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直流兩用測試負載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交直流兩用測試負載,包括,電源、雙刀三擲開關、交流繼電器、直流繼電器以及大功率負載;其中,所述電源與所述雙刀三擲開關相連,所述雙刀三擲開關通過交流繼電器或直流繼電器與大功率負載相連。所述電源包括AC-DC電源和DC-DC電源;AC-DC電源和DC-DC電源為并聯連接。還包括負載插座,連接在雙刀三擲開關與大功率負載之間。還包括若干個溫控開關,若干個溫控開關相互串聯連接,設置在所述雙刀三擲開關和所述電源之間。本實用新型采用雙刀三擲開關切換直流繼電器和交流繼電器,實現了測試負載的交直流兩用,極大地提高了測試的適應性。
【專利說明】交直流兩用測試負載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電源測試技術,具體地,涉及一種交直流兩用測試負載。
【背景技術】
[0002]在通信、服務器機房的測試中,需要一種能夠模擬服務器工作狀態的測試用模擬負載。目前市場上現有的測試用模擬負載一般均為交流型負載,隨著通信機房逐步向高壓直流供電方向轉移,直流型負載也逐步出現,但目前市場上尚未有能夠交直流兩用的模擬測試負載出現。
實用新型內容
[0003]針對現有技術中的缺陷,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交直流兩用測試負載。
[0004]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方面,提供的交直流兩用測試負載,包括,電源、雙刀三擲開關、交流繼電器、直流繼電器以及大功率負載;
[0005]其中,所述電源與所述雙刀三擲開關的第一端相連,所述雙刀三擲開關的第二端和第三端分別通過交流繼電器、直流繼電器與大功率負載相連。
[0006]優選地,所述電源包括AC-DC電源和DC-DC電源;AC_DC電源和DC-DC電源為并聯連接。
[0007]優選地,還包括負載插座,負載插座連接在雙刀三擲開關與大功率負載之間。
[0008]優選地,還包括若干個溫控開關,所述溫控開關為多個時,溫控開關相互串聯連接,設置在所述雙刀三擲開關和所述電源之間。
[0009]優選地,還包括若干個直流散熱風扇,當所述直流散熱風扇為多個時,所述直流散熱風扇相互并聯連接并與電源相連。
[0010]優選地,所述直流繼電器為直流固態繼電器。
[0011]優選地,所述雙刀三擲開關包括第一路公共腳端、第二路公共腳端、第一路I腳端、第一路II腳端、第二路I端腳以及第二路II腳端;其中,第一路公共腳端、第二路公共腳端、第一路I腳端、第一路II腳端、第二路I端腳以及第二路II腳端均與雙刀三擲開關相連。
[0012]優選地,所述直流繼電器包括負載正腳端和控制正腳端,其中,負載正腳端與所述第一路II腳端相連,控制正腳端與所述第二路II腳端相連。
[0013]優選地,所述交流繼電器包括負載腳端和控制腳端,其中,負載腳端與所述第一路I腳端相連,控制腳端與所述第二路I端腳相連。
[0014]優選地,所述第一路公共腳端與所述負載插座的出端相連;所述第二路公共腳端與溫控開關的腳端相連。
[0015]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采用雙刀三擲開關切換直流繼電器和交流繼電器,實現了測試負載的交直流兩用,極大地提高了測試的適應性。【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6]通過閱讀參照以下附圖對非限制性實施例所作的詳細描述,本實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優點將會變得更明顯:
[0017]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框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8]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以下實施例將有助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進一步理解本實用新型,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實用新型。應當指出的是,對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0019]本實施例的具體實施方案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由負載插座1、雙刀三擲開關2、交流繼電器3、直流固態繼電器4、大功率負載5、溫控開關6、AC-DC電源7、DC-DC電源8、直流散熱風扇9組成。圖1中,帶下劃線的數字表示標號,不帶下劃線的數字表示引腳號。
[0020]其中,負載插座I的出端引腳1,即火線直流負腳引腳與大功率負載5的I端引腳相連,負載插座I的出端引腳2 (零線直流正腳)與雙刀三擲開關2的第一路公共腳端引腳I相連,雙刀三擲開關2的第一路I腳端引腳3與交流繼電器3的負載腳端引腳I相連,雙刀三擲開關2的第二路I端腳引腳4與交流繼電器3的控制腳端引腳2相連,雙刀三擲開關2的第一路II腳端引腳5與直流固態繼電器4的負載正腳端引腳I相連,雙刀三擲開關2的第二路II腳端引腳6與直流固態繼電器4的控制正腳端引腳2相連。大功率負載5的引腳2端與交流繼電器3的引腳3端、直流固態繼電器4的引腳3端相連,雙刀三擲開關2的第二路公共腳端引腳2與溫控開關6的腳端引腳I相連,若干個溫控開關6串聯后分別連接到AC-DC電源7的電源正輸出端引腳I和DC-DC電源8的+輸出端引腳I。AC-DC電源7的電源正輸出端引腳2和DC-DC電源8的正輸出端引腳2均接地,AC-DC電源7的電源正輸出端引腳UDC-DC電源8的正輸出端引腳I與若干直流散熱風扇9并聯。
[0021]AC-DC電源7或DC-DC電源8負責將外接電源轉換成直流散熱風扇9以及交流繼電器3、直流固態繼電器4所需的直流電源,其中AC-DC電源7或DC-DC電源8可根據需要選擇其一或同時采用。當AC-DC電源7或DC-DC電源8沒有工作時,直流散熱風扇9無法工作,同時交流繼電器3、直流固態繼電器4由于沒有控制電壓而處于斷開狀態。這樣就保證了系統在直流散熱風扇9沒有工作的情況下,大功率負載不會啟動,避免了危險。當AC-DC電源7或DC-DC電源8正常工作后,輸出直流電源通過多個串聯的溫控開關6至交流繼電器3、直流固態繼電器4。溫控開關6的數量和分布位置可根據需要安裝在系統關鍵部位,當關鍵部位溫度過高時,溫控開關6斷開。從而交流繼電器3、直流固態繼電器4由于沒有控制電壓而處于斷開狀態,這樣就保證了本實用新型在溫度過高的情況下大功率負載處于斷路狀態,保證了本實用新型的安全。
