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測試風道組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ー種測試用的用具,特別涉及一種用來測試風道散熱效果的測試風道組件。
背景技術:
電子產品的熱設計的目的在于分析了解和控制發熱元器件的溫度。通常情況下發熱元器件2’布置在如圖I和圖2所示的各個平行布置的PCB3’上。所有PCB通常安裝在機箱4’或插框里面。外部空氣流5’流入各PCB之間給元器件散熱,如果元器件熱耗較大需要在元器件上面安裝散熱器I’來增強散熱,從而將元器件溫度控制到規格要求溫度之下。熱設計測試風道的作用是一、在設計階段模擬圖I所示的條件來測試元器件溫度,從而ー方面判斷當前的溫度控制情況,另一方面了解改變風速、散熱器、PCB間距等條件后的元器件溫度,從而指導和優化元器件的散熱設計。ニ、對于散熱器設計和制造,需要通過測試風道來測定散熱器的熱阻或熱阻曲線(熱阻與風速和PCB間距的關系),設計人員才有依據來進行正確的散熱器選型。現有的測試風道總體上由均流段、測試段和擴壓段組成,測試段用功率可調的模擬加熱塊來模擬發熱元器件。空氣流通常由置于擴壓段的風扇來驅動,風扇轉速可調用來實現不同的空氣流速。風道內設置流速傳感器,通常測量散熱器的來流速度;設置溫度傳感器測試空氣溫度和熱源溫度。在一定空氣流速度V和風道高度H的條件下,散熱器的測試熱阻值為熱源溫度與空氣溫度之差除以發熱塊的功率。測試熱阻值是與風道高度H相關的,但是現有的風道測試段外壁間高度通常是固定的,模擬實際PCB間距只好在內部増加擋風塊來調整,這樣很不方便操作,同時由于不對稱打亂空氣流速而影響測試精度。圖3為ー常見的熱管翅片組件10,需要在圖4所示風道11中測試其在隔板7兩側部分間的熱交換能力和風阻。熱管翅片組件10的尺寸存在多祥性,所以同樣需要測試段外壁間高度要可以靈活調整。上述現有的測試技術,在結構設計上所存在的諸多缺失,而于使用時產生麻煩與不便,實有待改善。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克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而提出一種測試風道,以解決現有技術的測試風道對被測試物尺寸適應性不夠的問題。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測試風道組件,包括至少兩個測試風道単元,測試風道単元包括一外売,整體呈長方體,為ー個頂底兩端貫通的空腔,左右兩端一端為進氣端,一端為出氣端;至少ー個風扇,設在所述外殼的出氣端;兩個活動結構,所述兩個活動結構均設在所述的外殼的空腔內,每個所述活動結CN 202720105 U
書
明
說
2/3頁
構由三個板片鉸鏈相連,最外邊的兩個板片與所述外殼的內部鉸鏈連接;其中,至少兩個測試風道単元上下疊置,最底部的測試風道単元的外殼還包括一開有數個孔的底板,所述底板連接封閉所述外殼底部。優選地,通過所述的外殼下部開有的數個孔,設置傳感器。 優選地,傳感器包括空氣流速傳感器,溫度傳感器與壓カ傳感器。優選地,在所述的進氣端設置有均流裝置。優選地,均流裝置為蜂窩板。優選地,至少兩個風道單元的外殼一體成型。優選地,至少兩個風道單元的活動結構對應頂底相連。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采用兩個測試風道單元實現測試風道高度的提高,能夠適應具有結構簡單,適應范圍廣,提高測試精度,測試操作方便的優點。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I為現有風道的俯視圖。
2為現有風道的部分放大圖。
3為熱管翅片組件的結構示意圖。
4為熱管翅片組件位于風道內測試時的示意圖。
5為本實用新型測試風道単元的立體圖。
6為本實用新型測試風道単元的另ー方向立體圖。7為本實用新型測試風道単元的俯視圖。
8為本實用新型測試風道単元的仰視圖。
9為本實用新型測試風道組件的原理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結構,現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如圖5到圖9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測試風道組件,該測試風道組件包括至少兩個測試風道単元,測試風道単元包括一外殼4、至少ー個風扇6和兩個活動結構3。外殼4,外殼4整體呈長方體,為ー個頂底兩端貫通的空腔,左右兩端一端為進氣端,一端為出氣端,下部開有數個孔;風扇6,風扇6設在所述外殼4的出氣端;在本實施例中,風扇6為兩個,在其他實施例中,可以根據風カ的需要適當增加或減少風扇數量,例如需要風カ較少則減少為ー個,需要風カ較大則增加為三個、四個或五個等等。活動結構3,所述兩個活動結構3均設在所述的外殼4的空腔內,每個所述活動結構3由三個板片鉸鏈5相連,最外邊的兩個板片與所述外殼的內部鉸鏈連接。在本實施例中,活動結構3為兩個,在其他實施例中,活動結構3根據實際需要改變數量。如圖7所示,測試的時候,把PCB板2放在測試風道中。風道外殼4下部開有的數個孔,設置傳感器。傳感器包括流速傳感器,溫度傳感器。這時開啟風扇6,風在風道中走,傳感器測試流速和溫度。如果PCB板2比較厚,這是可以調節活動結構3使PCB板2能放
