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中心旋轉軸單元以及液體粘度測量儀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中心旋轉軸單元,以及包含該中心旋轉軸單元的液體粘度測量儀。
背景技術:
在旋轉式粘度計、旋轉式流變儀等的液體粘度測量儀中都含有一個圍繞中心軸線旋轉的中心旋轉軸單元和一個設置在被測液體中的測量轉子單元。中心旋轉軸單元通常含有旋轉軸上部,與測量轉子單元相連接的旋轉軸下部,以及分別與旋轉軸上部和旋轉軸下部固定連接的呈半工字型的曲桿部,旋轉軸上部還具有軸尖。在工作時,中心旋轉軸單元進行旋轉,并帶動測量轉子單元一起旋轉。然而,因為曲桿部的呈半工字型,所以使得中心旋轉抽單元在其中心線上具有了非對稱性,因此,造成中心旋轉軸單元的重心不在其中心線上,并且由于各個零件的加工和裝配誤差,也進一步加劇了中心旋轉軸單元重心的偏移,從而造成中心旋轉軸單元進行旋轉運動時產生偏心晃動,降低中心旋轉軸單元的穩定性,并造成軸尖發生碰撞而使得軸尖磨損甚至折斷,不僅縮短了儀器的使用壽命,而且大大降低了測試精度,更造成了較大的測試誤差。另外,測量轉子單元通常是與旋轉軸下部固定相連,這樣會造成儀器的不穩定,進一步降低測試精度,更進一步增大的測試誤差。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提供了一種中心旋轉軸單元,以及包含該中心旋轉軸單元的液體粘度測量儀。 本實用新型為了實現上述目的,采用了以下結構。< 結構 1>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中心旋轉軸單元,用于測量液體粘度并且圍繞中心軸線旋轉,并與設置在被測液體中的測量轉子單元相連接,其特征在于,包括:旋轉軸上部;與測量轉子單元相連接的旋轉軸下部;以及分別與旋轉軸上部和旋轉軸下部固定連接的平衡曲桿部,其中平衡曲桿部包括:位于中心軸線一側的曲桿部分;與曲桿部分相結合并且位于中心軸線另一側的平衡塊;至少一個設置在曲桿部分上的第一平衡調節螺桿;以及設置在平衡塊上的第二平衡調節螺桿,第一平衡調節螺桿和第二平衡調節螺桿分別沿著與中心軸線相垂直的平面中的兩個相互垂直的方向移動使得中心旋轉軸單元的重心在中心軸線上。在本實用新型的中心旋轉軸單元中,還可以具有這樣的特征:其中,曲桿部分呈半工字型,包括上橫向桿,下橫向桿以及分別與上橫向桿和下橫向桿的一端一體連接并且處于遠離中心軸線的外側的豎向桿,平衡塊安裝在下橫向桿的另一端,下橫向桿具有一個長度方向與曲桿部分的半工字型截面相垂直的貫穿的第一螺孔,第一平衡調節螺桿設置在第一螺孔,平衡塊具有一個長度方向與第一螺孔相垂直并且與中心軸線垂直相交的第二螺孔,第二平衡調節螺桿設置在第二螺孔。另外,在本實用新型的中心旋轉軸單元中,還可以具有這樣的特征:其中,曲桿部分呈半工字型,包括上橫向桿,下橫向桿以及分別與上橫向桿和下橫向桿的一端一體連接并且處于遠離中心軸線的外側的豎向桿,平衡塊安裝在下橫向桿的另一端,下橫向桿具有兩個長度方向與曲桿部分的半工字型截面相垂直并且相對設置的第一螺孔,第一平衡調節螺桿為兩個,分別設置在兩個第一螺孔,平衡塊具有一個長度方向與第一螺孔相垂直并且與中心軸線垂直相交的第二螺孔,第二平衡調節螺桿設置在第一螺孔。另外,在本實用新型的中心旋轉軸單元中,還可以具有這樣的特征:其中,旋轉軸下部包含一個萬向鏈接器。