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學式測距裝置和電子設備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能夠不受溫度影響而更加正確地進行測距,并且能夠廉價且簡便地制造的光學式測距裝置和裝載該光學式測距裝置的電子設備。在光學式測距裝置的引線框(9)形成兩個以上的第一增強端子(7、8),該第一增強端子具有在與發光端板部(2)和受光端板部(4)的結合部(6)的延伸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部分,且由第一遮光性樹脂體固定,并且與受光端板部(4)結合。
【專利說明】光學式測距裝置和電子設備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涉及對到達物體的距離進行光學檢測的光學式測距裝置和裝載該光學式 測距裝置的電子設備,例如涉及在由于溫度變化和吸濕引起光學式測距裝置的膨脹/收縮 的情況下能夠提高測距精度的光學式測距裝置和裝載該光學式測距裝置的電子設備。此 夕卜,本發明例如涉及能夠進行回流焊的光學式測距裝置和裝載它的電子設備。
【背景技術】
[0002] 歷來,作為光學式測距裝置具有圖8所示的裝置。該光學式測距裝置接收被照射 至測量對象物的匯聚光(光點)的反射光,通過三角測距測量到達對象物的距離。
[0003] 詳細而言,通過配置在A點(0,d)的發光透鏡102使由配置在原點0的發光元件 101射出的光束成為大致平行光束,將匯聚光照射至測量對象物上的B點(0,y)。通過配置 在C點(L,d)的聚光透鏡104將被測量對象物反射來的光束聚光,在配置在X軸上的位置 檢測元件(例如PSD) 106上的D點(L+1,0)成像,形成受光點。
[0004] 此處,在令E點(L,0)為與通過C點(受光透鏡中心)的y軸平行的線和X軸交 叉的點時,與三角形ABC和三角形ECD成為相似形。因此,利用位置檢測元件106檢測受光 點的位置,并測量邊ED( = 1),由此能夠利用三角測距的原理求取到達測量對象物103的距 離y,
[0005] (式 1) rIL-d
[0006] y=---。
[0007] 此處,在上述位置檢測元件106使用配置有PSD和/或多個ro的線性傳感器、圖 像傳感器等,對照射在位置檢測元件106上的受光點的光重心位置進行檢測。另外,在圖8 中,108表不發光軸,109表不受光軸。
[0008] 但是,所謂的能夠利用上述(式1)正確地求取到達被測量物的距離,僅限于透鏡 間距離L、到達受光透鏡和位置檢測元件的距離d被固定的情況下。一般光學式測距裝置為 了低價格化而將發光受光透鏡固定在利用遮光性樹脂形成的外殼。
[0009] 此處,由于固定透鏡的樹脂一般具有大的膨脹系數,所以當周圍溫度發生變化時, 外殼樹脂發生伸縮,使透鏡間距離L發生變化。其結果是,如圖9所示,表示測量時的光軸的 存在位置的虛線從表示室溫時的光軸的存在位置的實線偏離,存在無論在同一距離是否存 在被測量物,測量的受光點位置與室溫時的受光點位置相比均向外側偏移的問題。而且,例 如在溫度上升的情況下,被測量物如果與實際相比處于近距離則被測量。另外,在圖9中, 201是引線框,202是發光元件,203是受光元件,204是信號處理1C,205是透光性樹脂,206 是遮光性樹脂,207和208是窗,209是發光透鏡,210是受光透鏡,211是外殼,212是遮光 壁,213是被測量物。
[0010] 為了避免這樣的問題,圖10所示的光學式測距裝置(專利文獻1的光學式測距裝 置)利用撓性的材質將包括發光元件和發光透鏡的發光系統與包括受光元件和受光透鏡 的受光系統連接。這樣,在熱膨脹時也維持發光受光元件與發光受光透鏡的位置關系,維持 測距精度。
[0011] 此外,圖11所示的光學式測距裝置(專利文獻2的光學式測距裝置)令兩個受光 元件的保持部件、兩個透鏡的保持部件、它們的結合部件為相同材料。這樣,構成部件全部 均等地伸展,防止由于溫度變化而引起的測距精度的降低。
