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電池芯自動化批次檢測機臺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電池芯自動化批次檢測機臺,包括一個基座;至少兩個第一及第二承載移動裝置,每一個承載移動裝置形成多個凹陷穿越部與多個凸起承載部;至少兩組第一及第二輔助承載移動裝置,每一個輔助承載移動裝置分別具有多個接駁臂,每一接駁臂具有兩個交接端部;至少一組第一檢測裝置;至少一組第二檢測裝置。
【專利說明】一種電池芯自動化批次檢測機臺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池芯自動化批次檢測機臺。
【背景技術】
[0002]為提供電器用品攜帶的便利性,減少外在環境對提供電能的限制,電池已經成為極為普遍的電能儲存裝置,以因應需求、及時提供電能。但考量到,首先電池的應用環境十分復雜,從太陽下攝氏50度的車中,到溫度遠低于冰點的白色世界,都屬于電池合理的應用環境。一旦電池內部有瑕疵,將難以承受這種外在環境激烈的變化,影響電能供給;更甚者,瑕疵引發電池內部的化學變化,導致電池毀損的同時傷害到使用者。所以,電池芯檢測成為生產環節中一項必要的流程,在確認電池芯運作良好的同時,進一步確保使用的安全性。為此,業界提供不少電池芯檢測機臺,針對電池芯各項數值進行檢測。
[0003]以往的電池芯檢測機臺檢測效率不高。這是由于檢測過程中,電池芯需與電池檢測機臺維持一段時間的相對靜止狀態,以進行電性導接與檢測。尤其當檢測機臺只設有單一輸送帶,檢測時間輸送帶勢必暫停移動,受到輸送帶頻繁走走停停的影響,不僅影響產出效率,也同時影響定位檢測時,電池芯受檢測位置的精密度,進而影響檢測的良率。受到上述缺失的影響,過往的電池芯檢測機臺的檢測效率低落,質與量無法兼顧。且為確保使用者的人身財產安全,電池的使用安全性需要有一定保障;在此前提下,自動化檢測的應用受限于上述二選一的困境,因而無法對電池芯進行大量、批次的檢測。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一目的在提供一種節省時間成本的電池芯自動化批次檢測機臺。
[0005]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提供一種同時進行多埠的批次檢測的電池芯自動化批次檢測機臺,讓電池芯的檢測產出效率大幅提高。
[0006]本實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在提供一種巧妙設置的電池芯自動化批次檢測機臺,讓機臺所占用體積極小化,以降低生產線設置成本。
[0007]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電池芯自動化批次檢測機臺,批次檢測多個待測電池芯,其特征在于該檢測機臺包括:
[0008]一個基座;
[0009]至少兩個彼此平行設置于上述基座、并相對該基座沿著一個流動方向在一個移入位置及一個移出位置間往返移動的第一及第二承載移動裝置,每一個承載移動裝置形成有多個凹陷穿越部與多個凸起承載部;
[0010]至少兩組分別設于上述基座、并相對該基座沿著一個垂直于上述流動方向在上述承載移動裝置之間往返的第一及第二輔助承載移動裝置,前述第一及第二輔助承載移動裝置分別具有彼此數目相等的多個接駁臂,每一前述接駁臂具有兩個與上述凸起承載部相對升降移動以供在上述第一及第二承載移動裝置間同步批次搬移上述待測電池芯的交接端部;[0011]至少一組分別對應于上述第一輔助承載移動裝置的承接檢測來自上述第一承載移動裝置的待測電池芯并供前述第一輔助承載移動裝置將完測的前述待測電池芯傳輸至上述第二承載移動裝置的至少兩個接駁臂的第一檢測裝置;及