〈結構2>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液體粘度測量儀,用于測定液體粘度,其特征在于,具有:一個圍繞中心軸線旋轉的中心旋轉軸單元;以及一個設置在被測液體中的測量轉子單元,其中,中心旋轉軸單元包括:旋轉軸上部;與測量轉子單元相連接的旋轉軸下部;以及分別與旋轉軸上部和旋轉軸下部固定連接的平衡曲桿部,平衡曲桿部包括:位于中心軸線一側的曲桿部分;與曲桿部分相結合并且位于中心軸線另一側的平衡塊;設置在曲桿部分上的至少一個第一平衡調節螺桿;以及設置在平衡塊上的第二平衡調節螺桿,第一平衡調節螺桿和第二平衡調節螺桿分別沿著與中心軸線相垂直的平面中的兩個相互垂直的方向移動使得中心旋轉軸單元的重心在中心軸線上。在本實用新型的液體粘度測量儀中,還可以具有這樣的特征:其中,曲桿部分呈半工字型,包括上橫向桿,下橫向桿以及分別與上橫向桿和下橫向桿的一端一體連接并且處于遠離中心軸線的外側的 豎向桿,平衡塊安裝在下橫向桿的另一端,下橫向桿具有一個長度方向與曲桿部分的半工字型截面相垂直的貫穿的第一螺孔,第一平衡調節螺桿設置在第一螺孔,平衡塊具有一個長度方向與第一螺孔想垂直并且與中心軸線垂直相交的第二螺孔,第二平衡調節螺桿設置在第二螺孔。另外,在本實用新型的液體粘度測量儀中,還可以具有這樣的特征:其中,曲桿部分呈半工字型,包括上橫向桿,下橫向桿以及分別與上橫向桿和下橫向桿的一端一體連接并且處于遠離中心軸線的外側的豎向桿,平衡塊安裝在下橫向桿的另一端,下橫向桿具有兩個長度方向與曲桿部分的半工字型截面相垂直并且相對設置的第一螺孔,第一平衡調節螺桿為兩個,分別設置在兩個第一螺孔,平衡塊具有一個長度方向與第一螺孔相垂直并且與中心軸線垂直相交的第二螺孔,第二平衡調節螺桿設置在第一螺孔。另外,在本實用新型的液體粘度測量儀中,還可以具有這樣的特征:其中,旋轉軸下部包含一個萬向鏈接器。實用新型的作用與效果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中心旋轉軸單元以及液體粘度測量儀,因為在曲桿部分上設置了平衡塊、第一平衡調節螺桿以及第二平衡調節螺桿,所以使得中心旋轉軸單元的重心能夠準確的位于中心軸線上,因此,中心旋轉軸單元在進行旋轉運動時能夠消除偏心晃動,提高儀器的測量精度,避免軸尖的過早損壞,并在不改動從前儀器結構和尺寸的情況下,提高了儀器的測量精度和使用壽命。[0020]另外,由于旋轉軸下部包含一個萬向鏈接器,因此,可以進一步提高中心旋轉軸單元的穩定性,從而可以進一步延長儀器的使用壽命,而且能夠進一步提高測試的精度,達到進一步減小測試誤差的效果。
圖1是本實用新型涉及的液體粘度測量儀在實施例中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涉及的中心旋轉軸單元在實施例中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涉及的中心旋轉軸單元在實施例中的爆炸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涉及的中心旋轉軸單元以及軸支架在實施例中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參照附圖對本實用新型所涉及的中心旋轉軸單元以及液體粘度測量儀作詳細闡述。圖1是本實用新型涉及的液體粘度測量儀在實施例中的結構示意圖。如圖1所示,液體粘度測量儀10具有驅動單元11、電機12、計數盤13、游絲14、指針15、底座16、中心軸套17、中心旋轉軸單元18、軸承支架19、V型瑪瑙軸承20、以及測量轉子單元21。驅動單元11用于驅動電機12進行旋轉。電機12用于帶動計數盤13進行旋轉。
