樣品分析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樣品分析裝置,其在檢驗人員進行樣品吸引過程中不會使吸引管發生塑性變形,并能夠有效進行吸引管的清洗的小型廉價裝置。該樣品分析裝置具有:由超彈性金屬制成并從樣品容器中吸引樣品的吸引管(34);對所吸引的樣品進行分析的分析部;配置于箱體內的預定位置,將上述吸引管(34)從研缽狀開口部引導至內部進行清洗的半固定式清洗部(40);和使上述吸引管(34)移動/停止,至少使該吸引管在從上述樣品容器吸引樣品的第一位置和與上述清洗部(40)的開口部對應的第二位置之間移動的移動/停止機構。
【專利說明】樣品分析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汲取血液、尿液等樣品以進行分析的樣品分析裝置。
【背景技術】
[0002]在以往的樣品分析裝置中,是由檢驗人員在手持裝有樣品的樣品容器的狀態下,將吸引管從露出到箱體外的吸引管的前端向樣品容器內導入。在該情況下,從樣品容器吸引樣品的吸引管大多為不銹鋼制。采用這樣的結構,會出現在將吸引管向樣品容器內導入以吸引樣品的過程中吸引管發生塑性變形的問題。
[0003]對此,已知有由超彈性金屬制成吸引管的裝置(參照專利文獻I)。利用該結構,消除了吸引管發生塑性變形的問題。但在該專利文獻I所述的裝置的情況下,其采用的是對吸引管進行清洗的清洗部與吸引管一起移動的結構,而不是在設置于預定位置的清洗部插拔吸引管的結構。
[0004]上述結構的清洗部分別連接有用于供給清洗用溶液的管部和用于排出廢液的管部,且清洗部與吸引管一起移動,因此,需要清洗部與管部移動時充足的空間。即,需要清洗部和管部在裝置的箱體中的移動不會因其它結構受到妨礙,因此需要較大的空間,導致裝置大型化。另外,需要在清洗部的上部開口部與吸引管之間設置間隙,因此難以進行有效的清洗。
[0005]在先技術文獻
[0006]專利文獻
[0007]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第4781075號說明書
【發明內容】
[0008]發明要解決的課題
[0009]本發明即是為了解決上述現有樣品分析裝置的問題而做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在檢驗人員進行樣品吸引過程中吸引管不會發生塑性變形,并能夠有效進行吸引管的清洗的小型廉價裝置。
[0010]解決課題的手段
[0011]本發明的樣品分析裝置的特征在于,具有:由超彈性金屬制成并從樣品容器中吸引樣品的吸引管;對所吸引的樣品進行分析的分析部;配置于箱體內的預定位置,將上述吸引管從研缽狀開口部引導至內部進行清洗的半固定式清洗部;和使上述吸引管移動/停止,至少使上述吸引管在從上述樣品容器吸引樣品的第一位置和與上述清洗部的開口部對應的第二位置之間移動的移動/停止機構。
[0012]在本發明的樣品分析裝置中,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清洗部的從開口部至內部的內壁面上,設置有以圍繞被插入的吸引管的方式進行密封的密封件。
[0013]本發明的樣品分析裝置的特征在于,吸引管的前端形成為具有銳角的傾斜度。
[0014]本發明的樣品分析裝置的特征在于,具有貯存附著到吸引管的表面的洗液的洗液槽,上述移動/停止機構使得吸引管在清洗吸引管之前移動到上述洗液槽的位置并定位,使洗液附著于吸引管表面。
[0015]在本發明的樣品分析裝置中,其特征在于,移動/停止機構使得吸引管在裝置啟動時或者吸引樣品之前移動到上述清洗部的位置并定位,在使吸引管貫穿清洗部之前,使洗液附著于清洗部的開口部。
[0016]在本發明的樣品分析裝置中,其特征在于,移動/停止機構使得吸引管在裝置啟動時或者吸引樣品之前移動到上述清洗部位置并定位,在吸引管貫穿清洗部的過程中,使洗液附著于吸引管表面。