[0012]至少一組分別對應于上述第二輔助承載移動裝置的至少兩個接駁臂承接檢測來自上述第二承載移動裝置的待測電池芯并供前述第二輔助承載移動裝置將完測的前述待測電池芯傳輸至上述第一承載移動裝置的第二檢測裝置。
[0013]其中,每一個承載移動裝置分別設置有兩條搭配于上述凸起承載部于上述承載移動裝置倒退位移時暫時承載上述待測電池芯的暫放支撐架。
[0014]其中,每一個檢測裝置分別設置有兩條搭配于上述輔助承載移動裝置承載、固定上述待測電池芯以便檢測裝置進行檢測的暫放支撐架。
[0015]其中,該檢測裝置更包括一組定位上述電池芯的橫向初步對位部。
[0016]其中,更包括一個連結上述檢測裝置以讀取及/或寫入資料的處理裝置。
[0017]其中,該檢測裝置更包括一組與上述電池芯電性導接的探針。
[0018]其中,更包括一個散熱裝置。
[0019]通過上述結構,本實用新型揭露的一種電池芯自動化批次檢測機臺,供批次檢測多個待測電池芯,該檢測機臺包括:一個基座;至少兩個彼此平行設置于上述基座、并相對該基座沿著一個流動方向在一個移入位置及一個移出位置間往返移動的第一及第二承載移動裝置,每一個承載移動裝置并形成有至少三個凹陷穿越部與至少四個凸起承載部;至少兩組分別設于上述基座、并相對該基座沿著一個垂直于上述流動方向在上述承載移動裝置的凹陷穿越部間往返的第一及第二輔助承載移動裝置,前述第一及第二輔助承載移動裝置分別具有彼此數目相等的多個接駁臂,每一前述接駁臂具有兩個與上述凸起承載部相對升降移動的交接端部,供在上述第一及第二承載移動裝置間同步批次搬移上述待測電池芯;至少兩個分別對應于上述第一輔助承載移動裝置的至少兩個接駁臂的第一檢測裝置,供承接檢測來自上述第一承載移動裝置的待測電池芯,并供前述第一輔助承載移動裝置將完測的前述待測電池芯傳輸至上述第二承載移動裝置;及至少兩個分別對應于上述第二輔助承載移動裝置的至少兩個接駁臂的第二檢測裝置,供承接檢測來自上述第二承載移動裝置的待測電池芯,并供前述第二輔助承載移動裝置將完測的前述待測電池芯傳輸至上述第一承載移動裝置。
[0020]該電池芯自動化批次檢測機臺,透過多個承載移動裝置以及搭配的多個輔助承載移動裝置、多個檢測裝置,利用分流來達到同一時間分批檢測的效果。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1]圖1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運作的示意圖;
[0022]圖2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側視圖;
[0023]圖3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運作的示意圖;
[0024]圖4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運作的示意圖;
[0025]圖5為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運作的示意圖;
[0026]圖6為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運作的示意圖;
[0027]圖7為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運作的示意圖;[0028]圖8為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的側視圖;
[0029]圖9為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運作的示意圖;
[0030]圖10為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的立體圖;
