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消臭性能測試系統及其操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測試系統及其操作方法,特別是關于一種對待測樣品的消臭性能進行檢測的測試系統及其操作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室內、外環境污染的問題正日益突出。七種典型公害包括大氣污染、水質污染、惡臭、土壤污染、噪聲、振動和土地下沉。其中,惡臭是指一切刺激人體嗅覺器官,從而引起人們不愉快和損壞生物環境的物質,具有種類繁多、影響范圍大、且能夠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的特點。惡臭主要來源于工業廢氣的無組織排放以及人們日常生活中產生的各種臭氣。為了消除惡臭,現在已經發明了很多消臭產品,如消臭纖維、消臭劑、消臭竹炭等等。我國對惡臭的研究起步較晚,消臭產品的性能檢測方法比較單一。目前,現行的惡臭測定標準是三點比較式臭袋法,該方法屬于官能測試,需要熟練的嗅辨員才能準確測量,不適于大量快速地檢測產品的消臭性能。雖然目前也有文獻提及將待測樣品懸掛在一個玻璃容器中,向玻璃容器中直接充入臭氣,或者向玻璃容器中滴加液體,待液體揮發產生惡臭后,檢測樣品的消臭性能的方法。但這類方法依然存在局限性首先,臭氣的種類繁多,獲取各種臭氣的標準氣體的難度較高;其次,通過液體滴加的方式產生臭氣,其過程中臭氣的濃度不易控制,且由于每種液體的揮發與當時的溫度、壓力等參數密切相關,因此實驗結果也會存在較大的誤差。在日常生產、生活中,由于缺乏對樣品消臭性能的準確、快速的測試方法,相關生產廠家不能準確、快速地掌握所研制的消臭產品的消臭性能,而另一方面,消費者在購買此類消臭產品時也存在盲目性,容易受到誤導。因此,研制一種準確、快速測定樣品消臭性能的測試系統是必須且有意義的。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問題,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消臭性能測試系統及其操作方法,本發明能夠準確地確定待測樣品對各種氣體的消除、吸附能力,尤其是對刺激人體嗅覺器官,使人體產生不快的各種氣體的消除、吸附能力。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取以下技術方案一種消臭性能測試系統,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載氣裝置、一標準氣體發生器、一個以上的反應容器、氣體濃度檢測裝置和夾緊裝置,載氣裝置內裝有惰性氣體,標準氣體發生器內放置裝有惡臭源的配件,惡臭源產生目標氣體;標準氣體發生器的進氣口通過一氣體管路連接載氣裝置,標準氣體發生器的第一出氣口作為氣體濃度的檢測口,其上設置一密封塞;標準氣體發生器的第二出氣口通過一氣體管路連接反應容器的充氣口 ;反應容器在與其充氣口相對的另一端設置一排氣口, 在充氣口和排氣口之間的通路上,反應容器還設置一樣品放入口,樣品放入口上設置一密封塞。上述裝有惡臭源的配件為滲透管。
上述裝有惡臭源的配件為擴散管。上述載氣裝置為一高壓氣瓶,其內裝有氮氣。上述反應容器是一三口玻璃容器,玻璃容器充氣口和排氣口處的管路均為一橡皮管。上述氣體濃度檢測裝置根據目標氣體的種類,選擇相應的檢知管配合一氣體采集器構成。上述消臭性能測試系統的操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開啟載氣裝置,向標準氣體發生器輸送惰性氣體;幻根據目標氣體的種類,將裝有相應惡臭源的配件放入標準氣體發生器中;幻調節標準氣體發生器的溫度和壓力參數,同時用氣體濃度檢測裝置在標準氣體發生器的第一出氣口,檢測標準氣體發生器流出的目標氣體的濃度,直至達到設定的標準氣體濃度;4)用氣體濃度檢測裝置,分別在兩反應容器的排氣口檢測兩反應容器流出的目標氣體的濃度,當兩反應容器流出的目標氣體的濃度與標準氣體發生器流出的目標氣體的濃度一致時,將兩反應容器的充氣口和排氣口用夾緊裝置密封,關閉載氣裝置;5)開啟一個反應容器的樣品放入口上的密封塞,將待測樣品從樣品放入口迅速放入反應容器內, 