計數盤13與電機12相連,并與游絲14的一端相連,計數盤13上標示有刻度,該刻度代表特定系數下的游絲的扭轉角度。游絲14的一端與計數盤13相連,其另一端與中心旋轉軸單元18固定相連。指針15的上端位于計數盤13的上方,用于指示刻度,其下端位于計數盤13的下方并與中心旋轉軸單元18和游絲14固定相連。底座16位于指針15的下方,并與計數盤13相連。中心軸套17與底座16固定相連。中心旋轉軸單元18與設置在被測液體中的測量轉子單元相連接,用于測量液體粘度并且圍繞中心軸線旋轉。中心旋轉軸單元18包括:旋轉軸上部22、平衡曲桿部23以及旋轉軸下部24。旋轉軸上部22貫穿計數盤13、底座16和中心軸套17的中部,但其與計數盤13、底座16和中心軸套17并不相連,旋轉軸上部22與游絲14相連并與指針15的下端固定相連。旋轉軸上部22包括軸頸25、軸桿26和軸尖27,軸桿26與指針15的下端以及游絲14的另一端固定相連,軸尖27位于軸桿26的內部并延伸出軸桿26的下端。平衡曲桿部23分別與旋轉軸上部22和旋轉軸下部24固定連接。旋轉軸下部24與測量轉子單元20相連接。圖2是本實用新型涉及的中心旋轉軸單元在實施例中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涉及的中心旋轉軸單元在實施例中的爆炸圖。如圖2、3所示,平衡曲桿部23包括:曲桿部分28、平衡塊29、一個第一平衡調節螺桿30以及一個第二平衡調節螺桿31。[0042]曲桿部分28位于如圖2中點劃線(假想線)所示的中心軸線的一側。如圖2、3所示,曲桿部分28呈半工字型,包括第一上橫向桿32,第一下橫向桿33以及第一豎向桿34。第一上橫向桿32位于軸尖27的上方,并與軸桿26固定連接。第一下橫向桿33與旋轉軸下部24固定連接,其具有一個第一螺孔33a和一個第二螺孔33b,第一螺孔33a在長度方向上與曲桿部分28的半工字型截面相垂直的貫穿,第二螺孔33b在長度方向與第一螺孔33a相垂直并且與如圖2中點劃線所不的中心軸線垂直相交。第一豎向桿34分別與第一上橫向桿32和第一下橫向桿33的一端一體連接并且處于遠離如圖2中點劃線所示的中心軸線的外側。平衡塊29安裝在第一下橫向桿33的另一端,即、位于如圖2中點劃線所示的中心軸線的另一側。平衡塊29具有一個與第二螺孔33b對應的設置的第三螺孔29a,第三螺孔29a與第二螺孔33b相連通,即、第三螺孔29a在長度方向上也與第一螺孔33a相垂直并且與如圖2中點劃線所示的中心軸線垂直相交。第一平衡調節螺桿30設置在第一螺孔33a。第二平衡調節螺桿31設置在第三螺孔29a并延伸入第二螺孔33b。第一平衡調節螺桿30和第二平衡調節螺桿31分別沿著與如圖2中點劃線所示的中心軸線相垂直的平面中的兩個相互垂直的方向移動使得中心旋轉軸單元18的重心在中心軸線上。如圖2、3所示,旋轉軸下部24包括一個萬向鏈接器35,萬向鏈接器35包含:一個萬向鏈接桿36、一個第一叉型接頭37、一個第一軸銷38、一個萬向鏈接塊39、一個第二軸銷40、一個第二叉型接頭41以及一個轉子鏈接桿42。萬向鏈接桿36的上部與旋轉軸下部24固定連接,萬向鏈接桿36的下部與第一叉型接頭37的上部相連,第一叉型接頭37的下部與萬向鏈接塊39的上部相嵌合,并且第一叉型接頭37的下部與萬向鏈接塊39的上部通過第一軸銷38固定相連,萬向鏈接塊39的下部與第二叉型接頭41的上部相嵌合,并且萬向鏈接塊39的下部與第二 叉型接頭41的上部通過第二軸銷40固定相連,轉子鏈接桿42與測量轉子單元20相連接。圖4是本實用新型涉及的中心旋轉軸單元以及軸支架在實施例中的結構示意圖。