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避震前叉的壓力測量裝置、該避震前叉和自行車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避震前叉的壓力測量裝置,所述避震前叉為氣壓式避震前叉,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本體,由上本體和下本體接設而成,所述上本體內設有第一容室,第一容室的下方接設具有一定位槽孔的突管,所述下本體固設于避震前叉的內管,下本體內設有第二容室,所述突管位于所述第二容室內,所述第二容室的下方接設一中心孔;一測量表,密接于上本體的第一容室內部,可在第一容室內部及定位槽孔內作上下移動;和一閥體,閥體的上端設置于所述定位槽孔內,且閥體上方具有一氣嘴,閥體的下端螺接于所述下本體的中心孔內,且閥體下方與避震前叉的導管氣室接合。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測量表的使用壽命較長。
【專利說明】一種避震前叉的壓力測量裝置、該避震前叉和自行車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自行車領域,具體地涉及一種避震前叉的壓力測量裝置。
【背景技術】
[0002]在過去,諸如高級跑車、登山車、越野車....等自行車種,在行車于躀跛路面或野外時,常因無避震設施,使得整個車身隨著路面之躀跛起伏而作劇烈震動,這種車身震動現象,不但會令使用者倍感不適或疼痛,且亦容易損及車架結構,常為使用者垢病不已,鑒此,才有氣壓式避震前叉的推出。
[0003]此氣壓式避震前叉長時間使用時,無可避免其避震前叉的氣室內部的氣壓或多或少會漏氣,導致該避震前叉根本無避震效果,因此氣壓式避震前叉須不定時補充氣壓,而補充氣壓方式采用臺灣專利第081207912號所示的具壓力表(43)的專用唧筒(40),將唧筒
(40)鎖頭(45)鎖接于避震前叉(10)之氣門(122)上時,得因前述兩閥體在此際適相互抵開對方閥門而有利于打氣充壓之進行,使使用者輕松地對避震前叉(10)進行充氣至足夠的氣壓為止。
[0004]但此氣壓式避震前叉之氣室位于其內部,無法在騎乘實時得知氣室內部壓力,而尚需藉由唧筒(40)的壓力表(43)接設在避震前叉(10)的汽門(122)處進行測量,方能得知氣室內部壓力多寡,使得避震前叉的壓力檢查相當不便,故有臺灣新型專利第096207222號的“附壓力表之避震前叉”,揭露了于該避震前叉(I)的頂端設置一表座(13),以及在表座(13)中設置一壓力表(14),該壓力表(14)與插設組合的避震前叉(I)內部之氣室(20)連通,藉此而可以直接讀取該避震前叉(I)內部壓力值,讓使用者能方便判斷及預作調整因應。但該壓力表(14)隨時隨地與該氣室(20)保持連通,使該壓力表(14)常受該氣壓壓力,導致該壓力表(14)使用壽命不長,常須要更換,實為不便。
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簡單、使用壽命較長的避震前叉的壓力測量裝置。
[0006]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0007]—種避震前叉的壓力測量裝置,所述避震前叉為氣壓式避震前叉,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本體,由上本體和下本體接設而成,所述上本體內設有第一容室,第一容室的下方接設具有一定位槽孔的突管,所述下本體固設于避震前叉的內管,下本體內設有第二容室,所述突管位于所述第二容室內,所述第二容室的下方接設一中心孔;一測量表,密接于上本體的第一容室內部,可在第一容室內部及定位槽孔內作上下移動;和一閥體,閥體的上端設置于所述定位槽孔內,且閥體上方具有一氣嘴,閥體的下端螺接于所述下本體的中心孔內,且閥體下方與避震前叉的導管氣室接合。
[0008]進一步地,所述測量表包括一表體和接設于表體下方的一測量桿,所述壓力測量裝置還包括一彈性體,所述彈性體套設于所述測量表的測量桿且位于所述測量表的表體與第一容室底部之間。[0009]作為一種實施方式,所述上本體包括一中空T狀管和焊接于所述中空T狀管上方的一環型蓋,所述環型蓋設有一通孔。
[0010]作為另一種實施方式,所述上本體包括一中空T狀管,所述中空T狀管上方設有具有擋止環的一通孔。
[0011]進一步地,所述測量表的表體外圍設有第二凸緣,第二凸緣的外徑大于所述環型蓋上通孔的內徑,或大于所述通孔的擋止環的內徑。
[0012]進一步地,所述上本體的定位槽孔的下方設有內螺紋。
[0013]進一步地,所述下本體的外圍由上而下分別設有第一六角部、第一凸緣、環凹槽和螺接部。
[0014]進一步地,所述閥體通過第三O型止漏墊圈密接于所述上本體的定位槽孔端面,所述閥體的下方設有一外螺紋,所述外螺紋上方設有第二六角部。
[0015]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避震前叉,包括上述任一避震前叉的壓力測量裝置。
[0016]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自行車,包括上述的避震前叉。
[0017]本實用新型達到的有益效果是:
[0018]由于本實用新型將本體的螺接部密接于避震前叉時,閥體的下方接通該避震前叉內的導管氣室,當使用者往下按壓測量表時,則該測量表的測量桿向下移動且據以打開閥體的氣嘴,使導管氣室內的氣壓流入于測量表內,以便進行避震前叉的氣壓壓力測量,并由表體直接讀取該避震前叉的內部壓力值,讓使用者能方便判斷及預作調整;且該測量表只有在要測量該避震前叉的氣壓壓力時,才與其導管氣室內的氣壓接觸,這樣達到了測量表不需要隨時隨地承受氣壓壓力,進而提高該測量表的使用壽命。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9]圖1: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的立體圖;