[0012] 但是,這些光學式測距裝置是在由于周圍溫度的變化而整個測距裝置均等地進行 溫度變化的情況下維持透鏡和發光元件及受光元件的位置關系,以滿足三角測量的原理的 裝置,不是在由于發光元件和受光元件的通電而這些元件自身發熱的情況下維持位置關系 的裝置。
[0013] 對此,圖12所示的光學式測距裝置(專利文獻3的光學式測距裝置)為了修正受 光元件的自發熱而具備對兩個透鏡間的保持部件的溫度進行測量的溫度傳感器和對受光 元件的保持部件的溫度進行測量的溫度傳感器,基于兩個溫度傳感器的輸出檢測受光元件 的通電后的自發熱導致的各部件的熱膨脹,保持測距精度。
[0014] 但是,在該光學式測距裝置,存在需要對受光元件保持部件的溫度變化進行測量 的溫度傳感器和對受光透鏡的保持部件的溫度進行測量的溫度傳感器。而且,兩個溫度傳 感器不能內置于受光元件,需要個別地與各保持部接觸而配置,因此其結構復雜而且需要 用于獲取輸出的配線,光學式測距裝置成為復雜的結構。因此,組裝工時數增大,難以提高 廉價的測距裝置。
[0015] 因此,本申請的發明人在圖13A、13B所示的光學式測距裝置(專利文獻4的光學 式測距裝置)中,將發光受光透鏡形成于透鏡(例如鎳鐵合金Alloy42)平板,將其與包括 裝載有發光受光元件的遮光壁體的基體成形為一體,由此提高周圍熱導致的溫度特性。此 夕卜,在該光學式測距裝置,如圖14所示,利用引線框將裝載有發光元件的發光端板部(頭 部,header)和裝載有受光元件的受光端板部結合,抑制發光受光元件的自發熱導致的發光 受光元件間隔的膨脹,提高自發熱的溫度特性。
[0016] 現有技術文獻
[0017] 專利文獻
[0018] 專利文獻1 :日本特開2006-337320號公報
[0019] 專利文獻2 :日本特開平11-281351號公報
[0020] 專利文獻3 :日本特開2001-99643號公報
[0021] 專利文獻4 :日本特開2012-37276號公報
【發明內容】
[0022] 發明所要解決的問題
[0023] 但是,在通過回流焊對專利文獻4的光學式測距裝置進行錫焊的情況下,雖然是 在短時間內但是周圍溫度上升至260°C左右,因此,構成封裝件的樹脂大幅膨脹。此處,發光 受光透鏡間和發光受光元件間由于如上述那樣通過引線框或透鏡框被結合,所以能夠抑制 其伸展,但是對于高度方向,不能抑制封裝件的膨脹。
[0024] 此時,如圖13A、13B所示,透鏡框除發光受光透鏡部以外的部分為平板,具有充足 的面積,因此,透鏡框不會由于因膨脹產生的應力而發生變形,但是透鏡框不與周圍結合, 容易由于封裝件的膨脹引起的應力而變形,發生翹曲。
[0025] 以下對此進行詳細說明。圖15A?圖1?是表示專利文獻4的光學式測距裝置的 制造圖中的結構,是每制造工序的結構的截面圖。如圖15A所示,該光學式測距裝置在引線 框300安裝有發光元件301和受光元件302,如圖15B所示那樣,利用透光性樹脂305、306 將發光元件301和受光元件302分別密封。此外,如圖15C所示,在其它工序中在透鏡框 306用透光性樹脂形成發光透鏡309和受光透鏡310。此外,如圖1?所示,對在圖15B所 示的工序中形成的一次模塑體進行嵌件成形,由此利用遮光性樹脂形成二次模塑體320。
[0026] 此外,如圖1?所示,在二次模塑體320,在發光受光部中心形成防止光直接從發 光元件進入受光元件的遮光壁330。圖15E表示將在圖15C形成有透鏡的透鏡框配置在圖 1?所示的二次模塑體320上而得到的結構。而且,通過對其進行嵌件成形而形成三次模塑 體350,形成光學式測距裝置。
[0027] 圖16A是圖15B的上表面圖,是透視表示一次模塑體內的引線框的圖。此外,圖 16B是圖15D的上表面圖,圖16C是其透視圖。圖17A是圖16C的AA'截面圖,圖17B是圖 16C的BB'截面圖。如圖17A、B所示,當由于回流焊的高熱而使封裝件膨脹時,如該圖中的 箭頭所示那樣,應力440發揮作用。
[0028] 此處,如上所述,透鏡框的平板部分的面積比較大,因此即使膨脹,對于應力也具 有耐性。另一方面,就引線框而言,特別是對于發光受光間的中間部的遮光壁的膨脹,因為 受光端板部450在與受光端板部和發光端板部的結合部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未被固 定,所以如果膨脹則大幅翹曲。其結果是,在回流焊后返回常溫時,發光受光透鏡與發光受 光元件的相對的位置關系、從回流焊前的發光受光透鏡與發光受光元件的相對的位置關系 發生變化,如在上述的三角測量的原理中說明的那樣,反射光的光點位置發生變化,因此存 在測距值發生偏移的問題。
