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復合鹽霧箱加濕裝置及復合鹽霧試驗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鹽霧試驗設備,特別是涉及一種復合鹽霧箱加濕裝置及復合鹽霧試驗箱。
背景技術:
復合鹽霧試驗設備應用于航空、汽車及電子等高科技產業,通過鹽霧、濕度、干燥、儲存條件交替程序控制試驗,其中濕度試驗可以單獨進行,也可以和其他試驗交替循環進行,為了保證濕度試驗的準確性,需要有一套良好的加濕裝置。一般使用的復合鹽霧試驗設備的加濕裝置為鍋爐式加濕裝置,這種鍋爐式加濕裝置通過加濕管和試驗設備連在一起,鍋爐中產生的水蒸汽通過加濕管向試驗箱內輸送水蒸汽,達到加濕的目的。上述鍋爐式加濕裝置的缺陷在于:在為實驗箱提供水蒸汽的過程中,鍋爐中水得到補充的速度慢,從而不能及時穩定的產生一定量的水蒸汽,導致加濕蒸汽堵在加濕管出汽口很慢地向試驗箱內擴散,試驗的準確性無法保證。
實用新型內容基于此,有必要針對加濕蒸汽產生不夠穩定及時的問題,提供一種復合鹽霧箱加濕裝置,同時提供一種包括該加濕裝置的復合鹽霧試驗箱。一種復合鹽霧箱加濕裝置,包括供水裝置、加熱裝置、氣壓平衡管和加濕出汽管,所述供水裝置通過所述氣壓平衡管與所述加熱裝置連通,所述加濕出汽管與加熱裝置連接,且所述加濕出汽管的管壁上均勻開設有多個出汽孔。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加熱裝置包括側壁和與所述側壁連接形成一密閉容器的蓋體,所述側壁包括內殼、夕卜殼以及封蓋于所述內殼和外殼之間的端面殼,所述蓋體包括設置于所述加熱裝置頂部的上蓋體,所述外殼、上蓋體及端面殼圍覆形成有蒸汽積聚腔;所述氣壓平衡管貫穿所述外殼而連通至所述蒸汽積聚腔。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加熱裝置內安裝有加熱管,所述加熱管的管體位于所述內殼圍覆形成的中心管內,所述加熱管的接頭與所述上蓋體連接,且所述上蓋體與所述加濕出汽管連接。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上蓋體包括底蓋和蓋頭,所述底蓋與所述加熱裝置的上端面處設置有硅膠墊,所述蓋頭與所述加濕出汽管連接,所述上蓋體為可拆式蓋體。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供水裝置包括水位開關和進水管,所述水位開關位于供水裝置內,所述進水管設置于所述供水裝置側面。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加熱裝置側面設置有溢流管,所述溢流管連通于所述中心管底部。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加濕出汽管包括硅膠管和不銹鋼管,所述硅膠管一端與所述不銹鋼管連接,另一端與所述加熱筒連接,所述不銹鋼管安裝于試驗箱內,所述不銹鋼管遠離試驗箱箱體的一側開設有所述出汽孔,所述不銹鋼管靠近試驗箱箱體的一側均勻地開設有排水孔。[0015]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氣壓平衡管焊接于所述加熱裝置與所述供水裝置上,所述溢流管焊接于所述加熱裝置上。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供水裝置底部與所述加熱裝置底部均設置有排水管。一種復合鹽霧試驗箱,包括上述的復合鹽霧加濕裝置。上述復合鹽霧箱加濕裝置,通過氣壓平衡管將供水裝置與加熱裝置直接連通,在進行試驗時,當加熱裝置的水足夠時,加熱裝置內不斷產生產生水蒸汽,加熱裝置內的壓力大于供水裝置內的壓力,供水裝置內的水不會加入至加熱裝置中,當加熱裝置缺水時,加熱裝置內的氣壓下降,此時,氣壓平衡管同時作為輸水管,供水裝置內的水通過氣壓平衡管及時加入至加熱裝置中,從而迅速穩定的產生一定量的水蒸汽,及時為加濕出汽管提供穩定的水蒸汽,通過加濕出汽管的出汽孔均勻的向試驗箱內擴散,使實驗在一個穩定的環境中進行,提聞了試驗的準確性。
圖1為復合鹽霧箱加濕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復合鹽霧箱加濕裝置的加熱裝置結構示意圖;圖3為復合鹽霧箱加濕裝置的加熱管結構示意圖;圖4為復合鹽霧箱加濕裝置的蓋體結構示意圖;圖5為復合鹽霧箱加濕裝置的加濕出汽管結構示意圖;圖6為復合鹽霧箱加濕裝置的供水裝置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一種復合鹽霧箱加濕裝置,包括供水裝置100、加熱裝置200、氣壓平衡管300和加濕出汽管400,所述供水裝置100通過所述氣壓平衡管300與所述加熱裝置200連通,所述加濕出汽管400與加熱裝置200連接,且所述加濕出汽管400的管壁上均勻開設有多個出汽孔420。上述復合鹽霧箱加濕裝置,通過氣壓平衡管300將供水裝置100與加熱裝置200直接連通,在進行試驗時,當加熱裝置200的水足夠時,加熱裝置200內不斷產生水蒸汽,力口熱裝置200內的壓力大于供水裝置100內的壓力,供水裝置100內的水不會加入至加熱裝置200中,當加熱裝置200缺水時,加熱裝置200內的氣壓下降,此時,氣壓平衡管300同時作為輸水管,供水裝置100內的水通過氣壓平衡管400及時加入至加熱裝置200中,從而迅速穩定的產生一定量的水蒸汽,及時為加濕出汽管400提供穩定的水蒸汽,通過加濕出汽管400的出汽孔420均勻的向試驗箱內擴散,使實驗在一個穩定的環境中進行,提高了試驗的準確性。