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農田土壤水文循環過程中氮磷等元素遷移的監測系統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農田土壤水文循環過程中氮磷等元素遷移的監測系統,設置有供水系統、盛土池、水頭水位控制系統、土壤溶液收集器、底架和坡度調節器,水頭水位控制系統的進水池和出水池分別設置在盛土池的兩寬側壁旁并與盛土池共用該側壁,共用的側壁上分別設孔,在進水池和出水池的外側壁上分別設水位/水頭控制孔及擋板,供水系統的噴頭位于盛土池的上方,土壤溶液收集器的收集槽埋在盛土池內的土壤中,每列相鄰兩個收集槽的首尾截面處同一平面,盛土池、進水池和出水池一體放置在底架上,坡度調節器設置在底架下。本實用新型既能監測到不同土層土壤水分垂直入滲過程中氮磷等元素,同時還能監測到淺層地下水流動過程中的氮磷等元素。
【專利說明】一種農田土壤水文循環過程中氮磷等元素遷移的監測系統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農業環境【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氮磷等可溶性元素隨農田土壤水分入滲和淺層地下水遷移過程中,其淋溶遷移的監測系統,該系統特別適于降雨或灌溉條件下監測主要發生側向流動的淺層地下水流過程中氮磷等元素的遷移,同時還能監測土壤水分垂直入滲過程中不同深度農田土壤中氮磷等元素的淋溶。
技術背景
[0002]農田土壤水文循環主要包括兩部分,首先是降雨后土壤水分的垂直入滲過程,其次是土壤中的水流繼續下滲,滲入到淺層地下水中,而淺層地下水流主要發生的側向流動,并伴隨著一定的垂直流動的過程。在這兩個水文過程中,農田土壤水流攜帶了大量的氮磷等元素,隨之進行淋溶遷移,造成了地下水環境的嚴重污染。
[0003]目前,對農田土壤中氮磷等元素淋溶遷移的研究一般是修建田間試驗小區或模擬土柱法進行,田間試驗小區通常是在農田土壤層中設置能收集淋溶遷移物的接收裝置。模擬土柱法通常是在填有土壤的柱體中設置能收集淋溶遷移物的接收裝置,這些試驗裝置均存在只對土壤水分的垂直入滲過程中氮磷等元素的淋溶過程進行觀測,不能對隨淺層地下水流動過程中主要發生的側向水流中氮磷等元素的遷移過程進行觀測,因而,大大降低了試驗的準確性。
【發明內容】
[0004]為克服現有只對土壤垂直下滲水中氮磷等元素遷移的監測,而不能同時對主要發生側向流動的淺層地下水流中氮磷等元素遷移監測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農田土壤水文循環過程中氮磷等元素遷移的監測系統,該系統不僅可以監測不同土層隨土壤水分垂直入滲過程中氮磷等元素的淋溶規律,同時還可以監測隨主要發生側向流動的淺層地下水流動過程中氮磷等元素的遷移規律。
[0005]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設置有供水系統、長方體盛土池、水頭水位控制系統、土壤溶液收集器、底架和坡度調節器部件,各部件的結構、位置及連接關系如下:
[0006]所述的供水系統由供水池,橫直水管、噴頭、閥門1、閥門I1、豎直水管、支架構成,供水池放置在支架上,供水池的一池壁下部設置有橫直水管,橫直水管上間隔設置有兩個以上的噴頭,在距離連接有橫直水管的池壁最近的一個噴頭與該池壁之間的橫直水管上設置有閥門1、在位于閥門I與該池壁之間的橫直水管上設置有豎直水管,豎直水管上設置有閥門II,豎直水管的管口正對進水池的池口,噴頭位于長方體盛土池的上方;