[0029] 因此,本發明的課題在于,提供能夠不受溫度影響而更加正確地進行測距,并且能 夠廉價且簡便地制造的光學式測距裝置和裝載它的電子設備。
[0030] 用于解決問題的方式
[0031]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的光學式測距裝置的特征在于,包括:
[0032]引線框,其在同一面上具有發光端板部、受光端板部和將上述發光端板部與上述 受光端板部結合的在一個方向上延伸的結合部;
[0033] 發光元件,其安裝在上述發光端板部上;
[0034] 受光元件,其安裝在上述受光端板部上,并且用于檢測從上述發光元件射出并由 測量對象物反射后的光的光點位置;
[0035] 透光性樹脂體,其將上述發光元件和上述受光元件密封;
[0036] 第一遮光性樹脂體,其將上述透光性樹脂體一體地密封,并且具有位于上述發光 元件與上述受光元件之間的遮光壁;
[0037] 發光透鏡,其以隔著間隔位于上述發光元件之上的方式設置于上述第一遮光性樹 脂體,并且具有透光性;和
[0038] 受光透鏡,其以隔著間隔位于上述受光元件之上的方式設置于上述第一遮光性樹 脂體,并且具有透光性,
[0039] 上述引線框具有與上述受光端板部結合,并且在與上述結合部的延伸方向大致正 交的方向上延伸的至少兩個第一端子,
[0040] 上述各第一端子由上述第一遮光性樹脂體固定。
[0041] 換言之,本發明的光學式測距裝置的特征在于,包括:
[0042] 安裝在引線框上的發光元件;
[0043] 受光元件,其安裝在引線框的同一面上,并且對從發光元件射出并在測量對象物 被反射的光的光點位置進行檢測;
[0044] 將發光元件和受光元件密封的透光性樹脂體;將該透光性樹脂體一體地密封并且 在發光元件與受光元件間具有遮光壁的第一遮光性樹脂體;和
[0045] 配置在第一遮光性樹脂體上的具有透光性的發光透鏡和受光透鏡,
[0046] 在引線框,裝載發光元件的發光端板部和裝載受光元件的受光端板部相結合,
[0047] 包括至少兩個第一端子,該至少兩個第一端子具有在與受光端板部和發光端板部 的結合部的延伸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部分,并且與受光端板部結合,
[0048] 上述第一端子由第一遮光性樹脂體固定。
[0049] 因此,能夠利用第一遮光性樹脂體將與受光端板部結合的第一端子固定,能夠增 強引線框,因此即使在回流焊時的高溫環境下,在引線框也不發生翹曲。因此,發光受光透 鏡間和發光受光元件間的相對的位置關系不發生變動,所以能夠提供高精度的光學式測距 裝置。
[0050] 此外,在一個實施方式中,
[0051] 上述各第一端子形成在上述遮光壁的附近。
[0052] 根據上述實施方式,各第一端子形成在上述遮光壁的附近,因此能夠有效地抑制 膨脹引起的應力最大的發光受光元件間中央部的翹曲。
[0053] 此外,在一個實施方式中,
[0054] 上述各第一端子具有與上述遮光壁在與上述結合部的延伸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 上重疊的部分。
[0055] 根據上述實施方式,上述第一端子形成在成為引線框的翹曲的原因的膨脹所引起 的應力最大的發光受光元件間中央部的遮光壁附近,因此能夠有效地防止引線框的翹曲。
[0056] 此外,在一個實施方式中,
[0057] 上述引線框具有與上述發光端板部結合,并且在與上述結合部的延伸方向大致正 交的方向上延伸的至少兩個第二端子,
[0058] 上述各第二端子由上述第一遮光性樹脂體固定。
[0059] 根據上述實施方式,包括與發光端板部結合并且在與第一端子同一方向延伸的兩 個第二端子,第二端子由第一遮光性樹脂體固定。因此,不僅受光端板部,與發光端板部結 合的第二端子也由第一遮光性樹脂體固定,因此,能夠更有效地防止引線框的翹曲。
[0060] 此外,在一個實施方式中,
