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牽引裝置及其牽引導向單元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ー種牽弓I裝置及其牽弓丨導向単元。
背景技術:
道路交通安全備受關注,車輛被動安全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在車輛開發過程中需要對車輛安全綜合性能進行一系列安全試驗測試。在整車碰撞試驗中,車輛通過牽引裝置沿著路面撞到屏障上。牽引裝置包括牽引驅動單元、設置在路面下的軌道、沿軌道滑動的滑動塊、牽引滑動塊滑動的纜線和牽引滑輪系統。車輛與滑動塊連接,牽引驅動單元帶動牽引纜線拖掛測試車輛完成整車碰撞試驗,牽引纜線通過牽引滑輪系統貫穿于整個牽引碰撞系統中。牽引導向単元是牽引滑輪系統的一部分,位于靠近牽引驅動裝置的位置,包括驅動導向輪和回程導向輪。在現有的牽引導向単元中,驅動導向輪和回程導向輪處于同一水平位置,左右排列,這樣使軌道的寬度相應增加,増加了牽引裝置的成本。·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一種牽引導向單元,適用于窄軌道的牽引裝置。本發明還提供具有上述牽引導向単元的牽引裝置。為達上述優點,本發明提供一種牽引導向單元,包括外框、第一導向輪和第二導向輪;所述第一導向輪和所述第二導向輪可旋轉地安裝在所述外框內;所述第一導向輪和所述第二導向輪在高度上具有ー個落差。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外框包括第一側壁和第二側壁,所述第一側壁開
設第一缺ロ,所述第二側壁開設第二缺ロ和第三缺ロ。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外框還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設置第一固定結構和第二固定結構,所述第一導向輪安裝在所述第一固定結構上,所述第二導向輪安裝在所述第二固定結構上。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結構包括圓臺及從圓臺延伸出來的轉軸,所述第一導向輪可旋轉地安裝在所述轉軸上。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二固定結構包括基座、圓臺及轉軸,圓臺固定在基座上,轉軸從圓臺的頂部延伸出來。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側壁、所述第二側壁和所述底板之間形成一容置腔,所述牽引導向單元還包括覆蓋所述容置腔的蓋子。 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底板上在所述第一導向輪和所述第二導向輪旁邊分別設有一防跳繩結構,所述防跳繩結構包括若干間隔設置的圓柱,所述圓柱靠近所述第一導向輪或所述第二導向輪的邊緣。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導向輪和所述第二導向輪的周壁分別向內凹陷形成一環槽。本發明還提供一種牽引裝置,包括驅動單元、軌道、纜線和上述牽引導向単元;所述纜線繞過所述驅動単元前后分別為回程纜線和去程纜線;所述回程纜線依次經過所述軌道、所述第二導向輪后回到所述驅動単元,所述去程纜線依次經過所述第一導向輪、所述軌道后返回,所述回程纜線與所述第二導向輪的環槽配合,所述去程纜線與所述第一導向輪的環槽配合,所述去程纜線與所述回程纜線在所述軌道中上下分布。本發明還提供一種牽引裝置,包括驅動單元、軌道、纜線和上述牽引導向単元;所述纜線繞過所述驅動単元前后分別為回程纜線和去程纜線;所述第一缺ロ對著所述軌道,所述第二側壁對著所述驅動単元;所述回 程纜線依次經過所述軌道、所述第一缺ロ、所述第ニ導向輪、所述第三缺ロ后回到所述驅動単元;所述去程纜線依次經過所述第二缺ロ、所述第一導向輪、所述第一缺口和所述軌道后返回,所述回程纜線與所述第二導向輪的環槽配合,所述去程纜線與所述第一導向輪的環槽配合,所述去程纜線與所述回程纜線在所述軌道中上下分布。本發明的牽引裝置及其牽引導向単元,第一導向輪和第二導向輪高度具有落差,使去程纜線和回程纜線在軌道內上下分布,從而可以減少軌道的寬度,降低牽引裝置的成本。為讓本發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較佳實施例,并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圖I是本發明牽引導向単元的立體分解示意圖。圖2是本發明牽引導向単元的立體組裝示意圖。圖3是本發明牽引導向単元去掉蓋子后的立體示意圖。