[0017]本發明的樣品分析裝置的特征在于,清洗部具有從開口部向下方貫通的貫通孔,利用吸引管從定位于上述貫通孔的下側的狀態下的樣品容器吸引樣品。
[0018]發明的效果
[0019]根據本發明的樣品分析裝置,由于吸引管由超彈性金屬制成,因此不必擔心塑性變形,從而能夠提高吸引的操作效率。由于清洗部配置于箱體內的預定位置,因此無需較大的空間,從而能夠實現裝置的小型化。而且,由于清洗部的頭部為研缽狀開口部且清洗部為半固定式,因此,即使在將吸引管向清洗部內部插入時未能將吸引管的下降路徑與開口部的中心精確對準,也能夠將吸引管正常插入清洗部內部,能夠使設計容易,并能夠提供價廉的產品。
[0020]根據本發明的樣品分析裝置,在清洗部的從開口部至內部的內壁面上,設置有以圍繞被插入的吸引管的方式對其進行密封的密封件,因此,不會從與密封件抵接的吸引管的壁面吸入空氣,從而能夠提高吸引管的清洗效率。另外,由于吸引管的前端形成為具有銳角的傾斜度,因此其插入并貫穿試劑單元的密封面的穿刺力即使較小亦可,而無需使用具有較大力量的驅動機構,因而具有能夠采用小型廉價的驅動部件的優點。
[0021]根據本發明的樣品分析裝置,由于清洗部具有從開口部向下方貫通的貫通孔,并利用吸引管從定位于上述貫通孔的下側的狀態下的樣品容器吸引樣品,因此,能夠在清洗部的下方吸引樣品,然后在上部的清洗部進行清洗,所以能夠有望對被樣品污染的吸引管進行適當清洗。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2]圖1是本發明樣品分析裝置的實施方式的立體示意圖。
[0023]圖2是本發明樣品分析裝置的實施方式的主視圖。
[0024]圖3是本發明樣品分析裝置的實施方式所用吸引管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視圖。
[0025]圖4是本發明樣品分析裝置的實施方式所用清洗部的放大剖視圖。
[0026]圖5是本發明樣品分析裝置的實施方式所用清洗部的放大剖視圖。
[0027]圖6是本發明的樣品分析裝置的實施方式所用吸引管的彎曲的部分省略圖。
[0028]圖7是用于說明本發明樣品分析裝置的實施方式的動作的流程圖。
[0029]符號說明
[0030]11上機殼
[0031]12下機殼
[0032]14、15步進電機[0033]23、24 軸
[0034]25移動管
[0035]31支承臂
[0036]32引導臂
[0037]34吸引管
[0038]40清洗部
[0039]43開口部
[0040]45密封件
[0041]52洗液供給管
[0042]53洗液吸引管
[0043]72試劑單元
[0044]73洗液槽
[0045]80控制部
【具體實施方式】
[0046]以下,參照【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本發明的樣品分析裝置的實施方式。各圖中的同一結構要素使用同一符號并省略重復說明。圖1表示本發明樣品分析裝置的實施方式的主要部分的立體圖,圖2表示主視圖。該樣品分析裝置在其固定于未圖示的箱體的平板狀的上機殼11和下機殼12之間,具有將兩機殼連接并對其支承的支承桿13。上機殼11的一端具有兩個步進電機14、15。步進電機14的旋轉軸上嵌合有帶輪16,步進電機15的旋轉軸上嵌合有帶輪17。
[0047]帶輪16上嵌設有同步帶18,該同步帶18與上機殼11的對向邊側端部的帶輪19嵌合。另外,帶輪17上嵌設有同步帶21,該同步帶21與設置在與上機殼11的帶輪19相鄰的位置的帶輪22嵌合。
[0048]帶輪19固定于軸23。該軸23延伸至下機殼12,以能夠旋轉的方式與上機殼11和下機殼12嵌合。帶輪22固定于軸24。該軸24延伸至下機殼12,以能夠旋轉的方式與上機殼11和下機殼12嵌合。軸24的側壁形成有螺栓24A。內壁具有與螺栓24A配合的螺紋部的移動管25螺合于軸24外側。
