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微地震事件掃描定位方法及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微地震事件掃描定位方法及裝置,該微地震事件掃描定位方法包括:采集單分量或三分量微地震數據;獲取校驗炮并據此生成檢波點的靜校正量;利用校驗炮的初至時間對微地震數據進行時差校正并分別進行疊加,生成疊加道;判斷預定條數的排列中峰值振幅大于一預設振幅門檻值的排列的條數是否達到設定條數;如果是,將排列的條數達到設定條數時的時間定義為一個有效事件的到達時間;通過拾取各排列的起跳時間或極值時間,生成初至極性pij;對有效事件進行靜校正;將靜校正后的有效事件的疊前振幅按其對應的事件序號和排列序號乘以對應的初至極性pij,生成校正后數據;利用多尺度網格能量掃描方法對校正后數據進行震源定位。
【專利說明】一種微地震事件掃描定位方法及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是關于地震勘探技術,特別關于地震勘探的數據處理技術,具體的講,是關于一種微地震事件掃描定位方法及裝置。
【背景技術】
[0002]在非常規油氣水力壓裂工程或地熱利用工程中,通過微地震監測可以得到巖石破裂時產生的聲發射事件,對這些事件的定位可以揭示地下巖石破裂的空間分布等信息,為水力壓裂等工程的參數優化和效果評估等提供最直接的幫助。
[0003]現有技術中有很多微震監測方法,當沒有可供選擇的井進行井中監測時,地面排列監測方法較為常用,對于這種方法得到的數據進行微震定位時由于信噪比較低造成初至拾取困難,大部分米用了能量掃描定位方法,但一般均基于盲掃描的方法,沒有考慮由于不同震源機制造成的輻射波形的相位變化,因此對于走滑破裂的情形,會造成正負相位的抵消,從而降低了微震定位的精度。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提供一種微地震事件掃描定位方法及裝置,以在極性校正和靜校正的基礎上通過多尺度網格能量掃描得到事件的精確定位結果。
[0005]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微地震事件掃描定位方法,所述的微地震事件掃描定位方法包括:
[0006]通過地面多條排列采集單分量或三分量微地震數據;
[0007]獲取校驗炮,并根據所述校驗炮生成每個檢波點的靜校正量;
[0008]利用所述校驗炮的初至時間對所述微地震數據進行時差校正并按預定條數的排列分別進行疊加,生成疊加道;
[0009]判斷所述預定條數的排列中峰值振幅大于一預設振幅門檻值的排列的條數是否達到一設定條數;
[0010]如果是,將所述排列的條數達到所述設定條數時的時間定義為一個有效事件的到達時間;
[0011]通過拾取各排列的起跳時間或極值時間,生成初至極性PU,其中,Pu代表第i個事件的第j個排列的極性;
[0012]對所述有效事件進行靜校正;
[0013]將靜校正后的所述有效事件的疊前振幅按其對應的事件序號和排列序號乘以對應的初至極性Pij,生成校正后數據;
[0014]利用多尺度網格能量掃描方法對所述校正后數據進行震源定位。
[0015]在一實施例中,所述獲取校驗炮,并根據所述校驗炮生成每個檢波點的靜校正量,包括:
[0016]利用射孔或導爆索獲取校驗炮;
[0017]對所述校驗炮拾取所述初至時間,將所述初至時間與初始速度模型正演得到的初至時間相減,生成每個檢波點的靜校正量。
[0018]在一實施例中,所述的微地震事件掃描定位方法還包括:設置所述疊加道的所述振幅門檻值。
[0019]在一實施例中,所述利用多尺度網格能量掃描方法對所述校正后數據進行震源定位,包括:
[0020]將地下震源第一分布范圍以第一尺度剖分為多個第一網格;
[0021]通過射線追蹤方法獲取每個所述第一網格的走時;
[0022]根據所述第一網格的走時對所述的校正后數據進行時差校正并疊加,生成第一疊加值;
[0023]比較每個第一網格的所述第一疊加值,以最大的所述第一疊加值對應的網格中心作為初步定位點;
[0024]在所述初步定位點基礎上劃分第二分布范圍,選擇第二尺度將所述第二分布范圍剖分為多個第二網格;
[0025]通過射線追蹤方法獲取每個所述第二網格的走時;
[0026]根據所述第二網格的走時對所述的校正后數據進行時差校正并疊加,生成第二疊加值;
