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自行車的車輪夾持力脫卸試驗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自行車的車輪夾持力脫卸試驗機,用于檢測自行車的車輪夾持力,包括機架、夾持機構、加載機構以及控制裝置,所述夾持機構和加載機構分別設置于所述機架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夾持機構包括設置于所述機架上的升降機構、連接于所述升降機構上的旋轉機構以及連接于所述旋轉機構上的固定板,所述旋轉機構包括蝸桿、傳動連接所述蝸桿的渦輪以及連接所述蝸桿動力輸入端的蝸桿驅動機構;所述蝸桿轉動連接于所述升降機構上;所述固定板固定于所述渦輪上并且在豎直平面內轉動;所述自行車的車架固定于所述固定板上;所述控制裝置電連接所述升降機構、蝸桿驅動機構以及加載機構,通過采用渦輪蝸桿結構,使固定板旋轉時的角度非常精確,能夠準確對應各種規格型號的自行車前叉和后叉進行自行車的車輪夾持力脫卸試驗。
【專利說明】一種自行車的車輪夾持力脫卸試驗機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試驗機,特別是涉及一種自行車的車輪夾持力脫卸試驗機。
【背景技術】
[0002]自行車的車輪連接于自行車的前叉和后叉上,因此自行車的車輪與自行車的前叉和后叉的連接強度十分重要,需要對其進行檢測,但是自行車的前叉腳和后叉腳往往具有不同的傾斜角度,因此在進行自行車的車輪夾持力脫卸試驗時,往往需要根據不同的需要對自行車的車架的固定角度進行調整,傳統的方法是通過牙嵌式離合器或分度圓盤來調整自行車的車架的固定角度,但是無論是牙嵌式離合器或分度圓盤均才在轉動角度精度太差的問題,往往不能夠精確的調整自行車的車架至準確的角度。
【發明內容】
[0003]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能夠準確旋轉自行車的車架,從而增加自行車的車輪夾持力脫卸試驗的準確性的自行車的車輪夾持力脫卸試驗機。
[0004]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自行車的車輪夾持力脫卸試驗機,用于檢測自行車的車輪夾持力,包括機架、夾持機構、加載機構以及控制裝置,所述夾持機構和加載機構分別設置于所述機架上,所述夾持機構包括設置于所述機架上的升降機構、連接于所述升降機構上的旋轉機構以及連接于所述旋轉機構上的固定板,所述旋轉機構包括蝸桿、傳動連接所述蝸桿的渦輪以及連接所述蝸桿動力輸入端的蝸桿驅動機構;所述蝸桿轉動連接于所述升降機構上;所述固定板固定于所述渦輪上并且在豎直平面內轉動;所述自行車的車架固定于所述固定板上;所述控制裝置電連接所述升降機構、蝸桿驅動機構以及加載機構。
[0005]優選的,所述蝸桿具有自鎖性,所述蝸桿的導程角小于嚙合輪齒間的當量摩擦角。
[0006]優選的,所述升降機構包括第一升降絲桿、旋移連接于所述第一升降絲桿的連接部件以及連接于所述第一升降絲桿動力輸入端的升降驅動機構,所述蝸桿轉動連接于所述連接部件上;所述升降驅動機構電連接所述控制裝置。
[0007]優選的,所述固定板上設有連接孔和連接于所述連接孔中的支桿;所述支桿通過快速束緊帶與所述自行車的車架上的兩個節點連接并束緊固定自行車。
[0008]優選的,所述連接孔為長槽孔,所述長槽孔與所述自行車的車架的移動軌跡相匹配。
[0009]優選的,所述加載機構包括第二升降絲桿、連接于所述第二升降絲桿的纜繩以及連接于所述第二升降絲桿動力輸入端的手輪,所述第二升降絲桿設置于所述自行車的前輪和/或后輪的下方并且通過所述纜繩對所述自行車的前輪和/或后輪施加豎直方向的拉力。
[0010]優選的,所述纜繩上設有力傳感器。
[0011]采用以上技術方案的有益效果:通過采用渦輪蝸桿結構,使固定自行車的車架的固定板旋轉時的角度非常精確,能夠準確對應各種規格型號的自行車前叉和后叉進行自行車的車輪夾持力脫卸試驗,且渦輪蝸桿具有自鎖功能,只能蝸桿帶動渦輪轉,而渦輪不能帶動蝸桿轉,因此在固定板旋轉到一定的角度時,固定板即可固定住。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2]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13]圖1為本發明公開的自行車的后輪夾持力脫卸試驗機的實施例1的主視圖;
