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儀表自伴熱溫度調整模塊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儀表自伴熱溫度調整模塊,本發明提供一套與熱管和熱源(工作中的管道或設備)相接觸的可組合溫度調整模塊,通過調整或組合,來改變熱管取熱端與熱源的導熱面積,從而改變了熱量輸入熱管的速率,且設備簡單,方便操作。
【專利說明】一種儀表自伴熱溫度調整模塊
[0001]
【技術領域】
[0002]本發明涉及保溫箱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儀表自伴熱溫度調整模塊。
【背景技術】
[0003]石油、化工與熱電等行業,需要在管道或設備上安裝儀表進行參數測量與監測。而物料會冷凝、凝固等特點,會引起測量儀表引壓管部分堵塞,導致儀器儀表無法在低溫下進行準確測量。這種情況下,根據當地的氣溫條件與物料性質,需要設計儀表伴熱,并設置專門的儀表保溫箱。
[0004]通常情況下儀表保溫箱必須在箱體里安裝伴熱系統,熱媒介質如熱水、蒸汽和電伴熱。熱水與蒸汽伴熱如圖1所示,需要將伴熱管從熱源處引至各儀表點,并設置分配站與回水站,整套管路系統復雜,裝置的儀表伴熱系統投資巨大,而且這些管路系統經常會堵塞,泄漏,偏流等異常現象,維護成本高昂,能源浪費現象極其嚴重。另一方面由于熱水、蒸汽伴熱系統的天然缺陷,尤其是北方的冬季,經常會導致儀表因凍堵而失靈,造成裝置不穩定運行,甚至嚴重影響安全生產。
[0005]電伴熱如圖2所示,通過電氣發熱元件電伴熱帶對管道與儀表進行伴熱,是儀表伴熱的一種較為先進與可靠的方法,但其敷設成本較高,并需要達到規定的防爆要求,并對發熱元器件、控制系統的要求很高,而且需用額外的電力,維護與運行成本較高。
[0006]發明人想到提供一種儀表保溫裝置,可以利用儀表所測量的管道或設備的自身熱量,或是儀表附近其他設備穩定的熱源,通過熱管的導熱原理,給儀表提供伴熱所需的熱源,取消蒸汽、熱水及電伴熱系統。
[0007]但是當熱管用于儀表引壓線與儀表本身保溫箱的伴熱元件,并從與儀表相連的設備取熱的過程中,存在一系列問題:
1、有些熱管是圓形的,與熱源貼合不緊密,接觸面積不夠,造成傳輸的熱量過小,達不到保溫的要求,如果將熱管傳熱端做成異形,則加工制造難度與成本增加,通用性與可更換性也大打折扣;
2、隨著冬季與夏季等季節的交替,外界溫度變化很大,所需的熱量也不同,如果不進行調整,可能會造成保溫箱溫度過高,影響儀表的使用壽命;
3、如果單純的更換熱管的數量,需要將伴熱管道的保溫箱拆除,將部分或全部的熱管拆除,到冬季再裝上,大大增加了維護保養的工作量。
[0008]
【發明內容】
[0009]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套與熱管和熱源(工作中的管道或設備)相接觸的可組合裝置或部件,通過調整或組合,來改變熱管取熱端與熱源的導熱面積,從而改變了熱量輸入熱管的速率,且設備簡單,方便操作。
[0010]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涉及一種儀表自伴熱溫度調整模塊,包括與熱源接觸的第一模塊和與第一模塊相接的第二模塊,所述熱源為所述儀表測量的或接近的管道或設備;所述第一模塊包括與熱源緊密貼合的第一表面和與引壓管接觸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設置至少一個半圓形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直徑與引壓管直徑一致,所述第一凹槽邊緣設置半圓形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直徑與熱管的直徑一致,兩個第二表面相對設置的第一模塊為一組;第二模塊與第一模塊相接并沿引壓管長度方向設置,所述第二模塊與引壓管接觸的表面設置至少一個半圓形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的直徑與引壓管直徑一致,所述第三凹槽邊緣設置圓形第四凹槽,所述第四凹槽的直徑與熱管的直徑一致,兩個凹槽面相對設置的第二模塊為一組。
[0011]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優選方案,所述第二模塊包括至少一組。由于熱管與熱源的接觸為點接觸,熱量傳遞效率低,所以設置溫度調整模塊,溫度調整模塊與熱源和熱管的接觸面積可進行自由調整。
[0012]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優選方案,所述第一模塊的與第二表面相對的表面設置溝槽,第二模塊的與凹槽面相對的表面設置溝槽。便于用鐵絲等將一組模塊固定在引壓管外圍。
