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多管式自動滴定管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多管式自動滴定管,包括設有刻度線的滴定管、滴定瓶、導液管、帶有第一控制閥的滴定嘴和氣管;導液管的底端密封插入滴定瓶內,導液管的頂端與滴定管的頂端相密封接通,滴定嘴連接滴定管的底部;氣管的一端與導液管或滴定瓶密封相接通;滴定管包括至少兩個管體,其中一個管體的管壁上設有刻度線,各管體的頂端分別與導液管的頂端相密封接通,各管體的底端相連通。本實用新型將單只滴定管管體分成多只管體,在保證自動滴定管的使用功能不便的前提下,有效降低了自動滴定管的整體高度,從而方便整個實驗操作,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專利說明】一種多管式自動滴定管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自動滴定管,特別是涉及一種多管式自動滴定管。
【背景技術】
[0002]自動滴定管是一種可以準確測量滴定劑消耗體積的玻璃儀器,現有技術的自動滴定管主要由滴定管、導液管、氣管、滴定瓶、滴定嘴等部件構成,其中,滴定管是一根具有精確刻度、內徑均勻的細長玻璃管,下接滴定嘴,可根據滴定需要連續或間斷的滴出不同體積的液體,并準確計量所消耗液體的體積。由于現有技術的這種自動滴定管,其滴定管的長度大約為930mm,加之操作實驗臺的高度大約為850mm,使得整體高度達到1780mm,這就使得普通身高的人(身高在150mm-175mm)讀數時需要昂著頭或踮起腳尖或墊高,因而不僅操作不便,還容易造成讀數誤差。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之不足,提供一種多管式自動滴定管。
[0004]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多管式自動滴定管,包括設有刻度線的滴定管、滴定瓶、導液管、帶有第一控制閥的滴定嘴和氣管;導液管的底端密封插入滴定瓶內,導液管的頂端與滴定管的頂端相密封接通,滴定嘴連接滴定管的底部;氣管的一端與導液管或滴定瓶密封相接通,用于排氣或吸氣;滴定管包括至少兩個管體,其中一個管體的管壁上設有刻度線,各管體的頂端分別與導液管的頂端相密封接通,各管體的底端相連通。
[0005]進一步的,所述滴定管包括三個并列分布的管體,其中位于中間位置的管體的管壁上設有所述刻度線。
[0006]進一步的,所述氣管為進氣管,所述滴定瓶的瓶口處設有一球塞,進氣管的一端通過該球塞與所述滴定瓶內部相接通,進氣管的另一端用于連接充氣裝置;所述導液管的底端通過該球塞密封伸入所述滴定瓶內。
[0007]進一步的,所述氣管為排氣管,該排氣管的一端與所述導液管相密封接通,該排氣管的另一端用于連接抽氣裝置。
[0008]進一步的,所述氣管為排氣管,該排氣管的管壁上設有排氣口,該排氣管的另一端密封連接有氣囊。
[0009]進一步的,所述進氣管的管壁上還設有一開口,該開口處裝有自動浮心子活塞。
[0010]進一步的,所述第一控制閥為旋塞閥。
[0011]進一步的,所述滴定管的底端與所述導液管的底部一體相連接而不相接通。
[0012]進一步的,所述滴定管的底端采用一第二控制閥與所述導液管的底部密封相接通。
[0013]與現有技術的自動滴定管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4]由于其滴定管包括至少兩管體,且其中一個管體的管壁上設有刻度線,各管體的頂端分別與導液管的頂端相密封接通,各管體的底端相連通,使得本實用新型將單只滴定管管體分成多只管體,在保證自動滴定管的使用功能不便的前提下,有效降低了自動滴定管的整體高度,從而方便整個實驗操作,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降低讀數誤差。
[0015]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但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多管式自動滴定管不局限于實施例。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6]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7]實施例一:
[0018]請參見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多管式自動滴定管,包括設有刻度線的滴定管、滴定瓶3、導液管2、帶有第一控制閥的滴定嘴5和氣管;導液管2的底端密封插入滴定瓶3內,導液管2的頂端與滴定管的頂端相密封接通,滴定嘴5連接滴定管的底部;氣管為進氣管4,其一端與滴定瓶3密封相接通,另一端用于連接充氣裝置。滴定管包括至少兩個管體1,其中一個管體的管壁上設有刻度線8,各管體的頂端分別與導液管的頂端相密封接通,各管體的底端相連通。
[0019]作為一種優選,上述滴定管的管體I的數量為三只,該三只管體I并列分布,其中位于中間位置的管體的管壁上設有刻度線8,該刻度線8的刻度值由上至下漸次遞增,即位于最頂端的刻度值為O值。
[0020]作為一種優選,上述滴定瓶3的瓶口處裝有一球塞9,上述進氣管4的一端與該球塞9 一體相接通,從而接通滴定瓶3 ;上述導液管2的底端正是通過球塞9密封伸入滴定瓶3內。
[0021 ] 作為一種優選,上述進氣管4的管壁上還設有一開口,該開口處裝有一個自動浮心子活塞7。
[0022]作為一種優選,上述第一控制閥為二通式旋塞閥6。
[0023]上述滴定管的底端與導液管2的底部一體相連接而不相接通。
[0024]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多管式自動滴定管,洗凈后,先檢查旋塞閥6的轉動是否靈活,是否漏水:關閉旋塞閥6,將滴定瓶3充滿水,用吸球把水吸起,在旋塞閥6周圍和管尖處檢查,然后將旋塞閥6旋轉180度,直立兩分鐘,再用濾紙檢查;如漏水,旋塞閥6處涂凡士林。