圖2為本發明公開的自行車的后輪夾持力脫卸試驗機的實施例1的后視圖;
圖3為本發明公開的自行車的后輪夾持力脫卸試驗機的實施例5的主視圖;
圖4為本發明公開的自行車的后輪夾持力脫卸試驗機的實施例6的主視圖。
[0014]圖中的數字或字母所代表的相應部件的名稱:
11.自行車的車架12.自行車的前輪13.自行車的后輪2.機架31.第一升降絲桿32.連接部件33.升降伺服電機41.蝸桿42.渦輪43.蝸桿伺服電機5.固定板51.連接孔52.支桿61.第二升降絲桿62.纜繩63.手輪。
【具體實施方式】
[0015]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0016]實施例1
參見圖1和圖2,如其中的圖例所示,一種自行車的車輪夾持力脫卸試驗機,用于檢測自行車的車輪夾持力,上述自行車包括一自行車的車架11、一自行車的前輪12以及一自行車的后輪13,上述車輪夾持力脫卸試驗機包括一機架2、一夾持機構、一加載機構以及一控制裝置(圖中未示出),上述夾持機構和加載機構分別設置于機架2上,上述夾持機構包括設置于機架2上的一升降機構、連接于該升降機構上的一旋轉機構以及連接于該旋轉機構上的一固定板5。
[0017]上述升降機構包括一第一升降絲桿31、旋移連接于第一升降絲桿31的一連接部件32以及連接于第一升降絲桿31動力輸入端的一升降伺服電機33,升降伺服電機33電連接上述控制裝置。
[0018]上述旋轉機構包括一蝸桿41、傳動連接蝸桿41的一渦輪42以及連接蝸桿41動力輸入端的一蝸桿伺服電機43 ;蝸桿41轉動連接于連接部件32上;蝸桿41具有自鎖性,蝸桿41的導程角小于嚙合輪齒間的當量摩擦角;蝸桿伺服電機43電連接上述控制裝置。
[0019]固定板5固定于渦輪42上并且在豎直平面內轉動,固定板5上設有兩個連接結構,每個該連接結構包括開設于固定板5上的一連接孔51和插設于連接孔51中的一支桿52 ;支桿52卡接自行車的車架11。
[0020]上述加載機構包括一第二升降絲桿61和連接于第二升降絲桿61的一纜繩62以及連接于第二升降絲桿61動力輸入端的一手輪63,第二升降絲桿61設置于自行車的前輪12和/或自行車的后輪13的下方并且通過述纜繩62對自行車的前輪12和/或自行車的后輪13施加豎直方向的拉力。
[0021 ] 下面介紹本發明的試驗過程。
[0022]一、將自行車的車架11安裝卡接于支桿52上;
二、根據自行車的前叉和后叉的形狀,通過自動控制裝置控制蝸桿伺服電機43調節固定板5的旋轉角度并進行鎖定;
三、根據實際需要,通過自動控制裝置控制裝置控制升降伺服電機33調節固定板5的高度并進行鎖定;
四、沿自行車的前輪12的拆卸方向(即自行車前叉的開口方向),通過手輪63旋轉第二升降絲桿61在前軸兩側對稱的施加一個2300N的力,為時Imin;
五、沿自行車的后輪13的拆卸方向(即自行車后叉的開口方向),通過手輪63旋轉第二升降絲桿61在后軸兩側對稱的施加一個2300N的力,為時Imin。
[0023]以上試驗完成后,前軸和前叉應無相對移動,后軸和后叉應無相對移動。
[0024]實施例2
其余與所述實施例1相同,不同之處在于,上述纜繩上設有可讀數的力的傳感器。
[0025]實施例3
參見圖3,如其中的圖例所示,其余與所述實施例2相同,不同支桿52可拆卸的連接連接孔51,支桿52根據不同的位置要求可任意選擇插接于其中一個連接孔51中,從而調整自行車的車架11的位置。
[0026]實施例4
參見圖4,如其中的圖例所示,其余與所述實施例4相同,不同之處在于,連接孔51為長槽孔,支桿52滑動連接于所述長槽孔中,支桿52根據不同的位置要求可任意調整自行車的車架11的位置,不需要拆卸支桿52。
[0027]采用以上技術方案的有益效果:通過采用渦輪蝸桿結構,使固定自行車的車架的固定板旋轉時的角度非常精確,能夠準確對應各種規格型號的自行車前叉和后叉進行自行車的車輪夾持力脫卸試驗,且渦輪蝸桿具有自鎖功能,只能蝸桿帶動渦輪轉,而渦輪不能帶動蝸桿轉,因此在固定板旋轉到一定的角度時,固定板即可固定住。