[0020]圖2a: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的分解圖;
[0021]圖2b: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的分解圖;
[0022]圖3a: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的剖面圖;
[0023]圖3b: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的剖面圖;
[0024]圖4: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的使用狀態圖;
[0025]圖5: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尚未受測量氣壓壓力的示意圖;
[0026]圖6: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受到測量氣壓壓力的示意圖。
[0027]其中,各標注表示的含義是:
[0028]1:壓力測量裝置 10:本體
[0029]11:上本體111:中空T狀管體
[0030]112:環型蓋113:通孔
[0031]1131:擋止環114:內徑
[0032]115:第一容室116:定位槽孔
[0033]117:結合內螺紋 12:下本體
[0034]121:第二容室122:中心孔[0035]123:第一凸緣124:環凹槽
[0036]125:螺接部126:第一 O型止漏墊圈
[0037]127:第一六角部20:測量表
[0038]21:表體211:第二凸緣
[0039]212:外徑22:測量桿
[0040]23:第二 O型止漏墊圈30:彈性體
[0041]40:閥體41:第三O型止漏墊圈
[0042]42:外螺紋43:第二六角部
[0043]44:氣嘴5:避震前叉
[0044]51:內管511:內螺紋孔
[0045]52:肩部53:結合孔
[0046]54:導管氣室
【具體實施方式】
[0047]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進行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優選實施例僅用于說明和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0048]實施例1
[0049]如圖4、5所示,自行車的避震前叉5包括兩個內管51和連接兩個內管51的肩部52,導管氣室54設置于內管51內,內管51上設有內螺紋孔511,肩部52上設有結合孔53。
[0050]參閱圖1、圖2a、圖2b及圖3a、圖3b所示,本實用新型避震前叉的壓力測量裝置I包括一本體10、一測量表20、一彈性體30及一閥體40,其中:
[0051]該本體10,如圖2a及圖3a所示,由一上本體11及一下本體12接設而成。上本體11內設有一第一容室115,且該第一容室115的下方接設具定位槽孔116的一突管,而該下本體12內設有一第二容室121,且該第二容室121的下方接設有一中心孔122,又該下本體12的外圍由上而下分別設第一凸緣123、環凹槽124及螺接部125,并在該環凹槽124設有第一 O型止漏墊圈126,下本體12通過螺接部125固定于內管51。作為一種實施方式,如圖3a所示,該上本體11包括中空T狀管體111和焊接于其上方的環型蓋112,且該環型蓋112設有一通孔113,而該通孔113可供測量表20的表體21穿伸;作為另一種實施方式,如圖2b及圖3b所示,該上本體11設有具有擋止環1131的一通孔113。 [0052]該測量表20,如圖3a所示,安裝于上本體11的第一容室115內部,且該測量表20包括表體21和設置于表體21下方的測量桿22,在該測量桿22上設有第二 O型止漏墊圈23,且該測量桿22的前端及第二 O型止漏墊圈23插入于上本體11的定位槽孔116內,使得測量表20可在上本體11的第一容室115內部及定位槽孔中作上下移動;另外,該測量表20的表體21的外圍設有第二凸緣211,且第二凸緣211的外徑212的尺寸大于環型蓋112上通孔113的內徑114尺寸;作為另一種實施方式(如圖3b),第二凸緣211的外徑212尺寸略大于通孔113的擋止環1131的內徑尺寸。這樣,測量表20的表體21上方可以穿伸于環型蓋112的通孔113,以便使用者觀測;優選地,下本體12的第一凸緣123的上方設有第一六角部127,該第一六角部127可供六角扳手之類的工具套入,以利于組裝。
[0053]該彈性體30,如圖3a所示,套設于測量表20的測量桿22上,且位于表體21與第一容室115底部之間,彈性體30受向下移動的測量表20壓抵后會產生一回復起始位置的彈力,可讓該測量表20恢復起始位置。
[0054]該閥體40,如圖2a及圖3a所示,穿伸螺接于下本體12的中心孔122內,又該閥體40的上方內部設有一氣嘴44,而閥體40的中間外部套接有第三O型止漏墊圈41,其密接于上本體11的定位槽孔116端面。由于該閥體40穿伸螺接于中心孔122內,且閥體40的下方設一外螺紋42,該外螺紋42得與避震前叉的導管氣室54接合(如圖4所示)。優選地,在該外螺紋42的上方設有第二六角部43,該第二六角部43同樣提供六角扳手之類的工具套入,以利于組裝。
[0055]請參閱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組裝于避震前叉5的肩部52,其組裝方式為:首先將彈性體30套入于測量表20的測量桿22內,然后再將該測量表20的測量桿22插入于中空T狀管體111的突管的定位槽孔116內。當測量表20裝入于T狀管體111的第一容室115內后,接著再將環型蓋112焊接于T狀管體111的上方(或如圖3b所示,將測量表20從通孔113直接壓入于第一容室115內),表體21的上部分則會穿伸于該環型蓋112的通孔113,也因彈性體30的彈性施力而將表體21的第二凸緣211頂抵于該環型蓋112的底面,致使表體21可突露于環型蓋112外。
