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盾構管片試驗機的軸向力加載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盾構管片試驗機的軸向力加載裝置,該裝置包括第一墊板、第二墊板、拉桿和施力機構組成;兩根平行設置的拉桿,其垂直于第一墊板設置,且一端與所述第一墊板固定連接;第二墊板平行于第一墊板,且帶有通孔,兩根拉桿穿過通孔,第二墊板沿著拉桿相對于第一墊板運動;施力機構位于第二墊板上方,其對第二墊板施加朝著第一墊板方向的力。采用上述的軸向力加載結構,能夠將盾構管片放置在平行的第一墊板和第二墊板之間,并通過對第二墊板施加軸向力來對盾構管片進行軸向力加載。且上述的軸向力加載結構具有結構簡單、可靠的優點。
【專利說明】一種盾構管片試驗機的軸向力加載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筑【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盾構管片試驗機的軸向力加載裝置。
【背景技術】
[0002]加載系統是盾構管片試驗機的重要組成部分。現有技術的加載系統通常由自平衡反力核心筒、加載油缸定位系統、油缸施力裝置、試件墊梁和加載梁系統及軸向力加載系統等組成,作用是模擬連續分布的水土壓力、地層抗力和地面超載等荷載。加載系統是盾構管片試驗機最重要的基礎系統,其組成結構是盾構管片試驗機的主體結構。
[0003]在實際工程工況中,單環管片結構受力可看作平面應變模型,即垂直于管片軸向方向的截面沒有應變,但承受應力作用。雖然使用盾構管片試驗機進行常規試件試驗時,可將管片實際工況下的平面應變模型等效為無軸向作用力的三維模型進行試驗,且能夠得出較好的試驗結果。但進行試件破壞性試驗時,試件承受較大的徑向力且產生塑性變形,軸向力對試件破壞性試驗結果影響很大。目前,在現有的盾構管片試驗機中,沒有軸向力加載結構來對盾構管片進行軸向力加載以測試盾構管片的軸向力承受能力。
[0004]因此,希望有一種軸向力加載結構來對盾構管片進行軸向力加載。
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軸向力加載結構來對盾構管片進行軸向力加載。
[0006]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0007]本實用新型的盾構管片試驗機的軸向力加載裝置包括第一墊板、第二墊板、拉桿和施力機構組成;兩根平行設置的拉桿,其垂直于第一墊板設置,且一端與所述第一墊板固定連接;第二墊板平行于第一墊板,且帶有通孔,兩根拉桿穿過通孔,第二墊板沿著拉桿相對于第一墊板運動;施力機構位于第二墊板上方,其對第二墊板施加朝著第一墊板方向的力。
[0008]第一墊板水平設置,且拉桿從第一墊板豎直向上延伸。
[0009]優選:拉桿焊接至第一墊板。
[0010]優選:拉桿螺紋連接至第一墊板。
[0011]優選:施力機構為千斤頂,千斤頂位于第二墊板上方,且位于兩根拉桿之間。
[0012]軸向力加載裝置還包括反力板,反力板平行于第一墊板,且位于千斤頂上方,反力板帶有通孔,允許拉桿穿過,反力板沿著拉桿相對于第一墊板運動。
[0013]拉桿在上端處具有螺紋段,且在所述螺紋段上旋擰有螺母,且所述螺母位于反力板的上方。
[0014]優選:施力機構為螺母,拉桿在上端處具有螺紋段,所述螺母旋擰在螺紋段上,且所述螺母位于第二墊板的上方。
[0015]拉桿為M60長桿螺栓。[0016]本實用新型的積極效果如下:
[0017]采用上述的軸向力加載結構,能夠將盾構管片放置在平行的第一墊板和第二墊板之間,并通過對第二墊板施加軸向力來對盾構管片進行軸向力加載。且上述的軸向力加載結構具有結構簡單、可靠的優點。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8]圖1是實施例1的軸向力加載結構(油壓千斤頂施力機構)的主視圖。
[0019]圖2是實施例2的軸向力加載結構(螺栓預緊力施力機構)的主視圖。
[0020]圖3是實施例1的軸向力加載結構(油壓千斤頂施力機構)的立體圖。
[0021]圖4是實施例2的軸向力加載結構(螺栓預緊力施力機構)的立體圖。