[0007]所述的長方體盛土池的長度方向的側壁III上設置5行取樣孔,每一行上間隔設置有8個孔徑相等的取樣孔,每一行取樣孔均與長方體盛土池的底邊平行,自上而下排列的每列取樣孔呈與長方體盛土池的底邊垂直排列,最上一行的取樣孔低于裝入長方體盛土池內的土壤表面,長方體盛土池頂面為開口 ;[0008]所述的水頭水位控制系統由進水池和出水池構成,進水池和出水池頂面為開口,進水池、出水池分別設置在長方體盛土池寬度方向的側壁I旁、側壁II旁,進水池和長方體盛土池共用側壁I,出水池和長方體盛土池共用側壁II,在側壁I上設置有5行滲水入孔,每一行上設置有三個以上的滲水入孔;在側壁II上設置有5行滲水出孔,每一行上設置有三個以上的滲水出孔;分別在側壁I和側壁II的長方體盛土池側設置有兩層以上的孔徑為
0.5mm的尼龍網;在進水池的外側壁中部設置有水頭控制孔,在水頭控制孔上設置有一塊水頭控制擋板,水頭控制擋板與水頭控制孔的孔口邊緣的接觸處密封連接,水頭控制擋板的底邊與進水池的底邊對齊,水頭控制擋板的高F1小于從水頭控制孔頂端至進水池底邊的高H1,即F1 < H1,水頭控制擋板的寬W1大于水頭控制孔的寬L1,即W1 > L1 ;在出水池的外側壁中部設置有水位控制孔,在水位控制孔上設置有一塊水位控制擋板,水位控制擋板與水位控制孔的孔口邊緣的接觸處密封連接,水位控制擋板的底邊與出水池的底邊對齊,水位控制擋板的高F2小于從水位控制孔頂端至出水池底邊的高H2,即F2 < H2,水位控制擋板的寬W2大于水位控制孔的寬L2,即W2 > L2 ;出水池側壁下部設置有排水管,排水管上設置有閥門III ;
[0009]土壤溶液收集器的結構是:設有收集槽,收集槽內底部鋪有石子,石子的表面鋪有兩層以上的孔徑為0.5mm的尼龍網,收集槽的前端面上連接有出液管,導流管的兩端分別與出液管和取樣瓶連通,導流管上設置有閥門IV ;收集槽埋在長方體盛土池內的土壤中,土壤溶液收集器與取樣孔一一對應,每個土壤溶液收集器的出液管穿過長方體盛土池的側壁III上對應的取樣孔并與該取樣孔密封連接,收集槽的長邊與長方體盛土池的寬邊平行,自上而下豎直排列的相鄰兩個土壤溶液收集器之間,其相鄰的上一個土壤溶液收集器的收集槽的前端面與相鄰的下一個土壤溶液收集器的收集槽的后端面在與長方體盛土池的側壁III平行的同一平面上;
[0010]所述的長方體盛土池、進水池和出水池為一體放置在底架上,底架內框設置有一根與底架的寬邊平行的短梁,短梁正對側壁I底面,在短梁的底面設置有坡度調節器。
[0011]所述的坡度調節器由兩個氣動千斤頂組成,兩個氣動千斤頂間隔設置,兩個氣動千斤頂頂在短梁的底面。
[0012]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通過供水系統的噴頭向盛土池噴水,形成土壤水分的垂直入滲,又通過供水系統向水頭水位控制系統中的進水池進水,坡度調節器的兩個氣動千斤頂設置在進水池側壁下的底架下,使進水池及盛土池中靠近進水池的土壤高于出水池即及盛土池中靠近出水池的土壤,形成一定坡度,水流即自然由進水池的滲水入孔進入盛土池而向出水池的滲水出孔流出,形成淺層地下水流主要發生的側向流動,并通過分別設置在進水池外側壁和出水池外側壁的水頭、水位控制孔及水頭、水位控制擋板,可調節淺層地下水位的高低。可根據水位的高低需求,設計水頭控制擋板的高度(F1)尺寸及水位控制擋板的高度(F2)尺寸,來控制水位的高低。當水位需要低些,水頭控制擋板的高度(F1)、水位控制擋板的高度(F2)的尺寸可小些,即可使高于水頭控制擋板高度、水位控制擋板高度的水從水頭、水位控制孔流出。反之,需水位高些時,水頭控制擋板的高度、水位控制擋板的高度可高些。水頭、水位控制擋板分別覆蓋在水頭、水位控制孔上,雖然分別與水頭、水位控制孔的孔口邊緣是密封連接,使需要的水能保留在水池里,但調節水頭、水位高低時,需要換合適高度的水頭、水位控制擋板也是容易的,如撤下密封粘條即可。[0013]因此,本實用新型既有農田土壤水文循環中土壤水分的垂直入滲過程,又有土壤中的水流繼續下滲,滲入到淺層地下水中,淺層地下水流主要發生的側向流動,并伴隨著一定的垂直流動的過程,因此,本實用新型既能收集、監測到不同土層隨土壤水分的垂直入滲過程中氮磷等元素,同時還能收集、監測到主要發生的側向流動,并伴隨著一定的垂直流動的淺層地下水流動過程中的氮磷等元素,克服了現有農田土壤中氮磷等元素淋溶遷移觀測試驗裝置存在的只對土壤水分垂直入滲過程中氮磷等元素的淋溶過程進行觀測,而不能對隨淺層地下水流動過程中主要發生的側向水流中氮磷等元素的遷移過程進行觀測的缺陷。