[0027]比較每個第二網格的所述第二疊加值,選擇最大的所述第二疊加值對應的網格中心作為源點。
[0028]在一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分布范圍大于所述第二分布范圍,并且所述第一尺度大于所述第二尺度。
[0029]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微地震事件掃描定位裝置,所述的微地震事件掃描定位裝置包括:
[0030]數據采集單元,用于通過地面多條排列采集單分量或三分量微地震數據;
[0031]靜校正量生成單元,用于獲取校驗炮,并根據所述校驗炮生成每個檢波點的靜校正量;
[0032]疊加道生成單元,用于利用所述校驗炮的初至時間對所述微地震數據進行時差校正并按預定條數的排列分別進行疊加,生成疊加道;
[0033]判斷單元,用于判斷所述預定條數的排列中峰值振幅大于一預設振幅門檻值的排列的條數是否達到一設定條數;
[0034]時間設定單元,用于將所述排列的條數達到所述設定條數時的時間定義為一個有效事件的到達時間;
[0035]初至極性生成單元,用于通過拾取各排列的起跳時間或極值時間,生成初至極性Pij,其中,Pu代表第i個事件的第j個排列的極性;
[0036]靜校正單元,用于對所述有效事件進行靜校正;
[0037]校正后數據生成單元,用于將靜校正后的所述有效事件的疊前振幅按其對應的事件序號和排列序號乘以對應的初至極性PU,生成校正后數據;
[0038]震源定位單元,用于利用多尺度網格能量掃描方法對所述校正后數據進行震源定位。
[0039]在一實施例中,所述的靜校正量生成單元包括:
[0040]校驗炮獲取模塊,用于利用射孔或導爆索獲取校驗炮;
[0041]靜校正量生成模塊,用于對所述校驗炮拾取所述初至時間,將所述初至時間與初始速度模型正演得到的初至時間相減,生成每個檢波點的靜校正量。
[0042]在一實施例中,所述的微地震事件掃描定位裝置還包括:振幅門檻值設置單元,用于設置所述疊加道的所述振幅門檻值。
[0043]在一實施例中,所述震源定位單元包括:
[0044]第一網格剖分模塊,用于將地下震源第一分布范圍以第一尺度剖分為多個第一網格;
[0045]第一走時獲取模塊,用于通過射線追蹤方法獲取每個所述第一網格的走時;
[0046]第一疊加值生成模塊,用于根據所述第一網格的走時對所述的校正后數據進行時差校正并疊加,生成第一疊加值;
[0047]初步定位點選擇模塊,用于比較每個第一網格的所述第一疊加值,選擇最大的所述第一疊加值對應的網格中心作為初步定位點;
[0048]第二網格剖分模塊,用于在所述初步定位點基礎上劃分第二分布范圍,以第二尺度將所述第二分布范圍剖分為多個第二網格;
[0049]第二走時獲取模塊,用于通過射線追蹤方法獲取每個所述第二網格的走時;
[0050]第二疊加值生成模塊,用于根據所述第二網格的走時對所述的校正后數據進行時差校正并疊加,生成第二疊加值;
[0051]源點選擇模塊,用于比較每個第二網格的所述第二疊加值,選擇最大的所述第二疊加值對應的網格中心作為源點。
[0052]在一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分布范圍大于所述第二分布范圍,并且所述第一尺度大于所述第二尺度。
[0053]本發明的微地震事件掃描定位方法中,通過校驗炮計算靜校正,使得校正方法更簡單,適應性強。利用校驗炮初至時間進行時差校正并按排列疊加檢測有效事件,方便快速。按排列疊加后拾取初至極性用于極性校正,避免了能量掃描時的正負極性能量抵消。多尺度網格能量掃描方法避免了求解陷入局部極優,并且計算量相對小,精度高。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54]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55]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的微地震事件掃描定位方法流程圖;
[0056]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根據校驗炮生成每個檢波點的靜校正量的方法流程圖;