圖4是圖I所示底板及其上的第一導向輪和第二導向輪的立體示意圖。圖5是本發明另ー實施例牽引導向単元去掉蓋子后的立體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本發明的牽引裝置適用于整車碰撞試驗,但本發明的應用領域并不限于此,也適用于其它需要牽引導向的領域。本發明的牽引裝置包括驅動單元、軌道、纜線和牽引導向単元。優選地,纜線為鋼纜。請參照圖I至圖4,本發明較佳實施例的牽引導向單元100包括蓋子10、框架20、第一導向輪30和第二導向輪40。框架20包括底板21、第一側壁22和第二側壁23。框架20內部形成一容置腔24,其中底板21位于容置腔24的底部,第一側壁22和第二側壁23位于容置腔24的周邊,蓋子10用于覆蓋容置腔24的頂部。底板21上設置了第一固定結構25、第二固定結構26和安裝孔212。第一固定結構25包括圓臺252及轉軸254,轉軸254從圓臺252的頂部延伸出來,圓臺252可以通過螺釘固定在底板21上。第二固定結構26包括基座262、圓臺264及轉軸266,圓臺264固定在基座262上,轉軸266從圓臺264的頂部延伸出來,基座262可以通過螺釘固定在底板21上。第一側壁22具有第一缺ロ 222,第二側壁23具有第二缺ロ224和第三缺ロ 226。
第一導向輪30中間設有與轉軸254配合的軸孔34,第一導向輪30的周壁中間向內凹陷,形成容置去程纜線60a的環槽32。第一導向輪30可旋轉地安裝在第一固定結構25的轉軸254上。第二導向輪40設有與轉軸266配合的軸孔44,第二導向輪40的周壁中間向內凹陷,形成容置回程纜線60b的環槽42。第二導向輪40可旋轉地安裝在第二固定結構26的轉軸266上。第二導向輪40的水平位置比第一導向輪30高,且二者的高度差根據軌道中去程和回程纜線60a、60b的上下距離決定。優選地,在每個導向輪30、40的旁邊設置防跳繩結構27,例如可在靠近導向輪30、40的邊緣處設置若干圓柱。這些圓柱的材料可為塑膠,圓柱通過螺柱安裝在底板21上。圓柱與導向輪30、40邊緣的距離設計為,當牽引纜線未拉緊時,可以避免牽引纜線過松與導向輪發生分離,而當牽引纜線張緊時,圓柱也不會與纜線發生摩擦。
優選地,為了減少導向輪30、40旋轉時的摩擦力,在導向輪30、40與轉軸254、266之間分別設置ー防摩擦組合50。防摩擦組合50包括上墊片52、下墊片54和螺釘56。下墊片54為環形墊片,套在轉軸254、266上,位于導向輪30、40的下面。上墊片52中間開有通孔522,上墊片52放置在導向輪30、40的上面。螺釘56穿過上墊片52的通孔522后固定在轉軸254、266上,導向輪30、40位于上墊片52和下墊片54之間,從而轉動時可以減少摩擦,而且上墊片52還可以防止導向輪30、40脫離轉軸254、266。安裝牽引裝置時,牽引導向單元100通過螺栓穿過安裝孔212固定在地基上,第一缺ロ 222對著軌道,第二側壁23對著驅動單元。請同時參照圖3,回程纜線60b依次經過軌道、第一缺ロ 222、第二導向輪40、第三缺ロ 236后繞過驅動單元后變成去程纜線60a,去程纜線60a依次經過第二缺ロ 234、第一導向輪30、第一缺ロ 222和軌道。去程纜線60a與回程纜線60b在軌道中為上下分布,因此可以減少軌道的寬度,降低牽引裝置的成本。可以理解,第二固定結構26的基座262可以去除,而相應增加圓臺264的高度。可以理解,圓臺25、26也可以用其它形狀的臺代替。可以理解,第一導向輪30和第二導向輪40的高度可以調換,或者60a變為回程纜線,而60b變為去程纜線。在另ー個實施例中,請參照圖5,回程纜線60a’依次經過軌道、第一缺ロ 222、第一導向輪30、第二缺ロ 234后繞過驅動單元后變成去程纜線60b’,去程纜線60b’依次經過第三缺ロ 236、第二導向輪40、第一缺ロ 222和軌道。去程纜線60b’與回程纜線60a’在軌道中為上下分布,因此可以減少軌道的寬度,降低牽引裝置的成本。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發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悉本專業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發明技術方案范圍內,當可利用上述掲示的技術內容作出些許更動或修飾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但凡是未脫離本發明技術方案內容,依據本發明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于本發明技術方案的范圍內。
權利要求