本實用新型的土壤溶液收集器設置在土壤的不同層次,在土壤溶液收集器設置在沒有從進水池向出水池的淺層地下水流的土層中時,收集的是土壤水分的垂直入滲過程中氮磷等元素的淋溶液。由于上下垂直豎直排列的相鄰兩個土壤溶液收集器之間,其相鄰的上一個土壤溶液收集器的收集槽的前端面與相鄰的下一個土壤溶液收集器的收集槽的后端面位于同一垂直平面上,因而上下的土壤溶液收集器的收集槽互不遮擋,因而,當土壤溶液收集器設置在有從進水池向出水池的淺層地下水流的土層時,收集的是以淺層地下水流主要發生的側向流動,并伴隨著一定的垂直流動的過程中的氮磷等元素的遷移溶液。因此,本實用新型不但可以監測降雨或灌溉條件下氮磷等元素隨土壤水分的垂直入滲過程,同時,還可以根據淺層地下水流動的特點(主要是側向流動,并伴隨著一定的垂直流動),監測不同地下水位高度下,氮磷等元素隨地下水流動的遷移過程。因此本實用新型全面、客觀地反映了前述的農田土壤水文循環主要包括的兩部分,彌補了目前無法監測氮磷等元素隨淺層地下水流的遷移問題。該系統不但能縮短試驗周期、降低試驗工作量、減少邊界效應、提高試驗精度,也能為農田面源污染的機制研究提供了合理、科學的數據。
[0014]本實用新型不但能監測氮磷等元素,還可以監測其它可溶于水的其它元素。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5]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6]圖2是供水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0017]圖3是水頭水位控制系統與長方體盛土池的連接結構示意圖。
[0018]圖4是長方體盛土池的結構示意圖。
[0019]圖5是取樣孔在長方體盛土池側壁III上分布的示意圖。
[0020]圖6是進水池的結構示意圖。
[0021]圖7是出水池的結構示意圖。
[0022]圖8是土壤溶液收集器的結構示意圖。
[0023]圖9是土壤溶液收集器在長方體盛土池內垂直排列的示意圖。
[0024]圖10是底架的結構示意圖。
[0025]圖中各標記依次表示:1_供水系統,2-長方體盛土池,3-水頭水位控制系統,4-土壤溶液收集器,5-底架,6-坡度調節器,7- 土壤表面,11-供水池,12-橫直水管,13-噴頭,14-閥門I,15_閥門II,16-豎直水管,17-支架,21-取樣孔,31-出水池,32-出水池的外側壁,33-水位控制孔,331-水位控制擋板,34-排水管,341-閥門III,35-滲水出孔,36-滲水入孔,37-進水池的外側壁,38-水頭控制孔,381-水頭控制擋板,39-進水池,40-收集槽,41-石子,42-尼龍網,43-出液管,44-導流管,45-閥門IV,46-取樣瓶,47-收集槽的前端面,48-收集槽的長邊,49-收集槽的后端面,51-短梁,a-側壁I,b_側壁II,c_側壁III,F1-水頭控制擋板的高,H1-從水頭控制孔頂端至進水池底邊的高,W1-水頭控制擋板的寬,L1-水頭控制孔的寬,F2-水位控制擋板的高,H2-從水位控制孔頂端至出水池底邊的高,W2-水位控制擋板的寬,L2-水位控制孔的寬,d-每行上相鄰兩個取樣孔間的間隔距離,e-垂直排列的相鄰的兩個取樣孔間的間隔距離,k-在側壁III上最外邊垂直排列的取樣孔與側壁III邊線的距離,S-最上一行取樣孔與土壤表面的距離。
【具體實施方式】
[0026]參見圖1-圖10,本實用新型即一種農田土壤水文循環過程中氮磷等元素遷移的監測系統設置有供水系統1、長方體盛土池2、水頭水位控制系統3、土壤溶液收集器4、底架5和坡度調節器6各部件,各部件的結構、位置及連接關系如下:
