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鋼卷尺夾持儀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公開了一種鋼卷尺夾持儀,涉及測量【技術領域】,為既便于利用鋼卷尺進行測量,又能夠提高測量的準確性而發明。所述鋼卷尺夾持儀,包括:測桿,所述測桿的一端具有測量頭,另一端具有刻度標記;在所述測量頭和刻度標記之間設有鋼卷尺的尺套固定部。本實用新型適用于利用鋼卷尺進行精確測量的場合。
【專利說明】一種鋼卷尺夾持儀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測量【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鋼卷尺輔助測量工具。
【背景技術】
[0002]鋼卷尺是一種常用的測量工具。鋼卷尺包括尺套和卷縮在所述尺套內的尺條,所述尺條位于所述尺套外部的端部具有尺鉤。
[0003]使用鋼卷尺測量井下巷道的寬度尺寸時,將尺條從尺套中拉出,使尺條的尺鉤與巷道的一側相抵觸,使尺條連有尺套的一端與巷道的另一側相抵觸,從而測得巷道的寬度尺寸。
[0004]在實現本實用新型的過程中,發明人發現現有的鋼卷尺測量具有如下缺陷:測量時,須使得尺條連有尺套的一端與巷道的另一側相抵觸,而尺套的存在使得測量的操作顯得十分不方便,而且還會影響測量的準確性。
【發明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鋼卷尺夾持儀,既便于利用鋼卷尺進行測量,又能夠提高測量的準確性。
[0006]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鋼卷尺夾持儀實施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0007]—種鋼卷尺夾持儀,包括:測桿,所述測桿的一端具有測量頭,另一端具有刻度標記;
[0008]在所述測量頭和刻度標記之間設有鋼卷尺的尺套固定部。
[0009]優選地,所述鋼卷尺的尺套固定部包括相對樞接在所述測桿兩側的夾持板。
[0010]進一步地,樞接在所述測桿兩側的夾持板為兩個,在所述測桿上、位于所述兩個夾持板之間的位置處開設有凹槽。
[0011]進一步地,所述凹槽為橢圓形凹槽。
[0012]進一步地,在至少一個所述夾持板的頂端可轉動地連接有封板片。
[0013]可選地,所述樞接在所述測桿兩側的夾持板為兩個,在所述兩個夾持板上相對設有凹槽;
[0014]所述兩個夾持板處于夾持狀態時,兩個夾持板上的凹槽之間形成容納鋼卷尺尺套的容納空間。
[0015]優選地,所述夾持板通過樞接軸樞接在所述測桿上,并且在所述軸樞接上安裝有扭簧。
[0016]進一步地,所述測桿的所述另一端連接有測量輔助桿;其中
[0017]所述測量輔助桿包括輔助桿本體,在所述輔助桿本體上設有至少一級伸縮桿。
[0018]優選地,所述一級伸縮桿與所述輔助桿本體之間、和/或各級伸縮桿之間采用內絲扣、彈性卡銷或卡扣相連接,并且在各級伸縮桿伸出端的端部外周設有鋼環。
[0019]優選地,在測量輔助桿的桿頭處具有鋼卷尺的尺鉤固定裝置;優選地,所述鋼卷尺的尺鉤固定裝置包括具有磁鐵或者磁性的測量輔助桿的桿頭,以及固定鋼卷尺尺鉤的鐵絲或鐵片。
[0020]本實用新型實施利提供的鋼卷尺夾持儀,包括測桿,所述測桿的一端具有測量頭,另一端具有刻度標記,在所述測量頭和刻度標記之間設有鋼卷尺的尺套固定部,這樣能夠通過將鋼卷尺的尺套固定在該夾持儀的尺套固定部上,利用鋼卷尺的尺條與該夾持儀的測桿相配合來進行測量,不僅提高了測量操作的方便性,而且避免了直接利用鋼卷尺進行測量時,鋼卷尺的尺套對測量準確性的影響,從而提高了鋼卷尺測量的準確性。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1]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它的附圖。
[0022]圖1為本實用新型鋼卷尺夾持儀一實施例主視圖;
[0023]圖2為圖1所示鋼卷尺夾持儀的右視圖;
[0024]圖3為本實用新型鋼卷尺夾持儀一實施例的俯視圖;
[0025]圖4為采用本實用新型鋼卷尺夾持儀實施例測量封閉大空間寬度尺寸示意圖;