[0022]I反力板、2千斤頂、3第二墊板、4拉桿、5第一墊板、6盾構管片、7螺母。
【具體實施方式】
[0023]下面的實施例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詳細描述。
[0024]為使本實用新型實施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更加詳細的描述。在附圖中,自始至終相同或類似的標號表示相同或類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類似功能的元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下面通過參考附圖描述的實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而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
[0025]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中心”、“縱向”、“橫向”、“前”、“后”、“左”、“右”、“豎直”、“水平”、“頂”、“底” “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的限制。
[0026]根據本實用新型一寬泛實施例的軸向力加載結構包括:第一墊板;兩根平行設置的拉桿,其垂直于所述第一墊板設置,且一端與所述第一墊板固定連接;第二墊板,其平行于所述第一墊板,且帶有通孔,以允許所述拉桿穿過而沿著所述拉桿相對于所述第一墊板運動;以及施力裝置,其對所述第二墊板施加朝著所述第一墊板的力。
[0027]采用上述的軸向力加載結構,能夠將盾構管片放置在平行的第一墊板和第二墊板之間,并通過對第二墊板施加軸向力來對盾構管片進行軸向力加載。且上述的軸向力加載結構具有結構簡單、可靠的優點。
[0028]實施例1
[0029]圖1是根據本實用新型的軸向力加載結構(油壓千斤頂施力機構)的示意圖。圖1所示的油壓千斤頂施力機構包括:反力板1、千斤頂2、第二墊板3、拉桿4、第一墊板5和螺母7。
[0030]第一墊板5為下墊板,且水平設置。有利的是,第一墊板5相對于地面固定。
[0031]兩根平行設置的拉桿4垂直于所述第一墊板設置。拉桿4的下端以焊接、螺紋連接或錨接的方式固定連接至第一墊板5。拉桿4在上端處具有螺紋段,且在所述螺紋段上旋擰有螺母7,且螺母7位于反力板I的上側。
[0032]第二墊板3 (上墊板)平行于第一墊板5,且位于第一墊板5的上方。盾構管片6豎直設置在第二墊板3與第一墊板5之間。第二墊板3帶有通孔。所述通孔的直徑略大于拉桿的直徑。兩根拉桿4分別穿過第二墊板3。第二墊板3能夠沿著所述拉桿4相對于所述第一墊板上下運動。
[0033]反力板I平行于第一墊板5和第二墊板3,且第二墊板3設置在反力板I與第一墊板5之間。反力板I帶有通孔,以允許所述拉桿穿過而沿著拉桿相對于第一墊板上下運動。
[0034]作為施力裝置的千斤頂2設置在反力板I和第二墊板3 (上墊板)之間。也就是說,千斤頂的一端抵靠反力板1,另一端抵靠第二墊板3,從而能夠對第二墊板3施加向下的軸向力,以對豎直設置在第二墊板3與第一墊板5之間的盾構管片6施加軸向力。
[0035]實施例2
[0036]圖2是根據本實用新型的軸向力加載結構(螺栓預緊力施力機構)的示意圖。圖2所示的螺栓預緊力施力機構包括:第二墊板3、拉桿4、第一墊板5和螺母7。
[0037]第一墊板5為下墊板,且水平設置。有利的是,第一墊板5相對于地面固定。
[0038]兩根平行設置的拉桿4垂直于所述第一墊板設置。拉桿4的下端以焊接、螺紋連接或錨接的方式固定連接至第一墊板。拉桿4在上端處具有螺紋段,且在所述螺紋段上旋擰有螺母7,且螺母7位于第二墊板3 (上墊板)的上側。有利的是,拉桿4為M60長桿螺栓。
[0039]第二墊板3 (上墊板)平行于第一墊板5,且位于第一墊板5的上方。盾構管片(圖2中未示出)豎直設置在第二墊板3與第一墊板5之間。第二墊板3帶有通孔。所述通孔的直徑略大于拉桿的直徑。兩根拉桿4分別穿過第二墊板3。第二墊板3能夠沿著所述拉桿4相對于所述第一墊板上下運動。