[0013]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優選方案,第一模塊與第二模塊相接觸的兩個面分別設置楔塊與楔形槽,相鄰兩組第二模塊的接觸面分別設置楔塊與楔形槽,可以進行第一模塊與第二模塊的連接或第二模塊的多組延伸。
[0014]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優選方案,當溫度過高時,可去掉每組的另一半模塊,用半邊來傳熱;可以在模塊與熱管中間加裝一塊隔熱布;還可以要模塊與設備加裝一塊隔熱布;如需停用,還可以稍微移動模塊,使模塊與供熱設備脫開,不進行熱量的傳遞。
[0015]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優選方案,溫度調整模塊為銅、鋁或其組合物。
[0016]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利用熱管導熱原理和工作中的管道和設備產生的熱量進行儀表的自伴熱,其中熱管是一種熱量的超導元件,它是一種效率極高的傳熱元件,本發明提供一套與熱管和熱源(工作中的管道或設備)相接觸的可組合溫度調整模塊,通過調整或組合,來改變熱管取熱端與熱源的導熱面積,從而改變了熱量輸入熱管的速率,且設備簡單,方便操作。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7]圖1為現有技術中蒸汽伴熱工作示意圖;
圖2為現有技術中電伴熱工作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中自伴熱溫度調整模塊的工作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中一組扣合的第一或第二模塊的端面圖;
圖5為帶楔塊的第一模塊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帶楔塊的第二模塊的結構示意圖;
圖7為帶楔形槽的第二模塊的結構示意圖。
[0018]附圖標記說明
1-被測管道,2-熱管,3-引壓管,4-與熱源緊密貼合的第一模塊,5-第二模塊,6-測量孔板,7a-第一模塊上的楔塊,7b_第二模塊上的楔塊,8-楔形槽,9a-第一模塊上的溝槽,9b-第二模塊上的溝槽。
【具體實施方式】
[0019]為了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發明,并不用于限定本發明。
[0020]參見圖3,以測量管道的流量計儀表為例,溫度調整模塊5與熱源接觸,熱源即被測管道I,溫度調整模塊緊密包覆在熱管2外圍,將被測管道I的熱量更高效地傳遞給熱管
2。溫度調整模塊為銅、鋁或其組合物。
[0021]由于工作中的被測管道I時刻有熱量產生,足夠儀表進行保溫所需,又不至于燒壞電子器件,所以完全可以充當自伴熱的熱源。
[0022]儀表自伴熱溫度調整模塊,包括與熱源接觸的第一模塊4和與第一模塊相接的第二模塊5,第一模塊4包括與熱源緊密貼合的第一表面和與引壓管3接觸的第二表面,第二表面設置至少一個半圓形第一凹槽,第一凹槽的直徑與引壓管3直徑一致,第一凹槽邊緣設置半圓形第二凹槽,第二凹槽的直徑與熱管2的直徑一致,兩個第二表面相對設置的第一模塊4為一組。第二模塊5與第一模塊4相接并沿引壓管3長度方向設置,第二模塊5與引壓管3接觸的表面設置至少一個半圓形第三凹槽,第三凹槽的直徑與引壓管3直徑一致,第三凹槽邊緣設置圓形第四凹槽,第四凹槽的直徑與熱管2的直徑一致,兩個凹槽面相對設置的第二模塊5為一組。
[0023]現場根據實際形狀,制作相應的剖開式傳熱與調整模塊。模塊的端面與熱源體的形狀配合,可緊密貼合。貼合面積可以根據傳熱量計算來確定。根據以下三個條件,計算熱管受熱端與熱源體所需接觸面積及調整范圍:
1、測量所需提供熱量的管線、設備本體的本體溫度;
2、根據所需伴熱的管線長度,物料性質與實際保溫溫度與保溫面積等,計算出總散熱量;
3、調查所在地區的最高溫度與最低溫度,確定供熱熱管的根數。
[0024]第二模塊5包括至少一組。由于熱管2與熱源I的接觸為點接觸,熱量傳遞效率低,所以設置溫度調整模塊,溫度調整模塊與熱源和熱管的接觸面積可進行自由調整。
[0025]根據儀表所需的溫度與熱量,可選擇一根或多根熱管單獨或并行伴熱。熱管2不與溫度調整模塊接觸的部分為絕熱保溫套管,防止在熱量傳遞過程中的熱量損耗。
[0026]參見圖4-7,第一模塊4的與第二表面相對的表面設置溝槽9a,第二模塊5的與凹槽面相對的表面設置溝槽%。便于用鐵絲等將一組模塊固定在引壓管外圍。第一模塊4與第二模塊5相接觸的兩個面分別設置楔塊7a與楔形槽8,相鄰兩組第二模塊的接觸面分別設置楔塊7b與楔形槽8,可以進行第一模塊4與第二模塊5的連接或第二模塊5的多組延伸。
