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能夠進行通管檢修的多閥式歧管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過程流量測量的領域,并且更具體地說,涉及將差壓流體流量計的輸出與流量數據變送器互連的閥歧管的結構的改進。
背景技術:
差壓流體流量計的基本流量元件(primary flow element)的高和低壓力輸出傳統上通過導管輸送到壓力換能器,壓力換能器的電輸出由變送器傳送到儀表中心。但是,偶爾需要維護或校準變送器。為此目的,在壓力導管和壓力換能器之間插入閥歧管,閥歧管允許關閉各個高和低壓力導管,以隔離壓力換能器與過程流,或歧管中存在的高和低壓力可以由歧管中的單個閥均衡,以便校準變送器。在其中流體包含有顆粒物的過程應用中,必須進行維護,以從內部通道和基本流量元件的部分清除顆粒物的沉積,以維持流量測量裝置的完整性。清潔過程需要歧管和變送器組合的明顯拆卸,在使系統恢復上線方面導致不合時宜的延誤。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用于過程流體裝配的閥歧管,可以通過通管檢修過程(rodding process)從閥歧管的內部通道清除顆粒物,該通管檢修過程不需要從閥歧管上分離壓力換能器和變送器,并且利用插在歧管通道中的桿,以打破或移除障礙物和附著材料。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多閥式歧管是過程流體流或質量流儀表組件的一個部件。該組件包括基本流量元件,如壓差自平均孔板、或皮托管、閥歧管、壓力換能器、數據變送器,并且可以包括流體溫度傳感器。閥歧管包括主體,主體包括能夠進行通管檢修的高壓流體傳導孔和低壓流體傳導孔,高壓流體傳導孔和低壓流體傳導孔從主體的上表面延伸到其底表面。所述孔的在上部歧管主體表面上終端處的可選擇性移除的、能夠插入的端口允許插入磨蝕桿,以從在歧管主體內的高壓流體傳導孔和低壓流體傳導孔中清除附著的顆粒物。橫向延伸的流體通道與能夠進行通管檢修的孔連通,并且與壓力換能器流體連接,壓力換能器接近上表面安裝,但在歧管主體的背側。將壓力換能器和互連的數據變送器安裝在主體的背側上,而不是像傳統的那樣安裝在頂側,允許在從所述孔的終端移除上表面插頭時將清潔桿直接地插入到流體傳導孔。除了允許通管檢修過程,與被顯示用于美國專利N0.7,406,880中的傳統縱向安裝配置相比,這樣的配置較少受到振動。靠近歧管主體的下部定位的是高壓和低壓截斷閥,高壓和低壓截斷閥被定位和布置成阻止過程流體進入流體傳導孔。所述截斷閥是“貫通端口(through-port) ”類型的,使得在進行通管檢修過程時,桿可以自由地穿過設置在流體傳導孔中的截斷閥的遠端。靠近歧管主體的上部的是冗余的高壓和低壓截斷閥和均壓閥,它們全部與高壓和低壓流體傳導孔流體連通,并且主要地意圖用于在校準數據變送器時減少或均衡過程流體壓力。[0006]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能夠進行通管檢修的多閥式歧管,包括:主體,所述主體具有頂表面和底表面、第一橫向側面和第二橫向側面、以及正面和背面;能夠進行通管檢修的第一流體傳導孔和第二流體傳導孔,從所述頂表面延伸到所述底表面,并且包括在所述主體的所述頂表面處位于所述孔的終端內的能夠插入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 ;第一出口通道和第二出口通道,與對應的第一流體傳導孔和第二流體傳導孔相交叉,并且延伸到所述主體的所述背面;以及第一壓力換能器端口和第二壓力換能器端口,設置在所述主體的背面上,與對應的第一出口通道和第二出口通道連通。較佳地,上述歧管進一步可以包括:第一閥裝置和第二閥裝置,被支承在所述主體的對應的第一橫向側面和第二橫向側面中,用于選擇性地截斷對應的第一出口通道和第二出口通道中的流體流。較佳地,上述歧管進一步可以包括:第一截斷閥和第二截斷閥,具有遠端并由所述主體的正面支承,每個所述截斷閥在其遠端處具有貫通端口,其中每個所述截斷閥的貫通端口定位在對應的第一流體傳導孔和第二流體傳導孔內。較佳地,在上述歧管進中,第一截斷閥和第二截斷閥可以是防火的。較佳地,上述歧管進一步可以包括:第一泄放閥和第二泄放閥,由所述主體的對應的第一橫向側面和第二橫向側面支承在與第一截斷閥和第二截斷閥共面的位置中;第一泄放孔和第二泄放孔,將對應的第一泄放閥和第二泄放閥與對應的第一流體傳導孔和第二流體傳導孔互連。