[0040]螺母7作為施力裝置。也就是說,通過螺母7旋擰而使得螺母7的下表面抵靠第二墊板3,從而能夠對第二墊板3施加向下的軸向力,由此對豎直設置在第二墊板3與第一墊板5之間的盾構管片6施加軸向力。
[0041]實施例3油壓千斤頂施力機構裝配工藝
[0042]管片拼裝完畢后,將拉桿旋進管片底座中央的下墊板中;將上墊板套進拉桿并置放于管片頂部;把油壓千斤頂倒置于上墊板上;將反力板套進拉桿并置放于千斤頂底部;旋緊頂部螺栓。
[0043]實施例4螺栓預緊力施力機構裝配工藝
[0044]管片拼裝完畢后,將長桿螺栓旋進管片底座中央的下墊板中;將上墊板套進長桿螺栓并置放于管片頂部;使用力矩扳手旋緊頂部螺栓,直到螺栓預緊力達到設定值。
[0045]最后需要指出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例如,拉桿也可以水平延伸或傾斜延伸;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實用新型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盾構管片試驗機的軸向力加載裝置,其特征在于:該裝置包括第一墊板(5)、第二墊板(3)、拉桿(4)和施力機構;兩根平行設置的拉桿(4),其垂直于第一墊板(5)設置,且一端與所述第一墊板(5)固定連接;第二墊板(3)平行于第一墊板(5),且帶有通孔,兩根拉桿(4)穿過通孔,第二墊板(3)沿著拉桿(4)相對于第一墊板(5)運動;施力機構位于第二墊板(3)上方,其對第二墊板(3)施加朝著第一墊板(5)方向的力。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軸向力加載裝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墊板(5)水平設置,且拉桿(4)從第一墊板(5)豎直向上延伸。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軸向力加載裝置,其特征在于:拉桿(4)焊接至第一墊板(5)。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軸向力加載裝置,其特征在于:拉桿(4)螺紋連接至第一墊板(5)。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軸向力加載裝置,其特征在于:施力機構為千斤頂(2),千斤頂(2)位于第二墊板(3)上方,且位于兩根拉桿(4)之間。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軸向力加載裝置,其特征在于:軸向力加載裝置還包括反力板(1),反力板(I)平行于第一墊板(5),且位于千斤頂(2)上方,反力板(I)帶有通孔,允許拉桿(4)穿過,反力板(I)沿著拉桿(4)相對于第一墊板(5)運動。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軸向力加載裝置,其特征在于:拉桿(4)在上端處具有螺紋段,且在所述螺紋段上旋擰有螺母(7),且所述螺母(7)位于反力板(I)的上方。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軸向力加載裝置,其特征在于:施力機構為螺母(7),拉桿(4)在上端處具有螺紋段,所述螺母(7 )旋擰在螺紋段上,且所述螺母(7 )位于第二墊板(3 )的上方。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軸向力加載裝置,其特征在于:拉桿(4)為M60螺栓。
【文檔編號】G01M13/00GK203587333SQ201320737009
【公開日】2014年5月7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21日 優先權日:2013年11月21日
【發明者】馬程昊, 白晨光, 馬慶松, 秦會來, 油新華, 耿冬青, 宋福淵, 許國光, 張清林, 楊春英, 張偉, 郭恒, 胡賀祥 申請人:中國建筑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