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速箱殼體試驗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變速箱殼體試驗裝置,可測試變速箱殼體在受到X方向載荷下的疲勞壽命。其技術方案為:變速箱殼體試驗裝置包括驅動機構、機架、直線雙導軌機構、殼體加載機構,其中直線雙導軌機構放置于機架上,殼體加載機構安裝于所述變速箱殼體內,驅動機構安裝于直線雙導軌機構的一側,變速箱殼體作為被試件被置于所述機架上。夾具的改進之處在于導軌采用了直線導軌的方式,并且殼體加載機構中采用楔形塊的設計以及殼體加載頭采用高分子材料及其截面積模擬支撐殼體內的橡膠的截面積。
【專利說明】變速箱殼體試驗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變速箱殼體的性能參數試驗中的設備,尤其涉及針對變速箱殼體的疲勞試驗的夾具。
【背景技術】
[0002]變速箱支撐疲勞試驗有5個試驗項目,其中的一個稱為變速箱殼體疲勞試驗,需要搭建專用臺架,來考察變速箱殼體的疲勞壽命是否符合試驗標準要求。圖1是變速箱支撐的整體外觀圖,圖2是其截面圖,零件中支撐臂I上的橡膠1a和1b和殼體2在兩側各有一個接觸面。變速箱總成是通過變速箱支撐安裝在車身上的,通過零件內的橡膠緩沖,減緩或者隔絕變速箱在實際行駛過程中傳遞到車身內的振動。在車輛行駛過程中,由于車輛有頻繁的制動和加速工況,殼體會一直承受支撐臂橡膠10對殼體2在X方向上的交變載荷,因此殼體的疲勞壽命是否滿足車輛使用要求就顯得尤為關鍵。
[0003]目前已知的有兩種方法對變速箱殼體進行疲勞試驗。第一種方法是按照試驗標準上的示意圖進行臺架搭建。該種設計存在兩個缺點,I)體積比較大,結構笨重,要消耗很多材料;2)和殼體接觸的加載裝置,為了模擬橡膠件和殼體接觸的效果,采用了鋼制夾具包裹皮革的方法,但是包裹皮革的夾具和殼體之間有間隙且無法消除,因此在試驗時變成了沖擊加載,和實際加載情況不符合。并且皮革的耐用性很差,承受不了如此多的沖擊載荷,經常磨壞,需要經常更換,大大降低了試驗工作的效率和試驗結果的準確性。
[0004]第二種方法是按照加載原理進行臺架搭建,即單導軌加載,供應商搭架了一個臺架,但在實際使用過程中,發現臺架整體單薄,試驗時臺架搖晃明顯,整個加載機構的剛性比較差,加載效果不佳,這種情況在汽車零部件臺架試驗中是不理想的。
【發明內容】
[0005]以下給出一個或多個方面的簡要概述以提供對這些方面的基本理解。此概述不是所有構想到的方面的詳盡綜覽,并且既非旨在指認出所有方面的關鍵性或決定性要素亦非試圖界定任何或所有方面的范圍。其唯一的目的是要以簡化形式給出一個或多個方面的一些概念以為稍后給出的更加詳細的描述之序。
[0006]本發明的目的在于解決上述問題,提供了一種變速箱殼體試驗裝置,可測試變速箱殼體在受到X方向載荷下的疲勞壽命。
[0007]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為:本發明揭示了一種變速箱殼體試驗裝置,包括驅動機構、機架、直線雙導軌機構、殼體加載機構,其中所述直線雙導軌機構放置于所述機架上,所述殼體加載機構安裝于所述變速箱殼體內,所述驅動機構安裝于所述直線雙導軌的一側,所述變速箱殼體作為被試件置于所述機架上。
[0008]根據本發明的變速箱殼體試驗裝置的一實施例,所述殼體加載機構包括基座、楔形塊和加載頭,所述基座與直線雙導軌連接,所述楔形塊通過壓緊螺栓與所述基座連接,所述加載頭通過固定螺栓與所述基座連接,所述楔形塊兩側各設有所述加載頭。
[0009]根據本發明的變速箱殼體試驗裝置的一實施例,通過旋轉所述壓緊螺栓,使得位于中間位置的所述楔形塊往下或往上移動,所述楔形塊的兩個斜面推動兩側的所述加載頭緊貼所述變速箱殼體的內側受力面,再擰緊所述固定螺栓后固定住所述兩個加載頭。
[0010]根據本發明的變速箱殼體試驗裝置的一實施例,所述楔形塊是鋼制楔形塊。
[0011]根據本發明的變速箱殼體試驗裝置的一實施例,所述兩個殼體加載頭是采用PA66+GF30的尼龍玻纖高分子材料的加載頭。
[0012]根據本發明的變速箱殼體試驗裝置的一實施例,所述兩個殼體加載頭的截面積相當于所述變速箱殼體內的支撐臂橡膠的截面積。
[0013]根據本發明的變速箱殼體試驗裝置的一實施例,所述直線雙導軌機構的兩根直線導軌之間還設有一連接機構。
[0014]根據本發明的變速箱殼體試驗裝置的一實施例,所述驅動機構為油缸,所述油缸以4-5Hz的頻率直線往復運動,所述油缸的運動幅度為1-2_。
[0015]根據本發明的變速箱殼體試驗裝置的一實施例,所述直線雙導軌機構的一側還設有一力傳感器。
[0016]本發明對比現有技術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本發明的變速箱殼體試驗裝置對導軌進行了改進,采用了直線雙導軌機構,可提高結構穩定性。另一方面,和殼體接觸的加載機構采用楔形壓緊塊,通過調整楔形壓緊塊能有效防止加載頭和殼體之間的間隙,使得加載平穩順暢。此外,本發明的加載頭采用了 PA66+GF30的尼龍玻纖的高分子材料替代了鋼制夾具包裹皮革的方式,不僅取得了和橡膠件類似的加載效果也增加了耐用性,在400-500個小時的試驗過程中無需更換任何試驗夾具部件。而且加載頭本身的截面積大小完全模擬了變速箱支撐內的橡膠和殼體接觸的截面積大小,從而完全模擬了橡膠對殼體的加載效果,使得疲勞試驗得到的試驗結果準確可靠。采用本發明的變速箱殼體試驗裝置,其體積較小、結構用料也少,而且易于安裝。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7]圖1示出了變速箱支撐的整體外觀圖。
[0018]圖2示出了變速箱支撐的截面圖。
[0019]圖3示出了本發明的變速箱殼體試驗裝置的較佳實施例的結構圖。