較佳地,上述歧管進一步可以包括:均壓閥,由所述主體的正面支承并且定位成與第一閥裝置和第二閥裝置共面;第一均壓孔和第二均壓孔,將對應的第一流體傳導孔和第二流體傳導孔與均壓閥互連。較佳地,上述歧管進一步可以包括:第一端口插頭和第二端口插頭,設置在在所述主體的頂部上的對應的能夠插入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中。較佳地,上述歧管進一步可以包括:細長剛性頸狀部件,適于將歧管的主體的底表面與差壓式基本流體流量測量元件互連,所述頸狀部件具有內部設置的第一流體傳導導管和第二流體傳導導管,第一流體傳導導管和第二流體傳導導管與所述主體的對應的第一流體傳導孔和第二流體傳導孔互連。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能夠進行通管檢修的多閥式歧管,包括:主體,具有頂表面和底表面、第一橫向側面和第二橫向側、以及正面和背面;能夠進行通管檢修的第一流體傳導孔和第二流體傳導孔,從所述頂表面延伸到所述底表面,并且包括在所述孔的位于所述頂表面處的終端處的能夠插入的第一斷開和第二端口 ;第一出口通道和第二出口通道,與對應的第一流體傳導孔和第二流體傳導孔相交叉,并且延伸到所述主體的背面;第一壓力換能器端口和第二壓力換能器端口,設置在所述主體的背面上,與對應的第一出口通道和第二出口通道連通;第一閥裝置和第二閥裝置,被支承在所述主體的對應的第一橫向側面和第二橫向側面中,用于選擇性地截斷對應的第一出口通道和第二出口通道中的流體流;第一截斷閥和第二截斷閥,具有由所述主體的正面支承的遠端,每個所述截斷閥在其遠端處具有貫通端口,其中每個所述截斷閥的貫通端口定位在對應的第一流體傳導孔和第二流體傳導孔內;第一泄放閥和第二泄放閥,由所述主體的對應的第一橫向側面和第二橫向側面支承在與第一截斷閥和第二截斷閥共面的位置中;第一泄放孔和第二泄放孔,將對應的第一泄放閥和第二泄放閥與對應的第一流體傳導孔和第二流體傳導孔互連;均壓閥,由所述主體的正面支承并且定位成與第一閥裝置和第二閥裝置共面;以及第一均壓孔和第二均壓孔,將對應的第一流體傳導孔和第二流體傳導孔與均壓閥互連。較佳地,上述歧管進一步可以包括:細長剛性頸狀部件,適于將歧管的主體的底表面與差壓式基本流體流量測量元件互連,所述頸狀部件具有內部設置的第一流體傳導導管和第二流體傳導導管,第一流體傳導導管和第二流體傳導導管與所述主體的對應的第一流體傳導孔和第二流體傳導孔互連。較佳地,上述歧管進一步可以包括:第一端口插頭和第二端口插頭,設置在在所述主體的頂部上的對應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中。通管檢修過程的操作需要過程流體首先被減壓和過程流體流被切斷。這允許歧管中的截斷閥保持打開,允許清潔桿插入通過截斷閥的遠端,并且非常好地通過歧管主體的下部末端,通過歧管安裝頸部中的流體導管和進入基本流量元件。隨著過程流體流的關閉,在流體通道的終端處的插頭被移除,允許清潔桿被插入到流體通道,而不需要從組件中移除壓力換能器和相關的數據變送器。
圖1是平均孔板(averaging orifice plate)形式的示例性基本流量元件的透視圖,并且相關組件包括本實用新型的閥歧管、壓力換能器和數據變送器。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歧管閥的主體的透視圖,該主體由細長頸部(neck)互連到平均孔板基本流量元件。圖3是沿著圖2中的線3-3截取的剖視圖。圖4是閥歧管的主體的前視圖。圖5是閥歧管的主體的側視圖。圖6是閥歧管的主體的后視圖。圖7是沿著圖5的線7-7獲得的閥歧管的主體的剖視圖。圖8是沿著圖4的線8-8獲得的閥歧管的主體的剖視圖。圖9是沿著圖4的線9-9獲得的閥歧管的主體的剖視圖。圖9a是沿著圖4的線9_9獲得的閥歧管的主體的剖視圖,并且包括占據在圖9所示的閥套的閥的分解的、局部縱向剖視圖。圖10沿著圖4的線10-10獲得的閥歧管的主體的剖視圖,并且包括占據在圖10所示的閥套的閥的分解的、局部縱向剖視圖。圖11為歧管閥的主體的頂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的閥歧管2在圖1中顯示為基本流量元件組件的一部分,包括壓差式基本流量元件4、互連頸部6、壓力換能器8和數據變送器10。