索半徑100-500米、網格間距1-25米,對所獲取的地震層面數據進行網格處理。
11.根據權利要求1-9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對所述網格數據點進行濾波處理包括: 連續采樣N個網格數據點,判斷所述N個網格數據點中的中心點的數值是否為最大或最小,其中N為大于3的正整數; 在判斷所述中心點的數值為最大或最小時,去掉所述中心點的數值以及另外一個最大值或最小值的網格數據點,用剩余的N-2個網格數據點的距離加權平均值對所述中心點進行重新賦值。
12.—種識別構造圈閉的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網格劃分單元,所述網格劃分單元用于對所獲取的地震層面數據進行網格處理,形成等間距規則分布的網格數據點; 濾波處理單元,所述濾波處理單元用于對所述網格數據點進行濾波處理; 特征點判斷單元,所述特征點判斷單元用于依次將每個網格數據點的數值與其周圍相鄰的八個網格數據點的數值相比較,判斷出構造圈閉的第一特征點和第二特征點,所述每個網格數據點排除那些處于網格數據面邊緣上的網格數據點; 識別單元,在判斷出構造圈閉的所有第一特征點和第二特征點時,依次將每個第一特征點與距離最近的第二特征點進行匹配,識別出構造圈閉。
13.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特征點判斷單元包括: 第一特征點判斷單元,所述第一特征點判斷單元用于依次將每個網格數據點的數值與其周圍相鄰的八個網格數據點的數值相比較,判斷出構造圈閉的第一特征點; 第二特征點判斷單元,所述第二特征點判斷單元用于在判斷出構造圈閉的所有第一特征點時,依次將每個網格數據點的數值與其周圍相鄰的八個網格數據點的數值相比較,判斷出構造圈閉的第二特征點。
14.根據權利要求13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特征點判斷單元包括第一特征點Z值判斷單元,所述第一特征點Z值判斷單元用于依次將每個網格數據點的Z軸方向坐標值與相對應的周圍相鄰的八個網格數據點的Z軸方向坐標值相比較,判斷出構造圈閉的第一特征點。
15.根據權利要求14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特征點Z值判斷單元包括: 最大值判斷單元,所述最大值判斷單元用于將第η個網格數據點的Z軸方向坐標值與其周圍相鄰的八個網格數據點的Z軸方向坐標值相比較,判斷第η個網格數據點的Z軸方向坐標值是否最大; 第一特征點標記單元,所述第一特征點標記單元用于在判斷出第η個網格數據點的Z軸方向坐標值最大時,將第η個網格數據點作為構造圈閉的第一特征點,并進行標記。
16.根據權利要求13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特征點判斷單元包括第二特征點Z值判斷單元,所述第二特征點Z值判斷單元用于依次將每個網格數據點的Z軸方向坐標值與其周圍相鄰的八個網格數據點的Z軸方向坐標值相比較,判斷出構造圈閉的第二特征點。
17.根據權利要求16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特征點Z值判斷單元包括第一判斷子單元,所述第一判斷子單元用于將第m個網格數據點的Z軸方向坐標值與其周圍相鄰的八個網格數據點的Z軸方向坐標值相比較,判斷第m個網格數據點周圍相鄰的八個網格數據點中是否存在有至少兩個被低點分隔的高點以及至少兩個被高點分隔的低點;所述高點為Z軸方向坐標值高于所述第η個網格數據點的Z軸方向坐標值的網格數據點,所述低點為Z軸方向坐標值低于所述第η個網格數據點的Z軸方向坐標值的網格數據點,m為正整數。
18.根據權利要求17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判斷子單元包括第二特征點標記單元A,所述第二特征點標記單元A用于在判斷出第m個網格數據點周圍相鄰的八個網格數據點中存在有至少兩個被低點分隔的高點以及至少兩個被高點分隔的低點時,將第m個網格數據點作為構造圈閉的第二特征點,并進行標記。
19.根據權利要求17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判斷子單元還包括第二判斷子單元,所述第二判斷子單元用于在判斷第m個網格數據點周圍相鄰的八個網格數據點中不存在有至少兩個被低點分隔的高點以及至少兩個被高點分隔的低點,但其周圍相鄰的八個網格數據點中存在有等值數據點時,將所述等值數據點作為中心,補齊與所述等值數據點相鄰的八個網格數據點,將所述第m個網格數據點與所述等值數據點共同構成第m’個網格數據點,將第m’個網格數據點的Z軸方向坐標值與其周圍相鄰的八個網格數據點的Z軸方向坐標值相比較,判斷所述第m’個網格數據點是否為構造圈閉的第二特征點,m’為正整數;所述等值數據點為Z軸方向坐標值等于所述第m個網格數據點的Z軸方向坐標值的網格數據點。
20.根據權利要求19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判斷子單元包括: 高低點判斷單元,所述高低點判斷單元用于將所述第m’個網格數據點的Z軸方向坐標值與其周圍相鄰的八個網格數據點的Z軸方向坐標值相比較,判斷所述第m’個網格數據點周圍相鄰的八個網格數據點中是否存在有至少兩個被低點分隔的高點以及至少兩個被高點分隔的低點; 第二特征點標記單元B,所述第二特征點標記單元B用于在判斷出所述第m’個網格數據點周圍相鄰的八個網格數據點中存在有至少兩個被低點分隔的高點以及至少兩個被高點分隔的低點時,將所述第m’個網格數據點作為構造圈閉的第二特征點,并進行標記;所述高點為Z軸方向坐標值高于所述第m’個網格數據點的Z軸方向坐標值的網格數據點,所述低點為Z軸方向坐標值低于所述第m’個網格數據點的Z軸方向坐標值的網格數據點。
【文檔編號】G01V1/28GK104459783SQ201410759437
【公開日】2015年3月25日 申請日期:2014年12月11日 優先權日:2014年12月11日
【發明者】張建偉, 凌東明, 何曉松, 楊平, 周成剛, 徐博, 張飛飛, 王貴重, 劉永雷 申請人: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 中國石油集團東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