[0049]軸23的外周嵌合有相對于軸向自由、但隨著軸23的旋轉而移動的移動塊26。從移動管25延伸的結合橋架27與該移動塊26結合。因此,通過步進電機15的轉動,軸24旋轉,在移動管25上下移動時,移動塊26也跟隨該移動而上下移動。
[0050]在移動塊26的上部,設置有在外周附近的預定位置穿設有多個孔的圓盤體28。以從圓盤體28的上下方向夾持該圓盤體28的外周附近的孔的方式設置有光斷續器(photointerrupter )29,能夠檢測出相應于步進電機14的旋轉,軸23旋轉后的旋轉位置。光斷續器29的信號被傳送至控制部80用于旋轉控制。
[0051]在移動塊26上,安裝有向著沿徑向遠離軸23的一側延伸的支承臂31。支承臂31從軸23平坦地延伸,經向上方彎曲的部分而再次形成為平坦狀。在軸23的下機殼12偵牝設置有與支承臂31形狀大致相同的引導臂32。在引導臂32上,設置有輔助桿33,該輔助桿33從引導臂32貫通支承臂31并延伸到移動塊26的上部從而被固定。[0052]用于吸引樣品的吸引管34以懸垂狀態設置于支承臂31的前端。吸引管34由超彈性金屬制成,吸引管34的前端能夠經由設置于引導臂32的前端的貫通孔32A下降和上升。如圖3所示,吸引管34的前端具有呈銳角的傾斜角Θ。更具體而言,吸引管34越靠近前端其管徑越小,例如,由圓錐面形成的角度α可以設定為12度左右。傾斜角Θ是由垂直于吸引管34的長度方向的線段與吸引管34的傾斜的前端面所形成的角度。該傾斜角Θ優選為10度?40度。
[0053]當軸23因步進電機14的旋轉而旋轉時,支承臂31、引導臂32和輔助桿33 —體旋轉。此時,設置在支承臂31的前端的吸引管34也以進入引導臂32的貫通孔32Α的狀態旋轉。
[0054]在下機殼12的比矩形表面更向外側突出的位置,設置有清洗部40。如圖4、5所示,清洗部40在筒狀的基部41的下端部被埋入下機殼12的狀態下,以半固定狀態安裝于下機殼12。即,清洗部40在間隙的范圍內能夠相對于下機殼12沿水平方向自由移動。基部41的上部與蓋體42螺紋連接。蓋體42的上部中央形成有研缽狀開口部43。從開口部43至基部41的中心,形成有貫通口 44。從上述開口部43至基部41內部的內壁面上,設置有圍繞被插入的吸引管34進行密封的密封件45。即,在貫通口 44的上端部,插入設置有密封件45。
[0055]而且,從基部41的下側外側壁向著形成于基部41的中心的貫通口 44,形成有洗液供給口 46。另外,從基部41的上側外側壁向著形成于基部41的中心的貫通口 44,形成有洗液吸引口 47。洗液供給口 46與圖1的連接器48結合,進而與洗液供給管52連接。洗液吸引口 47與連接器49結合,進而與洗液吸引管53連接。
[0056]在下機殼12的與清洗部40相反方向的端邊附近,豎立有平板61,上端固定于上機殼11。在該平板61的軸24側,在高度不同的三個位置,設置有光斷續器62、63、64。從移動管25突出的上下位置的支承板25Α在該光斷續器62、63、64的發光部和受光部之間移動。來自光斷續器62、63、64的信號被傳送到由CPU等構成的控制部80。根據支承板25Α相對于光斷續器62、63、64的透過/遮蔽狀態,能夠檢測出將吸引管34提升至最上部的初始位置(home position),從樣品容器71、試劑單元72以及洗液槽73進行吸引的位置,在清洗部40進行清洗的位置等。
[0057]位于設有清洗部40的位置的下機殼12的外側為未圖示的箱體的外側,在進行樣品的吸引時,樣品容器71由檢驗人員進行定位。在箱體內,在軸23隨著步進電機14的旋轉而轉動時與吸引管34的前端所描繪的圓弧上的第一預定點相對應的位置,設置有筒狀的洗液槽73。洗液槽73的底部設置有吸引用管部54。在箱體內,在軸23隨著步進電機14的旋轉而轉動時與吸引管34的前端所描繪的圓弧上的第二預定點相對應的位置,設置有試劑單元72。在箱體內,在軸23隨著步進電機14的旋轉而轉動時與吸引管34的前端所描繪的圓弧上的第一預定點及第二預定點以外的預定點相對應的位置,設置有分析處理部以及根據需要設置的混合處理部等。