[0031]圖11為本實用新型第三實施例的立體圖;
[0032]圖12為本實用新型第三實施例的側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3]本實用新型第一較佳實施例請一并參考圖1至圖4,為使相關敘述簡單易懂,在本例中,單一機臺被例釋為設有前后兩個檢測站,進行彼此相異的檢測,且在每一站都可以同時批次檢測兩顆電池芯。由于電池芯在被模組封裝、寫入資訊及讀取測試的階段,都是被一組治具夾制其中,為便于說明,以下所述的電池芯,都是將電池芯連同夾持電池芯的治具一并稱之。
[0034]本例的機臺具有一個基座10 ;在圖1的俯視不意圖及圖2的側視圖中,左側都是電池芯2進入機臺的移入位置3 ;右側則是電池芯2脫離本機臺的移出位置4 ;因此以一個箭頭標示電池芯2被輸送的流動方向9。基座10上設置有順著流動方向9往復地在移入位置3與移出位置4間移動運行、且分別位在圖1上下兩側的第一承載移動裝置11以及第二承載移動裝置12,用來承載、并移動待測的電池芯2。
[0035]在本案第一較佳實施例中,第一承載移動裝置11由側視圖觀察,可以看到六個彼此間隔的凸起承載部111,以及介于凸起承載部111間的五個凹陷穿越部110,而凸起承載部111的間距則小于電池芯2的尺寸,使得電池芯2前后兩端可以如圖所示,跨越凹陷穿越部110,分別被兩個相鄰的凸起承載部111支撐、托載。第二承載移動裝置12則具有五個凸起承載部121,以及四個凹陷穿越部120。
[0036]在圖1上方的第一承載移動裝置11與圖1下方的第二承載移動裝置12之間,分別設置有位于流動方向9上游的第一檢測裝置15、以及位在圖右側流動方向9下游的第二檢測裝置16。為將第一及第二承載移動裝置11、12所輸入的待測電池芯2攜入第一及第二檢測裝置15、16,基座10上更設置有垂直于流動方向9的第一輔助承載移動裝置13、及第二輔助承載移動裝置14。第一及第二輔助承載移動裝置13、14分別對應貫穿第一檢測裝置15及第二檢測裝置16,且在本例中,每一組輔助承載移動裝置13、14分別具有兩條接駁臂130、140,用以同時承載輸送兩個被同時送入一組檢測裝置檢測的電池芯2。
[0037]如圖3及圖4所示,由于接駁臂130需要以兩端分別伸入第一和第二承載移動裝置11、12的凹陷穿越部110、120,并且將電池芯2從承載移動裝置承接過來、或交付給承載移動裝置,故在此定義接駁臂130對應于第一承載移動裝置11的一端為交接端部131、對應于第二承載移動裝置12的一端為交接端部132。由此,接駁臂130垂直流動方向9移動,使兩端的交接端部131、132分別切入兩邊的凹陷穿越部110、120而進行上述電池芯2的交接。
[0038]同理,第二輔助承載移動裝置14貫穿第二檢測裝置16,并具有兩條接駁臂140,且接駁臂140的兩端分別為對應第一承載移動裝置11的交接端部141、及對應第二承載移動裝置12的交接端部142。
[0039]本例中,沿著側視方向觀察,承載移動裝置11、12將不斷地進行直線的前后往返移動;在前行的半程中,將承載其上的電池芯沿著流動方向向前輸送;而輔助承載移動裝置則配合承載移動裝置的暫停,由垂直于流動方向的側向伸入凹陷承載部,并且上升承接電池芯、并且繼續上升,藉此讓出承載移動裝置后退的途徑;隨后等承載移動裝置進行退后的后半程,輔助承載移動裝置再度下降,將電池芯重新交付給承載移動裝置輸送前行,輔助承載移動裝置并且縮回而讓出承載移動裝置前進的途徑。
[0040]以下配合圖式詳細說明電池芯如何藉由上述承載移動裝置、及輔助承載移動裝置彼此的循環動作,完成輸送及檢測:第一顆電池芯21由電池移入的移入位置3進入第一承載移動裝置11,并且持續前進,第二顆電池芯22后續進入。其【具體實施方式】,首先第一輔助承載移動裝置13由側向伸出,兩條接駁臂130伸入凹陷穿越部110。接著第一輔助承載移動裝置13上升,第一條接駁臂130的交接端部131會接手第一承載移動裝置11所承載的第一顆電池芯21。第一承載移動裝置11后退,準備承接第二顆電池芯22進入。隨后,第一輔助承載移動裝置13下降,重新把第一顆電池芯21由交接端部131交給第一承載移動裝置11的前一組凸起承載部。
