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測溫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化工生產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測溫裝置。
背景技術:
在化工生產過程中,若需要對生產過程中的介質進行測量時,通常將測溫元件(如熱電阻或熱電偶)安裝到保護套管內,再將保護套管插入到介質中,在介質溫度傳遞至測溫元件上后實現對介質溫度的測量。然而,化工生產由于其工況的要求,測溫元件需要持續(xù)地長時間的工作,特別是在焦化廠生產中,測溫元件一般需要不停的持續(xù)工作,由于在上述的生產過程中的介質中,腐蝕性的介質占了很大的比例,這就使得測溫元件很容易損壞。同時,在化工生產中若對損壞的測溫元件進行更換會導致測量介質的泄漏,特別是在煤氣或高壓介質不允許在線更換測溫元件,這就造成了很多溫度測量點因測溫元件損壞后不能正常修復而對正常的生產過程產生影響。另外,在工業(yè)生產中還存在較多的管徑比較細的管道,如風機的循環(huán)油管道、循環(huán)水管道等,為了測量管道內介質的溫度而在管徑較細的管道內安裝了測溫元件后,容易造成熱測溫元件的套管插入管道后將管道阻塞,使得介質不能正常的流通,這樣不僅增加了動力泵的負荷,更造成了能量的浪費。因此,如何實現安全、方便的替換損壞的測溫元件,并進一步保證管徑較細的管道內介質的正常流通,是目前本領域技術人員亟待解決的問題。
發(fā)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測溫裝置,以實現安全、方便的替換損壞的測溫元件,并進一步保證管徑較細的管道內介質的正常流通。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測溫裝置,包括:測溫管道;分別設置在所述測溫管道兩端的第一開關閥和第二開關閥;測溫元件,其設置于所述測溫管道上,并位于所述第一開關閥和所述第二開關閥之間,所述測溫元件的感溫部伸入至所述測溫管道內。優(yōu)選地,在上述測溫裝置中,還包括設置在所述測溫管道上并與其聯通的測量載體,所述測量載體的容置腔的橫截面積大于所述測溫管道的橫截面積;所述測溫元件設置于所述測量載體上。優(yōu)選地,在上述測溫裝置中,所述測量載體上設置有安裝所述測溫元件的安裝凸臺,所述測量載體上設置有與所述安裝凸臺適配連接的凸臺安裝孔。優(yōu)選地,在上述測溫裝置中,所述測溫元件螺紋連接于所述安裝凸臺上。優(yōu)選地,在上述測溫裝置中,所述安裝凸臺焊接于所述測量載體上。
優(yōu)選地,在上述測溫裝置中,所述測量載體上設置有與其容置腔相連通的載體連通管道,所述載體連通管道的輸出端設置有第三開關閥。優(yōu)選地,在上述測溫裝置中,所述第一開關閥和所述第二開關閥為球閥。優(yōu)選地,在上述測溫裝置中,所述第三開關閥為球閥。 優(yōu)選地,在上述測溫裝置中,所述測溫元件為熱電阻或熱電偶。優(yōu)選地,在上述測溫裝置中,所述測溫元件的感溫部上設置有保護套管。本發(fā)明提供的測溫裝置,包括測溫管道,設置在測溫管道兩端的第一開關閥和第二開關閥,測溫管道上還設置有測溫元件,測溫元件設置于第一開關閥和第二開關閥之間,且其感溫部伸入至測溫管道內,用于對測溫管道內部的溫度進行測量。測溫管道的兩端分別為輸入端和輸出端,且兩端分別設置有第一開關閥和第二開關閥,以控制測溫管道的連通和關閉,測溫管道上設置有測溫元件,其設置在第一開關閥和第二開關閥之間,且測溫元件的感溫部伸入至測溫管道的內部,當測溫管道內流通需要被測溫的液體時,由測溫元件完成對測溫管道內的液體溫度的測量。測溫裝置的測溫管道接入到待測溫介質的流通管道上,當第一開關閥和第二開關閥均打開時,待測溫的介質流入至測溫管道內,一段時間后,測溫管道內介質的溫度與介質流通管道中待測溫介質的溫度相同,測溫管道中設置的測溫元件通過其感溫部對測溫管道管道內的介質溫度進行測量,其測得的介質溫度即為介質流通管道中介質的溫度。長時間使用后,當由于工況的原因或者由于腐蝕性介質對測溫元件造成破壞時,依次關閉第一開關閥和第二開關閥,測溫管道被關閉,此時即可進行對測溫元件的維修或者更換,從而實現了對測溫元件的在線修復,避免了對正常的生產產生影響;同時在待測溫的介質流通通路外增設測溫管道,避免了當介質主管道的管徑較小時,測溫元件容易對待測溫的介質流通主管道造成阻塞的問題,避免了增加動力泵的負荷,避免了能量的浪費。本發(fā)明通過在生產過程中的介質主管道外增設測溫管道,將對介質溫度的直接測量改為由分流后的測溫管道內介質溫度的間接測量,從而實現了安全、方便的替換損壞的測溫元件,并進一步保證管徑較細的管道內介質的正常流通。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fā)明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fā)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1為本實施例提供的測溫裝置的結構示意圖。上圖中:I為介質主管道、2為測溫管道、31為第一開關閥、32為第二開關閥、33為第三開關閥、4為測溫元件、5為測量載體、51為凸臺安裝孔、52為載體連通管道、6為安裝凸臺。