并將密封塞塞入樣品放入口 ;6)將兩反應容器在同一環境下放置相同的時間,使待測樣品充分吸附目標氣體,然后同時去除兩反應容器排氣口處的夾緊裝置,用氣體濃度檢測裝置, 在兩反應容器的排氣口測量兩反應容器流出的目標氣體的濃度Cgas和Csample =Cgas為只充有目標氣體的反應容器流出的目標氣體濃度,Csample為裝有待測樣品的反應容器流出的目標氣體濃度;7)計算由步驟6)得到兩反應容器流出的目標氣體的濃度Cgas和Csample之間的差值Cgas-Csample,該差值與只充有目標氣體的反應容器流出的目標氣體濃度Cgas的比值 (Cgas-Csample) /Cgas,作為評價待測樣品對目標氣體消臭性能的參數值。本發明由于采取以上技術方案,其具有以下優點1、本發明采用標準氣體發生器產生標準濃度的目標氣體,避免了每次實驗目標氣體濃度不一樣的問題,從而減少了實驗誤差,提高了實驗結果的準確度。2、本發明采用三口玻璃容器作為待測樣品的反應容器,易于充氣和排氣,簡化了實驗步驟,減少了人為誤差,從而能夠快速、準確地獲得實驗結果。3、 本發明構造簡單、易于實現,能夠準確地測定固體或液體形態的樣品對不同種類氣體的消除、吸附能力,幫助生產廠家和消費者全面客觀地評價待測樣品的消臭性能。
圖1是本發明系統的組成示意2是本發明反應容器內待測樣品吸附目標氣體示意3是本發明氣體濃度檢測裝置檢測反應容器流出的目標氣體濃度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詳細的描述。如圖1、圖2所示,本發明的系統包括一載氣裝置1、一標準氣體發生器2、一個以上的反應容器3、氣體濃度檢測裝置4和夾緊裝置5。載氣裝置1內裝有惰性氣體,且通過一氣體管路11連接標準氣體發生器2的進氣口 21,向標準氣體發生器2輸送惰性氣體,以排空標準氣體發生器2和反應容器3中的空氣,以及稀釋標準氣體發生器2產生的目標氣體,并將目標氣體帶出標準氣體發生器2,送入兩反應容器3。標準氣體發生器2為一可以直接購買的現有產品,標準氣體發生器2內放置裝設有能夠產生目標氣體,如氨氣、乙酸、異戊酸、硫化氫、甲基硫醇、乙醛、吡啶、三甲胺等的惡臭源的配件(圖中未示出),這些配件通常為滲透管或擴散管。工作時,惡臭源產生的目標氣體被進入標準氣體發生器2內的惰性氣體稀釋,其濃度需要通過改變標準氣體發生器 2內的溫度和壓力等參數進行調節,直至達到設定的標準氣體濃度,如50-100ppm的氨氣、 l-50ppm的乙酸、l-50ppm的異戊酸、1-lOppm的硫化氫、1-lOppm甲基硫醇、l_20ppm乙醛、 l-20ppm吡啶、l-30ppm三甲胺等。標準氣體發生器2還設置有兩個相同的出氣口,其中第一出氣口 22作為測量目標氣體濃度的檢測口,其上設置有一密封塞(圖中未示出);第二出氣口 23通過一氣體管路 24連接反應容器3的充氣口 31,向反應容器3輸送目標氣體。根據需要,反應容器3的個數可以是一個或兩個,甚至更多。為使實驗結果更加精確,通常會同時使用兩個反應容器3 連接標準氣體發生器2,一個用于放置待測樣品以吸附目標氣體,另一個則只充有目標氣體 (如圖1所示)。反應容器3在與其充氣口 31相對的另一端設置有一排氣口 32,在充氣口 31和排氣口 32之間的通路上,反應容器3還設置有一樣品放入口 33,其上設置有一密封塞;34。氣體濃度檢測裝置4為一現有技術,可以根據標準氣體發生器2產生的目標氣體種類,選擇相應的檢知管41,如氨氣檢知管、乙酸檢知管、異戊酸檢知管、硫化氫檢知管、甲基硫醇檢知管、乙醛檢知管、批啶檢知管、三甲胺檢知管等與一氣體采集器42構成。氣體采集器42可以選擇手持式氣體采集器。夾緊裝置5可以為現有技術中的各種夾緊軟管的夾子。上述實施例中,載氣裝置1可以采用高壓氣瓶,高壓氣瓶內裝設氮氣或氦氣等惰性氣體。上述實施例中,反應容器3可以是一三口玻璃容器,玻璃容器的充氣口 31和排氣口 32處的管路35均為一橡皮管,以便配合夾緊裝置5密封反應容器3。上述實施例中,待測樣品36可以是固體樣品,比如紗線、纖維、織物、活性炭等; 也可以是液體樣品,比如各種溶液消臭劑等。