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高壓電力電纜gis終端交接試驗用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高壓電力電纜GIS終端交接試驗用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密封筒體、絕緣子、導電機構和高壓接線柱;所述絕緣子設置在密封筒體內,絕緣子與密封筒體之間形成密封腔,密封腔內充有絕緣填充劑;密封筒體上設有用于外接高壓電的高壓接線柱;導電機構設置在密封筒體內,用于實現高壓接線柱與絕緣子電連接。本實用新型裝置結構簡單,密封性能好,易于安裝操作,GIS終端直接插入絕緣子中,給試驗回路加壓即可做交接試驗。
【專利說明】—種高壓電力電纜GIS終端交接試驗用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高壓電力電纜GIS終端交接試驗用裝置。
【背景技術】
[0002]隨著城市建設的不斷發展,電纜供電成為城鄉供電的主流,高壓交聯電纜在電力的輸送中被廣泛使用。根據IEC60840:2011及GB/T11017-2002要求,電纜和附件安裝后還要做安裝后的電氣試驗。
[0003]一般來說,安裝后的電氣試驗電纜、電纜附件及相關設備通常一起進行試驗,但是如果在敷設電纜時候對電纜本體造成了損傷,或者是因為本身有缺陷,就可能導致電纜的擊穿;如果GIS終端在安裝的時候造成的損傷,或者是因為GIS終端有缺陷,就有可能導致GIS終端的擊穿。當擊穿點位于電纜已安裝電纜附件端時,就需要將已安裝完成的電纜附件拆除重新安裝,當擊穿點靠近設備時,就有可能導致設備的損壞,造成較大損失,延長了施工周期。很多時候,設備廠家擔心電纜或附件的質量問題會影響設備的交接試驗,要求電纜及附件與設備分開做試驗。
[0004]高壓電纜交接耐壓試驗,按運行條件,GIS終端需布置在GIS設備內SF6環境中,由于需要與GIS設備的避雷器、PT等斷開,電纜交接耐壓試驗需要2次安裝和拆卸電纜的GIS終端,很不方便,特別是在運行中的變電站,方案較難審批,如果兩側都是運行中的GIS終端,電纜交接耐壓試驗將無法進行。因此,為解決上述問題,急需設計出一種試驗裝置,能夠單獨給電纜和GIS終端附件做交接耐壓試驗。
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的缺點與不足,提供一種高壓電力電纜GIS終端交接試驗用裝置,該裝置結構簡單,密封性能好,易于安裝操作,便于電纜及附件安全可靠地進行交接試驗。
[0006]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通過下述技術方案予以實現:一種高壓電力電纜GIS終端交接試驗用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密封筒體、絕緣子、導電機構和高壓接線柱;所述絕緣子設置在密封筒體內,絕緣子與密封筒體之間形成密封腔,密封腔內充有絕緣填充齊U ;密封筒體上設有用于外接高壓電的高壓接線柱;導電機構設置在密封筒體內,用于實現高壓接線柱與絕緣子電連接。本實用新型裝置結構簡單,易于安裝操作,GIS終端直接插入絕緣子中,給試驗回路加壓即可做交接試驗。
[0007]所述導電機構包括彈簧接觸系統和導電桿;所述導電桿的一端與絕緣子的高壓導體部連接,另一端通過彈簧接觸系統與高壓接線柱電連接。導電桿的一端通過與絕緣子的高壓導體部連接實現與GIS終端電連接。導電機構中加入彈簧接觸系統,可縮短導電桿5的長度,節約成本;同時可通過彈簧接觸系統3的伸縮功能,很好地解決上法蘭2和導電桿5之間的接觸問題。
[0008]所述密封筒體是指由絕緣套管和上法蘭密封連接而成的密封筒體。[0009]所述的導電桿另一端通過彈簧接觸系統與高壓接線柱電連接是指,上法蘭和高壓接線柱制成整體,導電桿通過彈簧接觸系統與上法蘭連接。
[0010]所述上法蘭上設有用于注入絕緣填充劑的孔。
[0011]所述導電機構與絕緣子的連接處設有屏蔽罩。屏蔽罩可屏蔽導電機構與絕緣子連接處的尖端放電,可提高裝置的安全性和穩定性。
[0012]所述高壓接線柱上設有用于屏蔽高壓電暈的高壓屏蔽環。高壓屏蔽環可屏蔽高壓電暈。
[0013]所述絕緣填充劑采用SF6氣體或硅油或聚異丁烯。
[0014]所述的絕緣子與密封筒體之間形成密封腔是指,絕緣子的一端伸入到密封筒體內,另一端卡設在密封筒體外,且通過絕緣子壓板壓緊固定,絕緣子與密封筒體之間采用密封圈實現密封。本實用新型密封性能好,使交接試驗可穩定、可靠地運行,安全性更高。
[0015]本實用新型相對于現有技術具備如下的突出優點和效果:
[0016]1、本實用新型裝置結構簡單,易于安裝操作,GIS終端直接插入絕緣子中,給試驗回路加壓即可做交接試驗;
[0017]2、本實用新型裝置密封性能好,安全性高,可屏蔽高壓電暈;
[0018]3、本實用新型裝置可適用于不同電壓等級的交接試驗,通用性強。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9]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20]其中,I為高壓接線柱、2為上法蘭、3為彈簧接觸系統、4為密封腔、5為導電桿、6為屏蔽罩、7為絕緣套管、8為導體接觸系統、9為絕緣子、10為應力控制體、11為絕緣子壓板、12為尾管系統、13為高壓屏蔽環。
【具體實施方式】
[0021]下面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描述。
[0022]實施例
[0023]本實用新型裝置,其結構如圖1所示,用于高壓電力電纜GIS終端交接試驗,包括密封筒體、絕緣子9、導電機構和高壓接線柱I。絕緣子9設置在密封筒體內,交接試驗時絕緣子9內安裝GIS終端;絕緣子9與密封筒體之間密封設置形成密封腔4 ;密封腔4內充有絕緣填充劑;絕緣填充劑可采用SF6氣體或硅油或聚異丁烯。密封筒體上設有用于外接高壓電的高壓接線柱I ;導電機構用于實現高壓接線柱I與絕緣子9電連接。本實用新型裝置結構簡單,易于安裝操作,GIS終端直接插入絕緣子9中,給試驗回路加壓,即可做交接試驗。
