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用于egr閥的高溫熱風內循環試驗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ー種試驗裝置,特別是ー種用于檢測EGR閥高溫耐熱性能的試驗裝置。
背景技術:
EGR閥在汽車發動機廢氣再循環系統(EGR系統)中起到再循環廢氣流量調節的控制作用,是汽油機提高燃油經濟性的新技術之一。EGR閥是通過控制中心拉桿的運動行程,由中心拉桿帶動設置在中心拉桿下端的閥芯來進ー步控制EGR閥進風ロ開關大小,從而調節EGR閥廢氣腔中的廢氣流量,使之與新鮮空氣混合后返回汽缸進行再循環,用于減少氮氧化物的排放量。EGR閥生產完成后需要經過高溫耐久試驗,合格后方可出廠。EGR閥在進行高溫耐久試驗吋,需要模擬在尾氣排放高溫狀態下檢驗EGR閥的性能是否滿足要求。目前用于對EGR閥進行高溫耐久試驗的裝置大多為烘烤型靜止加熱裝置以及熱風型加熱裝置,由于熱風型加熱裝置的進風以及出風設置均與EGR閥的廢氣進入方式以及廢氣流出方式相同,因此能夠較好地模擬EGR閥的實際使用狀態,并且較為安全可靠,得到了廣泛引用。但是,目前熱風型加熱裝置由于受到送風模式的限制,無法提高加熱溫度,其加熱溫度只能控制250度以下,不能很好地模擬尾氣排放的高溫環境。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加熱溫度能夠控制在較高狀態下,并且能夠長時間工作的熱風內循環加熱裝置,以提高EGR閥高溫耐久試驗的檢驗精度。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所采取的技術方案如下用于EGR閥的高溫熱風內循環試驗裝置,包括通過法蘭與EGR閥底座連接的高溫加熱器,所述高溫加熱器的進風ロ通過管道與風機系統連通,高溫加熱器的出風ロ通過閥芯與廢氣腔的進氣ロ連通,廢氣腔的出氣ロ通過回風管道與設置在風機系統與高溫加熱器之間的管道連通。上述高溫加熱器的具體結構為所述高溫加熱器包括高溫加熱殼體,高溫加熱殼體內設置有通過法蘭支撐片固定連接的電熱棒,所述電熱棒伸出法蘭支撐片的一端與主電加熱器電連接。所述高溫加熱器的改進在于所述高溫加熱殼體成圓柱體結構,法蘭支撐片固定設置在高溫加熱殼體的底端,所述電熱棒成環形勻布在法蘭支撐片上,電熱棒的頂端伸入高溫加熱殼體的頂端。所述高溫加熱器的進ー步改進在于所述電熱棒連接主電加熱器的一端還連接有恒溫加熱器。所述高溫加熱器的改進還在干所述高溫加熱殼體的外壁上設置有保溫層。上述風機系統的具體結構為所述風機系統包括風機、傳動機構以及風輪;所述傳動機構包括通過金屬鏈條連接的風輪傳動主動鏈輪和風輪傳動被動鏈輪,所述風機的輸出軸通過風輪傳動主動鏈輪帶動風輪傳動被動鏈輪旋轉,風輪設置在位于管道內的風輪傳動被動鏈輪的輸出軸上。所述風機系統的改進在于所述風輪位于高溫加熱器與回風管之間的管道中。上述回風管道的具體結構為所述回風管道包括高低調節導向回風管、角度調節彎頭回風管以及前后調節回風管,所述角度調節彎頭回風管用于連接高低調節導向回風管和前后調節回風管,高低調節導向回風管的另一端與廢氣腔的出氣ロ連通,前后調節回風管的另一端與管道連通。由于采用了以上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所取得技術進步如下 本實用新型能夠準確模擬尾氣排放的高溫狀態,其循環送風溫度可達680°左右,并且能夠長時間工作,滿足EGR閥高溫耐久試驗的要求。本實用新型采用了直接將送風風輪設置在送風管道內,使高溫氣流在閉環狀態下循環流動。同時采用了特殊的加溫模式,氣流經過ー個由內置式電加熱棒組成的蜂窩狀高溫腔體內,使氣流經過時依附在加熱棒管壁流動,升溫塊,熱效高,溫度控制簡單,性能可靠,因熱氣流循環加熱,所以耗電量少,符合環保理念。回風管道采用三維方向可調式結構,可適應進出ロ尺寸大小,高低各種同類型產品,通用性強。