[0057]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利用多尺度網格能量掃描方法對所述校正后數據進行震源定位的方法流程圖;
[0058]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的微地震事件掃描定位裝置的結構框圖;
[0059]圖5為本發明實施例的靜校正量生成單元402的結構框圖;
[0060]圖6為本發明實施例的震源定位單元409的結構框圖;
[0061]圖7為本發明實施例校驗炮的地面監測記錄示意圖;
[0062]圖8為本發明實施例靜校正量曲線示意圖;
[0063]圖9為本發明實施例射孔炮的地面監測記錄靜校正后結果示意圖;
[0064]圖10為本發明實施例地面監測20個記錄按12條排列疊加后結果示意圖;
[0065]圖11為本發明實施例實際地面監測微地震事件典型記錄示意圖;
[0066]圖12為本發明實施例實際地面監測微地震事件典型記錄靜校正后結果示意圖;
[0067]圖13為本發明實施例實際地面監測微地震事件典型記錄靜校正+極性校正后結果示意圖;
[0068]圖14為本發明實施例地面微震監測記錄的定位結果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69]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0070]如圖1所示,本發明提供一種微地震事件掃描定位方法,所述的微地震事件掃描定位方法包括:
[0071]步驟101:通過地面多條排列采集單分量或三分量微地震數據;
[0072]步驟102:獲取校驗炮,并根據所述校驗炮生成每個檢波點的靜校正量;
[0073]步驟103:利用所述校驗炮的初至時間對所述微地震數據進行時差校正并按預定條數的排列分別進行疊加,生成疊加道;
[0074]步驟104:判斷所述預定條數的排列中峰值振幅大于一預設振幅門檻值的排列的條數是否達到一設定條數;
[0075]步驟105:如果是,將所述排列的條數達到所述設定條數時的時間定義為一個有效事件的到達時間;
[0076]步驟106:通過拾取各排列的起跳時間或極值時間,生成初至極性pu,其中,Pij代表第i個事件的第j個排列的極性;
[0077]步驟107:對所述有效事件進行靜校正;
[0078]步驟108:將靜校正后的所述有效事件的疊前振幅按其對應的事件序號和排列序號乘以對應的初至極性pu,生成校正后數據;
[0079]步驟109:利用多尺度網格能量掃描方法對所述校正后數據進行震源定位。
[0080]由圖1所示的流程可知,本發明首先利用校驗炮的初至時間對采集的微地震數據微地震數據進行時差校正并按預定條數的排列分別進行疊加,當判斷預定條數的排列中峰值振幅大于一預設振幅門檻值的排列的條數達到一設定條數時,將排列的條數達到設定條數時的時間定義為一個有效事件的到達時間。然后,通過拾取各排列的起跳時間或極值時間,生成初至極性Pij,對有效事件進行靜校正。最后,將靜校正后的有效事件的疊前振幅按其對應的事件序號和排列序號乘以對應的初至極性Pij,生成校正后數據,利用多尺度網格能量掃描方法對校正后數據進行震源定位。本發明按排列疊加后拾取初至極性用于極性校正,避免了能量掃描時的正負極性能量抵消;利用多尺度網格能量掃描方法,避免了求解陷入局部極優,并且計算量相對小,精度高。
[0081]在一實施例中,如圖2所示,在步驟102中,獲取校驗炮,并根據校驗炮生成每個檢波點的靜校正量,包括:
[0082]步驟201:利用射孔或導爆索獲取校驗炮。獲取校驗炮的方法用多種,本發明不限于利用射孔或導爆索獲取校驗炮的方法。
[0083]步驟202:對所述校驗炮拾取所述初至時間,將所述初至時間與初始速度模型正演得到的初至時間相減,生成每個檢波點的靜校正量。
[0084]在一實施例中,在步驟104之前,該微地震事件掃描定位方法還包括:設置所述疊加道的振幅門檻值,即步驟104中的預設振幅門檻值。
[0085]具體實施時,如圖3所示,步驟109可以包括:
[0086]步驟301:將地下震源第一分布范圍以第一尺度剖分為多個第一網格;
[0087]步驟302:通過射線追蹤方法獲取每個所述第一網格的走時;
[0088]步驟303:根據所述第一網格的走時對所述的校正后數據進行時差校正并疊加,生成第一疊加值;
[0089]步驟304:比較每個第一網格的所述第一疊加值,以最大的所述第一疊加值對應的網格中心作為初步定位點;