如圖1、4所示,軸承支架19與中心軸套17的下部固定相連,用于對V型瑪瑙軸承20進行支撐,軸承支架19呈與曲桿部分28相對應的半工字型,包括第二上橫向桿43,第二下橫向桿44以及第二豎向桿45。第二上橫向桿43與中心軸套17的下部固定相連,且位于第一上橫向桿32的上方。第二下橫向桿44位于軸尖27的下方、第一下橫向桿33的上方,即、第二下橫向桿44設置于軸尖27與第一下橫向桿33之間,第二下橫向桿44。第二豎向桿45分別與第二上橫向桿43和第二下橫向桿44的一端一體連接。V型瑪瑙軸承20設置于軸尖27的正下方,V型瑪瑙軸承20的中央部分為一個V形槽,即、軸尖27懸掛于V形槽的正中央上方,V型瑪瑙軸承20的下部與第二下橫向桿44的上部固定相連。測量轉子單元21的上部與轉子鏈接桿42相連接,其下部設置在被測液體中。在本實施例的液體粘度測量儀10中,如圖1、2、3所示,工作前,平衡塊29由于自重使平衡曲桿部23的重心大致位于如圖2中點劃線所示的中心軸線上,然后再調節第一平衡調節螺桿30和第二平衡調節螺桿31,使它們分別沿著與如圖2中點劃線所示的中心軸線相垂直的平面中的兩個相互垂直的方向移動對中心旋轉軸單元18的重心進行微調,進一步調整中心旋轉軸單元18的重心,使其準確的位于中心軸線上。然后,液體粘度測量儀10開始工作:驅動單元11驅動電機12進行旋轉,電機12帶動計數盤13進行旋轉,計數盤13帶動游絲14的一端旋轉,并帶動底座16旋轉,底座16帶動中心軸套17旋轉,中心軸套17再帶動軸承支架19旋轉,再由軸承支架19帶動V型瑪瑙軸承20旋轉,游絲14的一端帶動游絲14的另一端旋轉,再通過游絲14的另一端帶動軸桿26圍繞如圖2所示的中心軸線進行旋轉,軸桿26帶動指針15旋轉,同時,軸桿26帶動軸尖27圍繞如圖2所示的中心軸線進行旋轉,并帶動曲桿部分28圍繞如圖2所示的中心軸線進行旋轉,再由曲桿部分28帶動萬向鏈接桿36進行旋轉,萬向鏈接桿36帶動第一叉型接頭37進行旋轉,第一叉型接頭37帶動第一軸銷38進行旋轉,第一軸銷38帶動萬向鏈接塊39進行旋轉,萬向鏈接塊39帶動第二軸銷40進行旋轉,第二軸銷40帶動第二叉型接頭41進行旋轉,第二叉型接頭41帶動轉子鏈接桿42圍繞如圖2所示的中心軸線進行旋轉,最后,由轉子鏈接桿42帶動測量轉子單元21在被測液體中進行旋轉。在上述工作過程中,轉子鏈接桿42受到液體的粘滯阻力,會阻礙轉子鏈接桿42的轉動,此時游絲產生扭矩,與粘滯阻力相抗衡,當扭矩與粘滯阻力達到平衡,這時指針15在計數盤13上指示相應的刻度,即、指針15指示出特定系數下的游絲的扭轉角,然后將游絲的扭轉角乘上特定系數即得到液體的粘度。如上所述,因為在曲桿部分28上設置了平衡塊29、第一平衡調節螺桿30以及第二平衡調節螺桿31,所以使得中心旋轉軸單元18的重心能夠準確的位于中心軸線上,因此,中心旋轉軸單元18在進行旋轉運動時不會產生偏心晃動,提高中心旋轉軸單元18的穩定性,從而可以避免軸尖27與V型瑪瑙軸承20進行碰撞。
另外,由于旋轉軸下部24包含一個萬向鏈接器,因此,可以進一步提高中心旋轉軸單元18的穩定性。實施例的作用與效果根據本實施例所涉及的中心旋轉軸單元18以及液體粘度測量儀10,因為在曲桿部分28上設置了平衡塊29、第一平衡調節螺桿30以及第二平衡調節螺桿31,所以使得中心旋轉軸單元18的重心能夠準確的位于中心軸線上,因此,中心旋轉軸單元18在進行旋轉運動時不會產生偏心晃動,提高中心旋轉軸單元18的穩定性,從而可以避免軸尖27與V型瑪瑙軸承20進行碰撞,不僅能夠延長儀器的使用壽命,而且能夠大大提高測試的精度,達到減小測試誤差的效果。