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堤壩防滲墻埋深的檢測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種巖土工程檢測,特別是高聚物防滲墻(低導電性材料)的埋深檢測,屬于巖土工程領域。
背景技術:
以雙組份發泡聚氨醋為代表的非水反應類高聚物注漿材料,具有環保安全、反應速度可控、膨脹率高、防水抗滲、耐久性好等特點,已成為一種綜合性能優良的高聚物注漿材料。以這種材料為基礎的高聚物注漿技術,通過向地基中注射雙組份高聚物材料,利用高聚物材料發生化學反應后體積迅速膨脹并固化的特性,達到加固地基、填充脫空、提升地板或堵漏防滲的目的。近年來,高聚物注漿技術的研究與應用在我國受到日益廣泛的重視,在 高速公路、隧道、橋梁、堤防、大壩等基礎設施維修加固方面顯示出廣闊的發展前景。國內外關于高聚物注漿材料力學特性、電學特性、磁學特性的試驗研究成果十分有限,目前尚未見到關于檢測高聚物防滲墻注漿效果的研究成果報導。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針對上述現有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提供一種堤壩防滲墻埋深的檢測裝置,用于檢測堤壩防滲加固工程中超薄型高聚物防滲墻埋深,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檢測裝置成本低、快捷、方便,檢測方法簡單可靠,解決了現有堤壩防滲加固工程中的不足。為實現上述實用新型目的,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堤壩防滲墻埋深的檢測裝置,包括埋設于地表的一對電流電極A和B,放置于防滲墻旁設置的鉆孔中的另一對電位電極M和N,所述電流電極向地下發射交替直流電流,從而使所述電位電極之間形成電位差;所述電位電極可通過一電極提升裝置來改變其在鉆孔中的深度。所述電流電極是通過電阻率法勘探儀器向地下發送交替直流電流并能同時精密測量電流強度和電位差。所述電流電極A埋設于防滲墻的無鉆孔一側的壩坡或壩頂位置,所述電流電極B埋設于離開電流電極A的距離大于鉆孔深度10倍的地表上。所述鉆孔深度大于預計防滲墻埋深I米以上。在所述鉆孔的深度較深時,配置非導電材料的篩管,以保護鉆孔不坍塌,且鉆孔用泥水充滿。在所述電位電極M和N上,用兩條有絕緣保護外層的導線分別連接于兩電極上并與提升用繩索一起引出鉆孔外。上述的堤壩防滲墻埋深的檢測裝置的測量方法,步驟如下步驟一、在防滲墻旁設置鉆孔,鉆孔深度大于預計防滲墻埋深I米以上;步驟二、鉆孔底布設兩個電位電極M和N ;步驟三、在地表埋設一對電流電極A和B,A電極埋設在防滲墻的無鉆孔一側的壩坡或壩頂位置,B電極埋設在遠處,離開A電極的距離大于鉆孔深度10倍以上的位置;步驟四、用測量儀器通過A、B兩電極向 地下發射IOOmA以上的正負交替直流電流,同時測量和記錄電流強度以及M、N電極之間的電位差;步驟五、測量完畢后,通過電極提升裝置將M、N電極按照檢測精度要求提升,進行下一個深度點的測量,如此重復直至所需要的最小檢測深度位置;在整個測量過程中M、N之間的距離保持固定不變,A、B的位置保持固定不變;步驟六、對測量結果進行整理,求出視電阻率及電阻率變化,沿深度畫成曲線,得出高聚物防滲墻的埋深。上述步驟六中,如果近似地把電極B看作在無窮遠處,令電極A、M和A、N間的距離分別為LAM、Lan,則電位電極N、M之間的電位差可用下式表達
權利要求1.一種堤壩防滲墻埋深的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埋設于地表的一對電流電極A和B,放置于防滲墻旁設置的鉆孔中的另一對電位電極M和N,所述電流電極向地下發射交替直流電流,從而使所述電位電極之間形成電位差;所述電位電極可通過一電極提升裝置來改變其在鉆孔中的深度。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堤壩防滲墻埋深的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流電極是通過電阻率法勘探儀器向地下發送交替直流電流并能同時精密測量電流強度和電位差。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堤壩防滲墻埋深的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流電極A埋設于防滲墻的無鉆孔一側的壩坡或壩頂位置,所述電流電極B埋設于離開電流電極A的距離大于鉆孔深度10倍的地表。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堤壩防滲墻埋深的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鉆孔深度大于預計防滲墻埋深I米以上。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堤壩防滲墻埋深的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鉆孔的深度較深時,配置非導電材料的篩管,且鉆孔用泥水充滿。
6.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堤壩防滲墻埋深的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電位電極M和N上,用兩條有絕緣保護外層的導線分別連接于兩電極上并與提升用繩索一起引出鉆孔外。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堤壩防滲墻埋深的檢測裝置,用于檢測堤壩防滲加固工程中超薄型高聚物防滲墻埋深等注漿狀態,通過埋設于地表的一對電流電極A和B向地下發射交替直流電流,然后測量放置于鉆孔中的另一對電位電極M和N之間由電流電極的供電而形成的電位差;該電位差由各電極間的位置關系,供電電流強弱和堤壩以及自然地層的電阻率決定,根據電位差的空間分布推測高聚物防滲墻的埋深。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檢測裝置成本低、快捷、方便,檢測方法簡單可靠,解決了現有堤壩防滲加固工程中的不足。
文檔編號G01N27/04GK202548085SQ20122012448
公開日2012年11月21日 申請日期2012年3月29日 優先權日2012年3月29日
發明者馮少孔, 葛修潤, 車愛蘭 申請人:上海交通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