歧管閥2的主體12,在沒有相關聯的閥門的情況下,在圖2和圖3中顯示為被連接到在美國專利號N0.7,406,880中描述的差壓平均孔板基本流量元件4。如在圖5和7中所示,歧管主體12包括內部平行和間隔開的高壓和低壓過程流體孔14和16,孔14和16穿過主體的長度和下部主體套管19,并且在其遠端處與導管18和20互連,導管18和20設置在管狀安裝頸部6的內部,管狀安裝頸部6在主體12的底部處固定到圓筒形套管19。高壓和低壓過程流體孔14和16的頂端或近端終止在塞孔15和17中,塞孔15和17容納螺紋插頭,以在流量測量組裝的正常操作期間密封所述孔的末端。導管18和20的下端或遠端被焊接至或以其它方式連接到平均孔板流量計4的高壓和低壓端口 22和24。在主體12由圖4中的線9-9表示并且顯示在圖9a中的豎直高度處,一對冗余截斷閥26和28設置在主體12的對應橫向側上。如在圖9中可以看出,截斷閥套30和32截斷導管路徑34和36,導管路徑34和36提供從垂直孔14和16到高壓和低壓換能器連接端口 38和40的過程流體路徑。在與閥26和28的相同高度處并且設置在主體12的前側中的是螺紋地嚙合在閥套44中的均壓閥(equalization valve)42。橫孔46和48將閥套44與對應的過程流體傳導孔14和16互連。均壓閥的選擇性調整將均衡呈現到壓力換能器的高和低過程流體壓力,從而允許校準變送器。在冗余閥的水平下面并且設置在位于歧管主體12的對角正面上的螺紋閥套47和49中的是貫通端口型截斷閥(through-port block valve)50和52。這些閥在過程流體的正常操作期間敞開,所述閥的開口端口特性允許柔性桿50和51插入歧管的過程流體通路和安裝頸部,用于在通管檢修期間從過程流體通路和安裝頸部中清除顆粒物。所述桿應具有足夠的長度以穿過歧管的孔14和16,并且達到頸部導管18和20、壓力端口 22和24、以及基本流量元件4的孔板55的一部分。通管檢修過程必須在過程流體被關閉時進行。截斷閥50和52的主要功能是用作用于流量計組件的源切斷系統(root shutoffsystem)。當過程流體涉及易燃流體時,提供源切斷裝置是特別重要的,并且這樣的裝置應該防火。因此,截斷閥50和52優選構造為防火閥門,以盡量減少危險品泄漏和在閥門經受火情時保持有效切斷。由于沒有用于“防火”閥門的行業標準或測試協議,為了本說明書的目的,該術語將意味著,在閥門暴露在火焰條件下時,將允許最小的泄漏通過閥座和閥桿,并且將在火情或暴露到過高溫度的過程或之后繼續提供有效切斷。在通管檢修過程中,在沒有過程流時,希望在開始通管檢修之前,從歧管中放掉收集的流體。為此目的,設置螺紋地接合泄放閥套64和66的兩個泄放閥60和62,泄放閥套64和66在低的垂直高度處設置在歧管主體12的橫向側。圖10圖示閥套和橫向鉆孔68和69的位置,橫向鉆孔68和69將過程流體孔14和16與對應的閥套64和66互連。
權利要求1.一種能夠進行通管檢修的多閥式歧管,包括: 主體,所述主體具有頂表面和底表面、第一橫向側面和第二橫向側面、以及正面和背面, 能夠進行通管檢修的第一流體傳導孔和第二流體傳導孔,從所述頂表面延伸到所述底表面,并且包括在所述主體的所述頂表面處位于所述孔的終端內的能夠插入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 第一出口通道和第二出口通道,與對應的第一流體傳導孔和第二流體傳導孔相交叉,并且延伸到所述主體的所述背面,和 第一壓力換能器端口和第二壓力換能器端口,設置在所述主體的背面上,與對應的第一出口通道和第二出口通道連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歧管,進一步包括: 第一閥裝置和第二閥裝置,被支承在所述主體的對應的第一橫向側面和第二橫向側面中,用于選擇性地截斷對應的第一出口通道和第二出口通道中的流體流。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歧管,進一步包括: 第一截斷閥和第二截斷閥,具有遠端并由所述主體的正面支承,每個所述截斷閥在其遠端處具有貫通端口,其中每個所述截斷閥的貫通端口定位在對應的第一流體傳導孔和第二流體傳導孔內。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歧管,其中第一截斷閥和第二截斷閥是防火的。