[0090]步驟305:在所述初步定位點基礎上劃分第二分布范圍,選擇第二尺度將所述第二分布范圍剖分為多個第二網格;
[0091]步驟306:通過射線追蹤方法獲取每個所述第二網格的走時;
[0092]步驟307:根據所述第二網格的走時對所述的校正后數據進行時差校正并疊加,
生成第二疊加值;
[0093]步驟308:比較每個第二網格的所述第二疊加值,選擇最大的所述第二疊加值對應的網格中心作為源點。
[0094]圖3中,對校正后數據進行震源定位時,采用了多尺度網格能量掃描方法,避免了求解陷入局部極優,計算量相對小,精度高。
[0095]在一實施例中,圖3中所示的第一分布范圍大于所述第二分布范圍,并且第一尺度大于所述第二尺度。
[0096]如圖4所示,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微地震事件掃描定位裝置,所述的微地震事件掃描定位裝置包括:數據采集單元401,靜校正量生成單元402,疊加道生成單元403,判斷單元404,時間設定單元405,初至極性生成單元406,靜校正單元407,校正后數據生成單元408及震源定位單元409。
[0097]數據采集單元401可以通過地面多條排列采集單分量或三分量微地震數據。
[0098]靜校正量生成單元402可以獲取校驗炮,并根據所述校驗炮生成每個檢波點的靜校正量。
[0099]疊加道生成單元403可以利用所述校驗炮的初至時間對所述微地震數據進行時差校正并按預定條數的排列分別進行疊加,生成疊加道。
[0100]判斷單元404可以用于判斷所述預定條數的排列中峰值振幅大于一預設振幅門檻值的排列的條數是否達到一設定條數.
[0101]時間設定單元405可以用于將所述排列的條數達到所述設定條數時的時間定義為一個有效事件的到達時間。
[0102]初至極性生成單元406可以用于通過拾取各排列的起跳時間或極值時間,生成初至極性Pu,其中,Pij代表第i個事件的第j個排列的極性。
[0103]靜校正單元407可以用于對所述有效事件進行靜校正。
[0104]校正后數據生成單元408可以用于將靜校正后的所述有效事件的疊前振幅按其對應的事件序號和排列序號乘以對應的初至極性Pu,生成校正后數據。
[0105]震源定位單元409可以用于利用多尺度網格能量掃描方法對所述校正后數據進行震源定位。
[0106]由圖4所示的結構框圖可知,本發明的微地震事件掃描定位裝置,首先利用校驗炮的初至時間對采集的微地震數據微地震數據進行時差校正并按預定條數的排列分別進行疊加,當判斷預定條數的排列中峰值振幅大于一預設振幅門檻值的排列的條數達到一設定條數時,將排列的條數達到設定條數時的時間定義為一個有效事件的到達時間。然后,通過拾取各排列的起跳時間或極值時間,生成初至極性Pu,對有效事件進行靜校正。最后,將靜校正后的有效事件的疊前振幅按其對應的事件序號和排列序號乘以對應的初至極性Pij,生成校正后數據,利用多尺度網格能量掃描方法對校正后數據進行震源定位。本發明的微地震事件掃描定位裝置按排列疊加后拾取初至極性用于極性校正,避免了能量掃描時的正負極性能量抵消;利用多尺度網格能量掃描方法,避免了求解陷入局部極優,并且計算量相對小,精度高。
[0107]在一實施例中,如圖5所示,靜校正量生成單元402包括:校驗炮獲取模塊501及靜校正量生成模塊502。
[0108]校驗炮獲取模塊501可以用于利用射孔或導爆索獲取校驗炮。靜校正量生成模塊502可以用于對所述校驗炮拾取所述初至時間,將所述初至時間與初始速度模型正演得到的初至時間相減,生成每個檢波點的靜校正量。
[0109]在一實施例中,所述的微地震事件掃描定位裝置還包括:振幅門檻值設置單元,用于設置所述疊加道的所述振幅門檻值。
[0110]在一實施例中,如圖6所不,震源定位單兀409包括:第一網格剖分模塊601,第一走時獲取模塊602,第一疊加值生成模塊603,初步定位點選擇模塊604,第二網格剖分模塊605,第二走時獲取模塊606,第二疊加值生成模塊607,源點選擇模塊608。
[0111]第一網格剖分模塊601用于將地下震源第一分布范圍以第一尺度剖分為多個第一網格。
[0112]第一走時獲取模塊602用于通過射線追蹤方法獲取每個所述第一網格的走時。
[0113]第一疊加值生成模塊603用于根據所述第一網格的走時對所述的校正后數據進行時差校正并疊加,生成第一疊加值。
[0114]初步定位點選擇模塊604用于比較每個第一網格的所述第一疊加值,選擇最大的所述第一疊加值對應的網格中心作為初步定位點.