[0061] 上述引線框具有第三端子,該第三端子與上述受光端板部結合,并且在上述受光 端板部的上述結合部的延伸方向上的與上述發光端板部側相反的一側,在上述結合部的延 伸方向上大致延伸,
[0062] 上述第三端子由上述第一遮光性樹脂體固定。
[0063] 根據上述實施方式,包括在上述受光端板部的上述結合部的延伸方向上的與上述 發光端板部側相反的一側,與受光端板部結合的第三端子,該第三端子由第一遮光性樹脂 體固定。因此,在受光端板部,在與第一端子正交的方向具備第三端子,第三端子由第一遮 光性樹脂體固定,因此能夠增強引線框使其更加牢固,能夠更有效地防止引線框的翹曲。
[0064] 此外,在一個實施方式中,
[0065] 上述引線框具有第四端子,該第四端子與上述發光端板部結合,并且在上述發光 端板部的上述結合部的延伸方向上的與上述受光端板部側相反的一側,在上述結合部的延 伸方向上大致延伸,
[0066] 上述第四端子由上述第一遮光性樹脂體固定。
[0067] 根據上述實施方式,包括在上述發光端板部的上述結合部的延伸方向上的與上述 發光端板部側相反的一側,與發光端板部結合的第四端子,該第四端子由第一遮光性樹脂 體固定。因此,在發光端板部,在與第一端子大致正交的方向具備第四端子,該第四端子由 第一遮光性樹脂體固定,因此能夠增強引線框使其更加牢固,能夠更有效地防止引線框的 翹曲。
[0068] 此外,本發明的電子設備的特征在于,包括本發明的光學式測距裝置。
[0069] 當將本發明的高耐熱的光學式測距裝置裝載在個人電腦和衛生設備時,能夠不受 溫度影響而更加正確地檢測到達人的距離,從而控制設備,此外,當裝載在自走式吸塵器 時,能夠不受溫度影響而更加正確地檢測障礙物和臺階差,此外,當作為非接觸開關、非接 觸控制器使用時,能夠不受溫度影響而更加正確地控制電子設備。
[0070] 發明的效果
[0071] 根據本發明,能夠不受溫度影響而更加正確地進行測距,并且能夠實現能廉價且 簡便地制造的光學式測距裝置和裝載它的電子設備。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72] 圖IA是第一實施方式的光學式測距裝置的一次模塑后的一次模塑體的透視圖。
[0073] 圖IB是作為圖IA所示的工序的下一結構的二次模塑后的上表面圖。
[0074] 圖IC是圖IB的透視圖。
[0075] 圖2A是圖IC的AA'截面圖。
[0076] 圖2B是圖IC的BB'截面圖。
[0077] 圖3A是本發明的第二實施方式的光學式測距裝置的一次模塑后的透視圖。
[0078] 圖3B是作為圖3A所示的工序的下一工序的二次模塑后的上表面圖。
[0079] 圖3C是圖3B所示的結構的透視圖。
[0080] 圖4A是本發明的第三實施方式的光學式測距裝置的一次模塑后的透視圖。
[0081] 圖4B是作為圖4A所示的工序的下一工序的二次模塑后的上表面圖。
[0082] 圖4C是圖4B所示的結構的透視圖。
[0083] 圖5是圖4C的BB'截面圖。
[0084] 圖6A是本發明的第四實施方式的光學式測距裝置的一次模塑后的透視圖。
[0085] 圖6B是作為圖2A所示的工序的下一工序的二次模塑后的上表面圖。
[0086] 圖6C是圖6B所示的結構的透視圖。
[0087] 圖7是圖6C的BB'截面圖。
[0088] 圖8是表示光學式測距裝置的原理的圖。
[0089] 圖9是說明光學式測距裝置的溫度變化導致的問題的圖。
[0090] 圖10是表示現有的光學式測距裝置的圖。
[0091] 圖11是表示現有的光學式測距裝置的圖。
[0092] 圖12是表示現有的光學式測距裝置的圖。
[0093] 圖13A是表示現有的光學式測距裝置的圖。
[0094] 圖13B是表示現有的光學式測距裝置的圖。
[0095] 圖14是表示現有的光學式測距裝置的圖。
[0096] 圖15A是說明現有的光學式測距裝置的制造工序的截面圖。
[0097] 圖15B是說明現有的光學式測距裝置的制造工序的截面圖。
[0098] 圖15C是說明現有的光學式測距裝置的制造工序的截面圖。
[0099] 圖1?是說明現有的光學式測距裝置的制造工序的截面圖。
[0100]圖15E是說明現有的光學式測距裝置的制造工序的截面圖。