圖I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IA-A向剖視圖。其中1.待測EGR閥,2.真空腔,3.抽真空負壓嘴,4.中心拉桿,5.閥芯,6.法蘭,7.高溫加熱殼體,8.進風ロ,9.風輪,10.高低調節導向回風管,11.角度調節彎頭回風管,12.前后調節回風管,13.風輪傳動被動鏈輪,14.風輪傳動主動鏈輪,15.電機,16.恒溫加熱器,17.主電加熱器,18.法蘭支撐片,19.電熱棒,20.送風溫控儀,21.回風溫控儀,22.金屬鏈條,23.保溫層。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具體實施例和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歩詳細說明。一種用于EGR閥的高溫熱風內循環試驗裝置,其結構如圖I所示。包括高溫加熱器、風機系統以及回風管道。高溫加熱器通過法蘭6與EGR閥的底座連接,高溫加熱器的進風ロ通過管道與風機系統連通,高溫加熱器的出風ロ通過閥芯與廢氣腔的進氣ロ連通,廢氣腔的出氣ロ通過回風管與設置在風機系統與高溫加熱器之間的管道連通。高溫加熱器包括高溫加熱殼體7、電熱棒19、主電加熱器17以及恒溫加熱器16。本實施例中高溫加熱殼體成圓柱體結構,圓柱形的高溫加熱殼體外壁上設置有保溫層,法蘭支撐片固定設置在高溫加熱殼體的底端,電熱棒成環形勻布在法蘭支撐片上。電熱棒伸出法蘭支撐片的一端分別與主電加熱器和恒溫加熱器電連接,電熱棒的另一端伸入高溫加熱殼體的頂端。高溫加熱殼體內設置有送風溫控儀20,用于控制送風溫度。高溫加熱器的剖視圖如圖2所述,電熱棒成蜂窩狀設置在高溫加熱殼體內,以便于氣流附著在電熱棒上,加快升溫速度。風機系統包括風機15、傳動機構以及風輪9。傳動機構包括風輪傳動主動鏈輪14和風輪傳動被動鏈輪13,風輪傳動主動鏈輪14和風輪傳動被動鏈輪13之間通過金屬鏈條22連接,進行動力傳輸。風機的輸出軸通過風輪傳動主動鏈輪帶動風輪傳動被動鏈輪旋轉,風輪傳動被動鏈輪的輸出軸伸入管道中,風輪設置在管道內的風輪傳動被動鏈輪輸出軸上。回風管道包括高低調節導向回風管10、角度調節彎頭回風管11以及前后調節回風管I。角度調節彎頭回風管連接在高低調節導向回風管和前后調節回風管之間,高低調節導向回風管的另一端與廢氣腔的出氣ロ連通,前后調節回風管的另一端與管道連通。其中角度調節彎頭回風管11中設置有回風溫控儀21,用于控制回風溫度。本實用新型的工作過程如下所述。第一歩,將待測EGR閥安裝在本實用新型上。首先將本實用新型的法蘭通過螺栓固定安裝在待測EGR閥的下端,并通過密封圈密封待測EGR閥和法蘭,防止熱送泄露;再根據待測EGR閥的型號,依次調節前后調節回風管、角度調節彎頭回風管以及高低調節導向回風管,以保證回風管道能夠與待測EGR閥的出氣ロ嚴密配裝。·第二步,加熱風。開啟送風電機的電源,風機開始工作,風輪在傳動系統的作用下開始旋轉送風;開啟主電加熱器和恒溫加熱器電源,使內置于高溫加熱殼體內的加熱棒開始升溫,將風加熱。當送風溫控儀檢測到送風溫度達到實驗要求時,關斷主電加熱器,由恒溫加熱器保持試驗溫度。第三歩,對待測EGR閥進行高溫耐久試驗。打開抽真空負壓嘴3,使EGR閥的閥芯在中心拉桿的作用下向上運動,將廢氣腔與高溫加熱殼體間閥芯打開,加熱后的風從廢氣腔的進氣ロ進入廢氣腔,然后從廢氣腔的出氣ロ進入回風管道,最后回到管道內,高溫氣流再通過風輪送入高溫加熱殼體內通過蜂窩狀電熱棒再次升溫,形成高溫循環流動氣流,對待測EGR閥進行高溫耐久試驗。