具體實施例方式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測溫裝置,實現了安全、方便的替換損壞的測溫元件,并進一步保證了管徑較細的管道內介質的正常流通。
下面將結合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的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fā)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景l(fā)明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fā)明保護的范圍。如圖1所示,圖1為本實施例提供的測溫裝置的結構示意圖。本實施例提供的測溫裝置中,在待測溫介質的介質流通的介質主管道I上增加一條測溫管道2,測溫管道2的輸入端和輸出端沿介質的流通方向順序接入介質主管道I中,介質主管道I與測溫管道2內部相連通。測溫管道2的輸入端和輸出端分別設置有第一開關閥31和第二開關閥32,以控制測溫管道2與介質主管道I的連通和關閉,測溫管道2上設置有測溫元件4,測溫元件4設置在第一開關閥31和第二開關閥32之間,且測溫元件4的感溫部伸入至測溫管道2的內部,以對測溫管道2內的液體進行溫度的測量。當第一開關閥31和第二開關閥32均打開時,待測溫的介質流入至測溫管道2內,介質在介質主管道I和測溫管道2內同步流通,一段時間后,測溫管道2內介質的溫度與待測溫的介質的溫度相同,且介質的溫度在管道內趨于穩(wěn)定,測溫管道2中設置的測溫元件4通過其感溫部對測溫管道2內的介質溫度進行測量,其測得的溫度即為介質主管道I中待測溫介質的溫度。在測溫裝置長時間使用后,當由于工況的原因或者由于腐蝕性介質對測溫元件4造成破壞時,依次關閉第一開關閥31和第二開關閥32,測溫管道2被關閉,此時即可進行對測溫元件I的維修或者更換,介質主管道I中介質正常流通,從而實現了對測溫元件I的在線修復,避免了對正常的生產產生影響;同時在待測溫的介質主管道I外增設測溫管道2,可以對測溫管道2的管道內徑進行設置,以適應測溫元件的使用要求,避免了當介質主管道I的管徑較小時,測溫元件4容易對介質主管道I造成阻塞的問題,避免測溫元件4阻塞介質主管道I造成介質流動的阻力變大的問題,從而避免了增加動力泵的負荷,避免了能量的浪費。本發(fā)明通過在正常的介質主管道I外增設測溫管道2,將對介質溫度的直接測量改為在分流后的測溫管道2內介質溫度的間接測量,從而實現了安全、方便的替換損壞的測溫元件,并進一步保證管徑較細的管道內介質的正常流通。可以理解的是,上述提到的待測溫度的介質和待測溫介質的流通主管道I為現有工業(yè)生產中需要進行溫度測量的流動介質的管路,流動介質的流通管路在面臨不能在線更換損壞的測溫元件或由于管徑較細阻塞管道的情況,通過設置如上的測溫管道2,使得介質分流至測溫管道2中進行介質溫度的測量,從而使得介質溫度的測量脫離了現有的介質管路的生產工況的限制,利于實現測溫元件4的替換和介質的正常流通。在本發(fā)明一具體實施例中,還包括與測溫管道2聯通的測量載體5,該測量載體5的容置腔的橫截面積大于測溫管道2的橫截面積,測溫元件4設置在測量載體5上。當測溫元件4直接對測溫管道2內的介質進行測量時,測溫管道2的管徑的大小對測溫元件4的測量準確性容易產生影響,特別的,當測溫管道2的管徑較小時,測溫元件4也容易造成測溫管道2的阻塞而導致溫度測量的不準確。通過設置具有較大橫截面積容置腔的測量載體5,使測溫元件4對該具有較大空間的容置腔內的介質的溫度進行測量,避免了測溫管道2內發(fā)生管道阻塞的問題,保證了介質溫度測量的準確性,介質溫度測量可靠。具體地,測量載體5可設置為測溫管道2上的介質測量管道,介質測量管道與測溫管道2可同軸設置,且介質測量管道的管徑大于測溫管道2的管徑,并設置介質測量管道的管徑適應測溫元件的感溫部分的尺寸。具體地,測量載體5設置為橫截面積較大的方管,測溫管道2與方管結構的測量載體5進行連接,其連接方式可以設置為焊接一體式結構,也可設置通過連接管連通的分體結構。當然,測量載體5的橫截面的形狀并不做限制,以適應測量元件4的測量要求為準。