[0101] 圖15F是說明現有的光學式測距裝置的制造工序的截面圖。
[0102] 圖16A是圖15B的上表面圖。
[0103] 圖16B是圖15D的上表面圖。
[0104] 圖16C是圖16B所示的結構的透視圖。
[0105] 圖17A是圖16C的AA'截面圖。
[0106] 圖17B是圖16C的BB'截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0107] 以下,通過圖示的實施方式對本發明進行詳細說明。
[0108] 圖IA?圖IC是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光學式測距裝置的平面圖。此外,本實 施例的各工序的截面結構圖與圖15A?圖15F所示的各截面結構圖一致。詳細而言,圖IA 是一次模塑后的一次模塑體的透視圖。如圖IA所示,在該光學式測距裝置,裝載有發光元 件1的發光端板部(頭部,header) 2與裝載有受光元件3的受光端板部4相結合,防止相 對于溫度和濕度導致的封裝件的膨脹的、發光受光元件1、3的間隔的膨脹。在與發光受光 端板部2、4的結合部6的延伸的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上的一方和另一方分別配置有作為第 一端子的第一增強端子7、8,將這些第一增強端子7、8與受光端板部4結合。
[0109]圖IB表不作為圖IA所不的工序的下一結構的二次模塑后的上表面圖,圖IC表不 其透視圖。此外,圖2A是圖IC的AA'截面圖,圖2B是圖IC的BB'截面圖。
[0110]在本實施方式中,如圖2A所示,第一增強端子7、8與受光端板部4結合并且被取 出至封裝件外部。此外,第一增強端子7、8分別具有固定部12、13,該固定部12、13由二次 模塑體固定。此外,如圖IB和圖2B所示,發光側的一次模塑體(透光性樹脂體)17除了從 發光元件1發出的光束出射的區域以外被遮光性的二次模塑體(第一遮光性樹脂體)21覆 蓋,受光側的一次模塑體(透光性樹脂體)18除了反射光束入射的區域以外被遮光性的二 次模塑體(第一遮光性樹脂體)21覆蓋。在二次模塑體21上配置有由鎳鐵合金等金屬形 成的透鏡框23,在該透鏡框23配置有由透光性的樹脂形成的發光透鏡29 (參照圖2B)、由 透光性的樹脂形成的受光透鏡25。
[0111] 此外,如圖2A所示,以將帶透鏡25、29的透鏡框23和二次模塑體21固定的方式, 利用由遮光性樹脂構成的三次模塑體(第二遮光性樹脂體)30覆蓋帶透鏡25、29的透鏡框 23和二次模塑體21。
[0112] 如圖2B所示,在回流焊時,發光受光部間的遮光壁35變大膨脹,在圖中箭頭的方 向應力發生作用。在本實施方式中,如圖2A所示,由第一增強端子7、8將受光端板部4固 定于二次模塑體21,因此,引線框9 (參照圖1A)不會翹曲。因此,在回流焊后發光受光元件 1、3和發光受光透鏡25、29的相對的位置關系不會偏離,在回流焊后測距值不會偏離。
[0113] 另外,參照圖IA和圖2B,上述各第一增強端子7、8具有在與結合部6的延伸方向 大致正交的方向上與遮光壁35重疊的部分90、91。這樣,將第一增強端子7、8配置在成為 引線框9的翹曲的原因的膨脹所引起的應力最大的發光受光元件1、3間中央部的遮光壁35 附近,從而有效地防止引線框的翹曲。另外,雖然在本實施方式中,各第一增強端子7、8具 有在與結合部6的延伸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上與遮光壁35重疊的部分,但只要將各第一端 子形成于遮光壁的附近,就能夠有效地防止引線框的翹曲。
[0114] 圖3A?圖3C是本發明的第二實施方式的光學式測距裝置的平面圖,詳細而言,圖 3A是一次模塑后的透視圖,圖3B是作為圖3A所示的工序的下一工序的二次模塑后的上表 面圖,圖3C是圖3B所示的結構的透視圖。在第二實施方式中,僅對與第一實施方式不同的 部分進行說明。