[0041]當電池芯21交還第一承載移動裝置11承載后,第一輔助承載移動裝置13便側向縮回。新加入的第二顆電池芯22從移入位置3進入第一承載移動裝置11,第一承載移動裝置11重新前進,同時將第一與第二顆電池芯21、22向前輸送。當第一承載移動裝置11行進到前方而暫停時,第一輔助承載移動裝置13再度由側向伸出,兩條接駁臂130同時伸入相鄰的兩個凹陷穿越部110。接著如同前述,第一輔助承載移動裝置13上升,由第一條接駁臂130接手第二顆電池芯22 ;此時第一顆電池芯21則交由位于前方的第二條接駁臂130接手。由上述可知,透過此運作過程中,第一顆電池芯21由第一條接駁臂移至第二條接駁臂。本例利用承載移動裝置與輔助承載移動裝置交互承載電池芯,逐步將電池芯往前挪動。
[0042]由于本例中每個檢測站僅同時檢測兩顆電池芯,故當兩顆電池芯21、22已經交付第一輔助承載移動裝置13承載后,仍處于上升狀態第一輔助承載移動裝置13就直接從第一承載移動裝置11中縮回,將前述兩顆電池芯21、22托送抵達第一檢測裝置15處。第一檢測裝置15處也設置有跨越各接駁臂130的暫放區(圖未示),第一輔助承載移動裝置13隨后下降,將兩個電池芯21、22置放于暫放區,交由第一檢測裝置15進行第一站的檢測。
[0043]在電池芯21、22置放于暫放區受檢測時,第一輔助承載移動裝置13隨即向第一承載移動裝置11移動,一方面讓交接端部131再度伸入第一承載移動裝置11的凹陷穿越部110,協助輸送電池芯前行或接收另兩顆待測電池芯;另方面,交接端部132則抵達第一檢測裝置15處,待第一檢測裝置15檢測完畢,第一輔助承載移動裝置13便上升,使交接端部132承載起兩顆完測的電池芯21、22。第一輔助承載移動裝置13再朝向第二承載移動裝置12移動,直到交接端部132抵達第二承載移動裝置12的凹陷穿越部120上方。最后第一輔助承載移動裝置13下降,將兩顆電池芯21、22交由第二承載移動裝置12的凸起承載部121進行承載。
[0044]其后,電池芯21、22交由第二承載移動裝置12搭配第二輔助承載移動裝置14的兩條接駁臂140,逐步前行,再輸送至第二檢測裝置16進行第二站的檢測,其中與以上重復的動作在此不再贅述。
[0045]第二輔助承載移動裝置14隨即向第二承載移動裝置12移動,使交接端部141抵達第二檢測裝置16,相對的交接端部142則伸入第二承載移動裝置12的凹陷穿越部120。待第二檢測裝置16檢測完畢后,第二輔助承載移動裝置14同樣上升,使兩接駁臂140的交接端部141分別承載起兩顆電池芯21、22。第二輔助承載移動裝置14再向第一承載移動裝置11移動,直到交接端部141抵達第一承載移動裝置11的凹陷穿越部110上方。第二輔助承載移動裝置14隨后下降,將兩顆電池芯21、22交由第一承載移動裝置11進行承載。最后,由第一承載移動裝置11搭配第二輔助承載移動裝置14將完測的兩顆電池芯21、22移動至電池芯的移出位置4。
[0046]圖5至圖10為本案第二較佳實施例,為提升產出效率,本例中是以每一批檢測四顆電池芯,且仍然僅敘述進行兩站檢測的例釋,當然,熟悉本技術人士可以依照本案技術,自行添加測站數目。尤其為使產出倍增,本例中包括分別位于圖5至7上、中、下的三組承載移動裝置、以及兩組分別位在圖式左側和右側的輔助承載移動裝置。本例的三個承載移動裝置分別為位于中間的第一承載移動裝置11’、圖下方的第二承載移動裝置12’、以及圖上方的第三承載移動裝置19’。
[0047]本例中,第一承載移動裝置11’具有十個凸起承載部111’以及九個凹陷穿越部110’,其中首尾兩端分別有兩個凸起承載部111’是用來承載新移入、以及待移出的電池芯2’。第二承載移動裝置12’以及第三承載移動裝置19’則各具有九個凸起承載部111’以及八個凹陷穿越部110’。