[0115]第二網格剖分模塊605用于在所述初步定位點基礎上劃分第二分布范圍,以第二尺度將所述第二分布范圍剖分為多個第二網格。
[0116]第二走時獲取模塊606用于通過射線追蹤方法獲取每個所述第二網格的走時。
[0117]第二疊加值生成模塊607用于根據所述第二網格的走時對所述的校正后數據進行時差校正并疊加,生成第二疊加值。
[0118]源點選擇模塊608用于比較每個第二網格的所述第二疊加值,選擇最大的所述第二疊加值對應的網格中心作為源點。
[0119]在一實施例中,第一分布范圍大于第二分布范圍,并且第一尺度大于所述第二尺度。
[0120]為了更好地理解本發明,下面結合具體的例子詳細說明本發明。
[0121]本發明在中國中南部某區塊進行了實施,針對壓裂井部署了 12個方向的放射狀測線進行采集,共采集數據500GB,通過本發明的微地震事件掃描定位方法處理得到了合理可靠的定位結果,說明了方法的可行性和實用性。具體實現步驟詳述如下:
[0122]I)通過地面12條排列1771個檢波點進行接收,采集單分量微地震數據。
[0123]2)利用射孔獲得校驗炮,該校驗炮的地面監測記錄如圖7所示。通過將該校驗炮拾取初至,與已建立的初始速度模型正演得到的初至時間相減,得到每個檢波點的靜校正量dt,校正能量曲線如圖8所示。靜校正后校驗炮的初至為雙曲線分布,如圖9所示。
[0124]3)對所有微地震數據利用校驗炮初至時間進行時差校正并按12條排列分別疊力口,形成疊加道,圖10為地面監測20個記錄按12條排列疊加后結果示意圖。
[0125]4)對疊加道設置振幅門檻值AO = 2000,當8條排列的峰值振幅大于門檻值時,將對應的時間設為一個有效事件的到達時間。
[0126]5)由于震源機制不同,不同排列疊加時其初至相位會有所不同,實際地面監測微地震事件典型記錄如圖11所示,由于疊加后信噪比較高,道數明顯減少。通過拾取可以得到初至極性Pij,這里pij代表第i個事件的第j個排列的極性,Pij = I代表正極性,Pij = -1代表負極性,Pij = O代表極性無法判斷的無效數據。
[0127]6)對所有有效事件進行靜校正,實際地面監測微地震事件典型記錄靜校正后結果如圖12所示。
[0128]7)在上述靜校正的基礎上對所有有效事件的疊前振幅按其對應的事件序號和排列序號乘以對應的極性Pij,實際地面監測微地震事件典型記錄靜校正+極性校正后結果如圖13所示。
[0129]8)利用多尺度網格能量掃描方法進行震源定位。首先將地下可能的震源分布范圍以大尺度進行剖分(10米),通過射線追蹤求取每個網格的走時,按計算的走時進行時差校正并疊加,對每個網格得到的疊加值比較得到最大值對應的網格中心即為初步定位點,在此定位點基礎上,對其較小的鄰域進行更小尺度的剖分(I米),再進行掃描疊加得到最大值對應的網格中心點作為源點,最終得到精度較高的定位結果(如圖14所示)。
[0130]經過以上的處理過程之后,得到了比較理想的定位結果,本發明的微地震事件掃描定位方法充分考慮了靜校正和初至極性并實施了相應的校正,通過多尺度能量掃描得到了準確的微震事件定位結果。
[0131]本發明的微地震事件掃描定位方法中,通過校驗炮計算靜校正,使得校正方法更簡單,適應性強。利用校驗炮初至時間進行時差校正并按排列疊加檢測有效事件,方便快速。按排列疊加后拾取初至極性用于極性校正,避免了能量掃描時的正負極性能量抵消。多尺度網格能量掃描方法避免了求解陷入局部極優,并且計算量相對小,精度高。
[0132]本領域內的技術人員應明白,本發明的實施例可提供為方法、系統、或計算機程序產品。因此,本發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實施例、完全軟件實施例、或結合軟件和硬件方面的實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發明可采用在一個或多個其中包含有計算機可用程序代碼的計算機可用存儲介質(包括但不限于磁盤存儲器、CD-ROM、光學存儲器等)上實施的計算機程序產品的形式。
[0133]本發明是參照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方法、設備(系統)、和計算機程序產品的流程圖和/或方框圖來描述的。應理解可由計算機程序指令實現流程圖和/或方框圖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圖和/或方框圖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結合。可提供這些計算機程序指令到通用計算機、專用計算機、嵌入式處理機或其他可編程數據處理設備的處理器以產生一個機器,使得通過計算機或其他可編程數據處理設備的處理器執行的指令產生用于實現在流程圖一個流程或多個流程和/或方框圖一個方框或多個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裝置。