[0027]兩根引壓管3通過測量孔板6測得上下兩個壓力值,引壓管3連接至流量計表頭,然后將上述兩個壓力值傳遞給儀表變送器進行信號轉換,算得當前管道的流量,并輸出數字信號。
[0028]當溫度過高時,可去掉每組的另一半模塊,用半邊來傳熱;可以在模塊與熱管中間加裝一塊隔熱布;還可以要模塊與設備加裝一塊隔熱布;如需停用,還可以稍微移動模塊,使模塊與供熱設備脫開,不進行熱量的傳遞。
[0029]通常每年冬季來臨前,對熱管與伴熱溫度進行一次檢查。檢查方法只需確認伴熱終端的溫度是否正常,如熱管失效則更換該熱管。
[0030]以上是本發明的較佳實施方式,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不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明所揭露的技術范圍內,未經創造性勞動想到的變換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發明的保護范圍應以權利要求所限定的保護范圍為準。
【權利要求】
1.一種儀表自伴熱溫度調整模塊,其特征在于:包括與熱源接觸的第一模塊和與第一模塊相接的第二模塊,所述熱源為所述儀表測量的或接近的管道或設備;所述第一模塊包括與熱源緊密貼合的第一表面和與引壓管接觸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設置至少一個半圓形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直徑與引壓管直徑一致,所述第一凹槽邊緣設置半圓形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直徑與熱管的直徑一致,兩個第二表面相對設置的第一模塊為一組;第二模塊與第一模塊相接并沿引壓管長度方向設置,所述第二模塊與引壓管接觸的表面設置至少一個半圓形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的直徑與引壓管直徑一致,所述第三凹槽邊緣設置圓形第四凹槽,所述第四凹槽的直徑與熱管的直徑一致,兩個凹槽面相對設置的第二模塊為一組。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儀表自伴熱溫度調整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模塊包括至少一組。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儀表自伴熱溫度調整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塊的與第二表面相對的表面設置溝槽。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儀表自伴熱溫度調整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模塊的與凹槽面相對的表面設置溝槽。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儀表自伴熱溫度調整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塊與第二模塊相接觸的兩個面分別設置楔塊與楔形槽。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儀表自伴熱溫度調整模塊,其特征在于:相鄰兩組第二模塊的接觸面分別設置楔塊與楔形槽。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儀表自伴熱溫度調整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熱管與溫度調整模塊之間設置隔熱布。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儀表自伴熱溫度調整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溫度調整模塊與熱源之間設置隔熱布。
9.如權利要求1至8任一項所述的一種儀表自伴熱溫度調整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溫度調整模塊為銅、鋁或其組合物。
【文檔編號】G01D11/00GK104132682SQ201410377621
【公開日】2014年11月5日 申請日期:2014年8月4日 優先權日:2014年8月4日
【發明者】張寒軍 申請人:張寒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