1.ー種牽引導向單兀,包括外框、第一導向輪和第二導向輪,所述第一導向輪和所述第ニ導向輪可旋轉地安裝在所述外框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導向輪和所述第二導向輪在高度上具有ー個落差。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牽引導向單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包括第一側壁和第二側壁,所述第一側壁開設第一缺ロ,所述第二側壁開設第二缺ロ和第三缺ロ。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牽引導向單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還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設置第一固定結構和第二固定結構,所述第一導向輪安裝在所述第一固定結構上,所述第ニ導向輪安裝在所述第二固定結構上。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牽引導向單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結構包括圓臺及從所述圓臺延伸出來的轉軸,所述第一導向輪可旋轉地安裝在所述轉軸上。
5.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牽引導向單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結構包括基座、圓臺及轉軸,所述圓臺固定在所述基座上,所述轉軸從所述圓臺的頂部延伸出來。
6.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牽引導向單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側壁、所述第二側壁和所述底板之間形成一容置腔,所述牽引導向單元還包括覆蓋所述容置腔的蓋子。
7.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牽引導向單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在所述第一導向輪和所述第二導向輪的旁邊分別設有ー防跳繩結構,所述防跳繩結構包括若干間隔設置的圓柱,所述圓柱靠近所述第一導向輪或所述第二導向輪的邊緣。
8.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牽弓I導向單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導向輪和所述第二導向輪的周壁分別向內凹陷形成一環槽。
9.一種牽引裝置,包括驅動單元、軌道和纜線,所述纜線繞過所述驅動単元前后分別為回程纜線和去程纜線,其特征在于所述牽引裝置還包括如權利要求I至8所述的牽引導向単元;所述回程纜線依次經過所述軌道、所述第二導向輪后回到所述驅動単元,所述去程纜線依次經過所述第一導向輪、所述軌道后返回,所述回程纜線與所述第二導向輪的環槽配合,所述去程纜線與所述第一導向輪的環槽配合,所述去程纜線與所述回程纜線在所述軌道中上下分布。
10.一種牽引裝置,包括驅動單元、軌道和纜線,所述纜線繞過所述驅動単元前后分別為回程纜線和去程纜線,其特征在干所述牽引裝置還包括如權利要求2至8所述的牽引導向単元,所述第一缺ロ對著所述軌道,所述第二側壁對著所述驅動単元;所述回程纜線依次經過所述軌道、所述第一缺ロ、所述第二導向輪、所述第三缺ロ后回到所述驅動単元;所述去程纜線依次經過所述第二缺ロ、所述第一導向輪、所述第一缺口和所述軌道后返回,所述回程纜線與所述第二導向輪的所述環槽配合,所述去程纜線與所述第一導向輪的所述環槽配合,所述去程纜線與所述回程纜線在所述軌道中上下分布。
全文摘要
一種牽引裝置及其牽引導向單元,所述牽引導向單元包括外框、第一導向輪和第二導向輪;所述第一導向輪和所述第二導向輪可旋轉地安裝在所述外框內;所述第一導向輪和所述第二導向輪在高度上具有一個落差。相較現有技術,本發明的牽引裝置及其牽引導向單元,第一導向輪和第二導向輪高度具有落差,使去程纜線和回程纜線在軌道內上下分布,從而可以減少軌道的寬度,降低牽引裝置的成本。
文檔編號G01M17/007GK102840987SQ20121031279
公開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29日 優先權日2012年8月29日
發明者柳惠君, 曹國華, 顧小棚, 韓剛, 劉衛國, 趙福全 申請人:浙江吉利汽車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 浙江吉利汽車研究院有限公司, 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