[0134]這些計算機程序指令也可存儲在能引導計算機或其他可編程數據處理設備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計算機可讀存儲器中,使得存儲在該計算機可讀存儲器中的指令產生包括指令裝置的制造品,該指令裝置實現在流程圖一個流程或多個流程和/或方框圖一個方框或多個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0135]這些計算機程序指令也可裝載到計算機或其他可編程數據處理設備上,使得在計算機或其他可編程設備上執行一系列操作步驟以產生計算機實現的處理,從而在計算機或其他可編程設備上執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實現在流程圖一個流程或多個流程和/或方框圖一個方框或多個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驟。
[0136]本發明中應用了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的原理及實施方式進行了闡述,以上實施例的說明只是用于幫助理解本發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時,對于本領域的一般技術人員,依據本發明的思想,在【具體實施方式】及應用范圍上均會有改變之處,綜上所述,本說明書內容不應理解為對本發明的限制。
【權利要求】
1.一種微地震事件掃描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地震事件掃描定位方法包括: 通過地面多條排列采集單分量或三分量微地震數據; 獲取校驗炮,并根據所述校驗炮生成每個檢波點的靜校正量; 利用所述校驗炮的初至時間對所述微地震數據進行時差校正并按預定條數的排列分別進行置加,生成置加道; 判斷所述預定條數的排列中峰值振幅大于一預設振幅門檻值的排列的條數是否達到一設定條數; 如果是,將所述排列的條數達到所述設定條數時的時間定義為一個有效事件的到達時間; 通過拾取各排列的起跳時間或極值時間,生成初至極性PU,其中,Pu代表第i個事件的第j個排列的極性; 對所述有效事件進行靜校正; 將靜校正后的所述有效事件的疊前振幅按其對應的事件序號和排列序號乘以對應的初至極性pu,生成校正后數據; 利用多尺度網格能量掃描方法對所述校正后數據進行震源定位。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地震事件掃描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獲取校驗炮,并根據所述校驗炮生成每個檢波點的靜校正量,包括: 利用射孔或導爆索獲取校驗炮; 對所述校驗炮拾取所述初至時間,將所述初至時間與初始速度模型正演得到的初至時間相減,生成每個檢波點的靜校正量。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地震事件掃描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地震事件掃描定位方法還包括:設置所述疊加道的所述振幅門檻值。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地震事件掃描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多尺度網格能量掃描方法對所述校正后數據進行震源定位,包括: 將地下震源第一分布范圍以第一尺度剖分為多個第一網格; 通過射線追蹤方法獲取每個所述第一網格的走時; 根據所述第一網格的走時對所述的校正后數據進行時差校正并疊加,生成第一疊加值; 比較每個第一網格的所述第一疊加值,以最大的所述第一疊加值對應的網格中心作為初步定位點; 在所述初步定位點基礎上劃分第二分布范圍,選擇第二尺度將所述第二分布范圍剖分為多個第二網格; 通過射線追蹤方法獲取每個所述第二網格的走時; 根據所述第二網格的走時對所述的校正后數據進行時差校正并疊加,生成第二疊加值; 比較每個第二網格的所述第二疊加值,選擇最大的所述第二疊加值對應的網格中心作為源點。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微地震事件掃描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布范圍大于所述第二分布范圍,并且所述第一尺度大于所述第二尺度。