4下。這樣PCB間距就可以方便的調整,從而適應范圍廣,同時操作也簡單。在進氣端設置有均流裝置1,所述的均流裝置I可以采用蜂窩板等裝置,使得氣流均勻進入網道內部方便測試。在本實施例中,測試風道単元如圖5到圖8所示,如圖9所示,整個測試風道實際上可以看成是測試風道單元的上下疊置,只需要將測試風道單元疊置,上方的測試風道單元和下方的測試風道単元的外殼4為整體外殼,這樣就是ー個完整的測試風道。測試風道単元內部有上下兩個活動結構3,對熱管翅片組10進行測試時,保持其隔板兩側部分分別置于上下兩組活動結構3內,通過分別采集兩端溫度數據可獲得其換熱能力計算的基本數據。在其他實施例中,可以通過將現有的單活動結構的風道稍加改造,將兩個改造后的風道疊置即可形成本實用新型的風道,制造方便。綜上所述,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采用兩組活動結構形成風道的兩側壁,實現了測試段風道的高度的調節,具有結構簡單,適應范圍廣,提高測試精度,測試操作方便的優點。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可行實施例,并非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凡是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測試風道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兩個測試風道単元,所述測試風道單元包括一外売,整體呈長方體,為ー個頂底兩端貫通的空腔,左右兩端一端為進氣端,一端為出氣端;至少ー個風扇,設在所述外殼的出氣端;兩個活動結構,所述兩個活動結構均設在所述的外殼的空腔內,每個所述活動結構由三個板片鉸鏈相連,最外邊的兩個板片與所述外殼的內部鉸鏈連接;其中,至少兩個測試風道単元上下疊置,最底部的測試風道単元的外殼還包括ー開有數個孔的底板,所述底板連接封閉所述外殼底部。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測試風道組件,其特征在于,通過所述的外殼下部開有的數個孔,設置傳感器。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測試風道組件,其特征在干,所述的傳感器包括空氣流速傳感器,溫度傳感器與壓カ傳感器。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測試風道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進氣端設置有均流裝置。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測試風道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均流裝置為蜂窩板。
6.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測試風道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兩個風道単元的外殼一體成型。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測試風道組件,其特征在干,所述至少兩個風道単元的活動結構對應頂底相連。
專利摘要一種測試風道組件,包括至少兩個測試風道單元一外殼,整體呈長方體,為一個頂底兩端貫通的空腔,左右兩端一端為進氣端,一端為出氣端;至少一個風扇,設在所述外殼的出氣端;兩個活動結構,所述兩個活動結構均設在所述的外殼的空腔內,每個所述活動結構由三個板片鉸鏈相連,最外邊的兩個板片與所述外殼的內部鉸鏈連接;其中,至少兩個測試風道單元上下疊置,最底部的測試風道單元的外殼還包括一開有數個孔的底板,所述底板連接封閉所述外殼底部。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可以控制測試風道的測試段風道的高度,具有結構簡單,適應范圍廣,提高測試精度,測試操作方便的優點。
文檔編號G01M9/06GK202720105SQ20122046370
公開日2013年2月6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12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12日
發明者楊方俊 申請人:深圳市同昌匯能科技發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