如圖1和如圖2所示,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加熱裝置200包括側壁和與所述側壁連接形成一密閉容器的蓋體,所述側壁包括內殼210、外殼220以及封蓋于所述內殼210和外殼220之間的端面殼230,所述蓋體包括設置于所述加熱裝置200頂部的上蓋體280,所述外殼220、上蓋體280及端面殼230圍覆形成有蒸汽積聚腔250 ;所述氣壓平衡管300貫穿所述外殼220而連通至所述蒸汽積聚腔250。所述內殼220圍覆形成有中心管240,所述中心管240上端與所述蒸汽積聚腔250連通。中心管240的設置提高了加熱裝置200的耐壓能力。即加熱裝置200由外殼220和內殼210構成一個環形柱狀體結構,所述中心管240與所述加熱裝置200 —體化設置,內殼210與外殼220之間可放入抗壓填充物,進一步提高加熱裝置200的耐壓能力。如圖2所示的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氣壓平衡管300彎折為直角,一端穿過端面殼230,直接從底部連通所述蒸汽積聚腔250,另一端穿過外殼220,直接與供水裝置100連通。當加熱裝置200內不斷的產生水蒸汽時,蒸汽積聚于所述蒸汽積聚腔250,而不會向下進入氣壓平衡管300內,從而減少了蒸汽逸散,提高了蒸汽供給率。如圖1和圖3所示,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加熱裝置200內安裝有加熱管260,所述加熱管260的管體262位于所述中心管240內,所述加熱管260的接頭264與所述上蓋體280連接,且所述上蓋體280與所述加濕出汽管400連接。所述加熱管260的管體262與所述中心管240的底部留有適當的距離,這樣在加熱的過程中,當中心管240內還留有一定量的水時,加熱管260因接觸不到水無法產生水蒸汽時,供水裝置100及時向加熱裝置200內加水,保證水蒸汽的穩定連續性。所述加熱管260的接頭264與所述上蓋體280連接,上蓋體280與加濕出汽管400連接,并且均在接線端涂膠密封,從而加熱裝置200的密封性更好。加熱管260工作狀態穩定,使用壽命長。如圖1和如圖4所示,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上蓋體280包括底蓋284和蓋頭282,所述底蓋284與所述加熱裝置200的上端面設置有硅膠墊,所述蓋頭282與所述加濕出汽管400連接,所述上蓋體280為可拆式蓋體。在本實施例中,蓋頭282焊接于底蓋284上,蓋體280通過螺栓與加熱裝置200連接。當需要對加熱裝置200中的內部配件進行檢修或者清洗時,把螺栓扭出來就可以把上蓋體280拆卸下來,方便及時對加熱裝置200中的內部配件進行檢修或者清洗。底蓋282與加熱裝置200的上端面設有密封墊,使密封性能更好。應當理解的是,在其他實施例中,上蓋體280與加熱裝置200還可以通過螺紋連接或者其他方式連接。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供水裝置100包括水位開關和進水管120,所述水位開關位于供水裝置100內,所述進水管120設置于所述供水裝置100側面。試驗過程中,當水位開關檢測到供水裝置100內缺水時,控制與供水裝置100連接的電磁閥通過進水管120給供水裝置100注入水,供水裝置100內的水保持在一定的范圍內,這樣加熱裝置200內的水得到補充也更及時。如圖1和如圖2所示,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加熱裝置200側面設置有溢流管280,所述溢流管280連通于所述中心管240底部。所述溢流管280 —端連通于所述中心管240底部,另一端的出口位置低于所述氣壓平衡管300與加熱裝置200的接口處,且一般位于所述中心管240的中上部,使中心管240內的水適當,進一步提高水蒸汽穩定性。如圖5所示,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加濕出汽管400包括硅膠管430和不銹鋼管440,所述硅膠管430 —端與所述不銹鋼管440連接,另一端與所述加熱筒200連接,所述不銹鋼管440安裝于試驗箱內,所述不銹鋼管440遠離試驗箱箱體的一側開設有所述出汽孔420,所述不銹鋼管440靠近試驗箱箱體的一側均勻地開設有排水孔460。硅膠管430與加熱裝置200連接時,耐老化性能更好,采用不銹鋼管440的設置,加濕出汽管400不會因生銹而堵塞出汽孔,提高試驗的準確性。排水孔460可以排走凝結的水,防止管道被水堵塞后蒸汽出不來。如圖1和如圖2所示,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氣壓平衡管300焊接于所述加熱裝置200與所述供水裝置100上,所述溢流管280焊接于所述加熱裝置200上。在本實施例中,焊接均采用氬弧焊焊接,密封性進一步提高。在其他的實施例中,也可以使氣壓平衡管300與加熱裝置200及供水裝置100之間、溢流管280與加熱裝置200之間均采用一體化設置。如圖1所示,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供水裝置100底部與所述加熱裝置200底部均設置有排水管500。在清洗的過程中,供水裝置100與加熱裝置200中的雜質水或者沉淀物均可通過排水管500排出,簡單方便,并能及時排出。