[0026]圖5為本實用新型鋼卷尺夾持儀另一實施例測量封閉大空間寬度尺寸示意圖;
[0027]圖6為為圖5中尺條的尺鉤固定在第一級伸縮桿的桿頭處的結構示意圖;
[0028]圖7為本發明鋼卷尺夾持儀另一實施例測量封閉大空間高度尺寸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9]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種鋼卷尺夾持儀進行詳細描述。
[0030]應當明確,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它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0031]參看圖1-3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種鋼卷尺夾持儀,包括:測桿B,所述測桿B的一端具有測量頭A,另一端具有刻度標記F ;所述測量頭A優選為尖頭形狀;在所述測量頭A和刻度標記F之間設有鋼卷尺的尺套固定部。其中,所述刻度標記F與所述測量頭A之間的距離為預先設定的定值L。。
[0032]圖4為采用本實用新型鋼卷尺夾持儀實施例測量封閉大空間M寬度尺寸示意圖。參看圖4所示,鋼卷尺夾持儀測桿上的刻度標記F與測量頭A之間的距離為Lci,尺條S的尺鉤到鋼卷尺夾持儀的刻度標記F的距離為L1,由此得出封閉空間M的寬度為U+U。
[0033]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能夠通過將鋼卷尺的尺套固定在該夾持儀的尺套固定部上,利用鋼卷尺的尺條與該夾持儀的測桿相配合來進行測量,不僅提高了測量操作的方便性,而且避免了直接利用鋼卷尺進行測量時,鋼卷尺的尺套對測量準確性的影響,從而提高了鋼卷尺測量的準確性。
[0034]可以通過綁帶綁扎或膠水粘等方式將鋼卷尺的尺套固定在該夾持儀的尺套固定部上。參看圖1-3所示,為了增強對鋼卷尺尺套夾持的可靠性,所述鋼卷尺的尺套固定部包括相對樞接在所述測桿兩側的夾持板C,夾持板C通過樞接部E樞接在測桿B的兩側,通過所述夾持板C增加對尺套(圖中未示出)的夾持力。可以通過人工手握的力量通過所述夾持板將所述鋼卷尺的尺套夾緊,也可通過對所述夾持板C施加彈性力將所述鋼卷尺的尺套夾緊,如可在相對設置的夾持板C之間設置彈性搭扣,也可以使所述夾持板通過樞接軸或合頁樞接在所述測桿上,在所述樞接軸或合頁的轉軸上安裝扭簧。
[0035]參看圖3所示,為了在所述夾持板對鋼卷尺的尺套實施夾持后,防止鋼卷尺的尺套沿測桿的長度方向滑動,影響測量的操作,優選地,樞接在所述測桿兩側的夾持板C為兩個,在所述測桿B上、位于所述兩個夾持板C之間的位置處開設有凹槽G。這樣所述尺套被夾持時,尺套的一部分位于凹槽G內,通過所述凹槽G能夠阻止所述尺套沿測桿B的長度方向滑動。
[0036]進一步地,所述凹槽G為橢圓形凹槽或長圓形凹槽,以便與尺套較好地配合。
[0037]本實施例中,進一步地,在至少一個所述夾持板C的頂端可轉動地連接有封板片D0
[0038]將鋼卷尺放入凹槽G后,通過夾持板C夾緊定位鋼卷尺,并將夾持板頂部封板片D壓在尺套的頂部,使尺套固定在測桿B上的凹槽G、測桿兩側的夾持板C、夾持板頂部的封板片D之間。可以通過人的手握力或彈性部件的彈性力來施加夾持板頂部的封板片D對尺套頂部的擠壓力。
[0039]在前述實施例中,是通過在測桿B上開設凹槽G的方式來防止鋼卷尺的尺套沿測桿的長度方向滑動的。但本實用新型并不限于此,比如還可以在夾持板C上設置凹槽來達到上述效果。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實施例中,所述樞接在所述測桿兩側的夾持板C為兩個,在所述兩個夾持板C上相對設有凹槽;所述兩個夾持板C處于夾持狀態時,兩個夾持板C上的凹槽之間形成容納鋼卷尺尺套的容納空間。
[0040]參看圖5-7所示,在本實用新型的上述實施例中,為了便于一人即可完成對較大距離的測量,進一步地,所述測桿B的所述另一端還連接有測量輔助桿;其中,所述測量輔助桿包括輔助桿本體Gtl,在所述輔助桿本體Gtl上設有至少一級伸縮桿,如設置一級、兩級或三級伸縮桿。本實施例中以兩級伸縮桿即第一級伸縮桿G1和第二級伸縮桿G2為例進行說明。所述兩級伸縮桿既能從所述輔助桿本體中拉出進行測量,也能回縮在所述輔助桿本體中便于攜帶。所述述測桿B與所述測量輔助桿之間優選通過螺紋連接,便于拆裝。