具體地,測量載體5還可以設置為長方體結構,長方體結構相較于測溫管道2具有較大的容置介質的容置腔空間,以使其適應測溫元件4的感溫部分的大小,避免對介質的正常流通造成影響。長方體結構的測量載體5上開設有安裝測溫元件的凸臺安裝孔51。在本實施例中,還包括用于安裝測溫元件4的安裝凸臺6,測量載體5上設置有凸臺安裝孔51,安裝凸臺6適配連接至凸臺安裝孔51中。將測溫部分分為不同的測量組件,使得測溫元件4與測量載體5的連接由不同的連接部件來實現,簡化了二者的連接方式。安裝凸臺6和測量載體5分體連接,為使測溫元件4安裝結構的穩(wěn)定性,安裝凸臺6上需要加工出測溫元件4的安裝結構,通過分體式的設計,能夠保證測溫元件4安裝結構的穩(wěn)定性。安裝凸臺6為具有T形結構的凸臺,安裝時,T形凸臺的縱向安裝在凸臺安裝孔51中,其橫向搭接在凸臺安裝孔51中,并通過焊接連接穩(wěn)固,從而保證連接的密封性。T形機構凸臺的橫向部上開設有縱向布置的測溫元件4的安裝孔,測溫元件4穿過安裝凸臺6后伸入中測量載體5的內部,并接觸內部的待測溫介質。當然,安裝凸臺6可直接設置為柱形結構,或者T形結構可以設置為端面為圓盤形的T形結構,或者端面為長條形的T形結構。具體地,測溫元件4螺紋連接于安裝凸臺6上,安裝凸臺6焊接設置在測量載體5上。安裝凸臺6的T形的縱向伸入到凸臺安裝孔51內,可以理解的是,縱向伸入的部分與凸臺安裝孔51適配安裝時,安裝凸臺6的橫向部分搭在測量載體5上。測量載體5設置在測溫管道2之間,其提供了測溫元件4工作的介質腔空間,以配合測溫元件4的感溫部分實現對其中流動介質溫度的測量。同時,測量載體5上設置的安裝凸臺6,當安裝凸臺6T形結構的橫向部分搭接在測量載體5上時,為保證安裝凸臺6和測量載體5之間連接的緊密型,避免測量載體5內介質的溢出,安裝凸臺6的搭接位置可通過焊接與測量載體5連接為一體,測溫元件4通過螺紋連接的方式安裝在安裝凸臺6上。當然,安裝凸臺6的橫向部分可以設置為安裝法蘭,通過控制安裝凸臺6和凸臺安裝孔51之間配合關系,并通過設置密封墊片等結構,使二者安裝配合,在增加測量元件4的安裝座的同時,可以起到二者之間密封連接的效果。同時,法蘭結構使得安裝凸臺6和凸臺安裝孔51之間形成可拆卸的安裝結構,因此在測溫元件4的安裝和對損壞后的測溫元件4的拆卸時,可通過拆卸安裝凸臺6實現對測溫元件4的方便調試和安裝,保證測溫元件的安裝效果。通過安裝凸臺6連接測溫元件4和測量載體5,安裝凸臺6上易于加工出其與測溫元件4相連接的螺紋結構,同時也使其與測量載體5相連時,只需要在測量載體5上開設與安裝凸臺6的凸起部分對應的凸臺安裝孔51,即可將安裝凸臺6安裝于凸臺安裝孔51中進行焊接操作,從而降低了測溫元件4與測量載體5的連接難度。螺紋連接的測溫元件4,當測溫元件4發(fā)生損壞時,通過關閉第一開關閥31和第二開關閥32,以阻斷測溫管道2和待測溫的介質,即可安全、方便的進行對測溫元件的更換,而不會對介質的正常流通產生影響。在本實施例中,測量載體5上設置有與其容置腔相連通的載體連通管道52,其輸出端設置有第三開關閥33。當介質在測量載體5內流通一段時間后,介質中的雜質不可避免的會停留在測量載體5內,當雜質出現時,打開第三開關閥33,將測量載體5內的雜質由載體連通管道52中排出,即可繼續(xù)進行測量載體5的正常測溫工作,同時也保證了介質的正常流通。設置載體連通管道52,當介質由于長時間的流通在測量載體5內形成結晶時,可以通過載體連通管道52向測量載體5內輸入蒸汽進行吹掃動作,以去除在其內形成的介質結晶,從而進一步保證了介質在測量載體5內的正常流通。在上述實施例中,第一開關閥31、第二開關閥32和第三開關閥33均設置為球閥,球閥具有密封可靠,不易被介質沖蝕等特點,并適用于水、溶劑、酸和天然氣等一般工作介質,得到廣泛的應用。當然,本實施例并不限于球閥開關閥,還可以設置為其他具有良好抗介質沖蝕的開關閥,理論上能夠實現上述功能的開關閥均應落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內。在本實施例中,測溫元件4為熱電阻測溫元件或者熱電偶測溫元件,當然本發(fā)明并不限于上述兩種測溫元件。對所公開的實施例的上述說明,使本領域專業(yè)技術人員能夠實現或使用本發(fā)明。對這些實施例的多種修改對本領域的專業(yè)技術人員來說將是顯而易見的,本文中所定義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精神或范圍的情況下,在其它實施例中實現。