另外,由于旋轉軸下部24包含一個萬向鏈接器,因此,可以進一步提高中心旋轉軸單元18的穩定性,從而能夠進一步提高測試的精度,達到進一步減小測試誤差的效果。當然,本實用新型所涉及的中心旋轉軸單元以及液體粘度測量儀并不僅僅限定于在本實施例中的結構。在本實施例的中心旋轉軸單元中,第一下橫向桿上設有一個第一螺孔,該第一螺孔在長度方向上與曲桿部分的半工字型截面相垂直的貫穿,第一平衡調節螺桿為一個,并設置在第一螺孔。根據使用需要,本實用新型還可以采用具有如下結構的中心旋轉軸單元:第一下橫向桿上設有兩個第一螺孔,并且兩個第一螺孔在長度方向均與曲桿部分的半工字型截面相垂直并且相對設置,第一平衡調節螺桿為兩個,分別設置在兩個第一螺孔。具有這樣結構的中心旋轉軸單元也可以通過調節兩個第一平衡調節螺桿和第二平衡調節螺桿分別沿著與所述中心軸線相垂直的平面中的兩個相互垂直的方向移動使得所述中心旋轉軸單元的重心在所述中心軸線上,因`此,同樣適用。
權利要求1.一種用于測量液體粘度并且圍繞中心軸線旋轉的中心旋轉軸單元,與設置在被測液體中的測量轉子單元相連接,其特征在于,包括: 旋轉軸上部; 與所述測量轉子單元相連接的旋轉軸下部;以及 分別與所述旋轉軸上部和所述旋轉軸下部固定連接的平衡曲桿部, 其中所述平衡曲桿部包括: 位于所述中心軸線一側的曲桿部分; 與所述曲桿部分相結合并且位于所述中心軸線另一側的平衡塊; 至少一個設置在所述曲桿部分上的第一平衡調節螺桿;以及 設置在所述平衡塊上的第二平衡調節螺桿, 所述第一平衡調節螺桿和所述第二平衡調節螺桿分別沿著與所述中心軸線相垂直的平面中的兩個相互垂直的方向移動使得所述中心旋轉軸單元的重心在所述中心軸線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中心旋轉軸單元,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曲桿部分呈半工字型,包括上橫向桿,下橫向桿以及分別與所述上橫向桿和所述下橫向桿的一端一體連接并且處于遠離所述中心軸線的外側的豎向桿, 所述平衡塊安裝在所述下橫向桿的另一端, 所述下橫向桿具有一個長度方向與所述曲桿部分的半工字型截面相垂直的貫穿的第一螺孔, 所述第一平衡調節螺桿設置在所述第一螺孔, 所述平衡塊具有一個長度方向與所述第一螺孔相垂直并且與所述中心軸線垂直相交的第二螺孔, 所述第二平衡調節螺桿設置在所述第二螺孔。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中心旋轉軸單元,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曲桿部分呈半工字型,包括上橫向桿,下橫向桿以及分別與所述上橫向桿和所述下橫向桿的一端一體連接并且處于遠離所述中心軸線的外側的豎向桿, 所述平衡塊安裝在所述下橫向桿的另一端, 所述下橫向桿具有兩個長度方向與所述曲桿部分的半工字型截面相垂直并且相對設置的第一螺孔, 所述第一平衡調節螺桿為兩個,分別設置在兩個所述第一螺孔, 所述平衡塊具有一個長度方向與所述第一螺孔相垂直并且與所述中心軸線垂直相交的第二螺孔, 所述第二平衡調節螺桿設置在所述第一螺孔。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中心旋轉軸單元,其特征在于: 其中,旋轉軸下部包含一個萬向鏈接器。