[0041]在進行較大距離如較寬巷道寬度的測量時,測量人員只需將鋼卷尺的尺套固定在鋼卷尺夾持儀的尺套固定部上,將尺條的尺鉤固定在測量輔助桿的頂端,即第一級伸縮桿G1的末端,然后將測量輔助桿的第一、第二級伸縮桿伸出并相對固定,將測量輔助桿的頂端即第一級伸縮桿G1的末端抵靠在巷道的一側上,將測桿的測量頭抵靠在巷道的相對側上,利用鋼卷尺的尺條與鋼卷尺夾持儀的測桿相配合,即能實現一人即可方便地測得較寬巷道的寬度,節省了人力。
[0042]下面以測量巷道M兩幫寬度為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說明。參看圖5及圖6所示,測量人員到達測站,從工具包內取出鋼卷尺夾持儀,鋼卷尺的尺套固定在鋼卷尺夾持儀的尺套固定部上,將尺條的尺鉤固定在第一級伸縮桿G1的桿頭A1處,從第一級伸縮桿G1開始逐節抽出,在接口處采用旋轉絲扣連接固定相鄰伸縮桿,直至到達合適長度,此時有一個伸縮桿仍處于可伸縮的狀態;將第一級伸縮桿G1的桿頭A1固定在第一處測點,將測桿B的測量頭A抵靠在另一處測點,用力頂緊伸縮桿桿體,保持鋼卷尺尺條S水平,測出第一處測點到鋼卷尺夾持儀的刻度標記F的距離為L1,由此得出巷道兩幫寬度為LcrHL1,其中Ltl為鋼卷尺夾持儀測桿上的刻度標記F與測量頭A之間的固定距離。
[0043]下面再以測量巷道M頂底高度為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說明。參看圖7及圖6所示,測量人員到達測站,從工具包內取出鋼卷尺夾持儀,鋼卷尺的尺套固定在鋼卷尺夾持儀的尺套固定部上,將尺條的尺鉤固定在第一級伸縮桿G1的桿頭A1處,從第一級伸縮桿G1開始逐節抽出,在接口處采用旋轉絲扣連接固定相鄰伸縮桿,直至到達合適長度,此時有一個伸縮桿仍處于可伸縮的狀態;將第一級伸縮桿G1的桿頭A1固定在巷道頂部測點處,將測桿B的測量頭A抵靠在巷道底部測點處,用力頂緊伸縮桿桿體,保持鋼卷尺尺條S垂直,測出巷道頂部測點到鋼卷尺夾持儀的刻度標記F的距離為L1,由此測出兩個測點的垂直距離,即得出巷道高度為LfL1,其中Ltl為鋼卷尺夾持儀測桿上的刻度標記F與測量頭之間的固定距離。
[0044]在各級伸縮桿伸出時,所述一級伸縮桿G1與所述輔助桿本體Gtl之間、和/或第一級和第二級伸縮桿G1和G2之間采用內絲扣、彈性卡銷或卡扣相連接,優選采用內絲扣相連接。這樣在測量時能夠提供足夠軸向力,伸直鋼卷尺的尺條,保證測量精度;測量開始前或測量完成后能夠較快速的抽出或回收測量輔助桿的各級測量桿體,達到要求長度。
[0045]為了增加一級伸縮桿G1與所述輔助桿本體Gtl的之間、以及第一級和第二級伸縮桿G1和G2之間連接處的連接強度,在各級伸縮桿伸出端的端部外周設有鋼環。借助所述鋼環還便于伸縮桿的限位,又便于拉出伸縮桿。
[0046]為了便于對鋼卷尺的尺鉤的固定,在測量輔助桿的桿頭處即第一級伸縮桿G1的桿頭A1處具有鋼卷尺的尺鉤固定裝置(圖中未示出);優選地,所述鋼卷尺的尺鉤固定裝置包括具有磁鐵或者磁性的測量輔助桿的桿頭,以及固定鋼卷尺的尺鉤鐵絲或鐵片等固定部件。先通過測量輔助桿桿頭的磁鐵,或具有磁性的測量輔助桿桿頭,對鋼卷尺的尺鉤進行吸附,確保鋼卷尺的尺鉤與測量輔助桿的桿頭直接的緊密接觸,提高測量精度;然后采用鐵絲或鐵片等固定部件將鋼卷尺的尺鉤固定在其被吸附的位置處,防止脫落。當然,也可直接采用鐵絲或鐵片等固定部件將鋼卷尺的尺鉤固定在測量輔助桿的桿頭處即第一級伸縮桿Gl的桿頭Al處。
[0047]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所述輔助桿本體和各級伸縮桿采用材質輕、力學性能好的玻璃鋼管或者優質薄鋼管。各級伸縮桿收縮后,測量輔助桿的長度在400mm左右,優選為400mm,易于攜帶,便于裝進工具包內。各級伸縮桿伸出后,測量輔助桿的伸展長度Ll>4.5m,適合測量巷道頂底板和兩幫的相對位移量。測量輔助桿的直徑<50mm,易于測量人員手持使用。
[0048]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以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為準。