因此,本發(fā)明將不會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這些實施例,而是要符合與本文所公開的原理和新穎特點相一致的最寬的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測溫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測溫管道(2); 分別設置在所述測溫管道(2)兩端的第一開關閥(31)和第二開關閥(32); 測溫元件(4),其設置于所述測溫管道(2)上,并位于所述第一開關閥(31)和所述第二開關閥(32)之間,所述測溫元件(4)的感溫部伸入至所述測溫管道(2)內。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測溫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設置在所述測溫管道(2)上并與其聯通的測量載體(5),所述測量載體(5)的容置腔的橫截面積大于所述測溫管道(2)的橫截面積; 所述測溫元件(4)設置于所述測量載體(5)上。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測溫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測量載體(5)上設置有安裝所述測溫元件(4)的安裝凸臺(6),所述測量載體(5)上設置有與所述安裝凸臺(6)適配連接的凸臺安裝孔(51)。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測溫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測溫元件(4)螺紋連接于所述安裝凸臺(6)上。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測溫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裝凸臺(6)焊接于所述測量載體(5)上。
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測溫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測量載體(5)上設置有與其容置腔相連通的載體連通管道(52),所述載體連通管道(52)的輸出端設置有第三開關閥(33)。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測溫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開關閥(31)和所述第二開關閥(32)為球閥。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測溫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開關閥(33)為球閥。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測溫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測溫元件(4)為熱電阻或熱電偶。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測溫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測溫元件(4)的感溫部上設置有保護套管。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測溫裝置,包括測溫管道和設置在其兩端的第一開關閥和第二開關閥,測溫管道上設置有測溫元件,測溫元件的感溫部伸入測溫管道內,以對測溫管道內的介質的溫度進行測量。由第一開關閥和第二開關閥控制測溫管道和介質主管道的連通和關閉,并將測溫元件設置在測溫管道上,通過其伸入至測溫管道的內部感溫部對測溫管道內的液體進行溫度的測量,通過在生產中的介質主管道外增設測溫管道,將對介質溫度的直接測量改為通過分流后的測溫管道內介質溫度的間接測量,從而實現了安全、方便的替換損壞的測溫元件,并進一步保證管徑較細的管道內介質的正常流通。
文檔編號G01K7/16GK103115691SQ20131002213
公開日2013年5月22日 申請日期2013年1月21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1月21日
發(fā)明者郭維河, 李學清, 徐志明, 李濤, 王亮, 章博, 劉吉星, 王心量, 王振中, 李彥芹, 李晉, 韓笑, 殷倩倩, 孔德恩, 張艷艷, 亓愛峰, 陳鐵軍, 王彩琴, 趙暉 申請人:萊蕪鋼鐵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