[0048]每一站的檢測裝置被分成兩個獨立運作的次檢測單元,一單元設于第一承載移動裝置11’與第二承載移動裝置12’之間,另一單元則位在第一承載移動裝置11’與第三承載移動裝置19’之間。每組輔助承載移動裝置分別對應一組檢測裝置,且為能在三組承載移動裝置間搬移電池芯,本例中每組輔助承載移動裝置的八條接駁臂,也因應各次檢測單元而分為上下各四條,且為便于說明,以下將每四條接駁臂定義為一個次輔助承移單元。值得注意的是,本例同一個輔助承載移動裝置的兩個次輔助承移單元是互相配合,一并作動;而非個別運作。另外,本【技術領域】人士亦可將承載移動裝置數目增加至N條,并透過相同邏輯增加每一檢測裝置的次檢測單元數目增加至N-1,并將對應的接駁臂增至4(N-1),即可循此改良來增進本實用新型的電池芯自動化批次檢測機臺的檢測效率。
[0049]在本例中,基座10’上的每一個承載移動裝置都是重復進行長方塊狀的移動,即:上升、前進、下降、后退。在方塊狀的移動途徑下,每一個承載移動裝置還搭配有分別位于兩側的兩條暫放支撐架101’ ;使得本例中可以不需要利用第一實施例中輔助承載移動裝置的幫助,單獨依靠承載移動裝置將電池芯2’往前推進。而本例中,每一個次輔助承移單元的接駁臂,也分別搭配設置有兩條暫放支撐架101’ ;使各接駁臂可以自行將電池芯2’放置于對應的次檢測單元處。
[0050]本例具體的運作情況,以第一承載移動裝置11’為例。當第一承載移動裝置11’承載著電池芯2’上升時,電池芯2’高度會高于暫放支撐架101’,所以第一承載移動裝置11’承載著電池芯2’向前移動并不會遭遇阻礙。一旦第一承載移動裝置11’到達定點,開始下降時,由于電池芯2’兩側稍寬于第一承載移動裝置11’,設于兩側的暫放支撐架101’便會成為電池芯2’下降的阻礙。造成第一承載移動裝置11’持續下降,而電池芯2’受到暫放支撐架101’的阻擋而停止下降,轉而停留于暫放支撐架101’上,使得電池芯2’比初始位置前進一步。
[0051]空的第一承載移動裝置11’降到底時開始后退,并于再次上升時重新承載起電池芯2’以及新加入的電池芯2’。不斷重復上述動作,第一承載移動裝置11’便可將電池芯2’逐步的沿著流動方向9’,朝暫放支撐架101’的下一步移動;如此不需要依賴次輔助承移單元;即第一實施例中的輔助承載移動裝置,便可以將電池芯2’往前逐步挪動。
[0052]本例中,第一次輔助承移單元13’及第三次輔助承移單元17’分別負責輸送電池芯2’給第一檢測裝置15’的兩個次檢測單元進行檢測。其中第一次輔助承移單元13’位于第一承載移動裝置11’與第二承載移動裝置12’之間,具有四條接駁臂130’。第三次輔助承移單元17’位于第一承載移動裝置11’與第三承載移動裝置19’之間,也具有四條接駁臂170’。第二次輔助承移單元14’及第四次輔助承移單元18’負責將電池芯2’置放于支撐架101’對應檢測的位置(圖未示),以便第二檢測裝置16’進行檢測。其中第二次輔助承移單元14’位于第一承載移動裝置11’與第二承載移動裝置12’之間,具有四條接駁臂140’。第四次輔助承移單元18’位于第一承載移動裝置11’與第三承載移動裝置19’之間,也具有四條接駁臂180’。因此,分別有八條接駁臂配合第一、第二檢測裝置15’、16’輸入、輸出電池芯2’。
[0053]如此設計是為一次性檢測四顆電池芯;同時,透過次輔助承移單元兩兩配合,左右開弓的進行雙邊檢測,使總檢測量相加可達八顆電池芯。第二較佳實施例采雙管齊下的檢測設計,倍增批次檢測的量。換句話說在同樣電池數下,本例可以更低的時數完成檢測作業,供電池廠商更迅速的滿足瞬息萬變的市場需求。當然,熟知本領域技術者可輕易推知,只要在檢測裝置能夠配合的情況下,為增加批次的檢測量,本機臺可設有更多的接駁臂、承載移動裝置、輔助承載移動裝置或檢測裝置。