5.一種液體粘度測量儀,用于測定液體粘度,其特征在于,具有: 一個圍繞中心軸線旋轉的中心旋轉軸單元;以及 一個設置在被測液體中的測量轉子單元, 其中,所述中心旋轉軸單元包括: 旋轉軸上部;與所述測量轉子單元相連接的旋轉軸下部;以及 分別與所述旋轉軸上部和旋轉軸下部固定連接的平衡曲桿部, 所述平衡曲桿部包括: 位于所述中心軸線一側的曲桿部分; 與所述曲桿部分相結合并且位于所述中心軸線另一側的平衡塊; 設置在所述曲桿部分上的至少一個第一平衡調節螺桿;以及 設置在所述平衡塊上的第二平衡調節螺桿, 所述第一平衡調節螺桿和所述第二平衡調節螺桿分別沿著與所述中心軸線相垂直的平面中的兩個相互垂直的方向移動使得所述中心旋轉軸單元的重心在所述中心軸線上。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液體粘度測量儀,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曲桿部分呈半工字型,包括上橫向桿,下橫向桿以及分別與所述上橫向桿和所述下橫向桿的一端一體連接并且處于遠離所述中心軸線的外側的豎向桿, 所述平衡塊安裝在所述下橫向桿的另一端, 所述下橫向桿具有一個長度方向與所述曲桿部分的半工字型截面相垂直的貫穿的第一螺孔, 所述第一平衡調節螺桿設置在所述第一螺孔, 所述平衡塊具有一個長度方向與所述第一螺孔想垂直并且與所述中心軸線垂直相交的第二螺孔, 所述第二平衡調節螺桿設置在所述第二螺孔。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液體粘度測量儀,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曲桿部分呈半工字型,包括上橫向桿,下橫向桿以及分別與所述上橫向桿和所述下橫向桿的一端一體連接并且處于遠離所述中心軸線的外側的豎向桿, 所述平衡塊安裝在所述下橫向桿的另一端, 所述下橫向桿具有兩個長度方向與所述曲桿部分的半工字型截面相垂直并且相對設置的第一螺孔, 所述第一平衡調節螺桿為兩個,分別設置在兩個所述第一螺孔, 所述平衡塊具有一個長度方向與所述第一螺孔相垂直并且與所述中心軸線垂直相交的第二螺孔, 所述第二平衡調節螺桿設置在所述第一螺孔。
8.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液體粘度測量儀,其特征在于: 其中,旋轉軸下部包含一個萬向鏈接器。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中心旋轉軸單元,以及液體粘度測量儀。本實用新型所涉及的中心旋轉軸單元,用于測量液體粘度并且圍繞中心軸線旋轉,并與設置在被測液體中的測量轉子單元相連接,其特征在于,包括旋轉軸上部;與測量轉子單元相連接的旋轉軸下部;以及分別與旋轉軸上部和旋轉軸下部固定連接的平衡曲桿部,其中平衡曲桿部包括位于中心軸線一側的曲桿部分;與曲桿部分相結合并且位于中心軸線另一側的平衡塊;至少一個設置在曲桿部分上的第一平衡調節螺桿;以及設置在平衡塊上的第二平衡調節螺桿,第一平衡調節螺桿和第二平衡調節螺桿分別沿著與中心軸線相垂直的平面中的兩個相互垂直的方向移動使得中心旋轉軸單元的重心在中心軸線上。
文檔編號G01N11/14GK203101221SQ201220722039
公開日2013年7月31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24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24日
發明者陳瑜 申請人:澳思登科學儀器(上海)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