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測定混合料中針片狀顆粒含量的專用尺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浙青混合料中針片狀顆粒含量測定的專用尺,具體地說是應用浙青混合料、水泥混合料中的粗集料的針片狀顆粒含量的測定。
背景技術:
國家規范對粗集料針片狀含量的要求如下1、對于高速及一級公路,其表面層的混合料中針片狀顆粒含量不大于15%,其中粒徑在9. 5mm以上的不大于12%,9. 5mm以下的不大于18%;其他層次的混合料中,針片狀顆粒含量不大于18%,其中粒徑在9. 5mm以上的不大于15%,9. 5mm以下的不大于20% ;2、其他等級的公路的混合料中針片狀顆粒含量不大于20%。目前,常用的混合料中針片狀顆粒含量的檢測工具有兩種(I)片狀規準儀和針狀規準儀,但是,在測試時,針狀顆粒及片狀顆粒的定義并沒有一定的比例,片狀規準儀的開口尺寸比例為I : 6,但是實際上通過該孔的集料的比例也不一定是I : 6,用這種方法測定的集料的針片狀的含量要比真實情況小的多,非常不準確。(2)游標卡尺這種方法準確度提高了,但是需要一片一片測,而且要用游標卡尺測定長度和厚度,再進行計算,測試效率低。
發明內容針對上述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陷或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測定混合料中針片狀顆粒含量的卡尺,本實用新型通過橫向刻度和縱向刻度能夠方便有效的測定最小厚度和最大長度,且能夠用同一個卡尺測量片狀和針狀顆粒,結構簡單,操作簡便高效,測量結果準確。為了達到以上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術解決方案一種測定混合料中針片狀顆粒含量的專用尺,其特征在于,包括尺體,所述尺體為長方形板,在尺體的表面上有縱向刻度和橫向刻度;所述縱向刻度共有10條,原點為0,相鄰兩個刻度之間距離為2mm ;所述橫向刻度共有20條,原點為0,刻度與原點之間的距離分別是 2mmX 3、2mmX 5、3mmX 3、3mmX 5、4mmX 3、4mmX 5,...,20mmX 3>20mmX 5 進一步的,所述尺體的邊角上設置有通孔。進一步的,所述尺體采用透明材料。
圖I是本實用新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上的平面示意圖。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解釋說明。
具體實施方式
[0012]如圖I、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測定混合料中針片狀顆粒含量的專用尺,包括尺體,所述尺體為長方形板,在尺體的表面上有縱向刻度和橫向刻度;所述縱向刻度共有10條,原點為0,相鄰兩個刻度之間距離為2mm ;所述橫向刻度共有20條,原點為0,刻度與原點之間的距離分別是 2mmX 3、2mmX 5、3mmX 3、3mmX 5、4mmX 3、4mmX 5, 20mmX 3、20mmX5。每條刻度旁刻有數字以標注該刻度。上 述橫向刻度的設計時由于針片狀顆粒我國規定粗集料的最大長度(或寬度)方向與最小厚度(或直徑)方向的寬度之比大于3的顆粒。但是考慮到不同的用途可能要求不一樣,所以橫向刻度有3倍和5倍。所述尺體采用透明材料,所述尺體的邊角上設置有通孔,該通孔用于卡尺使用完畢后懸掛于便于取用的地方。本實用新型對針片狀顆粒含量的測定的工作原理利用最小外接矩形技術把可能是針片狀的顆粒使最小厚度的方向沿著橫向刻度,然后觀察縱向刻度,根據要求判斷此顆粒是否屬于針片狀。使用本實用新型判斷粗集料針片狀顆粒的含量方法和步驟如下一、準備工作將來樣在室內風干至表面干燥,并用四分法或分料器法縮分至滿足表T0311-2規定的質量,稱量(m),然后篩分成表T031 1-2所規定的粒級備用。表T031 1-2針片狀顆粒試驗所需的試樣最小質量
權利要求1.一種測定混合料中針片狀顆粒含量的專用尺,其特征在于,包括尺體,所述尺體為長方形板,在尺體的表面上有縱向刻度和橫向刻度;所述縱向刻度共有10條,原點為0,相鄰兩個刻度之間距離為2mm ;所述橫向刻度共有20條,原點為0,刻度與原點之間的距離分別是 2mmX 3、2mm X 5、3mmX 3、3mmX 5、4mm X 3、4mm X 5,...,20mm X 3、20mm X 5。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測定混合料中針片狀顆粒含量的專用尺,其特征在于,所述尺體的邊角上設置有通孔。
3.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測定混合料中針片狀顆粒含量的專用尺,其特征在于,所述尺體采用透明材料。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測定混合料中針片狀顆粒含量的專用尺,包括尺體,所述尺體為長方形板,在尺體的表面上有縱向刻度和橫向刻度;所述縱向刻度共有10條,原點為0,相鄰兩個刻度之間距離為2mm;所述橫向刻度共有20條,原點為0,刻度與原點之間的距離分別是2mm×3、2mm×5、3mm×3、3mm×5、4mm×3、4mm×5,…,20mm×3、20mm×5。本實用新型通過橫向刻度和縱向刻度能夠方便有效的測定最小厚度和最大長度,且能夠用同一個卡尺測量片狀和針狀顆粒,結構簡單,操作簡便高效,測量結果準確。
文檔編號G01N5/00GK202361910SQ20112050920
公開日2012年8月1日 申請日期2011年12月8日 優先權日2011年12月8日
發明者劉廣英, 司瑞, 崔同松, 張懷強 申請人:長安大學