當同時使用兩個反應容器3連接標準氣體發生器2時,本發明的系統的操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開啟載氣裝置1,向標準氣體發生器2輸送惰性氣體,排空標準氣體發生器2和反應容器3中的空氣;2)根據目標氣體的種類,將裝有相應惡臭源的配件放入標準氣體發生器2中;3)調節標準氣體發生器2的溫度和壓力等參數,同時用氣體濃度檢測裝置4,在標準氣體發生器2的第一出氣口 22檢測標準氣體發生器2流出的目標氣體的濃度,直至達到設定的標準氣體濃度;4)用氣體濃度檢測裝置4,在兩反應容器3的排氣口 32檢測反應容器3流出的目標氣體的濃度,當兩反應容器3流出的目標氣體的濃度與標準氣體發生器2流出的目標氣體的濃度一致時,將反應容器3的充氣口 31和排氣口 32用夾緊裝置5密封,使反應容器3充滿目標氣體,關閉載氣裝置1 ;5)開啟一個反應容器3樣品放入口 33上的密封塞34,將待測樣品36從樣品放入口 33迅速放入反應容器3,并將密封塞;34塞入樣品放入口 32 ;6)將兩反應容器3在同一環境下(溫度等環境參數一致),放置相同的時間(比如根據常規經驗設定為1小時,但不限于此),使待測樣品36充分吸附目標氣體,然后同時去除兩反應容器3排氣口 32處的夾緊裝置5,用氣體濃度檢測裝置4,在兩反應容器3的排氣口 32測量兩反應容器3流出的目標氣體的濃度Cgas和CsamplJ如圖3所示)Cgas為只充有目標氣體的反應容器3流出的目標氣體的濃度,Csample為裝有待測樣品的反應容器3流出的目標氣體的濃度;7)計算由步驟6)得到兩反應容器3流出的目標氣體的濃度Cgas和Csample之間的差值Cgas-Csample,該差值與只充有目標氣體的反應容器3流出的目標氣體濃度Cgas的比值 (Cgas-CsampJ/Cgas,可以作為評價待測樣品對目標氣體消臭性能的參數值。上述操作方法中,也可以用兩反應容器3流出的目標氣體的濃度Cgas和Csample之間的差值Cgas-Csample,作為評價待測樣品對目標氣體消臭性能的參數值。上述操作方法中,也可以只使用一個反應容器3與標準氣體發生器2連接。操作時,可以先測量反應容器3裝入待測樣品36后,反應容器3流出的目標氣體的濃度Csample。 然后將反應容器3中的待測樣品取出,再次給反應容器3充具有同樣標準氣體濃度的目標氣體,并在同樣的環境條件下(溫度等環境參數一致),放置相同的時間,而后測量反應容器3流出的目標氣體的濃度Cgas。上述各實施例僅用于說明本發明,其中各部件的結構、連接方式等都是可以有所變化的,凡是在本發明技術方案的基礎上進行的等同變換和改進,均不應排除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外。
權利要求
1.一種消臭性能測試系統,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載氣裝置、一標準氣體發生器、一個以上的反應容器、氣體濃度檢測裝置和夾緊裝置,所述載氣裝置內裝有惰性氣體,所述標準氣體發生器內放置裝有惡臭源的配件,所述惡臭源產生目標氣體;所述標準氣體發生器的進氣口通過一氣體管路連接所述載氣裝置,所述標準氣體發生器的第一出氣口作為氣體濃度的檢測口,其上設置一密封塞;所述標準氣體發生器的第二出氣口通過一氣體管路連接所述反應容器的充氣口 ;所述反應容器在與其所述充氣口相對的另一端設置一排氣口,在所述充氣口和所述排氣口之間的通路上,所述反應容器還設置一樣品放入口,所述樣品放入口上設置一密封塞。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消臭性能測試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裝有惡臭源的配件為滲透管。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消臭性能測試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裝有惡臭源的配件為擴散管。
4.如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種消臭性能測試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載氣裝置為一高壓氣瓶,其內裝有氮氣。
5.如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種消臭性能測試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應容器是一三口玻璃容器,玻璃容器所述充氣口和所述排氣口處的管路均為一橡皮管。