權利要求1.一種用于EGR閥的高溫熱風內循環試驗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通過法蘭(6)與EGR閥底座連接的高溫加熱器,所述高溫加熱器的進風ロ通過管道與風機系統連通,高溫加熱器的出風ロ通過閥芯與廢氣腔的進氣ロ連通,廢氣腔的出氣ロ通過回風管道與設置在風機系統與高溫加熱器之間的管道連通。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EGR閥的高溫熱風內循環試驗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溫加熱器包括高溫加熱殼體(7),高溫加熱殼體內設置有通過法蘭支撐片(18)固定連接的電熱棒(19),所述電熱棒伸出法蘭支撐片的一端與主電加熱器(17)電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EGR閥的高溫熱風內循環試驗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溫加熱殼體成圓柱體結構,法蘭支撐片固定設置在高溫加熱殼體的底端,所述電熱棒成環形勻布在法蘭支撐片上,電熱棒的頂端伸入高溫加熱殼體的頂端。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EGR閥的高溫熱風內循環試驗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電熱棒連接主電加熱器的一端還連接有恒溫加熱器(16 )。
5.根據權利要求2至4任一項所述的用于EGR閥的高溫熱風內循環試驗裝置,其特征在干所述高溫加熱殼體的外壁上設置有保溫層(23)。
6.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EGR閥的高溫熱風內循環試驗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風機系統包括風機(15)、傳動機構以及風輪(9);所述傳動機構包括通過金屬鏈條(22)連接的風輪傳動主動鏈輪(14)和風輪傳動被動鏈輪(13),所述風機的輸出軸通過風輪傳動主動鏈輪(14)帶動風輪傳動被動鏈輪(13)旋轉,風輪(9)設置在位于管道內的風輪傳動被動鏈輪(13)的輸出軸上。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EGR閥的高溫熱風內循環試驗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風輪位于高溫加熱器與回風管之間的管道中。
8.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EGR閥的高溫熱風內循環試驗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風管道包括高低調節導向回風管(10)、角度調節彎頭回風管(11)以及前后調節回風管(12),所述角度調節彎頭回風管(11)用于連接高低調節導向回風管(10)和前后調節回風管(12),高低調節導向回風管(10)的另一端與廢氣腔的出氣ロ連通,前后調節回風管(12)的另一端與管道連通。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用于EGR閥的高溫熱風內循環試驗裝置,包括通過法蘭與EGR閥底座連接的高溫加熱器,所述高溫加熱器的進風口通過管道與風機系統連通,高溫加熱器的出風口通過閥芯與廢氣腔的進氣口連通,廢氣腔的出氣口通過回風管道與設置在風機系統與高溫加熱器之間的管道連通。本實用新型能夠準確模擬尾氣排放的高溫狀態,其循環送風溫度可達680°,并且能夠長時間工作,滿足EGR閥高溫耐久試驗的要求。
文檔編號G01M13/00GK202648936SQ20122031427
公開日2013年1月2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29日 優先權日2012年6月29日
發明者盛正明, 陳華, 潘云, 倪銘, 郭曉斌 申請人:無錫隆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