[0056]在避震前叉5的一內管51結合于肩部52的結合孔53后,先將下本體12的螺接部125螺鎖于該內管51的內螺紋孔511,最佳方式是藉由一六角扳手套入于下本體12的第一六角部127,以利于將下本體12旋入于內管51的內螺紋孔511致該下本體12的第一凸緣123抵緊于肩部52的頂面,然后再將閥體40的外螺紋42穿伸螺接于該下本體12的中心孔122后,再螺鎖于避震前叉5內部的導管氣室54內,最佳方式是藉由一六角扳手套入于該閥體40的第二六角部43,以利于將閥體40旋入于導管氣室54內,以便將該閥體40穿伸螺接于該下本體12的中心孔122。
[0057]請參閱圖5所示,避震前叉5在一般使用下,本實用新型的壓力測量裝置I不會接觸到該避震前叉5內的氣壓,這是因為閥體40此時呈閉合狀態,致該避震前叉5內的導管氣室54內的氣壓僅止于該閥體40的氣嘴44。請再參閱圖6所示,藉由使用者的手部往下按壓測量表20的表體21的上方時,該測量表20的測量桿22的底端沿該定位槽孔116向下移動并壓抵彈性體30,待測量桿22觸及閥體40的氣嘴44并打開該氣嘴44,使避震前叉5的導管氣室54內的氣壓流出于該氣嘴44,再從測量桿22的底端流入于測量表20的表體21內且推動指針,以便進行避震前叉5的氣壓壓力測量,使用者可從表體21直接讀取該避震前叉5的內部氣壓壓力值,以便判斷。若該氣壓不足時,待使用者放開手部讓測量表20恢復起始位置,可使用唧筒從該避震前叉5的底部進行打氣;若該氣壓足夠則使用者可放開手部因彈性體30的回復彈力讓測量表20恢復起始位置。
[0058]實施例2
[0059]本實施例的避震前叉,包括實施例1所述的避震前叉的壓力測量裝置。
[0060]實施例3
[0061]本實施例的自行車,包括實施例2所述的避震前叉。
[0062]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盡管參照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但是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避震前叉的壓力測量裝置,所述避震前叉為氣壓式避震前叉,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本體,由上本體和下本體接設而成,所述上本體內設有第一容室,第一容室的下方接設具有一定位槽孔的突管,所述下本體固設于避震前叉的內管,下本體內設有第二容室,所述突管位于所述第二容室內,所述第二容室的下方接設一中心孔; 一測量表,密接于上本體的第一容室內部,可在第一容室內部及定位槽孔內作上下移動; 和一閥體,閥體的上端設置于所述定位槽孔內,且閥體上方具有一氣嘴,閥體的下端螺接于所述下本體的中心孔內,且閥體下方與避震前叉的導管氣室接合。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避震前叉的壓力測量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測量表包括一表體和接設于表體下方的一測量桿,所述壓力測量裝置還包括一彈性體,所述彈性體套設于所述測量表的測量桿且位于所述測量表的表體與第一容室底部之間。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避震前叉的壓力測量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本體包括一中空T狀管和焊接于所述中空T狀管上方的一環型蓋,所述環型蓋設有一通孔。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避震前叉的壓力測量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本體包括一中空T狀管,所述中空T狀管上方設有具有擋止環的一通孔。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避震前叉的壓力測量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測量表的表體外圍設有第二凸緣,第二凸緣的外徑大于所述環型蓋上通孔的內徑,或大于所述通孔的擋止環的內徑。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避震前叉的壓力測量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本體的定位槽孔的下方設有內螺紋。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避震前叉的壓力測量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本體的外圍由上而下分別設有第一六角部、第一凸緣、環凹槽和螺接部。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避震前叉的壓力測量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閥體通過第三O型止漏墊圈密接于所述上本體的定位槽孔端面,所述閥體的下方設有一外螺紋,所述外螺紋上方設有第二六角部。
9.一種避震前叉,其特征在于,包括權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避震前叉的壓力測量裝置。
10.一種自行車,其特征在于,包括權利要求9所述的避震前叉。
【文檔編號】G01L17/00GK203519242SQ201320404057
【公開日】2014年4月2日 申請日期:2013年7月8日 優先權日:2013年7月8日
【發明者】朱國一 申請人:臺山市志高興五金塑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