[0054]當電池芯2’由移入位置3’進入第一承載移動裝置11’后,第一承載移動裝置11’逐步將電池芯2’往下一段暫放支撐架101’移動,空出的暫放支撐架101’遂填入下一顆電池芯2’。當暫放支撐架101’承載有四顆電池芯2’后,次輔助承移單元可以從任一個側面伸出。為方便說明,以第一次輔助承移單元13’為優先。第一次輔助承移單元13’的四條接駁臂130’降到底后伸入四顆電池芯2’的下端,并上升以托起四顆電池芯2’,因此四顆電池芯2’便從暫放支撐架101’轉移至四條接駁臂130’上。
[0055]第一次輔助承移單元13’取得四顆電池芯2’后開始縮回,縮回動作持續到承載著電池芯2’的交接端部131’抵達第一檢測裝置15’的次檢測單元(圖未示)為止。接著第一次輔助承移單元13’開始下降,搭配設置于兩側的暫放支撐架101’會阻礙第一次輔助承移單元13’上四顆電池芯2’隨之下降,使四顆電池芯2’轉由暫放支撐架101’所承載。第一次輔助承移單元13’降到底后,便朝第一承載移動裝置11’移動,使交接端部132’抵達第一檢測裝置15’。待第一檢測裝置15’檢測完成后,第一次輔助承移單元13’開始上升,將四顆完成測試的電池芯2’托起,伸向第二承載移動裝置12’,并放置于與第二承載移動裝置12’配合的暫放支撐架101’之上,由第二承載移動裝置12’獨自將電池芯2’往下一段暫放支撐架101’挪移。
[0056]在第一次輔助承移單元13’進行上述側向運作的同時,第一承載移動裝置11’仍沿著流動方向9’進行前后運作,不斷將電池芯2’往前推進。當第一承載移動裝置11’的暫放支撐架101’再度放滿四顆電池芯2’時,改由第三次輔助承移單元17’的四條接駁臂170’由側向伸入四顆電池芯2’下端,并上升以托起四顆電池芯2’。其運作原理與上述第一次輔助承移單元13’相同,在此不加贅述。當第三次輔助承移單元17’正搭配第一檢測裝置15’的次檢測單元(圖未示)進行檢測時,第一次輔助承移單元13’會再度湊齊四顆電池芯2’。此時便回到第一次輔助承移單元13’,即前段敘述的運作。如此不斷的反復,由第一次輔助承移單元13’與第三次輔助承移單元17’交替承載電池芯2’進行檢測。
[0057]當第一承載移動裝置11’搭配第一次輔助承移單元13’與第三次輔助承移單元17’進行運作時,第二承載移動裝置12’與也將第一檢測裝置15’檢測完的四顆電池芯2’往下一段暫放支撐架101’推進。直到四顆電池芯2’抵達第二次輔助承移單元14’設置的位置,第二次輔助承移單元14’便由側向伸入四顆電池芯2’的下端,并上升以托起四顆電池芯2’。其運作原理與上述相同,在此不加贅述。第二次輔助承移單元14’將四顆電池芯2’交由第二檢測裝置16’的次檢測單元(圖未示)進行檢測,待檢測完畢后重新把四顆電池芯2’移回第一承載移動裝置11’的暫放支撐架101’上。由第一承載移動裝置11’將這四顆電池芯2’移動到移出位置4’,一次完成兩組檢測。
[0058]第三承載移動裝置19’與第四次輔助承移單元18’的運作狀態同上述,惟兩者的運作狀態是互相交錯。如第三承載移動裝置19’正在承載電池芯2’時,第二承載移動裝置12’已將電池芯2’交由第二次輔助承移單元14’,正配合第二檢測裝置16’的次檢測單元(圖未示)進行檢測。因此,將完側的電池芯2’承載至第一承載移動裝置11’時,第四次輔助承移單元18’與第二次輔助承移單元14’是互相交錯、不會沖突的。
[0059]本實用新型第三較佳實施例進一步改良檢測裝置,一并參考圖11與圖12,第一檢測裝置上另設有一組橫向初步對位部151”以及一組探針150”。第二檢測裝置上另設有一組橫向初步對位部161”以及一組探針160”(本案第一檢測裝置與第二檢測裝置結構相同,因此一并示于圖11)。橫向初步對位部151”、161”用以校正電池芯2”位置,以便探針150”、160”較精準的與電池芯2”進行電性導接。另外,檢測裝置更搭配設置有處理裝置100”,透過探針150”、160”將資訊讀取出或寫入電池芯2”。同時,本例還設置有一個釋例為散熱風扇的散熱裝置102”,分別針對處理裝置100”以及檢測裝置進行散熱。