[0058]洗液儲罐81經由活塞82和閥門83與管部51、52連接,其內部貯存有洗液。管部51與吸引管34的上端部連接,能夠向吸引管34的內部供給洗液。
[0059]廢液槽84內貯存清洗后的廢液和沖洗處理后的洗液。廢液槽84經由泵85和閥門86與管部53、54連接。由CPU等構成的控制部80控制活塞82、閥門83、86,進行清洗液(洗液)的供給/吸引控制。
[0060]需要說明的是,圖1中的控制部80、洗液儲罐81、活塞82、閥門83、86、泵85、管部51?54是設置于箱體內的預定位置的部件,附圖表示結構部件的存在。這些構件在圖2中省略。
[0061]在如上所述構成的樣品分析裝置中,利用與圖7所示流程圖對應的程序使控制部80工作,控制各部分以進行樣品分析處理。以下,基于該流程圖對動作進行說明。由未圖示的電源開關接通電源,啟動分析處理。控制部80控制步進電機14、15的旋轉,將吸引管34的前端定位于洗液槽73的上部,再使吸引管34向著洗液槽73下降,將其前端設置于洗液槽73內的預定位置。控制部80將閥門83切換至吸引管34側,驅動活塞82將洗液從洗液儲罐81經由吸引管34供給至洗液槽73內,利用洗液將吸引管34的表面潤濕(S11)。此時閥門86被關閉,不進行來自洗液槽73內的吸引,之后控制閥門86以及泵85吸引洗液槽73內的洗液并將其引導至廢液槽84。
[0062]步驟Sll之后,從洗液槽73內提升吸引管34,使其旋轉,以將吸引管34定位于清洗部40的開口部43的上方。此時的狀態示于圖4。再如圖5所示使吸引管34下降(S12)。此時,由于吸引管34的表面被洗液潤濕,因此能夠防止通過密封件45的部分時摩擦所導致的不愉快的聲音。再使吸引管34下降使其露出到箱體的外部并定位于樣品的吸引位置(S13)。
[0063]檢驗人員處于手持裝有樣品的樣品容器71,使樣品處于能夠從吸引管34的前端向樣品容器71內引導吸引的狀態。此時,如圖6所示,能夠使得由超彈性金屬制成的吸引管34的從箱體露出的部分彎曲。即使在該狀態下,吸引管34也不會因彎曲發生塑性變形,而能夠在取下樣品容器71取下后,如圖6 (b)所示地恢復為原狀。當在將吸引管34伸入樣品容器71內的樣品的狀態下,檢驗人員操作吸引啟動開關時,通過控制部80對閥門83和活塞82的控制,向吸引管34吸引預定量的樣品,然后將吸引管34提升并定位于清洗位置(S14)。圖5也可以是表示此時的狀態的示意圖。
[0064]吸引管34被定位于清洗位置后,利用控制部80切換閥門83,形成通過活塞82從洗液儲罐81供給洗液的狀態,并且控制閥門86和泵85,吸引供給到清洗部40的洗液。此時,吸引管34在清洗部40內上下移動而被清洗(S15)。
[0065]清洗結束后,洗液的供給和吸引也結束,提升吸引管34并將其從清洗部40拔出且旋轉。通過該旋轉將吸引管34定位于試劑單元72的上方位置,使其下降并貫穿試劑單元72的密封面以下降到預定的深度。此時,吸引管34的前端形成為具有銳角的傾斜度,因此無需較大的穿刺力即能貫穿試劑單元72的密封面。吸引管34位于預定位置時,進行向試劑單元72排出樣品、樣品和試劑的混合攪拌、以及從試劑單元72吸引混合有試劑的樣品的操作(S16)。需要說明的是,試劑單元72由檢驗人員事先安置裝有所需試劑的部分。
[0066]結束樣品和試劑的混合攪拌后,提升并旋轉吸引管34,將其定位至未圖示的分析處理部的上部,并使其下降到預定的高度,排出樣品和試劑被混合攪拌后的分析對象液。分析處理部在控制部80的控制下進行分析(S17),并能夠進行將其結果顯示于自身裝置的顯示部,從打印機印刷輸出,或者傳輸到個人電腦進行顯示等處理。
[0067]如上所述,能夠提供一種在具有超彈性金屬制吸引管和半固定設置的清洗部40的樣品分析裝置中,檢驗人員進行樣品吸引過程中吸引管不會發生塑性變形,并能夠有效進行吸引管的清洗的小型廉價裝置。