[0115] 如圖3所示,在第二實施方式中,引線框80具有作為第二端子的多個第二增強端 子40。在一次模塑后,多個第二增強端子40在與發光受光頭39、41的結合部81的延伸方 向大致正交的方向上延伸。上述各第二增強端子40與發光受光頭41部結合。在第二實施 方式中,不僅受光端板部39,發光端板部41也由第二增強端子40固定于作為第一遮光性樹 脂體的二次模塑體82 (參照圖3B)。根據第二實施方式,能夠更進一步防止回流焊引起的封 裝件的膨脹導致的翹曲。
[0116] 圖4A?圖4C是本發明的第三實施方式的光學式測距裝置的平面圖,詳細而言,圖 4A是一次模塑后的透視圖,圖4B是作為圖4A所示的工序的下一工序的二次模塑后的上表 面圖,圖4C是圖4B所示的結構的透視圖。在第三實施方式中,僅對與第一實施方式不同的 部分進行說明。
[0117] 如圖4A所示,在第三實施方式中,引線框54具有作為第三端子的第三增強端子 50。上述第三增強端子50具有延伸部分68,該延伸部分68在受光端板部49與發光端板 部51的結合部56的延伸方向上大致延伸,并且位于受光端板部49的結合部56的延伸方 向上的與發光端板部51側相反的一側。上述第三增強端子50與受光端板部49相結合。
[0118] 圖5是圖4C的BB'截面圖。如圖5所示,第三增強端子50具有被固定在作為第 一遮光性樹脂體的二次模塑體58的固定部55。根據第三實施方式,與受光端板部49結合 的第三增強端子50的固定部55被固定在二次模塑體58,因此在回流焊時封裝件膨脹引起 的應力發生作用時,在引線框54的端部也能夠增加固定點,能夠更牢固地防止引線框的翹 曲。
[0119] 圖6A?圖6C是本發明的第四實施方式的光學式測距裝置的平面圖,詳細而言,圖 6A是一次模塑后的透視圖,圖6B是作為圖6A所示的工序的下一工序的二次模塑后的上表 面圖,圖6C是圖6B所示的結構的透視圖。在第四實施方式中,僅對與第一實施方式不同的 部分進行說明。
[0120] 如圖6A所示,在第四實施方式中,引線框69具有作為第四端子的第四增強端子 60。上述第四增強端子60具有延伸部分98,該延伸部分98在受光端板部59與發光端板部 61的結合部83的延伸方向上大致延伸,并且位于發光端板部61的結合部83的延伸方向上 的與受光端板部59側相反的一側。此外,上述第四增強端子60與發光端板部61相結合。
[0121] 圖7是圖6C的BB'截面圖。如圖7所示,第四增強端子60具有被固定在作為第 一遮光性樹脂體的二次模塑體66的固定部65。根據第四實施方式,與發光端板部61結合 的第四增強端子60的固定部65被固定在二次模塑體66,因此在回流焊時封裝件膨脹引起 的應力發生作用時,在引線框69的端部也能夠增加固定點,能夠更牢固地防止引線框69的 翹曲。
[0122] 以上,對本發明的光學式測距裝置的幾個實施方式進行了說明,在將本發明的光 學式測距裝置裝載在電子設備時,能夠提高光學式測距裝置的耐熱性等性能,并且能夠利 用通過回流焊容易且短時間且大量地安裝元件。因此,例如如果裝載在個人電腦則能夠正 確地檢測在個人電腦前是否有人,如果沒有人則使個人電腦為睡眠模式,由此更有效率地 進行節能化。此外,如果裝載在自走式吸塵器,則能夠正確地檢測障礙物和臺階差。此外, 還能夠裝載在廚房家電,構成以非接觸的方式使動作進行/停止的非接觸開關。此外,能夠 檢測到達手的距離,正確地進行音量控制等處理,能夠優選執行手濡濕或污染的情況下的 電子設備的操作。
[0123] 另外,當然能夠將上述第一?第四實施方式中的兩個以上的實施方式組合起來, 形成新的實施方式。此外,當然能夠從由上述說明書的說明中進行的、所有的實施方式和所 有的變形例構成的內容中將兩個以上的發明特定事項組合起來,形成本發明的新的實施方 式。
[0124] 附圖標記的說明
[0125] 1發光元件
[0126] 2、41、51、61 發光端板部
[0127] 3受光元件
[0128] 4、39、49、59 受光端板部
[0129] 6、56、81、83 結合部
[0130] 7、8第一增強端子
[0131] 9、54、69、80 引線框
[0132] 21、58、66、82 二次模塑體
[0133] 35遮光壁
[0134] 40第二增強端子
[0135] 50第三增強端子
[0136] 55第三增強端子的固定部
[0137] 60第四增強端子
[0138] 65第四增強端子的固定部
【權利要求】