[0024]具體地說,密封筒體是指由絕緣套管7和上法蘭2密封連接而成的密封筒體。絕緣套管7可以是復合套管或瓷套管。上法蘭2上設置密封圈,通過螺栓與絕緣套管7連接。為增加密封性能,上法蘭2和高壓接線柱I制成整體,制成整體的方法可以是焊接。上法蘭2上設有孔,絕緣填充劑通過上法蘭2的孔注入。
[0025]導電機構包括彈簧接觸系統3和導電桿5 ;導電桿5的一端與絕緣子9的高壓導體部連接,另一端通過彈簧接觸系統3與高壓接線柱I電連接。具體的方案是導電桿5通過彈簧接觸系統3與上法蘭2連接實現與高壓接線柱I電連接。導電桿5的一端與絕緣子9的高壓導體部通過螺栓連接,連接實現與GIS終端電連接。彈簧接觸系統3可采用彈簧,導電機構中加入彈簧接觸系統3,可縮短導電桿5的長度,節約成本;同時可通過彈簧接觸系統3的伸縮功能,很好地解決上法蘭2和導電桿5之間的接觸問題。導電機構與絕緣子9的連接處設有屏蔽罩6。屏蔽罩6可屏蔽導電機構與絕緣子9連接處的尖端放電,可提高裝置的安全性和穩定性。為屏蔽高壓電暈,高壓接線柱I上設有高壓屏蔽環13。
[0026]絕緣子9與密封筒體之間形成密封腔是指,絕緣子9的一端伸入到密封筒體內,另一端卡設在密封筒體外,且通過絕緣子壓板11壓緊固定,絕緣子9與密封筒體之間采用密封圈實現密封。本實用新型密封性能好,使交接試驗可穩定、可靠地運行,安全性更高。
[0027]本實用新型的使用方法是:制作好的GIS終端(包括導體接觸系統8、應力控制體10和尾管系統12),直接插入絕緣子9,通過尾管系統12的彈簧給應力控制體10提供彈簧壓力,使GIS終端牢固地安裝在絕緣子9的內腔中。試驗電壓通過高壓接線柱1、彈簧接觸系統3、導電桿5和絕緣子9的高壓導體部與GIS終端的導體接觸系統8給試驗回路加壓做交接試驗。
[0028]上述實施例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實質與原理下所作的改變、修飾、替代、組合、簡化,均應為等效的置換方式,都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高壓電力電纜GIS終端交接試驗用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密封筒體、絕緣子、導電機構和高壓接線柱;所述絕緣子設置在密封筒體內,絕緣子與密封筒體之間形成密封腔,密封腔內充有絕緣填充劑;密封筒體上設有用于外接高壓電的高壓接線柱;導電機構設置在密封筒體內,用于實現高壓接線柱與絕緣子電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壓電力電纜GIS終端交接試驗用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導電機構包括彈簧接觸系統和導電桿;所述導電桿的一端與絕緣子的高壓導體部連接,另一端通過彈簧接觸系統與高壓接線柱電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高壓電力電纜GIS終端交接試驗用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筒體是指由絕緣套管和上法蘭密封連接而成的密封筒體。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高壓電力電纜GIS終端交接試驗用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導電桿另一端通過彈簧接觸系統與高壓接線柱電連接是指,上法蘭和高壓接線柱制成整體,導電桿通過彈簧接觸系統與上法蘭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高壓電力電纜GIS終端交接試驗用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法蘭上設有用于注入絕緣填充劑的孔。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壓電力電纜GIS終端交接試驗用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導電機構與絕緣子的連接處設有屏蔽罩。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壓電力電纜GIS終端交接試驗用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壓接線柱上設有用于屏蔽高壓電暈的高壓屏蔽環。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壓電力電纜GIS終端交接試驗用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絕緣填充劑采用SF6氣體或硅油或聚異丁烯。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壓電力電纜GIS終端交接試驗用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絕緣子與密封筒體之間形成密封腔是指,絕緣子的一端伸入到密封筒體內,另一端卡設在密封筒體外,且通過絕緣子壓板壓緊固定,絕緣子與密封筒體之間采用密封圈實現密封。
【文檔編號】G01R31/12GK203519770SQ201320593902
【公開日】2014年4月2日 申請日期:2013年9月23日 優先權日:2013年9月23日
【發明者】陳朝暉, 李雙喜, 呂玉春 申請人:廣東吉熙安電纜附件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