[0060]需要注意的是,文中所述的一組檢測裝置,為可進行復述電池芯檢測的檢測裝置,并非單指一個檢測裝置。惟以上所述者,僅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實用新型實施的范圍,即大凡依本實用新型申請專利范圍及新型說明書內容所作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仍屬本實用新型專利涵蓋的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電池芯自動化批次檢測機臺,批次檢測多個待測電池芯,其特征在于該檢測機臺包括: 一個基座; 至少兩個彼此平行設置于上述基座、并相對該基座沿著一個流動方向在一個移入位置及一個移出位置間往返移動的第一及第二承載移動裝置,每一個承載移動裝置形成有多個凹陷穿越部與多個凸起承載部; 至少兩組分別設于上述基座、并相對該基座沿著一個垂直于上述流動方向在上述承載移動裝置之間往返的第一及第二輔助承載移動裝置,前述第一及第二輔助承載移動裝置分別具有彼此數目相等的多個接駁臂,每一前述接駁臂具有兩個與上述凸起承載部相對升降移動以供在上述第一及第二承載移動裝置間同步批次搬移上述待測電池芯的交接端部; 至少一組分別對應于上述第一輔助承載移動裝置的承接檢測來自上述第一承載移動裝置的待測電池芯并供前述第一輔助承載移動裝置將完測的前述待測電池芯傳輸至上述第二承載移動裝置的至少兩個接駁臂的第一檢測裝置;及 至少一組分別對應于上述第二輔助承載移動裝置的至少兩個接駁臂承接檢測來自上述第二承載移動裝置的待測電池芯并供前述第二輔助承載移動裝置將完測的前述待測電池芯傳輸至上述第一承載移動裝置的第二檢測裝置。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池芯自動化批次檢測機臺,其特征在于,每一個承載移動裝置分別設置有兩條搭配于上述凸起承載部于上述承載移動裝置倒退位移時暫時承載上述待測電池芯的暫放支撐架。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池芯自動化批次檢測機臺,其特征在于,每一個檢測裝置分別設置有兩條搭配于上述輔助承載移動裝置承載、固定上述待測電池芯以便檢測裝置進行檢測的暫放支撐架。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池芯自動化批次檢測機臺,其特征在于,該檢測裝置更包括一組定位上述電池芯的橫向初步對位部。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池芯自動化批次檢測機臺,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個連結上述檢測裝置以讀取及/或寫入資料的處理裝置。
6.如權利要求1、2、3、4或5所述的電池芯自動化批次檢測機臺,其特征在于,該檢測裝置更包括一組與上述電池芯電性導接的探針。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池芯自動化批次檢測機臺,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個散熱裝置。
【文檔編號】G01R31/36GK203444091SQ201320537329
【公開日】2014年2月19日 申請日期:2013年8月30日 優先權日:2013年8月30日
【發明者】陳建安, 李耕毅, 王瑞賢, 張添登 申請人:致茂電子(蘇州)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