1. 一種光學式測距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引線框(9、54、69、80),其在同一面上具有發光端板部(2、41、51、61)、受光端板部(4、 39、49、59)和將所述發光端板部(2、41、51、61)與所述受光端板部(4、39、49、59)結合的在 一個方向上延伸的結合部(6、56、81、83); 發光元件(1),其安裝在所述發光端板部(2、41、51、61)上; 受光元件(3),其安裝在所述受光端板部上,并且用于檢測從所述發光元件(1)射出并 由測量對象物反射后的光的光點位置; 透光性樹脂體(17、18),其將所述發光元件(1)和所述受光元件(3)密封; 第一遮光性樹脂體(21、58、66、82),其將所述透光性樹脂體(17、18)-體地密封,并且 具有位于所述發光元件(1)與所述受光元件(3)之間的遮光壁(35); 發光透鏡(29),其以隔著間隔位于所述發光元件(1)之上的方式設置于所述第一遮光 性樹脂體(21),并且具有透光性;和 受光透鏡(25),其以隔著間隔位于所述受光元件(3)之上的方式設置于所述第一遮光 性樹脂體(21),并且具有透光性, 所述引線框(9、69)具有與所述受光端板部(4、39、49、59)結合,并且在與所述結合部 (6、56)的延伸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至少兩個第一端子(7、8), 所述各第一端子(7、8)由所述第一遮光性樹脂體(21)固定。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學式測距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各第一端子(7、8)形成在所述遮光壁(35)的附近。
3.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光學式測距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各第一端子(7、8)具有與所述遮光壁(35)在與所述結合部(6、56)的延伸方向大 致正交的方向上重疊的部分(90、91)。
4. 如權利要求1?3中任一項所述的光學式測距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線框(80)具有與所述發光端板部(41)結合,并且在與所述結合部(81)的延伸 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至少兩個第二端子(40), 所述各第二端子(40)由所述第一遮光性樹脂體(82)固定。
5. 如權利要求1?4中任一項所述的光學式測距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線框(54)具有第三端子(50),該第三端子(50)與所述受光端板部結合,并且在 所述受光端板部(49)的所述結合部(56)的延伸方向上的與所述發光端板部(51)側相反 的一側,在所述結合部(56)的延伸方向上大致延伸, 所述第三端子(50)由所述第一遮光性樹脂體(58)固定。
6. 如權利要求1?5中任一項所述的光學式測距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線框¢9)具有第四端子¢0),該第四端子¢0)與所述發光端板部結合,并且在 所述發光端板部(61)的所述結合部(83)的延伸方向上的與所述受光端板部(59)側相反 的一側,在所述結合部(83)的延伸方向上大致延伸, 所述第四端子(60)由所述第一遮光性樹脂體(66)固定。
7. -種電子設備,其特征在于: 所述電子設備具備權利要求1?6中任一項所述的光學式測距裝置。
【文檔編號】G01S7/481GK104508424SQ201380039255
【公開日】2015年4月8日 申請日期:2013年7月1日 優先權日:2012年7月24日
【發明者】和田秀夫 申請人:夏普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