[0028]以上為對本發明實施例的描述,通過對所公開的實施例的上述說明,使本領域專業技術人員能夠實現或使用本發明。對這些實施例的多種修改對本領域的專業技術人員來說將是顯而易見的,本文中所定義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或范圍的情況下,在其它實施例中實現。因此,本發明將不會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這些實施例,而是要符合與本文所公開的原理和新穎特點相一致的最寬的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自行車的車輪夾持力脫卸試驗機,用于檢測自行車的車輪夾持力,包括機架、夾持機構、加載機構以及控制裝置,所述夾持機構和加載機構分別設置于所述機架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夾持機構包括設置于所述機架上的升降機構、連接于所述升降機構上的旋轉機構以及連接于所述旋轉機構上的固定板,所述旋轉機構包括蝸桿、傳動連接所述蝸桿的渦輪以及連接所述蝸桿動力輸入端的蝸桿驅動機構;所述蝸桿轉動連接于所述升降機構上;所述固定板固定于所述渦輪上并且在豎直平面內轉動;所述自行車的車架固定于所述固定板上;所述控制裝置電連接所述升降機構、蝸桿驅動機構以及加載機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輪夾持力脫卸試驗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蝸桿具有自鎖性,所述蝸桿的導程角小于嚙合輪齒間的當量摩擦角。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車輪夾持力脫卸試驗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機構包括第一升降絲桿、旋移連接于所述第一升降絲桿的連接部件以及連接于所述第一升降絲桿動力輸入端的升降驅動機構,所述蝸桿轉動連接于所述連接部件上;所述升降驅動機構電連接所述控制裝置。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車輪夾持力脫卸試驗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上設有連接孔和連接于所述連接孔中的支桿;所述支桿通過快速束緊帶與所述自行車的車架上的兩個節點連接并束緊固定自行車。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車輪夾持力脫卸試驗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孔為長槽孔,所述長槽孔與所述自行車的車架的移動軌跡相匹配。
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車輪夾持力脫卸試驗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載機構包括第二升降絲桿、連接于所述第二升降絲桿的纜繩以及連接于所述第二升降絲桿動力輸入端的手輪,所述第二升降絲桿設置于所述自行車的前輪和/或后輪的下方并且通過所述纜繩對所述自行車的前輪和/或后輪施加豎直方向的拉力。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車輪夾持力脫卸試驗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纜繩上設有力傳感器。
【文檔編號】G01L5/00GK104075833SQ201310101734
【公開日】2014年10月1日 申請日期:2013年3月27日 優先權日:2013年3月27日
【發明者】張學峰, 許祖剛, 朱玲玲 申請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昆山出入境檢驗檢疫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