6.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消臭性能測試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應容器是一三口玻璃容器,玻璃容器所述充氣口和所述排氣口處的管路均為一橡皮管。
7.如權利要求1或2或3或6所述的一種消臭性能測試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氣體濃度檢測裝置根據所述目標氣體的種類,選擇相應的檢知管配合一氣體采集器構成。
8.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消臭性能測試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氣體濃度檢測裝置根據所述目標氣體的種類,選擇相應的檢知管配合一氣體采集器構成。
9.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消臭性能測試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氣體濃度檢測裝置根據所述目標氣體的種類,選擇相應的檢知管配合一氣體采集器構成。
10.如權利要求1 9任一項所述的一種消臭性能測試系統的一種操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開啟載氣裝置,向標準氣體發生器輸送惰性氣體;2)根據目標氣體的種類,將裝有相應惡臭源的配件放入標準氣體發生器中;3)調節標準氣體發生器的溫度和壓力參數,同時用氣體濃度檢測裝置在標準氣體發生器的第一出氣口,檢測標準氣體發生器流出的目標氣體的濃度,直至達到設定的標準氣體濃度;4)用氣體濃度檢測裝置,分別在兩反應容器的排氣口檢測兩反應容器流出的目標氣體的濃度,當兩反應容器流出的目標氣體的濃度與標準氣體發生器流出的目標氣體的濃度一致時,將兩反應容器的充氣口和排氣口用夾緊裝置密封,關閉載氣裝置;5)開啟一個反應容器的樣品放入口上的密封塞,將待測樣品從樣品放入口迅速放入反應容器內,并將密封塞塞入樣品放入口 ;6)將兩反應容器在同一環境下放置相同的時間,使待測樣品充分吸附目標氣體,然后同時去除兩反應容器排氣口處的夾緊裝置,用氣體濃度檢測裝置,在兩反應容器的排氣口測量兩反應容器流出的目標氣體的濃度Cgas和Csample Cgas為只充有目標氣體的反應容器流出的目標氣體濃度, Csample為裝有待測樣品的反應容器流出的目標氣體濃度;7)計算由步驟6)得到兩反應容器流出的目標氣體的濃度Cgas和C—之間的差值Cgas-Csample,該差值與只充有目標氣體的反應容器流出的目標氣體濃度Cgas的比值 (Cgas-Csample) /Cgas,作為評價待測樣品對目標氣體消臭性能的參數值。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消臭性能測試系統及其操作方法,它包括一載氣裝置、一標準氣體發生器、一個以上的反應容器、氣體濃度檢測裝置和夾緊裝置。載氣裝置裝有惰性氣體,通過一氣體管路連接標準氣體發生器的進氣口。標準氣體發生器內放置裝有惡臭源的配件,所述惡臭源產生目標氣體。標準氣體發生器還設置兩相同的出氣口,其中,第一出氣口作為目標氣體濃度的檢測口,其上設置一密封塞;第二出氣口通過一氣體管路連接反應容器的充氣口。反應容器在與其充氣口相對的另一端上設置一排氣口,在充氣口和排氣口之間的通路上,反應容器還設置一樣品放入口,其上設置一密封塞。本發明通過測量樣品吸附目標氣體后,反應容器流出氣體濃度變化,可以準確地評價樣品的氣體消除、吸附能力。
文檔編號G01N33/00GK102539636SQ201210015028
公開日2012年7月4日 申請日期2012年1月17日 優先權日2012年1月17日
發明者劉麗麗, 施楣梧, 王焰, 肖紅 申請人: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后勤部軍需裝備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