[0020]圖4示出了本發明的變速箱殼體試驗裝置中的殼體加載機構的細化結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1]在結合以下附圖閱讀本公開的實施例的詳細描述之后,能夠更好地理解本發明的上述特征和優點。在附圖中,各組件不一定是按比例繪制,并且具有類似的相關特性或特征的組件可能具有相同或相近的附圖標記。
[0022]圖3示出了本發明的變速箱殼體試驗裝置的較佳實施例的結構。請參見圖3,本實施例的變速箱殼體試驗裝置包括驅動機構、機架3、直線雙導軌機構(由兩根直線導軌4a和4b構成)、殼體加載機構,較佳的,還可以包括力傳感器6。
[0023]直線雙導軌機構4a和4b放置于機架3上,殼體加載機構安裝于變速箱殼體內,驅動機構安裝于直線雙導軌機構4a和4b的一側。驅動機構例如為油缸,油缸以4-5Hz的頻率直線往復運動,其運動幅度為l_2mm。力傳感器6安裝于直線雙導軌機構4a和4b的一側,變速箱殼體2作為被試件被置于機架3上。直線雙導軌機構4a和4b之間還設有連接機構7,直線雙導軌機構的這種設計可提高結構穩定性。
[0024]殼體加載機構包括基座54、楔形塊50、位于楔形塊50兩側的兩個加載頭51a和51b。基座54與直線雙導軌機構4a和4b連接,楔形塊50較佳的是鋼制楔形塊,通過壓緊螺栓53與基座54連接,兩個加載頭51a和51b通過固定螺栓52與基座54連接。這兩個加載頭51a和51b是采用PA66+GF30的尼龍玻纖高分子材料的加載頭,不僅取得了和橡膠件類似的加載效果也增加了耐用性,在400-500個小時的試驗過程中無需更換任何試驗夾具部件。這兩個加載頭51a和51b的截面積相當于變速箱殼體內的支撐臂橡膠的截面積,從而完全模擬了橡膠對殼體的加載效果,使得加載效果等同于橡膠對殼體的加載效果,因此疲勞試驗得到的試驗結果準確可靠。
[0025]在試驗準備工作中,通過旋轉壓緊螺栓53,使得位于中間位置的楔形塊50往下移動,楔形塊50的兩個斜面推動左右兩側的加載頭51a和51b緊貼變速箱殼體2的內側受力面,再擰緊固定螺栓52后固定住兩個加載頭51a和51b,這樣加載頭和變速箱殼體之間不會產生間隙,保證了加載過程的平穩順暢。
[0026]提供對本公開的先前描述是為使得本領域任何技術人員皆能夠制作或使用本公開。對本公開的各種修改對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都將是顯而易見的,且本文中所定義的普適原理可被應用到其他變體而不會脫離本公開的精神或范圍。由此,本公開并非旨在被限定于本文中所描述的示例和設計,而是應被授予與本文中所公開的原理和新穎性特征相一致的最廣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變速箱殼體試驗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驅動機構、機架、直線雙導軌機構、殼體加載機構,其中所述直線雙導軌機構放置于所述機架上,所述殼體加載機構安裝于所述變速箱殼體內,所述驅動機構安裝于所述直線雙導軌的一側,所述變速箱殼體作為被試件置于所述機架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變速箱殼體試驗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加載機構包括基座、楔形塊和加載頭,所述基座與直線雙導軌連接,所述楔形塊通過壓緊螺栓與所述基座連接,所述加載頭通過固定螺栓與所述基座連接,所述楔形塊兩側各設有所述加載頭。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變速箱殼體試驗裝置,其特征在于,通過旋轉所述壓緊螺栓,使得位于中間位置的所述楔形塊往下或往上移動,所述楔形塊的兩個斜面推動兩側的所述加載頭緊貼所述變速箱殼體的內側受力面,再擰緊所述固定螺栓后固定住所述兩個加載頭。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變速箱殼體試驗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楔形塊是鋼制楔形塊。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變速箱殼體試驗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兩個殼體加載頭是采用PA66+GF30的尼龍玻纖高分子材料的加載頭。
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變速箱殼體試驗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兩個殼體加載頭的截面積相當于所述變速箱殼體內的支撐臂橡膠的截面積。
7.根據權利要求1-6中任一所述的變速箱殼體試驗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線雙導軌機構的兩根直線導軌之間還設有一連接機構。
8.根據權利要求1-6中任一所述的變速箱殼體試驗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機構為油缸,所述油缸以4-5Hz的頻率直線往復運動,所述油缸的運動幅度為1-2_。
9.根據權利要求8中所述的變速箱殼體試驗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線雙導軌機構的一側還設有一力傳感器。
【文檔編號】G01M13/00GK104316313SQ201410658730
【公開日】2015年1月28日 申請日期:2014年11月18日 優先權日:2014年11月18日
【發明者】李文斌 申請人:上海大眾汽車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