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全站儀棱鏡測量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測量架,具體的說是一種全站儀棱鏡測量架。
背景技術:
全站儀進行測量時,需要將棱鏡與地面上的測量點嚴格對中并整平,并測量棱鏡高度。普通三腳架是參照棱鏡底座上管水準器和圓水準器利用三個腳螺旋的調整達到整平的目的,同時觀測光學對中器利用在架頭上平移基座實現對中目的,最后利用普通鋼尺測量出棱鏡的高度,沒有經過專業訓練的人員是很難將棱鏡對中并整平的,在測量棱鏡高度時需要兩人配合,費時費力,誤差大,增加勞動消耗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解決上述問題,提供一種全站儀棱鏡測量架,其設計簡單,省時省力,減少勞動消耗,節約勞動時間。本實用新型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不足,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全站儀棱鏡測量架,包括棱鏡、棱鏡高度刻度尺、自動鉛垂裝置和三腳架,在棱鏡高度刻度尺的外側面上套設有自動鉛垂裝置和三腳架,棱鏡高度刻度尺的一端與棱鏡連接,棱鏡高度刻度尺的另一端與設在自動鉛垂裝置下端的圓錐形鉛塊連接,自動鉛垂裝置包括防塵罩、鋼球滾珠軸承、托板、萬向球和圓錐形鉛塊,防塵罩通過設在萬向球外側面上的鋼球滾珠軸承與萬向球活動連接,在防塵罩的外側設有托板,三腳架位于自動鉛垂裝置的下端。所述的棱鏡高度刻度尺為伸縮式結構。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的測量架,其設置簡單、合理,操作簡單,便于廣泛推廣應用,適用于初學者操作,省時省力,誤差小,節約勞動時間,提高70%的工作效率。
圖I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防塵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防塵裝置的剖面圖;圖中標號1、棱鏡,2、防塵罩,3、萬向球,4、托板,5、鋼球滾珠軸承,6、棱鏡高度刻度尺,7、圓錐形鐵塊,8、三腳架。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所示,一種全站儀棱鏡測量架,包括棱鏡I、棱鏡高度刻度尺6、自動鉛垂裝置和三腳架8,在棱鏡高度刻度尺6的外側面上套設有自動鉛垂裝置和三腳架8,棱鏡高度刻度尺6的一端與棱鏡I連接,棱鏡高度刻度尺6的另一端與設在自動鉛垂裝置下端的圓錐形鉛塊7連接,自動鉛垂裝置包括防塵罩2、鋼球滾珠軸承5、托板4、萬向球3和圓錐形鉛塊7,防塵罩2通過設在萬向球3外側面上的鋼球滾珠軸承5與萬向球3活動連接,在防塵罩
2的外側設有托板4,三腳架8位于自動鉛垂裝置的下端。所述的棱鏡高度刻度尺6為伸縮式結構。所述的棱鏡I能夠自動鉛垂直于地面。本實用新型的測量架的測量原理,拋棄棱鏡基座,棱鏡I通過棱鏡高度刻度尺6與圓錐形鉛塊7相接,在棱鏡高度刻度尺6的上部安裝萬向球,萬向球3位于含有鋼球滾珠軸承5的防塵罩2內,根據棱鏡與圓錐形鉛塊7的同軸心原理,利用圓錐形鉛塊7的自然下垂力量,防塵罩2在三腳架8架頭上移動實現棱鏡I與地面的對中和整平,同時還可以調整儀器高度,將棱鏡I的高度按照測算標定在圓錐形鉛塊7上方的棱鏡高度刻度尺6上,達到同時測量出棱鏡高度的目的。在使用的過程中,先將三腳架立在地面點正上方,使架頭大致對中整平,將防塵裝·置放在三腳架的架頭上,然后將上端設有棱鏡的棱鏡高度刻度尺6打開,并安裝上圓錐形鉛塊7,這時棱鏡高度刻度尺6上端的萬向球3卡在防塵罩2中的軸承中,并螺旋緊固,安裝完成后,將圓錐形鉛塊7離開地面,待圓錐形鉛塊7穩定時觀測圓錐形鉛塊7與地面點的關系,相應移動三腳架8架頭上的防塵罩2,即可實現棱鏡I與地面點的嚴格對中和整平,同時通過設在棱鏡高度刻度尺6上的刻度,測量棱鏡的高度值。
權利要求1.一種全站儀棱鏡測量架,包括棱鏡(I)、棱鏡高度刻度尺(6)、自動鉛垂裝置和三腳架(8),其特征在于在棱鏡高度刻度尺(6)的外側面上套設有自動鉛垂裝置和三腳架(8),棱鏡高度刻度尺(6)的一端與棱鏡(I)連接,棱鏡高度刻度尺(6)的另一端與設在自動鉛垂裝置下端的圓錐形鉛塊(7)連接,自動鉛垂裝置包括防塵罩(2)、鋼球滾珠軸承(5)、托板(4)、萬向球(3)和圓錐形鉛塊(7),防塵罩(2)通過設在萬向球(3)外側面上的鋼球滾珠軸承(5 )與萬向球(3 )活動連接,在防塵罩(2 )的外側設有托板(4),三腳架(8 )位于自動鉛垂裝置的下端。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全站儀棱鏡測量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棱鏡高度刻度尺(6)為伸縮式結構。
專利摘要一種全站儀棱鏡測量架,包括棱鏡、棱鏡高度刻度尺、自動鉛垂裝置和三腳架,在棱鏡高度刻度尺的外側面上套設有自動鉛垂裝置和三腳架,棱鏡高度刻度尺的一端與棱鏡連接,棱鏡高度刻度尺的另一端與設在自動鉛垂裝置下端的圓錐形鉛塊連接,自動鉛垂裝置包括防塵罩、鋼球滾珠軸承、托板、萬向球和圓錐形鉛塊,防塵罩通過設在萬向球外側面上的鋼球滾珠軸承與萬向球活動連接,在防塵罩的外側設有托板,三腳架位于自動鉛垂裝置的下端。本實用新型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全站儀棱鏡測量架,其設計簡單,省時省力,減少勞動消耗,節約勞動時間。
文檔編號G01C15/00GK202710062SQ201220285388
公開日2013年1月30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18日 優先權日2012年6月18日
發明者李星照 申請人:李星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