[0068]盡管本實施方式中是在洗液儲罐81中貯存有洗液,但也可以不是貯存洗液而是貯存清洗劑并使用。此外,盡管在本實施方式中是在將吸引管34插入清洗部40之前由洗液槽73內的洗液將吸引管34表面潤濕,但本發明不限于此。例如,也可在該裝置啟動時或者樣品吸引前,將吸引管34移動并定位于清洗部40的位置,從吸引管34將洗液排出到開口部43 ;或者在吸引管34貫穿清洗部40的過程中,將洗液從清洗部40的洗液供給口 46排出并從洗液吸引口 47汲取,由此使洗液附著在清洗部40的開口部43、貫通口 44的內壁以及吸引管34的表面,從而防止摩擦所導致的不愉快的聲音。
【權利要求】
1.一種樣品分析裝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吸引管,所述吸引管由超彈性金屬制成,用于從樣品容器吸引樣品; 分析部,所述分析部對所吸引的樣品進行分析; 清洗部,所述清洗部配置于箱體內的預定位置,將所述吸引管從研缽狀開口部引導至內部進行清洗;和 移動/停止機構,所述移動/停止機構使所述吸引管移動/停止,至少使所述吸引管在從所述樣品容器吸引樣品的第一位置和與所述清洗部的開口部對應的第二位置之間移動。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樣品分析裝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清洗部中的從開口部至內部的內壁面上,設置有以圍繞被插入的所述吸引管的方式進行密封的密封件。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樣品分析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引管的前端形成為具有銳角的傾斜度。
4.根據權利要求1?3中任一項所述的樣品分析裝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洗液槽,所述洗液槽用于貯存附著到所述吸引管的表面的洗液, 所述移動/停止機構使得所述吸引管在清洗所述吸引管之前移動到所述洗液槽的位置并定位,使洗液附著于所述吸引管的表面。
5.根據權利要求1?3中任一項所述的樣品分析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動/停止機構使得所述吸引管在裝置啟動時或者吸引樣品之前移動到所述清洗部的位置并定位,在使所述吸引管貫穿所述清洗部之前,使洗液附著于所述清洗部的開口部。
6.根據權利要求1?3中任一項所述的樣品分析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動/停止機構使得所述吸引管在裝置啟動時或者吸引樣品之前移動到所述清洗部的位置并定位,在所述吸引管貫穿清洗部的過程中,使洗液附著于吸引管的表面。
7.根據權利要求1?6中任一項所述的樣品分析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清洗部具有從所述開口部向下方貫通的貫通孔, 利用所述吸引管從定位于所述貫通孔的下側的狀態下的所述樣品容器吸引樣品。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樣品分析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清洗部以半固定狀態安裝于所述箱體。
【文檔編號】G01N1/14GK103884539SQ201310682582
【公開日】2014年6月25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12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21日
【發明者】正村美樹夫 申請人:日本光電工業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