[0025]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多管式自動滴定管,滴定前,其滴定管的三個管體I的液面相齊平。滴定時,開啟旋塞閥6,則滴定管中的液體從滴定嘴5的末端管口往下滴。控制液體流速由快到慢,起初可以連滴成線,之后逐滴滴下,快到終點時則要半滴半滴的加入。半滴的加入方法是:小心放下半滴滴定劑懸于滴定嘴5的管口,用錐瓶內壁靠下,然后用洗瓶沖下。當錐瓶內指示劑指示終點時,立刻關閉旋塞閥6停止滴定,用洗瓶淋洗錐形瓶內壁。滴定完畢后需等待一至二分鐘后方可讀數,此時,滴定管的三個管體I的液面保持相互齊平的狀態。讀數時,視線需與滴定管的中間管體I的彎月面最低點刻度水平線相切,讀數時應估讀一位。
[0026]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多管式自動滴定管,補液時,利用充氣裝置將氣體打入進氣管4中(充氣過程中,進氣管4上的自動浮心子活塞7自動關閉,當充氣過多時可利用該自動浮心子活塞7放氣),使氣體沿著進氣管4和球塞9進入滴定瓶3內,則滴定瓶3內的氣壓增大,將滴定瓶3內的滴定劑擠入導液管2,并沿著導液管2向上流動,最終落入滴定管的三個管體I內。結束補液時,導液管2中多余的滴定劑沿著導液管2回流至滴定瓶3中。
[0027]實施例二:
[0028]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多管式自動滴定管,其與實施例一的區別在于:其氣管為排氣管,該排氣管的一端與導液管相密封接通,該排氣管的另一端用于連接抽氣裝置。或者,排氣管的管壁上設有排氣口(作為一種優選,可以在該排氣口處配置一堵頭),該排氣管的另一端密封連接有氣囊。
[0029]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多管式自動滴定管,補液時,利用抽氣裝置通過排氣管將導液管中的部分氣體抽出,使導液管中的氣壓小于外界大氣壓,則滴定瓶中的滴定劑被吸入導液管,最終補入滴定管的三個管體。或者,擠壓排氣管另一端的氣囊,使氣囊中的氣體通過排氣管上的排氣口排出,并堵住排氣口,則導液管中的氣壓小于外界大氣壓,使滴定瓶中的滴定劑被吸入導液管,并最終補入滴定管的三個管體中。
[0030]實施例三:
[0031]本發明的一種多管式自動滴定管,其與實施例一或實施例二的區別在于:其滴定管的底端采用一第二控制閥(該第二控制閥可以是旋塞閥)與導液管的底部密封相接通。如此,滴定時,將該第二控制閥關閉,滴定后打開該第二控制閥,使滴定管的三個管體中剩余的滴定劑通過導液管回流至滴定瓶中。
[0032]上述實施例僅用來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多管式自動滴定管,但本實用新型并不局限于實施例,凡是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落入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多管式自動滴定管,包括設有刻度線的滴定管、滴定瓶、導液管、帶有第一控制閥的滴定嘴和氣管;導液管的底端密封插入滴定瓶內,導液管的頂端與滴定管的頂端相密封接通,滴定嘴連接滴定管的底部;氣管的一端與導液管或滴定瓶密封相接通;其特征在于:滴定管包括至少兩個管體,其中一個管體的管壁上設有刻度線,各管體的頂端分別與導液管的頂端相密封接通,各管體的底端相連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管式自動滴定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滴定管包括三個并列分布的管體,其中位于中間位置的管體的管壁上設有所述刻度線。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管式自動滴定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氣管為進氣管,所述滴定瓶的瓶口處設有一球塞,進氣管的一端通過該球塞與所述滴定瓶內部相接通,進氣管的另一端用于連接充氣裝置;所述導液管的底端通過該球塞密封伸入所述滴定瓶內。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管式自動滴定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氣管為排氣管,該排氣管的一端與所述導液管相密封接通,該排氣管的另一端用于連接抽氣裝置。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管式自動滴定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氣管為排氣管,該排氣管的管壁上設有排氣口,該排氣管的另一端密封連接有氣囊。
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多管式自動滴定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氣管的管壁上還設有一開口,該開口處裝有自動浮心子活塞。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管式自動滴定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閥為旋塞閥。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管式自動滴定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滴定管的底端與所述導液管的底部一體相連接而不相接通。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管式自動滴定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滴定管的底端采用一第二控制閥與所述導液管的底部密封相接通。
【文檔編號】G01N31/18GK203616301SQ201320825417
【公開日】2014年5月28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13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13日
【發明者】黃益澤, 梁崗, 黃麗嬌 申請人:廈門中泓檢測技術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