6.一種微地震事件掃描定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地震事件掃描定位裝置包括: 數據采集單元,用于通過地面多條排列采集單分量或三分量微地震數據; 靜校正量生成單元,用于獲取校驗炮,并根據所述校驗炮生成每個檢波點的靜校正量; 疊加道生成單元,用于利用所述校驗炮的初至時間對所述微地震數據進行時差校正并按預定條數的排列分別進行疊加,生成疊加道; 判斷單元,用于判斷所述預定條數的排列中峰值振幅大于一預設振幅門檻值的排列的條數是否達到一設定條數; 時間設定單元,用于將所述排列的條數達到所述設定條數時的時間定義為一個有效事件的到達時間; 初至極性生成單元,用于通過拾取各排列的起跳時間或極值時間,生成初至極性Pij,其中,Pu代表第i個事件的第j個排列的極性; 靜校正單元,用于對所述有效事件進行靜校正; 校正后數據生成單元,用于將靜校正后的所述有效事件的疊前振幅按其對應的事件序號和排列序號乘以對應的初至極性pu,生成校正后數據; 震源定位單元,用于利用多尺度網格能量掃描方法對所述校正后數據進行震源定位。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微地震事件掃描定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靜校正量生成單元包括: 校驗炮獲取模塊,用于利用射孔或導爆索獲取校驗炮; 靜校正量生成模塊,用于對所述校驗炮拾取所述初至時間,將所述初至時間與初始速度模型正演得到的初至時間相減,生成每個檢波點的靜校正量。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微地震事件掃描定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地震事件掃描定位裝置還包括:振幅門檻值設置單元,用于設置所述疊加道的所述振幅門檻值。
9.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微地震事件掃描定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震源定位單元包括: 第一網格剖分模塊,用于將地下震源第一分布范圍以第一尺度剖分為多個第一網格; 第一走時獲取模塊,用于通過射線追蹤方法獲取每個所述第一網格的走時; 第一疊加值生成模塊,用于根據所述第一網格的走時對所述的校正后數據進行時差校正并疊加,生成第一疊加值; 初步定位點選擇模塊,用于比較每個第一網格的所述第一疊加值,選擇最大的所述第一疊加值對應的網格中心作為初步定位點; 第二網格剖分模塊,用于在所述初步定位點基礎上劃分第二分布范圍,以第二尺度將所述第二分布范圍剖分為多個第二網格; 第二走時獲取模塊,用于通過射線追蹤方法獲取每個所述第二網格的走時; 第二疊加值生成模塊,用于根據所述第二網格的走時對所述的校正后數據進行時差校正并疊加,生成第二疊加值; 源點選擇模塊,用于比較每個第二網格的所述第二疊加值,選擇最大的所述第二疊加值對應的網格中心作為源點。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微地震事件掃描定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布范圍大于所述第二分布范圍,并且所述第一尺度大于所述第二尺度。
【文檔編號】G01V1/36GK104133246SQ201410373504
【公開日】2014年11月5日 申請日期:2014年7月31日 優先權日:2014年7月31日
【發明者】李彥鵬, 徐剛, 儲仿東, 容嬌君 申請人: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 中國石油集團東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