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視場超光譜成像差分吸收光譜儀裝星測試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大視場超光譜成像差分吸收光譜儀裝星測試裝置,包括有弧形工裝,弧形工裝的外圓弧上設置有多個光纖出射端,弧形工裝內圓弧一側設置有測試用光源、多合一光纖入射端,多合一光纖入射端通過長光纖與各個光纖出射端連接。本發明可完成載荷裝星后性能測試工作,實現對載荷代表性指標光譜分辨率和空間分辨率的測試。
【專利說明】大視場超光譜成像差分吸收光譜儀裝星測試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環境監測領域,具體是一種大視場超光譜成像差分吸收光譜儀裝星測試裝置。
【背景技術】
[0002]大視場超光譜成像差分吸收光譜儀通過測量大氣、地表的紫外、可見散射光譜、并利用痕量氣體在紫外、可見波段的“指紋”吸收、采用差分吸收光譜算法獲取大氣痕量氣體濃度。該載荷采用面陣探測器推掃方式工作,擁有114度大視場,在軌道705km時地面幅寬可達2600km,載荷在裝星后需完成整星熱試驗、整星力學試驗等,這些試驗均有可能會對儀器的性能造成影響。以前載荷裝星后一般只進行電接口測試,不進行性能測試,隨著載荷功能的復雜化,對載荷裝星后性能測試提出了需求。
[0003]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大視場超光譜成像差分吸收光譜儀裝星測試裝置,以解決現有技術大視場超光譜成像差分吸收光譜儀裝星后無法進行性能測試的問題。
[0004]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大視場超光譜成像差分吸收光譜儀裝星測試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弧形工裝,弧形工裝圓心角大于或等于114度,弧形工裝的外圓弧上均勻設置有多個光纖出射端,弧形工裝內圓弧一側設置有分時工作的測試用光源、對準測試用光源的多合一光纖入射端,多合一光纖入射端通過分別通過長光纖與各個光纖出射端一一對應連接。
[0005]所述的大視場超光譜成像差分吸收光譜儀裝星測試裝置,其特征在于:每個光纖出射端的出光口處分別設置有聚焦透鏡。
[0006]所述的大視場超光譜成像差分吸收光譜儀裝星測試裝置,其特征在于:多個光纖出射端等間距分布在弧形工裝的外圓弧上。
[0007]所述的大視場超光譜成像差分吸收光譜儀裝星測試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測試用光源為氣燈,或者元素燈。
[0008]本發明中,首先是利用弧形工裝完成114度全視場測量;第二利用光纖傳輸,避免了直接安裝光源及供電問題。一般這些光源在啟動時均需要提供脈沖高壓,如果直接將光源安裝在工裝上、利用導線給光源供電,可能會給衛星帶來干擾;最后,測量光譜分辨率和空間分辨率需用到元素燈和氘燈,如果直接將光源安裝在工裝上,無法同時完成兩種光源的安裝,因此利用光纖傳輸,采用光源分時工作的方式,解決了這個難題。
[0009]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大視場超光譜成像差分吸收光譜儀裝星測試裝置,可完成載荷裝星后性能測試工作,實現對載荷代表性指標光譜分辨率和空間分辨率的測試。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0]圖1為本發明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1]如圖1所示,大視場超光譜成像差分吸收光譜儀裝星測試裝置,包括有弧形工裝1,弧形工裝I圓心角大于或等于114度,弧形工裝I的外圓弧上均勻設置有七個光纖出射端2,弧形工裝I內圓弧一側設置有分時工作的測試用光源5、對準測試用光源5的七合一光纖入射端4,七合一光纖入射端4通過分別通過七組長光纖3與各個光纖出射端2 對應連接。
[0012]每個光纖出射端2的出光口處分別設置有聚焦透鏡。
[0013]多個光纖出射端2等間距分布在弧形工裝I的外圓弧上。
[0014]測試用光源5為氘燈,或者元素燈。
[0015]測試光譜分辨率時,打開測試用光源5、對準七合一光纖入射端4,光信號通過20m長光纖3、由安裝在弧形工裝I上的帶聚焦透鏡的光纖出射端2導出,進入載荷,完成光譜分辨率測量。
[0016]測試空間分辨率時,打開測試用光源5、對準七合一光纖入射端4,光信號通過20m長光纖3、由安裝在弧形工裝I上的帶聚焦透鏡的光纖出射端2導出,進入載荷,完成空間分辨率測量。
【權利要求】
1.大視場超光譜成像差分吸收光譜儀裝星測試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弧形工裝,弧形工裝圓心角大于或等于114度,弧形工裝的外圓弧上均勻設置有多個光纖出射端,弧形工裝內圓弧一側設置有分時工作的測試用光源、對準測試用光源的多合一光纖入射端,多合一光纖入射端通過分別通過長光纖與各個光纖出射端一一對應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大視場超光譜成像差分吸收光譜儀裝星測試裝置,其特征在于:每個光纖出射端的出光口處分別設置有聚焦透鏡。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大視場超光譜成像差分吸收光譜儀裝星測試裝置,其特征在于:多個光纖出射端等間距分布在弧形工裝的外圓弧上。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大視場超光譜成像差分吸收光譜儀裝星測試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測試用光源為氘燈,或者元素燈。
【文檔編號】G01J3/42GK104374475SQ201410626058
【公開日】2015年2月25日 申請日期:2014年11月8日 優先權日:2014年11月8日
【發明者】司福祺, 薛輝, 周海金, 江宇, 趙敏杰, 黃書華 申請人: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