【權利要求】
1.一種鋼卷尺夾持儀,其特征在于,包括:測桿,所述測桿的一端具有測量頭,另一端具有刻度標記; 在所述測量頭和刻度標記之間設有鋼卷尺的尺套固定部。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鋼卷尺夾持儀,其特征在于,所述鋼卷尺的尺套固定部包括相對樞接在所述測桿兩側的夾持板。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鋼卷尺夾持儀,其特征在于,樞接在所述測桿兩側的夾持板為兩個,在所述測桿上、位于所述兩個夾持板之間的位置處開設有凹槽。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鋼卷尺夾持儀,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為橢圓形凹槽或長圓形凹槽。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鋼卷尺夾持儀,其特征在于,在至少一個所述夾持板的頂端可轉動地連接有封板片。
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鋼卷尺夾持儀,其特征在于,所述樞接在所述測桿兩側的夾持板為兩個,在所述兩個夾持板上相對設有凹槽; 所述兩個夾持板處于夾持狀態時,兩個夾持板上的凹槽之間形成容納鋼卷尺尺套的容納空間。
7.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鋼卷尺夾持儀,其特征在于,所述夾持板通過樞接軸樞接在所述測桿上,并且在所述軸樞接上安裝有扭簧。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鋼卷尺夾持儀,其特征在于,所述測桿的所述另一端連接有測量輔助桿;其中 所述測量輔助桿包括輔助桿本體,在所述輔助桿本體上設有至少一級伸縮桿。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鋼卷尺夾持儀,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級伸縮桿與所述輔助桿本體之間、和/或各級伸縮桿之間采用內絲扣、彈性卡銷或卡扣相連接。
10.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鋼卷尺夾持儀,其特征在于,在各級伸縮桿伸出端的端部外周還設有鋼環。
11.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鋼卷尺夾持儀,其特征在于,在測量輔助桿的桿頭處具有鋼卷尺的尺鉤固定裝置。
12.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鋼卷尺夾持儀,其特征在于,所述鋼卷尺的尺鉤固定裝置包括具有磁鐵或者磁性的測量輔助桿的桿頭。
13.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鋼卷尺夾持儀,其特征在于,所述鋼卷尺的尺鉤固定裝置包括固定鋼卷尺尺鉤的鐵絲或鐵片。
14.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鋼卷尺夾持儀,其特征在于,各級伸縮桿收縮后,測量輔助桿的長度為400mm。
15.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鋼卷尺夾持儀,其特征在于,各級伸縮桿伸出后,測量輔助桿的伸展長度大于4.5m。
16.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鋼卷尺夾持儀,其特征在于,測量輔助桿的直徑小于50mm。
【文檔編號】G01B3/10GK203443485SQ201320424455
【公開日】2014年2月19日 申請日期:2013年7月17日 優先權日:2013年7月17日
【發明者】李學彬, 楊仁樹 申請人:中國礦業大學(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