[0027]所述的供水系統I由供水池11,橫直水管12、噴頭13、閥門I 14、閥門II 15、豎直水管16、支架17構成,供水池11放置在支架17上,支架17的高度高于長方體盛土池2的高,供水池11的一池壁下部設置有橫直水管12,橫直水管12上間隔設置有兩個以上的噴頭13,在距離連接有橫直水管12的池壁最近的一個噴頭13與該池壁之間的橫直水管12上設置有閥門I 14、在位于閥門I 14與該池壁(連接有橫直水管12的池壁)之間的橫直水管12上設置有豎直水管16,豎直水管16上設置有閥門II 15,豎直水管16的管口伸入進水池39內或正對進水池39的池口,噴頭13位于長方體盛土池2的上方;
[0028]所述的長 方體盛土池2的長度方向的側壁III c上設置有5行取樣孔,每一行上間隔設置有8個孔徑相等的取樣孔21,每行取樣孔均與長方體盛土池2的底邊平行,每行上相鄰兩個取樣孔間的間隔距離d=20cm,自上而下排列的取樣孔21與長方體盛土池2的底邊呈垂直排列,垂直排列的相鄰的兩個取樣孔21之間的間隔距離e=20cm ;在側壁III上最外邊垂直排列的取樣孔與側壁III邊線的距離k=15cm ;長方體盛土池2內放置有欲監測的原位土壤,土壤表面7低于長方體盛土池2的池口 ;最上一行的取樣孔21低于該土壤表面7,與該土壤表面7的距離s ^ 20cm ;長方體盛土池2的長度方向的側壁III c上的取樣孔21的行數及每行取樣孔21數量,d、e以及k的尺寸可根據實質需要而定;
[0029]所述的水頭水位控制系統3由進水池39和出水池31構成,進水池39設置在長方體盛土池2的寬度方向的側壁I a旁,且該側壁I a也是進水池39的內側壁,即進水池(39)和長方體盛土池(2)共有側壁I (a),出水池31設置在長方體盛土池2的寬度方向的另一側壁II b旁,且該側壁II b也是出水池31的內側壁,即出水池(31)和長方體盛土池(2)共有側壁II (b),側壁I a上均布有5行滲水入孔,每一行均布有三個以上的滲水入孔36 ;側壁II b上均布有5行滲水出孔35,每一行上均布有三個以上的滲水出孔35 ;側壁I a和側壁II b的長方體盛土池(2)側分別設置有兩層孔徑為0.5mm的尼龍網,(該尼龍網分別緊貼長方體盛土池2的側壁I a內壁和長方體盛土池(2)的側壁II b內壁);在進水池的外側壁37中部設置有水頭控制孔I 38 (水頭控制孔I 38設置為長方形),水頭控制孔I 38上設置有一塊水頭控制擋板381 (水頭控制擋板381可設置在水頭控制孔I 38的內側),水頭控制擋板381與水頭控制孔38的孔口邊緣的接觸處密封連接,水頭控制擋板381的底邊與進水池39的底邊對齊,水頭控制擋板381的高F1小于從水頭控制孔38頂端至進水池39底邊的高H1,即F1 < H1,水頭控制擋板381的寬W1大于水頭控制孔(381)的寬L1,即W1 > L1 ;在出水池的外側壁32中部設置有水位控制孔33 (水位控制孔33設置為長方形),在水位控制孔33上設置有一塊水位控制擋板331 (水位控制擋板331可設置在水位控制孔33的內側),水位控制擋板331與水位控制孔33的孔口邊緣的接觸處密封連接,水位控制擋板331的底邊與出水池31的底邊對齊,水位控制擋板331的高F2小于從長方形水位控制孔33頂端至出水池31底邊的高H2,即F2 < H2,水位控制擋板331的寬W2大于水位控制孔33的寬L2, W2 > L2 ;出水池31的一側壁下部設置有排水管34,排水管34上設置有閥門III 341 ;
[0030]根據試驗要求,利用水頭控制孔38及其水頭控制擋板381、水位控制孔33及其水位控制擋板331控制地下水位的高低。通過設置水頭控制擋板381的高度F1和水位控制擋板331的高F2,使水頭控制擋板381的頂端低于水頭控制孔38頂端一定距離、水位控制擋板331頂端低于水位控制孔33頂端一定距離,高于水頭控制擋板381高度F1的水就自然從水頭控制孔38未被水頭控制擋板381遮擋的部分流出,高于水位控制擋板331高度F2的水也自然從水位控制孔33未被水位控制擋板331遮擋的部分流出;