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歧管,進一步包括: 第一泄放閥和第二泄放閥,由所述主體的對應的第一橫向側面和第二橫向側面支承在與第一截斷閥和第二截斷閥共面的位置中, 第一泄放孔和第二泄放孔,將對應的第一泄放閥和第二泄放閥與對應的第一流體傳導孔和第二流體傳導孔互連。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歧管,進一步包括: 均壓閥,由所述主體的正面支承并且定位成與第一閥裝置和第二閥裝置共面, 第一均壓孔和第二均壓孔,將對應的第一流體傳導孔和第二流體傳導孔與均壓閥互連。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歧管,進一步包括: 第一端口插頭和第二端口插頭,設置在在所述主體的頂部上的對應的能夠插入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中。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歧管,進一步包括: 細長剛性頸狀部件,適于將歧管的主體的底表面與差壓式基本流體流量測量元件互連,所述頸狀部件具有內部設置的第一流體傳導導管和第二流體傳導導管,第一流體傳導導管和第二流體傳導導管與所述主體的對應的第一流體傳導孔和第二流體傳導孔互連。
9.一種能夠進行通管檢修的多閥式歧管,包括: 主體,具有頂表面和底表面、第一橫向側面和第二橫向側、以及正面和背面, 能夠進行通管檢修的第一流體傳導孔和第二流體傳導孔,從所述頂表面延伸到所述底表面,并且包括在所述孔的位于所述頂表面處的終端處的能夠插入的第一斷開和第二端Π,第一出口通道和第二出口通道,與對應的第一流體傳導孔和第二流體傳導孔相交叉,并且延伸到所述主體的背面,和 第一壓力換能器端口和第二壓力換能器端口,設置在所述主體的背面上,與對應的第一出口通道和第二出口通道連通, 第一閥裝置和第二閥裝置,被支承在所述主體的對應的第一橫向側面和第二橫向側面中,用于選擇性地截斷對應的第一出口通道和第二出口通道中的流體流, 第一截斷閥和第二截斷閥,具有由所述主體的正面支承的遠端,每個所述截斷閥在其遠端處具有貫通端口,其中每個所述截斷閥的貫通端口定位在對應的第一流體傳導孔和第二流體傳導孔內, 第一泄放閥和第二泄放閥,由所述主體的對應的第一橫向側面和第二橫向側面支承在與第一截斷閥和第二截斷閥共面的位置中, 第一泄放孔和第二泄放孔,將對應的第一泄放閥和第二泄放閥與對應的第一流體傳導孔和第二流體傳導孔互連, 均壓閥,由所述主體的正面支承并且定位成與第一閥裝置和第二閥裝置共面,和 第一均壓孔和第二均壓孔,將對應的第一流體傳導孔和第二流體傳導孔與均壓閥互連。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歧管,進一步包括: 細長剛性頸狀部件,適于將歧管的主體的底表面與差壓式基本流體流量測量元件互連,所述頸狀部件具有內部設置的第一流體傳導導管和第二流體傳導導管,第一流體傳導導管和第二流體傳導導管與所述主體的對應的第一流體傳導孔和第二流體傳導孔互連。
11.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歧管,進一步包括: 第一端口插頭和第二端口插頭,設置在在所述主體的頂部上的對應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中。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能夠進行通管檢修的多閥式歧管,包括主體,所述主體具有頂表面和底表面、第一和第二橫向側面、以及正面和背面;能夠進行通管檢修的第一和第二流體傳導孔,從所述頂表面延伸到所述底表面,并且包括在所述主體的頂表面處位于所述孔的終端內的能夠插入的第一和第二端口;第一和第二出口通道,與對應的第一和第二流體傳導孔相交叉,并且延伸到所述主體的背面;和第一和第二壓力換能器端口,設置在所述主體的背面上,與對應的第一和第二出口通道連通。
文檔編號G01F1/46GK202928634SQ20122053379
公開日2013年5月8日 申請日期2012年10月18日 優先權日2011年10月19日
發明者保羅·蒂莫西·迪根, 康納德·羅伯特·韋爾哈根 申請人:迪特里奇標準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