在本實施例中,設置于供水裝置100上的排水管500與設置于加熱裝置200上的排水管500連通,且水自加熱裝置200上的排水管500的流向供水裝置100上的排水管500處,最終排出。一種復合鹽霧試驗箱,包括以上所述的復合鹽霧加濕裝置。所述復合鹽霧試驗箱通過設置上述的加濕裝置,只需一套加濕裝置,就能使試驗箱內的濕度均勻穩定,使試驗在一個穩定的環境中進行,且配件少、所需空間小,安裝維護方便。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實用新型的幾種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因此,本實用新型專利的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
權利要求1.一種復合鹽霧箱加濕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供水裝置、加熱裝置、氣壓平衡管和加濕出汽管,所述供水裝置通過所述氣壓平衡管與所述加熱裝置連通,所述加濕出汽管與加熱裝置連接,且所述加濕出汽管的管壁上均勻開設有多個出汽孔。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復合鹽霧箱加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熱裝置包括側壁和與所述側壁連接形成一密閉容器的蓋體,所述側壁包括內殼、外殼以及封蓋于所述內殼和外殼之間的端面殼,所述蓋體包括設置于所述加熱裝置頂部的上蓋體,所述外殼、上蓋體及端面殼圍覆形成有蒸汽積聚腔;所述氣壓平衡管貫穿所述外殼而連通至所述蒸汽積聚腔。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復合鹽霧箱加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熱裝置內安裝有加熱管,所述加熱管的管體位于所述內殼圍覆形成的中心管內,所述加熱管的接頭與所述上蓋體連接,且所述上蓋體與所述加濕出汽管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復合鹽霧箱加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蓋體包括底蓋和蓋頭,所述底蓋與所述加熱裝置的上端面處設置有硅膠墊,所述蓋頭與所述加濕出汽管連接,所述上蓋體為可拆式蓋體。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復合鹽霧箱加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裝置包括水位開關和進水管,所述水位開關位于供水裝置內,所述進水管設置于所述供水裝置側面。
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復合鹽霧箱加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熱裝置側面設置有溢流管,所述溢流管連通于所述中心管底部。
7.根據權利要求1至6任意一項所述的復合鹽霧箱加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濕出汽管包括硅膠管和不銹鋼管,所述硅膠管一端與所述不銹鋼管連接,另一端與所述加熱筒連接,所述不銹鋼管安裝于試驗箱內,所述不銹鋼管遠離試驗箱箱體的一側開設有所述出汽孔,所述不銹鋼管靠近試驗箱箱體的一側均勻地開設有排水孔。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復合鹽霧箱加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氣壓平衡管焊接于所述加熱裝置與所述供水裝置上,所述溢流管焊接于所述加熱裝置上。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復合鹽霧箱加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裝置底部與所述加熱裝置底部均設置有排水管。
10.一種復合鹽霧試驗箱,其特征在于,包括權利要求9所述的復合鹽霧箱加濕裝置。
專利摘要一種復合鹽霧箱加濕裝置,包括供水裝置、加熱裝置、氣壓平衡管和加濕出汽管,所述供水裝置通過所述氣壓平衡管與所述加熱裝置連通,所述加濕出汽管與加熱裝置連接,且所述加濕出汽管的管壁上均勻開設有多個出汽孔。通過氣壓平衡管將供水裝置與加熱裝置直接連通,試驗時,當加熱裝置不斷產生水蒸汽時,加熱裝置內的壓力大于供水裝置內的壓力,供水裝置內的水不會加入至加熱裝置中,當加熱裝置缺水時,加熱裝置內的氣壓下降,供水裝置內的水通過氣壓平衡管及時加入至加熱裝置中,從而穩定的產生水蒸汽,為加濕出汽管提供穩定的水蒸汽,通過加濕出汽管的出汽孔均勻的向試驗箱內擴散,使實驗在一個穩定的環境中進行,提高了試驗的準確性。
文檔編號G01N17/00GK202939114SQ20122052431
公開日2013年5月15日 申請日期2012年10月12日 優先權日2012年10月12日
發明者徐文貫, 羅軍, 馬軍, 孔玉梅, 張躍平, 陳新蘋 申請人:廣州賽寶儀器設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