[0031]土壤溶液收集器4的結構是:設有收集槽40,收集槽40內底部鋪有石子41,石子41的表面鋪有兩層以上的孔徑為0.5mm的尼龍網42,收集槽的前端面47上設置孔,該孔連接有出液管43,導流管44的兩端分別與出液管43和取樣瓶46連通,導流管44上設置有閥
門IV 45 ;收集槽40埋在長方體盛土池2內的土壤中,土壤溶液收集器4與取樣孔21--
對應,即土壤溶液收集器4的數量與取樣孔21的數量相等,長方體盛土池2內每一行設有8個土壤溶液收集器4,每列設有5個土壤溶液收集器4 (有5行),每個土壤溶液收集器4的出液管43穿過長方體盛土池2的側壁III c上對應的取樣孔21并且出液管43的管壁與該取樣孔21密封連接,收集槽的長邊48與長方體盛土池2的寬邊平行,自上而下豎直排列的相鄰兩個土壤溶液收集器4之間,其相鄰的上一個土壤溶液收集器4的收集槽的前端面47與相鄰的下一個土壤溶液收集器4的收集槽的后端面49在與長方體盛土池2的側壁III c平行的同一平面上(即每列相`鄰兩個收集槽41的首尾截面處于同一平面并呈階梯狀排列)。
[0032]所述的長方體盛土池2、進水池39和出水池31為一體放置在底架5上,底架5內框設置有一根與底架5的寬邊平行的短梁51,短梁51正對進水池39與長方體盛土池2相連的側壁I a底面,在短梁51的底面設置有坡度調節器6,所述的坡度調節器6由兩個氣動千斤頂組成,兩個氣動千斤頂間隔設置并頂在短梁51的底面。
[0033]底架5起到對長方體盛土池2、進水池39和出水池31底部保護的作用,兩個氣動千斤頂頂在短梁51的底面,而不直接頂在長方體盛土池2或進水池39的底面,以免長方體盛土池2或進水池39被損壞。
[0034]坡度調好后,在供水池11內加入一定濃度的氮磷溶液,然后打開供水系統I的閥門I 14和閥門II 15,一部分水流通過橫直水管12上的噴頭13向長方體盛土池2內的土壤噴水,直至入滲到淺層地下水中;另一部分水流進入進水池39中,然后通過進水池39側壁I a上的滲水入孔36進入長方體盛土池2內,再通過側壁II b上的滲水出孔35流入出水池31,形成淺層地下水流。
[0035]在淺層地下水流動和土壤入滲過程中,淺層地下水流和土壤入滲水攜帶的氮磷等元素淋溶物會進入到土壤溶液收集器4的收集槽40內,并通過出液管43和導流管44進入取樣瓶46中。位于淺層地下水位之上的土壤溶液收集器4的收集槽40可收集到土壤垂直入滲的氮磷等元素淋溶物,位于淺層地下水位的土壤溶液收集器4的收集槽40可收集到主要發生側向流動并伴隨著一定的垂直流動的淺層地下水流動過程中的氮磷等元素淋溶物。
[0036]氮磷等元素淋溶物的取樣可以間隔一定時間,取樣后快速測定土壤溶液中的氮磷濃度,直至土壤溶液中氮磷濃度恒定后,試驗方可結束。然后可打開出水池31的排水管34上的閥門III 341排空出水池的水。
【權利要求】
1.一種農田土壤水文循環過程中氮磷等元素遷移的監測系統,設置有長方體盛土池、土壤溶液收集器,其特征在于:還設置有供水系統(I)、水頭水位控制系統(3)、底架(5)和坡度調節器(6)部件,各部件的結構、位置及連接關系如下: 所述的供水系統(I)由供水池(11),橫直水管(12)、噴頭(13)、閥門I (14)、閥門II(15),豎直水管(16)、支架(17)構成,供水池(11)放置在支架(17)上,供水池(11)的池壁下部設置有橫直水管(12),橫直水管(12)上間隔設置有兩個以上的噴頭(13),在距離連接有橫直水管(12)的池壁最近的一個噴頭(13)與該池壁之間的橫直水管(12)上設置有閥門I (14)、在位于閥門I (14)與該池壁之間的橫直水管(12)上設置有豎直水管(16),豎直水管(16)上設置有閥門II (15),豎直水管(16)的管口正對進水池(39)的池口,噴頭(13)位于長方體盛土池(2)的上方; 所述的長方體盛土池(2)的長度方向的側壁III(C)上設置5行取樣孔,每一行上間隔設置有8個孔徑相等的取樣孔(21),每一行取樣孔均與長方體盛土池(2)的底邊平行,自上而下排列的每列取樣孔呈與長方體盛土池(2)的底邊垂直排列,最上一行的取樣孔低于裝入長方體盛土池(2)內的土壤表面,長方體盛土池(2)頂面為開口 ; 所述的水頭水位控制系統(3 )由進水池(39 )和出水池(31)構成,進水池(39 )和出水池(31)頂面為開口,進水池(39)、出水池(31)分別設置在長方體盛土池(2)寬度方向的側壁I (a)旁、側壁11(b)旁,進水池(39)和長方體盛土池(2)共有側壁I (a),出水池(31)和長方體盛土池(2)共有側壁II (b),在側壁I (a)上設置有5行滲水入孔,每一行上設置有三個以上的滲水入孔(36);在側壁II (b)上設置有5行滲水出孔,每一行上設置有三個以上的滲水出孔(35);分別在側壁I (a)和側壁II (b)的長方體盛土池(2)側設置有兩層以上的孔徑為0. 5mm的尼龍網;在進水池的外側壁(37)中部設置有水頭控制孔(38),水頭控制孔(38)上設置有一塊水頭控制擋板(381),水頭控制擋板(381)與水頭控制孔(38)的孔口邊緣的接觸處密封連接,水頭控制擋板(381)的底邊與進水池(39)的底邊對齊,水頭控制擋板(381)的高F1小于從水頭控制孔頂端至進水池底邊的高H1,即F1 < H1,水頭控制擋板(381)的寬W1大于水頭控制孔的寬L1,即W1 > L1 ;在出水池的外側壁(32)中部設置有水位控制孔(33 ),水位控制孔(33 )上設置有一塊水位控制擋板(331),水位控制擋板(331)與水位控制孔(33)的孔口邊緣的接觸處密封連接,水位控制擋板(331)的底邊與出水池(31)的底邊對齊,水位控制擋板的高F2小于從水位控制孔頂端至出水池底邊的高H2,即F2 < H2,水位控制擋板的寬W2大于水位控制孔的寬L2,即W2 > L2 ;出水池(31)側壁下部設置有排水管(34),排水管(34)上設置有閥門111(341); 土壤溶液收集器(4 )的結構是:設有收集槽(40 ),收集槽(40 )內底部鋪有石子(41),石子(41)的表面鋪有兩層以上的孔徑為0.5mm的尼龍網(42),收集槽(40)的前端面(47)上連接有出液管(43),導流管(44)的兩端分別與出液管(43)和取樣瓶(46)連通,導流管(44)上設置有閥門IV (45 );收集槽(40 )埋在長方體盛土池(2 )內的土壤中,土壤溶液收集器(4 )與取樣孔(21) —一對應,每個土壤溶液收集器(4 )的出液管(43 )穿過長方體盛土池(2 )的側壁III (c)上對應的取樣孔(21)并與該取樣孔(21)密封連接,收集槽的長邊(48)與長方體盛土池(2)的寬邊平行,自上而下豎直排列的相鄰兩個土壤溶液收集器(4)之間,其相鄰的上一個土壤溶液收集器(4)的收集槽的前端面(47)與相鄰的下一個土壤溶液收集器(4)的收集槽的后端面(49)在與長方體盛土池(2)的側壁III(C)平行的同一平面上;所述的長方體盛土池(2)、進水池(39)和出水池(31)為一體放置在底架(5)上,底架(5)內框設置有一根與底架(5)的寬邊平行的短梁(51),短梁(51)正對側壁I (a)底面,在短梁(51)的底面設置有坡度調節器(6)。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農田土壤水文循環過程中氮磷等元素遷移的監測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坡度調節器(6)由兩個氣動千斤頂組成,兩個氣動千斤頂間隔設置,兩個氣動千斤頂頂在短梁(51)的底`面。
【文檔編號】G01N33/24GK203535040SQ201320717481
【公開日】2014年4月9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13日 優先權日:2013年11月13日
【發明者】陳安強, 雷寶坤, 朱紅業, 毛妍婷, 魯耀, 胡萬里, 段宗顏, 楊艷鮮 申請人:云南省農業科學院農業環境資源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