[0022]本實用新型采用了雙刀三擲開關2實現了大功率負載5的交直流兩用工作,當雙刀三擲開關2切換到直流供電時,給直流固態繼電器4的控制正腳端引腳2加電,控制電流通過直流固態繼電器4然后供給大功率負載5,同時交流繼電器3的控制腳端引腳2和交流繼電器3的負載腳端引腳I均斷電,保證了交流繼電器3的安全。反之,當雙刀三擲開關2切換到交流供電時,交流繼電器3的控制腳端引腳2加電,控制電流通過交流繼電器3供給大功率負載5,同時直流固態繼電器4的控制正腳端引腳2和直流固態繼電器4的負載正腳端引腳I均斷電,保證了直流固態繼電器4的安全。
[0023]為簡化電路圖,在本實用新型中只給出了單路大功率負載圖樣,但可根據大功率負載數量需要采用多路設計的方式,其中有大功率負載采用負載插座1、雙刀三擲開關2、交流繼電器3、直流固態繼電器4、大功率負載5、采用多路并聯設計,若干個串聯的溫控開關6,AC-DC電源7、DC-DC電源8以及若干個共用的直流散熱風扇9。
[0024]常用的交流測試負載使用溫控開關直接連接電源供電,使用交流溫控開關及常規開關實現大功率負載的溫度保護及上電控制。在高壓直流工作的情況下,如果采用高壓直流溫控開關以及高壓直流常規開關實現則導致系統成本過高,且不能做到負載靈活切換。采用本設計后實現了測試負載的交直流兩用,極大地提高了測試的適應性。
[0025]以上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進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實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實施方式,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在權利要求的范圍內做出各種變形或修改,這并不影響本實用新型的實質內容。
【權利要求】
1.一種交直流兩用測試負載,其特征在于,包括,電源、雙刀三擲開關、交流繼電器、直流繼電器以及大功率負載; 其中,所述電源與所述雙刀三擲開關的第一端相連,所述雙刀三擲開關的第二端和第三端分別通過交流繼電器、直流繼電器與大功率負載相連。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交直流兩用測試負載,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源包括AC-DC電源和DC-DC電源;AC-DC電源和DC-DC電源為并聯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交直流兩用測試負載,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負載插座,負載插座連接在雙刀三擲開關與大功率負載之間。
4.根據權利要求1或3所述的交直流兩用測試負載,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若干個溫控開關,所述溫控開關為多個時,溫控開關相互串聯連接,設置在所述雙刀三擲開關和所述電源之間。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交直流兩用測試負載,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若干個直流散熱風扇,當所述直流散熱風扇為多個時,所述直流散熱風扇相互并聯連接并與電源相連。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交直流兩用測試負載,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繼電器為直流固態繼電器。
7.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交直流兩用測試負載,其特征在于,所述雙刀三擲開關包括第一路公共腳端、第二路公共腳端、第一路I腳端、第一路II腳端、第二路I端腳以及第二路II腳端;其中,第一路公共腳端、第二路公共腳端、第一路I腳端、第一路II腳端、第二路I端腳以及第二路II腳端均與雙刀三擲開關相連。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交直流兩用測試負載,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繼電器包括負載正腳端和控制正腳端,其中,負載正腳端與所述第一路II腳端相連,控制正腳端與所述第二路II腳端相連。
9.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交直流兩用測試負載,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流繼電器包括負載腳端和控制腳端,其中,負載腳端與所述第一路I腳端相連,控制腳端與所述第二路I端腳相連。
10.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交直流兩用測試負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路公共腳端與所述負載插座的出端相連;所述第二路公共腳端與溫控開關的腳端相連。
【文檔編號】G01R31/40GK203786272SQ201320792682
【公開日】2014年8月20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4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4日
【發明者】紀晨華, 張文濟, 徐曉浩 申請人: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五十研究所, 上海申達自動防范系統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